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紅軍標語生動形象 每一個口號抵得一個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07-24               金羊網

  朱德的野菜小組很快就識別出了十幾種野菜,裝在口袋裡帶回到宿營地。朱德派人將這些野菜排列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辦了一場從未有過的野菜展覽。野韭菜、野蒜、臭蒿子、牛耳大黃等各種奇形怪狀的野菜,戰士們排著長隊,參觀他們未來一段時間的食物。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在一片肅殺的白色恐怖中,中國共產黨先後發動了南昌、秋收、廣州起義,創立了中國工農紅軍和海陸豐、井岡山、鄂豫皖、湘鄂贛等農村革命根據地,其中尤以江西南部的贛南根據地區域廣,保存時間長,影響巨大。當地包括瑞金、興國、寧都、於都、贛縣等在內的「全紅縣」,曾經達到十三個。1931年,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建立,贛南因此成為中央蘇區。在這裡,紅軍連續粉碎了敵人的四次「圍剿」,也是在這裡,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開始了長征。

作為那段紅色歷史的見證,贛南一帶的許多農村老屋的牆壁上,至今仍然保留著大量中央蘇區時期的紅軍標語和漫畫。在今天的農村建設中,面臨被毀壞的可能。為保護這些特殊的紅色遺跡,近年來當地文物部門作了詳細普查,共發現600多條紅軍標語和漫畫。它們的內容,用我們現在的眼光看來,既陌生又熟悉,既生動又形象。

生動形象的紅軍標語

比如政策性的標語有———

「中國共產黨十大綱領」、「國民黨十大罪狀」(均包含具體內容);

「推翻帝國主義在華的統治」,「沒收外國資本家企業和銀行」;

「打土豪分田地,實行土地革命」;

「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擁護全世界蘇維埃政府」;

「創造鐵的紅軍,紅軍是保護窮人利益的軍隊」;

「歡迎白軍士兵拖槍來當紅軍」;

「士兵不打士兵,窮人不打窮人」;

「醫治白軍傷病兵,優待白軍俘虜兵」;

「反對進攻蘇聯,武裝擁護蘇聯」;

「列寧是第三國際的創造者,李卜克納西是少共國際的創造者」。

也有專門針對婦女兒童的標語———

「實行婚姻自由,反對買賣包辦婚姻」;

「反對翁姑虐待媳婦」,「廢止童養媳」;

「學徒學習期間不得超過兩年,並須得到相應的工資」;

「十六歲以下青年每天工作不得超過六小時」。

還有一些標語明顯是肅反擴大化和攻打中心城市等錯誤路線的產物———

「紀念紅色五月,奪取中心城市,消滅AB團」;

「單殺改組派AB團首領,不殺被壓迫群眾」;

「拿下贛州,去完成贛南地方暴動」;

「拿下贛州,響應紅軍第一軍團奪取南昌奪取吉安」;

「爭取江西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

稚拙鮮明的紅軍漫畫

另外,紅軍漫畫也很有特色,雖然筆法稚拙,但往往主題鮮明。如有一幅畫是一列行進的火車,前面插五星紅旗,車廂書寫:「創造鐵的紅軍,擴大江西紅軍,」號召要快速擴充高質量的紅軍。還有一面牆上畫一隻兔子和一隻老鼠,兔子上方寫著:「蔣介石是野地里的一隻兔子,」老鼠上方寫著:「馮玉祥是一隻老鼠,」旁邊又有文字:「老鼠說:小白兔,小白兔,你是我的哥哥,我是你的弟弟;白兔說:老鼠老鼠,你的尾巴長,我的尾巴短,我不是你的哥哥,你不是我的弟弟。」極為生動地表現了當時蔣介石和地方派系之間的微妙關係。這幅漫畫的落款也十分具體,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十三軍第叄十八師一百一十四團機關槍連三班班長南志俊同志畫」(這位名叫南志俊的作者如果還健在,也應該是近百歲的老人了)。

