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壽命的極限:意外和環境考慮在內,應該在350歲左右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7-15 08: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二十世紀初期,西方的預期壽命是45歲多一點: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增加到了66歲;當今在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又上升到76至79歲。經歷一個世紀,我們長壽了30多歲。現在的人不僅身體要比過去的同齡人好得多,而且行為的姿態也更「年輕」。

  長壽的最新紀錄之一,屬於一個名叫矢格基野·伊正米的日本男人,他死於1986年,活了120歲又8個月。而奪得最高紀錄的則是一個名叫讓·卡爾曼特的法國女人,死於1997年8月4日,活了122歲又5個月11天。

  直到現在,沒有哪個人的壽命超過了122歲。這個限度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亦或只是暫時的?在此方面有兩種對立的觀點。有些專家相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至少人類只能活到迄今所能保持的紀錄。大約在10年前,這個紀錄是在115歲左右,或最高120歲。然而,這個障礙被卡爾曼特逾越了。有人已經提出更寬宏的範圍,也許是從113歲到124歲。

  是否可以說,長壽根本就沒有限度,或是限度在逐漸地往後移呢?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病理學教授雷·沃爾佛德,他在於1983年出版的《壽命極限》一書中也說:近期目標是:「在完美的健康狀況和充分地佔有我們天賦的潛能」條件下會活到120歲。然而,他還提示說,將來,這個數字將會上升到600歲,他相信經所有科學設計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意外事故和別的環境也包括在內,則實際上的預期壽命是350歲左右。

  漫長人生花甲始

  在現實中,「延長」壽命是可能的,即使最終限度不能逾越,我們也能在可以自我支配的期間內重新分佈時間。並不是僅僅活過一段生命,我們還能夠活過好幾段,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度過一段接一段延續的生命,並賦予每一段生命以更高層次的自由。

  第一階段:孩提時代。在十八世紀以前,孩子是「不存在」的。他們被看作是不完整的人,至多只是潛在的成人。如果我們看看那個時期的肖像,我們就會見到孩子的穿著打扮酷像他們的父母親,那些教科書都要求他們的行為舉止活像承擔責任的成人。

  這種態度在二十世紀,特別是在最近幾十年來經歷了一場急劇的變化。孩提時代的天賦價值,現在獲得了更清楚的認識和更有力的保證。孩提時代真正成為了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生階段。還有點別的東西出現在真正的孩提時代與成熟的另一階段之間,這就是處於發育階段的青春期。當代的潮流倒轉了。在過去的日子裡,年輕人時常效法成年人;但今天,卻是成年人想要保持新潮,便極力學習青年人而非成年人自己。我們看到這種學習隨處皆是,從衣著打扮到舉止談吐,顯然每一代人都已經通過「注入青春」返老還童了。

  孩提時代,接著是青年時代,跟著又是一段也印有青春標誌的延長了的成年時期,隨著這些循序漸進,生命變得越來越長了,既提供了大量的人生階段,又保持了青春的活力。

  我們應當注意到,預期壽命的高升,產生了一種史無前例的現象:今天西方社會老人在人口總體結構中所佔的重要地位與日俱增。65歲,70歲,80多歲---- 在總體上普及了。這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退休人口有著相當令人困擾的圖景,即面臨這樣一個風險:與養活它的勞動人口數目一樣龐大。

  第二個重大變化涉及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由於有了醫療和衛生方面的進步以及現代技術的幫助,絕大多數老人的健康有了明顯的改善。從理論上看,人都能在正常的現實生活中,享受到相當高的壽命。

  對老年人來說,僅僅改善身體尚不夠,還要變為新青年。人們退休后,進入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階段。這個階段不再被看作是上一階段逐漸式微的存續,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加上成熟所帶來的知識和經驗,就會重新煥發青春的某些價值,在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人群中獨佔鰲頭。度過了成年人的辛勞日子,我們自由了,無需對任何人負責了。有一個新的世界要征服和探索,我們能夠而且必須挽回時光。的確,漫長人生花甲始。

  少食、多動和禁煙

  現在,我們就從表象的領域轉到有效戰略的領域。我們應該從細察家居生活開始。有一整套方法是每一個人都一直在實踐的,各種文化背景都有涉及食物、衛生等各自的習慣。判斷孰是孰非,做到絕對公正是不可能的。

  今天的格言是「少食」----攝取的熱量再少幾卡----如果我們想要健康地活得長久一些的話。當然,我們為了活著必須吃,但為了活得長久我們必須少吃。

  在這種背景下,素食主義在日益風行,1996年,一幫英國科學家經過17年的研究之後,證實了一種基本素食譜的價值。希臘南部克里特島的島民(地中海沿岸各族人也的確大都如此)吃水果、蔬菜和低脂肪肉類(家禽和魚),不吃動物的肥肉。克里特涼拌菜特別好吃,似乎給了克里特島人一個長久的預期壽命。然而,他們又被日本的沖繩島人超過了。沖繩島人也是吃魚和蔬菜的素食主義者,保持著世界預期壽命的極高紀錄。

