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六月飛雪」又如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8-8 17: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8月08日08:34   南方都市報 


熊培雲 資深評論員


備受關注的「假包子」還沒有「紙餡落定」,最近北京又飄起了雪花新聞。據說就在若干天前,片片小雪花突然飄落在北京東三環附近,「在短暫的半個小時里,人們經歷了冬與夏的轉換。」(《北京青年報》)


雖然見到這種「冬與夏的轉換」的人不是很多,太陽雨大家總還是見過的。當盛夏飄起雪花,其浪漫可想而知。然而,有些人卻由不得你去馳騁你的想象,而且一點機會也都不給你。自「雪花新聞」出來之後,氣象學家立即讓雪花化成了雪水,理由是當時海淀區成府路地面溫度是28攝氏度,沒有降雪必備的自然條件,不可能下雪,網站圖片中被稱為「雪花」的白點應該是水滴破碎后形成的白色水花。



六月飛雪的新聞出來后,有些人之所以認為「後果很嚴重」,想來是因為「六月飛雪」這一政治禁忌或者民生隱喻。眾所周知,在中國,所謂「天怒人怨」,即是將人間悲哀愁苦與天氣掛鉤。「六月飛雪」出自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冤》。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獲斬。在竇娥被斬之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或許正是在此文化背景與現實語境下,「六月飛雪」的新聞才讓有些人變得神經兮兮。


北京六月飛雪又如何?環顧全球,今年氣候的確不同往常。就在不久前,巴黎人睡覺還在蓋被子,而英國的小鎮也迎來了霜降。面對種種怪現狀,國外媒體紛紛製作「地球發怒了」的專題,以「地怒」代言「天怒」。當然,這一切都是從氣象和環保的角度來做的,而不涉及政治正確與否。在此背景下,北京的夏天零星飄點雪花,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在全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只當是中國在變態的天氣上「與世界接軌」就好了。若以平常心論政、執政,在全球變暖的宏大背景下,北京此番「六月飛雪」更不是件什麼壞事。從客觀上講,它既沒有壓壞莊稼,也沒有凍傷牲畜,對降低全球平均溫度或許還有些貢獻。


資料同樣顯示,近些年中國並非沒有六月飛雪的事情發生。1981年6月1日,山西管涔山林區普降大雪;1987年農曆閏六月二十四,上海市區飄起小雪花;同年6月5日,河北張家口地區降了一場大雪。今年6月19日,甘南州合作、夏河等地區也雪花飄飄。


此後,又有報料證明這是一條假新聞。據稱,當天飄雪是因為某唱片公司在拍攝MV《東四環的雪》。為此,該公司使用造雪機造出5分鐘左右的降雪,而記者誤將這場降雪視為自然現象作了報道。


其實,即使新聞錯報了這場雪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記者沒有參與造謠與造假。我們不能說雨是炮打下來的,就說人工降的雨不存在並指責說下了雨的人在誣衊。從這方面說,記者有錯也只是因為沒有分清人造雪與自然雪的區別。


新聞報道和人類尋求真相的其他許多事業一樣,如果我們承認自由是試驗性的,而試驗本身包括試錯,就不難發現,犯錯也是人的一種權利。顯然,對於這種犯錯權利的尊重,並非淺薄的寬容,而是對人的境遇與條件的深刻理解——畢竟,任何人都不可能獲知一攬子的全部真相,即使是權威也不能將其正確性強加於社會而拒絕社會自我修正的過程。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然而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出這樣一條直線。所謂機智與捷徑,也不過是將錯就錯,不斷超越原有的錯誤少走彎路而已。


回到這條新聞,「六月飛雪」充其量不過是個小概率事件,顯然與傳統意義中的「天怒人怨」毫不相干,更無所謂政治正確與否。至於記者,他也不可能像孫悟空那樣擁有一雙超凡脫俗的火眼金睛,當雪花紛紛揚揚從天而降,他怎麼知道這六月飛雪竟是造雪機那個「妖精」給變出來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