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的工業噩夢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7-7-19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夏偉
聯合早報

  西方媒體喜歡「爆料」的總是一些瘋狂的奇聞怪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中國,最近的瘋狂事件牽涉的卻是吃到口中的食品。上周,中國前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被死刑處決。他受賄近百萬美元,顯示出這種瘋狂也已經滲透進了中國。

 首先是大量關於寵物食品被摻入密胺(一種煤的衍生物)、咳嗽藥和牙膏裡面含有二甘醇(一種味甜的工業化學品,用於防凍液和剎車油)、玩具火車表面塗有含鉛漆、被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爆炸的手機電池以及有缺陷的汽車輪胎。

  現在,人們的注意轉到了食品上。世界上的各大媒體現在都充塞著有關蜂蜜里摻有工業甜味劑、罐頭食品被細菌感染以及含有過量的添加劑、米酒里摻進了工業酒精、還有養殖的魚、鰻魚和蝦被餵食了大量的抗生素,然後用甲醛進行沖洗以降低細菌的數量的報道。

  中國政府反應迅速,幾乎立刻採取了行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行了一次檢查,得到的結果是在中國生產的用於國內市場的所有產品中大約有五分之一達不到安全和質量標準。與此同時,監管人員加強了檢查,關閉了大約180家食品生產廠家,並且把違法者的名字張貼在他們的網站上。

 此外,不僅僅是鄭筱萸一個人被處決了,藥品註冊司原司長曹文庄因為從藥品生產廠家那兒收受了大約30萬美元的賄賂也被判處了死刑。這兩次判決無疑都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就像一句著名的中國諺語所說的,這是在「殺雞儆猴」。

  但是為什麼這讓我們感到驚訝呢?不管怎樣,「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變成肆無忌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目前中國大約有75%的食品是由私人的無牌小作坊生產的,這些小作坊很難進行監管。

中國監管機制嚴重滯后  

  

  因為對中國結構的變化了解甚少,外國人一直在對中國進行投資、購買中國的產品以及與中國進行貿易,並且大加讚賞它令人驚異、但卻高速前進的「經濟增長」。因為害怕受到「中國的抨擊」,使所謂的「中國的朋友」很難公開談論它的黑暗面。

而中國人自己其實完全清楚他們的食品、藥品、水和空氣的純凈很令人生疑。小道消息一直以來就充斥著關於許多東西出了錯的傳聞。
  一個小作坊把石膏灰膠紙板碾碎,然後將其灌進膠囊里充當葯來賣。一名村民到醫院的垃圾袋裡收集被丟棄的手術設備,在臨近的一條運河裡沖洗一下,然後將其重新包裝進一個密封的塑料袋裡說它「已經消過毒了」,然後將它們以一個較低的價格賣回給醫院。

  當然,這對於建設文明社會毫無幫助。共產黨還在討厭自由媒體和勇於挺身而出的公民社會,正是這些要素,才可提供重要的信息反饋以確保國家走上正常的軌道。

  這對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的中國的監管機構,也沒提供多少改革的幫助。比如,中國的國家環保總局在北京的職員不到300名,而美國的國家環保局卻有超過1萬7000名職員。

  

西方應從共謀走向共同監管

  

  中國以瘋狂的姿態奔向富強,使它很難有機會建立起補償調整的機制。要知道,一個社會要健全地發展,就必須遵守平衡與健康之道。一個開明的社會更不必說了。

  但是,今天的世界已高度全球化,國家的邊界模糊了,相互的碰撞是無法控制的。這一來,一個國家的問題會變成所有國家的問題。所以,我們西方人在嚴厲批評中國的質量控制問題之前,應該反躬自問,是否因為我們的合謀,使中國成為世界的加工廠,和許多有毒工業的全球傾卸場。

  我們也許會因「外包」而失去的了許多工作崗位而悲嘆不已,但我們肯定不會為出口到中國的巨量污染而感到哀傷。

過度急切工業化而產生的脫序現象,也許正讓中國感到懊悔。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商品嚴重匱乏。在一個匱乏的世界,「多」總是意味著更好。從文革掙脫出來時,中國人對經濟發展達到迷戀的程度。
 但是現在,正像西方人在幾十年前開始認識到自然環境是有極限的那樣,中國也開始顯示出進入后工業社會的初步跡象。因此,與其簡單地把中國的產品拒之門外,我們倒不如認真考慮如何幫助中國打開大門,讓我們的監管機構協助中國完成其監管任務。

 這樣做肯定也能夠幫助我們自己。因為即便是面對像中國這樣的「戰略競爭者」,我們還是應該想到我們共有一個地球,我們分享著空氣、水、工業品甚至是食品。

  

·作者Orville Schell(前譯奧維·謝爾)是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亞瑟·羅斯主任。

文章原題:China's Industrial Nightmare

版權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07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譯者:趙征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