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考零分學生,你挑戰了什麼?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7-15 23: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9日,湖南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正式開始。然而,瀏陽三中考生陳聖章對此卻漠不關心,依然騎著摩托車到處推銷保險。今年高考,因4門課程故意考零分,他將自己鎖閉在大學校門之外。
    高考故意考零分,意味著自毀前程。是有難言之隱,還是別有用心?繼去年在高考試卷上發泄不滿情緒,並故意違規使用雙色筆答題,最終如願得到了零分的河南考生蔣多多之後,陳聖章一時成為輿論的焦點。

6月20日午休時間,陳聖章走在安靜的校園裡(資料圖片)

6月20日午後,學校門口,陳聖章說我們學校環境挺不錯的 (資料圖片)
    零分考生挑戰高考制度?
    6月26日,湖南高考出分的日子。這天,陳聖章表現得異常的冷靜。因為,此前不久舉行的高考中,他有4門考卷交了白卷。
    陳聖章家在瀏陽市關口街道的一個村子里,父母都在工廠里打工。因為出生農村,他7歲就開始幫家裡干農活;上學后,暑假期間還去花炮廠打零工,有時收入也很「可觀」。
    「高考零分的想法我早就有了。」談起此事,陳聖章一臉的坦然,「到現在,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今年19歲的陳聖章是體育生。今年4月,他在一次訓練時不慎受傷,耽擱了學習和訓練。他感到大學之門在他面前轟然關閉。「如果沒受傷,我應該能上省內的一所高校。」
    4月份離校后,陳聖章沒跟父母商量,把舊摩托車賣掉,找姐姐要了2000元,換了一輛更好的摩托車,先是幫藥廠推銷藥品,現在每天推銷保險。
    陳聖章考零分的做法讓學校老師、家人覺得難堪。但他對此不以為然。在自己的博客中,他這樣寫道:「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高考零分?為什麼在學校、父母的強大壓力下我還毅然決然的選擇高考零分?我為什麼在我姐苦勸我兩個月,最後說不管我高考得多少分,都拿幾萬元支持我讀軟體開發,條件是只要我不高考零分,但我還是選擇了高考零分?究竟是一種什麼力量讓我如此堅定不移並執著做下去呢?」
    「一股強烈的愛國精神,一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一種堅定的主人翁意識使我如此堅定的做下去。當我看到課桌上堆積如山的書本下面,埋著一雙雙疲憊不堪,並且近視度越來越高的充滿迷茫的眼睛時;當我了解到某大學一條荒唐的規定:一個星期不逃課,獎勵20元的時;當我聽到一美容、美髮招聘會上,一本科生說『咱就把自己當作文盲,什麼也不會,找個幾百元工資的事做就行了』時;當我看到高考後一個個頂著烈日為我們諮詢好的學校而不停忙碌的父母的身影,而我們卻當作什麼事也沒有時……」
    「太多太多的『當』,使我更加堅定我的做法,腦子裡也不停冒出很多的問題:高考是不是現代八股取士?高考是不是最好的選拔人才方式?高考是不是可以改革?高考是不是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昌盛?高考是不是……」
    「帶著一系列問題我開始了我的高考零分的尋問之旅!我要向老師,向學校,向所謂的『高考專家』,所謂的社會研究學家問:高考可以選拔到真正的人才嗎?高考對一個人的道德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提高有促進作用嗎?高考可以讓我們放開思維,鑽研探索,打開創新發明的閥門嗎?高考對一個民族創新能力是阻礙還是促進?」
    「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是導致我高考零分的原因。我知道我高考零分意味著是在毀滅我個人的一生前途;但是,與祖國未來的發展和美好的明天相比,我個人的得失又何足掛齒呢!」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沙發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7-15 23:23 | 只看該作者
  毀譽參半的社會輿論     
    陳聖章的舉動,自然地使人聯想起去年的河南南陽考生蔣多多。為了引起社會重視,蔣多多把對高考的不滿填寫在考卷每一個角落,並違規使用雙色筆答題,最終如願得到了零分。不管他們考零分的初衷是什麼,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對現行的教育制度有著強烈的不滿,並用這種特有的方式作自毀式反抗。因此,一樣引來如潮的評議。
    有人認為,高考故意考零分是教育之痛。一名姓徐的作者撰文:據了解,陳聖章愛思考,不乏創新精神,如果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積極的引導,估計他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這令人想起另一則報道:9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學一名「標準的差生」,經常被老師「重點關照」,無奈之下赴美讀書。9年後,王楠子成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老師譽為「天才」。