  按照一部分科學家的說法,理想的食量是略微高於飢餓的水平----科納羅的論證獲得了今天科學的認可。這是一條今天的西方人不易遵循的路子,有美食的地方,就出售著誘惑。

  目前,拿猴子做的一個試驗正在進行之中,給幾種不同的猴群以不同的方式餵食,觀察的結果,餵食最少的猴子活得最長久。一如既往地,懷疑論者則持一種模糊的觀點。他們憐憫那些可憐的動物,認為它們被判處缺少食物而忍飢挨凍,質疑這些方法是否真的能證明結果的正確性。

  體育鍛煉也備受推崇,慢步跑已經成了西方文化中一項樣板運動,習慣散步的人、寧願爬樓梯不願乘電梯的人,或是經常進行適量運動的人,都被認為能夠延年益壽。

  另一個長壽觀念的變化,就是對抽煙所持的態度。煙草在上代人中還能被輕度地容忍,但現在已被責定為沒有訴訟的權利了。

  文明的另一特徵是,「節食」風行一時,特別是官員經理們,他們最擔心自己是否真正或起碼外表上還年輕。

  生活中的事物日新月異,男人跟隨女人去健身房,他們還開始追隨她們進整形外科室,變成美容產品的數字也在不斷增加。「永遠年輕」的現象方興未艾,如日中天。

  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

  科學家們一直在忙碌,他們已辨別出了細胞的構造,據此能解釋老化的過程,並提出抗擊老化的方法。其中的氧化理論,把老化看作是「生鏽」的一個過程,一種與使鐵變樣或使火燃燒同樣的化學反應。搜尋「自由根基」的行動在繼續,當細胞分解其已吸收的部分氧時,元素就產生了。這個結果就是「氧化的重要性」,即能夠破壞基因細胞的整體結構的一系列反應。科學家們極力推薦的一種解決方法,即大幅減少吸收的熱量,而去從事一種緩慢的運動。為了把適量地攝取食物與體育鍛煉結合起來,對細胞的新陳代謝的研究中,我們得出了科學的看法。一種更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服用包含防老化因素的藥物,如β-胡蘿蔔素之類。

  一個人到了25歲左右時,身體里青春素就達到了頂峰,然後逐漸衰弱,直至70歲身體里僅剩下青春時代的10%了。老年的苦難被歸因於青春素的缺乏。如果這個假設是正確的,那麼用青春素治療導致的可能結果就會是,減少甚至確實根除老年問題,包括所有疾病、風濕病關節炎和記憶力喪失。類固醇青春素自1994年以來已在美國隨處可買(丸劑),但並非真正的藥物,而是貼上限制性更小的「補充食物」的標籤。歐洲人對此更謹言慎語,醫生分為「贊成」與「反對」兩派。

  最後是褪黑激素,即松果體分泌的一種荷爾蒙,有時被推薦用來治療緊張和失眠症。其抗衰老的效果雖然遠未獲得證實,但這並未妨礙它獲得巨大的成功。1995年在美國,它充斥於各大商場,在所有地方的藥店均有出售。標價一律為11美元。在這個時代,長壽已大眾化了:有了新的「粉狀青春」,即使是窮人也有機會留守青春,愉快幸福。

  然而,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干預手段既可設計用來刺激機體,也能夠使之不平衡。荷爾蒙的發展會滋生糖尿病和心臟病。雌激素和睾丸素增加了癌症的風險,青春素也是這樣。這些風險常常是很現實的,於是希望又變得縹緲了。

  科學允許我們探索「生物鐘」的齒輪,我們最終可以撥回指針讓它倒轉。目前人們特別關注染色體的末端,即通常所知的染色體端位上的著絲點「端粒」。每當一個細胞分解時,端粒就會變短。分解一百次后,細胞里的端粒就所剩無幾了,而細胞是不能再生的。使細胞返老還童的最佳方式可以是給細胞補充端粒,它由一種叫做 「調節聚合反應」的酶操控。提升調聚反應的基因,給予這些細胞比普通細胞強大得多的分解能力,並使細胞新生,當控制妥當時,有一種基因可以延長機體的生命。

  這場討論在一本書中被推向了高潮,那書就是在1996年初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反響的《人生歲月可倒流》,作者米歇爾·佛塞爾是美國的一位醫生,他說,不久的將來,就是在2015年以前,使用調聚反應的療法會得以完善,到時會打開通向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在那個世界里人們將能活到幾百歲。

  雖然其對人類的價值尚未得到證實,但操控基因似乎正在為我們將來更疏遠的親戚們提供真實的結果。這些親戚之一就是一種微小的寄生蟲類,已在加拿大東南部港市蒙特利爾實驗室里做實驗。頗為著名的是線蟲,這種生靈的自然預期壽命才有9天,但單個拿去做實驗的則可活到長達50天。在人類方面,這樣的提高給予我們的就會是420歲,而不是80歲。

  當然,最偉大的希望涉及到人類的基因組工程。對我們完整的基因系統的探索,有助於我們辨認並控制疾病等等,而且通過基因療法徹底消除疾病。一個沒有疾病的生命顯然會更長久,當然也就會無限地更好。有些專家相信,這將很快成為可能。由於基因似被特殊化,而且可能得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一切都將會成為可能,包括接近永生。

  的確,特大的喜訊傳來了。2001年8月,美國實驗室宣布:具有長壽基因特徵的染色體(「染色體4」)已鑒別出來了。這莫非就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發現?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303

主題

2563

帖子

77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2
沙發
MH360 發表於 2007-7-15 21:58 | 只看該作者
活那麼久太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