紅軍標語的內容、書寫方式都有嚴格規定

在收集和整理這些標語和漫畫的過程中,贛州市文化局和贛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的文物工作者,還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做了深入的研究。原來,早在毛澤東剛剛創建井岡山根據地時,就十分重視標語宣傳工作。一位老紅軍回憶說:「秋收起義部隊三灣改編后……毛委員就命令我們兵分兩路,到湘南、江西各處,進行革命宣傳活動,寫貼標語布告等,擴大政治影響。部隊新到之處張貼了標語和布告,是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的名義張貼的。布告的內容是說明我們是什麼軍隊,宗旨是什麼,號召群眾起來鬧革命,打土豪。」(賴毅《回憶井岡山鬥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98頁)

那時,對圖畫人才的缺乏也有足夠的重視。1928年12月25日,毛澤東在寫給黨中央的報告中,就提到:「文字宣傳,如寫標語,也儘力在做,每到一處,壁上寫滿了口號,惟缺繪畫的人才,請中央和兩省送幾個來」(《井岡山的鬥爭》,《毛澤東選集》第一卷,1991年,第67頁)。

當時,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者,顯然對標語宣傳的內容、口徑,甚至書寫方式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定。1929年4月17日,紅四軍為規範紅軍標語宣傳,在贛南的於都,以紅軍第四軍政治部名義發布了134條標語。同時,在標語前還特別補充了九條寫標語的注意事項———

(1)不要寫草字、省筆字。

(2)慢一點寫,力求寫得好看,不要性急亂塗。

(3)不要寫錯,不要遺落字,一個標語寫完須查看一遍才走。

(4)全部一百三十四個標語分為下列三種寫法(略)。

(5)除各縱隊政治部得制定地方口號之外,宣傳隊不得自由創造新鮮標語。

(6)軍部直屬隊,一二三縱隊,四個單位,每個單位均負擔標語全部,各單位由政治部負責自行分工。

(7)一律用筆寫上牆壁,不準偷懶改用紙貼。

(8)署名一律署「紅軍」兩字,不準署雜色名義。標語落尾廢止感嘆號(!)改用斷句號(。)

(9)凡比較語氣標語,如國民黨共產黨比較,紅軍白軍比較等,只可連寫,不可分寫。

1929年10月,紅四軍前委宣傳科編寫了《宣傳須知》,標語不僅被列為第一個宣傳方式,而且再次明確了標語宣傳的技術———

(1)寫牆標語要選擇位置,要寫得高,使人遠遠望見,使反動派不好破壞。

(2)寫時不要錯誤,如草寫,省筆字,掉了字。在一個地方不要重寫標語,一個(條)標語寫完后須看過一次才走。

(3)寫標語時如有人來看,就要與他解釋所寫標語的意義,不要啞巴式的只管寫不開嘴(口)。

(4)不準寫得雜亂無秩序,或寫在商人招牌上使別人討厭。

(5)貼標語或其他各種宣傳品的時候,看什麼地方貼什麼標語和宣傳品(如在農村必須寫關於農民方面的標語及宣傳品,在城市必須多貼關於工人及商人方面的標語和宣傳品),不要不選擇對象便亂貼,並要粘得十分穩定,使反動派扯不盡,抹不去。

每一個口號抵得紅軍一軍

事實證明,紅軍利用標語漫畫等強有力的宣傳攻勢,瓦解了敵人的意志和氣焰,給圍剿蘇區的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所以,1930年紅一方面軍前敵委員會發布宣傳動員令說:「工農同志們,紅軍兄弟們,敵人為了最後的掙扎,又在大舉對工農紅軍壓迫了,我們這回一定要戰勝他們,一定要消滅他們的主力,要繳得他們幾萬支槍械。我們拿什麼武器呢?我們拿下面那十二個口號作武器,我們要堅決相信那十二個口號才真正是繳敵人幾萬支槍的武器,我們要堅決相信那十二個口號的力量,每一個抵得紅軍一軍,我們提出那十二個口號,就立即增加了十二軍紅軍的力量。」

