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舉報咋成了「地下活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8-7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8月07日09:13   南方都市報 

五嶽散人 知名網友


有個景象我們應該都見過,就是在很多機關單位的牆上都釘著個小箱子,如果有誰不滿意,就可以把一紙舉報信塞入其中。這倒不是現代人創造,而是早已有之的古代遺風。就拿我中華上國來說吧,原來在皇宮門前立兩根柱子:誹謗木,功能就是請大家提意見。後來誹謗這個詞的意思就變了,從本來正常的言論表達,變成了無中生有的代名詞。


說到誹謗,最近有個採訪確實值得一看。《法制日報》的記者採訪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副處長,題目是網路舉報問題。按照該副處長的說法,網路舉報應該提倡,但不宜發帖子。理由如下:「很多人為發泄義憤,在公共網路上舉報,但效果適得其反。這些信息讓被舉報人知道后,他會有所準備、會串供,導致很多事情查不實也無法查實。反過來被舉報人會告其誹謗,司法機關只能追究舉報人的誹謗責任」。而到專門的機構進行網路舉報,好處實在是大大的:「每個專門接受舉報的機關都有保密的措施,保證舉報的資料不外泄,而且還可以保護舉報人的安全」。


乍看上去,這個邏輯確實有道理。甚至在這種高度完善的保護下,不但舉報人安全無憂,而且還保證了反腐敗的力度。而且該邏輯師法古人,武則天她老人家就這麼干過。


武則天是女皇帝,在整個歷史都是男皇帝的情況下,她總覺得這皇位有點不穩。於是,她就建立了一套到目前為止最完善的舉報造反以及保護舉報人的制度。比如說在各地都有「告變箱」,誰要覺察到造反的苗頭都可以舉報之,還要求地方官一定要保護好舉報人,好吃好喝的送上京城來「告變」。對歷史稍微熟悉的人都知道,這麼好的舉報制度還是沒把她的大周朝保留下去。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到最後,這種舉報制度已經失效也是原因之一。


我們一聽到舉報兩個字,腦子裡經常會出現的一個片語是「匿名舉報」。無他,這些年大家都是受的這個教育,彷彿舉報本身是件見不得天日的事情一樣。而且那些個師法古人智慧的「舉報箱」都是上鎖的,上面一條小裂縫如黑洞一般,吞下去的東西到底有什麼效果,就跟問科學家黑洞後面到底是什麼一樣,回答大概都是一句「天知道」。


不知道有人想過沒有,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匿名舉報」,或者到專門的地方舉報?為什麼不能把舉報這種行為放到光天化日之下?現代國家的政治行為最重要的改變之一,就是政府的行為更加透明,民眾的監督更加有力。如果不把舉報的行為當做一種可以公之於眾的監督手段,怎麼可能指望公眾對於舉報結果的監督?舉報這件事,在任何現代的國家都是可以站在陽光之下的行為,怎麼到我們這裡就成了地下工作呢?


網路的出現,讓大眾傳播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從任何邏輯上看,最不可能發生腐敗的地方,就是可以靠大眾輿論來監督的地方。網路所能起的作用就在於此。要是說在網路上發帖子公安機關能介入、私下的舉報倒是可以逃脫誹謗之名,這種邏輯實在是讓人不能理解。用這個作為理由來說明不能在網路上發帖子公布舉報的內容,倒真不如去完善相關的法律,真正去保護舉報人的安全、明確舉報人言論的自由、輿論監督的權利。


沒有了面向公眾發言的舉報形式,就等於舉報其實還是暗箱操作的一部分,即使它有一定的效果,其效果也是有限的。我們知道,所有的腐敗活動是不會害怕暗箱操作的,舉報如果是個暗箱,掌握權力者在暗箱里的操作能力,肯定比舉報者要高得多。而且這種方式要真有用的話,那些「舉報箱」都釘在牆上很多年了,我們也早就應該成為了世界上最清廉的國家之一。事實是否如此?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斷。


而這種所謂的網路舉報要到專門的網站與部門,其實就是網路版的舉報箱。利用最現代的技術,行的卻是最古老的手段。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