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民黨到底是紀念解嚴抑或懷念戒嚴?

[複製鏈接]

328

主題

854

帖子

36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iaugogo 發表於 2007-7-13 05: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是解嚴二十週年,朝野均展開相關的紀念活動,主題相同,歷史事實並無二殊,但歷史解讀卻南轅北轍。民進黨舉辦戒嚴時期禁歌、禁書影像展,以及重回歷史現場等系列活動,訴求重點在披露戒嚴時期威權統治的種種惡行;國民黨也舉辦解嚴特展,並邀請當年的「黨國大老」口述歷史,感恩蔣經國解除戒嚴的德政。套用時下的流行語,這種現象可謂之「一個解嚴,各自表述」。

國民黨以民主憲政為標榜,卻對台灣實施戒嚴長達三十八年,是人類史上未有的紀錄,猶如在台灣歷史上烙下一道恥辱的印記。實施戒嚴,一般而言,乃是迫於當地情勢惡化,為恢復秩序與安定,不得不然的舉措,而且此一措施更屬短期的權宜作法。但追溯台灣的戒嚴歷史,卻發現此一戒嚴的實施,根本與台灣人民無關,也不是當時台灣社會秩序瀕於崩潰,必須採取嚴密控制手段,方可挽救危局。而是外來的蔣介石政權,被中共趕出中國大陸後,逃亡到台灣,為鞏固個人的權力基礎,將台灣納入其所謂反攻跳板,才以戒嚴為手段,捍衛其軍事獨裁政權。尤其,終蔣介石的一生,戒嚴令未得解除,進而延續至其子蔣經國任內。前後三十八年,台灣始脫離戒嚴的羅網。統治權力父死子繼,戒嚴體制亦父傳子,堪稱滑天下之大稽。

三十八年的戒嚴,由大歷史角度看來,或許只是歷史長河的一段激流,無論如何湍急,總歸不會復流。而解嚴至今二十年,去今已遠,現在三十歲以下的國民,當時猶是稚齡孩童,對於戒嚴之惡,不但未有親身體驗,甚至當年景象恐怕都不復存在絲毫記憶。國民黨的戒嚴統治是一種全面性的控制型態,不僅控制人民的政治立場,更擴及藝術、文化、思想,與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換言之,統治者的魔爪伸入教育系統、社團、軍隊、警察、政府機關,無孔不入,無異設下天羅地網,讓人民無所遁逃。於是禁歌、禁書,不得奇裝異服,甚至青少年頭髮過長被叫到警察局強行剪短等荒謬絕倫的現象,在當日可說是司空見慣、稀鬆平常的事。連一些台灣民謠、老歌,只因切實反映當時較為落後的社會情狀,以及民眾的感情生活,便遭到統治者禁絕。更何況組黨、辦報與言論自由,尤因涉及敏感的政治領域,恐將挑戰統治者的權威與正當性,自然也是嚴格禁止。至於集會、演講必高呼蔣總統萬歲,文章必以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作結尾,同樣是今日難以想像的事。

台灣實施三十八年的戒嚴體制,係外來政權強加在台灣人民身上,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暴政。兩蔣政權所寫下的這頁野蠻血淚史,既不能從歷史上加以抹去,更不能妄圖塗脂抹粉,竄改歷史。遺憾的是,國民黨不但不為這段歷史的錯誤,向人民道歉,甚至還企圖塑造出「美好舊時光」的假象,誤導民眾,以為民主的實施是社會的倒退,而戒嚴時期才是台灣發展的黃金歲月。易言之,由國民黨近日來一再宣傳舊日的美好,大吹兩蔣統治時代的法螺,顯見國民黨並不是懷著悔過之心,來紀念解嚴二十週年,反倒像是以懷念、嚮往的心情在紀念戒嚴三十八年。戒嚴是外來政權箝制台灣人民的枷鎖,解嚴則是掙脫這副枷鎖,在這解嚴紀念日,任何政黨若是不知歌頌民主自由的可貴,卻仍在懷念人民戴上枷鎖的日子,教當時受苦受難的台灣人民情何以堪!

328

主題

854

帖子

36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8
沙發
 樓主| miaugogo 發表於 2007-7-13 0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miaugogo 的帖子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至今已匆匆二十年,最近有不少團體紛紛舉辦二十週年的紀念。二○○七年七月八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專訪陳總統的全文,陳總統指出造成戒嚴解除的兩大因素是「美麗島事件」以及一九八六年九月「民進黨成立」,所以「解嚴不是蔣經國的德政或恩賜」,乃是無法抗拒的民主洪流。作為台灣政治史的一個重大事件,「解嚴」這個題目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空間,陳總統所言大致不差,但實際的過程更為複雜。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發生的美麗島事件,主要是美麗島雜誌社透過各地分社的成立,結合黨外人士形成一個接近政黨的政團,踩到當局的紅線所引發的整肅行動。但是在海外救援的壓力之下,當局縮小軍事審判的人數,而且就叛亂罪而言結果算是輕判;加上後來受難者家屬、辯護律師投入選舉紛紛高票當選,等於對美麗島事件作了平反。其次,一九八六年九月民進黨成立的時候還有戒嚴和黨禁,參加創黨的人可謂冒著生命自由的危險,所以稱作「突破」黨禁,比「解除」二字更為精確。

不過,在民進黨「突破」黨禁的半年前,亦即一九八六年三月底蔣經國召集國民黨第十二屆三中全會,會中決定「政治革新」,四月九日在中常會成立「政治革新十二人小組」,五月即由蔣經國直接指示,開始與黨外勢力進行「溝通」工作;這時候流亡美國的許信良也積極籌備「台灣民主黨」,多少會牽動島內政局,同時在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的努力下,美國參議員甘迺迪、貝爾和眾議員索拉茲、李奇、多梭里等人組成台灣民主化委員會,六月二十五日,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與人權小組共同決議要求國民黨政府「容許新政黨成立」,以上種種「國際因素」,當然有助於台灣的解除戒嚴、開放黨禁。

解除戒嚴這件大事,乃是經過黨外人士的打拚犧牲、廣大人民的支持、海外台灣人的努力、美國國會議員的壓力以及蔣經國的「一隙之明」願意讓步,綜合起來才得以完成,今日得以享受自由民主的台灣各黨派,都應該心存感恩、知道珍惜才對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8

主題

854

帖子

36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8
3
 樓主| miaugogo 發表於 2007-7-13 0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miaugogo 的帖子

有一群武裝土匪入侵一個家,將家中男女老幼統統綑綁起來,被綑綁的人中若有人抗議,匪徒就用膠帶封其嘴巴且把他綁得更緊,若有人敢大聲痛罵,匪徒就舉槍斃了他。過了幾天,土匪們搜刮家中的金銀和值錢的東西之後,匪酋即下令將剩下的一家人鬆綁放人。匪徒們照辦,但要求那一家人要永遠感謝匪酋不殺和讓他們回復自由之恩。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創造軍事戒嚴期間最長的世界紀錄,唯宣布戒嚴三十八年之後,由於環境和時代不復與它,而不得不宣布解嚴。二十年過去了,國民黨的權貴徒子徒孫還硬著嘴皮說,台灣人民應該對其黨魁於二十年前解嚴的德政感恩,完全忘記戒嚴令的始作俑者是誰?誰讓台灣人民長年戰戰兢兢活在既不自由又不民主的「自由中國」?

台灣人民對往日的虐政不圖報復即已便宜它了,哪有啥「恩」可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