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教科書全面去中國化 改掉五千常用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7-21 2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的中小學教科書全面實行去中國化了。國父、國畫、國字、國劇、古人、水平、中日(甲午)戰爭、兩岸、台灣地區等詞,都被台灣教育部列為「不適合用詞」,現自都改為是孫中山、中國水墨畫、中國文字、中國京劇、中國古人、水準、日治、清日戰爭、兩國、我國(或台灣)等詞。

  據《中國時報》報道,台灣教育部半年前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一項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計劃,檢核對象含括國小、國中及高中各版本教科書。這項檢核計劃日前完成,教育部隨即函轉各教科書出版社參考。

  「民族英雄」具有爭議性

  除了將慣用的詞統統在前面加上「中國」之外,教科書的行文也有了很大的改動。如「台灣僻處我國東南海域」這樣的課文敘述,這種說法是以大陸為核心、以台灣為邊陲,台灣方面認為這明顯貶低台灣地位。「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所以後人尊其為民族英雄。」這也不行,因為「收復」和「民族英雄」都是有爭議性的價值判斷用詞,均遭修改或刪除。

  教育部強調無關意識形態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表示,中小學教科書開放民編后,用詞混淆,對中小學生造成困擾,部長杜正勝發現這項問題后,才指示委託學者專家進行檢核。幾經琢磨,教育部決定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這項研究,因為較混淆的用詞,幾乎都是歷史造成的。他強調此舉是專業的研究,和意識形態無關,也無強制修改之意。

  厚約三百頁的檢核報告,是教育部廢除統編本實施審定本教材以來,首度發函各教科書出版社,統一規範攸關國家認同的相關用詞。現行的中小學各版本教科書,被檢核出來的不當用詞,總計不下五千詞。

  檢核報告的檢核標準不外乎以下幾項:

  第一、不客觀的歷史價值判斷,刻意褒揚或貶抑的非中性辭彙。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生,應改為孫中山先生。

  第二、自我矮化為地區或主體意識不清。例如,台灣地區、全省各地、兩岸等,都是不適合用詞。

  第三、對中國的稱呼未反應歷史事實與政治現況。例如,應稱中國卻稱我國,如: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這段課文中的我國應改成中國。

  第四、台灣與中國大陸分屬不同政權時期的敘述,對中國的地名、歷史朝代、特定人物等,未加註國名。例如,余光中,福建省永春縣人,應當改為,余光中,原籍中國福建省永春縣。

  第五、敘述日治時期台灣的人、事、物,卻用大清帝國、中華民國紀年;如應把日治時代的民國23年,改為西元1935年。

  第六、對於特定辭彙的使用不夠精確。例如,指稱中國特有的文物、書畫等,卻使用國字、國畫、國劇、京劇、古典詩詞等辭彙。

  第七、敘述時間或對象泛指中國古代或是古代之人,卻用歷史上、古時候、古代、上古時代、老祖宗、古人等辭彙,應都改為中國古人。

  該檢核報告指出,在近現代中華民族一詞未出現前,應用華夏民族;外省人也應改成中國各省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人士或新住民;國曆應改為陽曆;中外遊客應改成國內外遊客。

  報告檢核出來的不適合用詞中,以中國地名前未加註「我國」用詞最多,逾二千個。

  批教育部下政治棋 家長:老搞無聊事

  中小學教科書里的大陸全都要改成中國,對此台灣家長要教育部「現在不去搞這些無聊事」;老師認為教學內容應該多元,不要只灌輸單一思想給學生。但一位國二學生和好友討論后決定,感覺上兩岸如不分清楚,台灣會完蛋,他支持將大陸改成中國。

  「教育部有更重要的事做,現在不要無聊去搞這些事情。」台灣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他說,現在台灣政治緊繃、族群對立嚴重,如果又急著將教科書中的大陸改成中國,形勢會更惡化。他強調:「政府不應將教育拿來做為政治的棋子」,後遺症會很大。

  台南縣歸仁國中地球科學教師楊秀碧表示,台灣和中國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台灣人意見紛歧,教育部要將教科書中大陸改成中國,應該等社會各界有共識再來做。過去民進黨批評國民黨灌輸學生單一思想,現在民進黨犯了跟以前國民黨相同錯誤,「只想捍衛自己價值,要消滅對方信仰」,這不是多元社會該有現象。

  台北市文化國小校長黃三吉說,將教科書中大陸改成中國,沒有必要。他覺得現在較重要是將一些不符合現實內容改掉,譬如有些教科書寫大陸有35省,現在其實只剩22省及一些直轄市及自治區。

  彰化縣員林大同國中要升國二的林同學,特地和好朋友討論后決定:「我們支持將教科書中的大陸改成中國」。他說,就像「你家是你家、我家是我家」,台灣和中國應該分清楚一點,一邊一國;如果沒有,「感覺上台灣會完蛋」。

  編譯館:不要求依檢核報告審查

  針對教育部委託台灣歷史學會進行的教科書檢核一事,教育部長杜正勝因南下高雄,幕僚20日晚表示,聯絡不上杜正勝,無法就此問題回應。

  台灣歷史學會理事長戴寶村,目前正在國外。戴寶村同時也是台灣教授協會成員。台教會昨天表示,不了解戴寶村的該項研究。

  台灣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組主任楊國揚則指出,民編版教科書由審定委員會審查,國編館會尊重專業,不會要求審定委員會依據這項檢核報告進行審查。

  教育文化台獨 書商編者火大

  「民進黨政治台獨不敢搞,只好搞教育文化台獨!」高中康熹版歷史教科書主編、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抨擊教育部進行教科書檢核的作法,就是想要透過審查去干預教科書編輯的自由,讓他感覺彷彿回到戒嚴時期。

  教育部委託台灣歷史學會研究整理的中小學教科書用字不當檢核結果,讓教科書相關編輯者頗為生氣。教科書出版商更直言,教育部雖然表示:「這只是參考性質」,但是「我們若不依照這種標準去編書,能通過教育部審核嗎?」書商說,以後中小學教科書,恐怕都須全面去中國化。

  王仲孚表示,民進黨知道政治台獨會招致大陸用武力來解決,教育文化台獨則不構成大陸武力解決的條件,於是在中小學教科書大搞台獨。他說,教育部官員都是中華民國教育部的官員,領中華民國薪水,所作所為卻像癌細胞一樣,吸食中華民國營養,去破壞中華民國的生存。

  王仲孚說,審查權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因此他主編的歷史教科書,最後還是會採用這項檢核報所列的應當用詞,否則審查通過不了,影響了出版社的商機,他會對不起出版社。

  有些出版社收到教育部的這份檢核報告后,火氣就大了。「教育部自己很爽,我們卻被整死了!」一名教科書業者說,每年都在修教科書,如修得有道理,沒話說,但這明明是政治認同的問題,用特定意識形態檢核教科書用詞,「如明年換成馬英九執政,是不是又要重新檢核?」

  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召集人、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張茂桂表示,國民教育,本來就是國家意志的展現,教育部完成的《教科書不適合用詞檢核》報告,基本上是國家認同正確化過程。他認為教育部作法原則正確,但放在國家認同有爭議的台灣,很容易變成問題,教育部現在要考慮的是,「要做到什麼程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3: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