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mw 寫道:在這種宗教偏執中,走過了一年又一年,直至信心迷茫開來。已經習慣了的每周禮拜,周而復始的牧師講道,以及教會內充滿人意而非神意的儀式及活動,極大地衝擊了本來認為應當神聖的教會觀。初信時候的,那種純潔熱情的信仰心逐漸冷卻,只是時常懷念那段時光。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令人陷入了迷茫。變化也開始發生著。逐漸以聖經為中心來尋求上帝,不再以教會為中心。儘管如此,在自營業時段,也時常體驗著上帝的帶領,直至遇上了生命禪院。
sumw先生, 拜讀貴帖之後, 很想與先生好好談一談. 不知是否可以賜教.
聞先生呼"上帝啊,您是我的一切!", 心中甚有共鳴. 然而看到先生"那種純潔熱情的信仰心逐漸冷卻"以至投身"生命禪院", 實令人惋惜. 老朽不才, 無力分擔先生之憂, 願借筆墨之交, 幫助先生走出迷津.
我等浸淫東方文化甚久, 初識基督教信仰之時, 必有很多不解之處, 憤而批之乃理所當然. 得蒙真理之光照, 頓捂其中之真理, 隨之而信者眾. 然初信之樂過後, 捫心自問, 似無變化, 環顧四周, 罪惡依舊, 撓首思之, 仍有眾多不解之處, 逐懷疑自己是否有被騙之嫌, 此稱"信仰斷奶期", 雖程度有別, 乃每一信主之人必經之路. 故, 每當朽對初信者勸免之時, 此話必講, 聊作預備. 以便當事人步入信仰低谷時, 可隨時提供引導和幫助. 平安度過"斷奶期"的弟兄姐妹, 信仰會慢慢被堅固, 直到前面另一關-"青春期", 此為後話, 不提.
然而還是有一些人, 在"斷奶期", 未能得到及時幫助, 出現"夭折"或"營養不良"等後遺症. 這些人再被建立起來, 需要神極大的恩典和弟兄姐妹極大的愛心和耐心. 此壇中, 有不少人是屬於這樣朋友.
仔細分析"夭折"的原因, 無非以下幾種情況:
1) 教會沒有提供適當的教導, 以致於初信者無法從聖經中得到屬靈生命的供應, 很多基本問題沒有解釋清楚, 對基督教的理解基本還停留在"道聽途說"階段. 當起初的熱情油盡燈干以後, 就再也撐不下去了.
2) 根基不良. 有些人信主並不是從悔改開始, 而是因為某些"特殊環境"促使他/她"早產", 這些"早產兒"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特護", 在信仰上建立正確的根基. 如果沒能及時做到這一點, 當"環境"發生變化以後, 他/她的信仰也隨之跨下.
3) 舊瓶新酒. 有些人雖然信了"耶穌", 心思意念卻一直停留在原來的框架里, 按照自己的好誤隨意取捨聖經教導, 而不能做到心意更心. 把聖經當做支持自己固有意念的工具. 當招數用完之後, 再也沒有興趣學新的東西....
4) 恨鐵不成鋼. 有些非常敬虔的人, 急需看到"信主的果效", 比如善行多多. 當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很大時, 就開始懷疑所信的是不是真的, 久而久之, 便覺得失去了盼望.....
.... 還有其它因素.....
針對這些"夭折"的原因, 最有效的解藥是"聖經". 所以, 在"斷奶期"來到之前, 最重要的是保證他/她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自己從聖經中吸取營養. 要做到這點, 有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必須"解釋清楚:
(1) 我到底信的是什麼?
(2) 我為什麼如此相信?
這兩個問題構成"信仰"與"理性"的和諧, 打通"從心到腦, 再從腦到心"這段二尺厚的隔牆, 因此, 聖靈可以毫無攔阻的"從心流如腦", 而聖經則象甘泉一般可以"從腦流入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