    他說, 同一名學生,只是因為教育環境的不同,就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我們不能由此看到現實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並加以改進,這種缺陷就有可能繼續耽誤下一代人,就有可能讓更多像陳聖章和王楠子這樣的學生成為犧牲品。高考有意考零分之類的「教育之痛」就會重演。
    一位王姓網友認為,零分考生的初衷無關緊要,關鍵是自查自省 。他說,當千萬考生爭先恐後在獨木橋上擁擠時,陳聖章反其道而行之;當高考體制和應試教育成為眾生喧嘩的命題時,陳聖章以激烈而決絕的方式抨擊之,他自然贏得了觀者的不少掌聲,甚至敬意。
    不容迴避的是,陳聖章是個複雜的角色。如果高考前沒有在訓練中受傷,致使考大學無望,他是否還有底氣故意考零分,實在難說。公允地講,把這樣一個多重而複雜的人塑造為反對教育體制的「英雄」,多少讓人覺得心裡不夠順暢。因此,陳聖章是自暴自棄還是悲情訴說,已經無關緊要。關鍵是,我們的教育體制究竟有沒有問題?若有,就必須重力改革之。否則,去年有蔣多多,今年有陳聖章,明年肯定還會有人會製造出新的類似事件。
    一位姓趙的作者卻認為,非理性「零分高考生」無助解決問題。他說,雖然自稱「不喜歡應試教育」,但陳聖章故意考零分的直接原因還是因考前的意外受傷而自感升學無望;否則,按他的話說該能上省內的一所高校。看得出來,高考零分的極端做法背後,陳聖章有他理智冷靜的「風險評估」,而這一切與蔣多多何其相似!同樣成績不好升學無望,同樣急欲引起社會的注意——聰明的他們都學會了為自己年少輕狂而又摻雜了功利之心的舉動披上了一層批判高考的惹眼外衣。
    他認為,毋庸置疑,高考制度存在諸多問題。但同樣毋庸置疑的是,現如今還沒有一種更為科學的選拔制度能夠替代高考。既如此,面對高考的弊端,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循序漸進地改革,而不是充滿敵意的「顛覆」。
專家視角:自考零分行為直擊應試教育弊端
    陳聖章帶有賭氣、無奈、憤懣情緒的自考零分行為,再次將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引向高考制度改革與當前素質教育推廣中面臨的尷尬。
    陳聖章以一種極端的方式、爆髮式地表達了其對應試教育、對現行高考制度「一考定終生」的不滿。事實上,這種的不滿情緒在他的同學甚至同齡人中也有體現,只是程度與表達方式不同而已。陳的一位好友接受採訪時說:「他太傻了,一個人的反抗太無力,我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但我也常常忍不住在想,從小到大用十幾年的時間準備應付一場考試,是不是真的值得?!」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陳成文說,讀書能修心養性,能豐富人生,為什麼原本愉悅的獲取知識的過程,被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所厭煩?為什麼本該輕鬆的成長過程竟讓他們如此不堪重負?為什麼教育傳道授業的多重職能被簡單異化成「應付高考」的單一目的?專家學者對應試教育的批判、自省,或許還不如陳聖章等正體驗著這種教育與考試模式的學生們所感受到的生動、真實。
    一位長期關注高考改革的教授進一步分析,一方面,教育、高考被無奈地賦予了許多社會功利性功能,學習的樂趣被大幅削減,成了壓在學生們心頭的一個沉重包袱、一項硬性任務。另一方面,當前高考被簡單等同於「優勝劣汰」制度,過於強調選拔功能,且考核內容、形式單一固定,不僅在某種程度上「間接引導」造成了「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熱火朝天」的局面,也形成了「獨木橋」式弊端。
    有人做過這樣的設想:如果陳聖章考前受傷不致於對其高考產生「致命性」影響,或者還有其他選擇機會,他還會不會選擇交「白卷」?答案無從揭曉。而在記者採訪的一些專家看來,這個設想的背後透露的是考生、社會對高考制度人性化、服務化改良的呼喚與需求。
    湖南省教育考試院一些專家認為,相對於中國的現實國情,高考制度有存在必要。但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高考,選拔理念應逐漸由生硬的 「資格選拔」轉變為「適應性選拔」,從由甄別「誰有資格上大學」轉變為「誰適合上什麼樣的大學」。高考體現的競爭,也應逐步從「能不能上大學」逐漸轉變為「上怎樣的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何一成教授、湖南省教育考試院院長鄒卓鵬等專家提議,探索建立統考加聯考的「雙層高考」制度,以增加考生選擇機會和空間;即通過語、數、外三門公共統考科目,確定考生能否上普通高校的資格;再根據高校專業科目設置情況及招生需求,設置若干考試類別,在高考後的一段時間分類分批連續舉行,讓每個考生有機會根據自己所長選擇一個至多個類別參加考試,增加自主選擇機會。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