贛南蘇區保存的紅軍標語和漫畫,比較集中地書寫和繪製於1930-1934年,正是中央蘇區最興盛,紅軍與白軍的「圍剿」和「反圍剿」鬥爭最激烈的時期。這些珍貴的文字和圖畫,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真實地記錄了那些裹挾著風雲和烈火的歲月,是中國現代歷史研究的重要原始資料。最近,贛州市文化局和贛州市文物事業管理局將近二百條標語和漫畫的圖片、文字輯錄出來,並彙編有關歷史文獻,出版了《紅色印跡———贛南蘇區標語漫畫選》(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長征路上的衣食住行:蘇聯風格的軍裝

紅軍直到1931年年底才有自己的統一軍裝。是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宣告成立,專門培養紅軍指揮員的第一所正規高等軍事院校也建立起來,但當時紅軍的著裝很不統一,有穿工農裝的;有穿從戰利品中獲得的白軍服裝的;也有的穿打土豪分來的各色服裝。受「十月革命「的影響,還有一部分人頭戴列寧帽、身穿灰布紅軍服裝。時任中央紅軍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接受劉伯承的命令開始設計新軍裝,首先是紅軍學校里的學員每人一套,並逐漸擴展到全軍。

紅軍軍裝一開始是仿照前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的,上衣是緊口套頭的,前蘇聯大部分地區與我國南方的氣候有差別,這個設計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於是改為開襟敞口的,並綴上紅領章;軍帽仍用大八角式列寧帽,後來發現帽角太大,不適合中國人的臉型,就改為「小八角」,帽中央綴一顆紅五角星。考慮到紅軍經常要在山地行軍作戰,選用了不容易暴露目標的灰布衣服。

吃是個大問題

在長征中,「吃」毫無疑義是一個大問題。在紅軍的部隊進入西南地區之後,將士們的日記或回憶錄里,關於缺糧少食的內容逐漸增多。可見食物越來越成為心頭大事。

當時擔任周恩來警衛員的顧玉平回憶說,長征中大家吃的是「包子飯」,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周恩來和他吃的都是同一種菜,一樣的分量。長征途中只有李德有專配的炊事員,其他領導人與士兵吃的都一樣。

紅軍自從進入黔藏地區,吃大米的機會就越來越少,紅三軍團四師政治部科長謝扶民在日記里寫到與苗民購買糯米的事:「買到的都是糯米,有的單位不願意要,一來因為米好花錢多,二來有人說吃了糯米腿發軟,走不動路。但經過了解,原來這裡只產糯米,別無他糧。大家只好說,『好吧,就算過一個年節吧!』」籍貫來自東南地區的戰士,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吃糯米。紅軍這段路程多以苞谷、青稞麥為主食,一直到了渭河南岸,才吃到久違了的大米。

有一個關於組織起來學習就地取食的故事:1936年四五月間,紅軍行軍至西康爐霍縣境,準備三過草地。朱德請來了當地的老百姓,詢問清楚這一帶有哪些可吃的野菜,獲知了許多野菜的形狀和名稱。朱德甚至借來鏟刀、提簍和口袋,親自率領一個由炊事員、警衛員共十餘人組成的小組去采野菜。

朱德的野菜小組很快就識別出了十幾種野菜,裝在口袋裡帶回到宿營地。翌日,朱德就把辨別野菜的知識在直屬隊和附近部隊推廣起來。各路部隊都派來了代表,帶來他們採摘的六十多種可吃的野菜。朱德派人將這些野菜整理好,用水滋養起來,整齊地排列在學校的操場上,舉辦了一場古今中外從未有過的野菜展覽。它們有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黃等各種奇形怪狀的野菜,紅軍戰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參觀他們未來一段時間的食物。

路上怎麼住

在路上,紅軍的住宿質量也有著天壤之別,他們住過大軍閥的洋樓,藏族貴族住的豪宅,住過普通民宅,也曾睡倒在屋檐和樹陰下。在紅軍的回憶中,提及自己搭建的臨時帳篷的記錄比較集中地出現在過草地的時候。「每人用棍子往地上一插,靠小樹搭塊油布遮雨,大家背靠背擠在一起宿營」。

紅軍在行進中開展了評比模範的活動,例如在群眾家借宿后,能否「完全做到上門板、捆禾草,把地上打掃乾淨;保持廁所清潔,不隨便屙屎,宿營時掘廁所」成為評判標準,紅軍還要求戰士們進出要宣傳,「進入宿營地時,要向群眾做宣傳,出發時要向群眾告別」,用許多細節去塑造文明之師的形象,以獲得沿途老百姓的支持與歡迎。

1935年1月5日,兵臨遵義城外的紅一軍團,特意制定了《關於進入城鎮執行政策的規定》,要求「城市部隊不準駐商店,其餘部隊集結在城郊宿營;進城人員要有整齊的軍容;在城市裡打土豪必須經過詳細調查和政治機關批准,才許可進行;嚴禁在城市或城郊亂解大小便和亂扔臟物」。

走過十秘境

1.1934年紅六軍團和中央紅軍曾先後兩次過九嶷山。它位於湖南寧遠縣南境60里,縱橫200里,九大奇峰挺拔峻秀。毛澤東在1961年仍對九嶷山的風景懷念,寫下「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詩句。

2.紅軍在雲南入川的門戶桐梓開進了一個神秘的王國「仙女洞」和「天門洞」。這是巨大石灰岩溶洞,洞身深邃,岔道橫生,還沒有人進去探過路。

3.安順場至瀘定橋全程320里,所謂路,有時是絕壁上硬鑿出來的棧道,有路,也只是蜿蜒纏繞的羊腸小道,左邊是刀劈一樣高入雲端的峭崖陡壁,雖是5月,山腰以上卻堆滿了銀光耀眼的積雪。

4.從梭磨到莫牙寺之間的白龍河的棧道,離開水面一二十丈高,位於危崖的山邊,以木樁釘於人工打好了的石孔中,上面鋪以木板,彷彿像橋一般。河兩岸均是石崖峭壁。

5.莫牙寺是一所很不錯的喇嘛寺,陳設異常雅潔。紅軍到時,菊花盛開,景色美艷。紅軍為了收容落伍人員和消除疲勞,除先頭部隊一軍團外,其餘均在莫牙寺休息一天。

6.寶興縣南部靈關,地處夾金山到川西平原的最後出口。任榮將軍回憶說,長時間在雪山草地風餐露宿,突然來到這美麗如畫的地方,真使人心曠神怡。

7.大石堡在山腰上,東接懸崖萬丈的「藏王寨」。這裡的石灰岩有十數里之廣,四面皆絕壁。

8.1935年5月初,紅四方面軍11師進駐四川茂縣東南的千佛山。千佛山在川西平原,可俯視成都、綿陽,紅軍控制這裡,猶如懸斧門上。

9.大雪山為鹿頭山脈之一段,其東南有一水成岩高峰,終年積雪不化,名「雪寶頂」,舉目四望,所謂「只有天在上,嶙嶙萬山低」。

10.黨嶺位於四川丹巴縣邊耳鄉境內,巨大的垂直高差形成幽谷深邃、千仞壁立的高山峽谷景觀。獨特的地質、地貌與氣候條件使黨嶺景區至今還保存著原始狀態的自然生態系統,保存了大量第四紀以來(距今250萬年)目前多數地區已絕跡的珍稀動物、植物、昆蟲等活化石。(摘編自《紅軍1934—1936》/師永剛劉瓊雄編著/三聯書店2006年10月出版)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

主題

57

帖子

1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3
沙發
岳老三 發表於 2007-10-19 22:06 | 只看該作者
27年,江西有2千萬人口,到34年紅軍逃亡,只剩下1千萬人口,不知道那死於非命的1千萬人民的冤魂,怎樣去解讀紅軍的口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