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物價上漲是因為豬少了還是錢多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7-8-17 09: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物價水平上升究竟是因為豬少了、糧食貴了,還是人民幣太多了,各方仍在探討。

通脹,來了

7月份,居民消費品的物價上漲幅度創10年新高。

本周一,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火熱出爐。根據統計,7月份食品、衣服、家庭設備用品、醫療、交通、通信、教育、娛樂等一籃子居民消費品的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5.6%,大大高於6月份的4.4%,創10年來新高。

這已經是今年第4個月CPI超過央行年初預定的3%的通貨膨脹警戒線。

如果央行繼續以往溫和的貨幣調控力度,那麼今年我們將很可能迎來10年來最高的年通貨膨脹率,超過4%。

此輪通貨膨脹由糧油肉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引發,現在已經擴散到諸如速食麵等食品下遊行業和汽油。更多行業準備提價。合謀漲價、哄抬價格等現象也開始出現。

國務院13日晚發出緊急通知,稱消費品物價大幅上漲已經成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突出問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切實保證市場供應,維護副食品價格穩定。

比CPI漲得快得多的是房價(由於住房具有投資品屬性,因此房價並沒有算入CPI中)。近期房價出現全國性上漲,北京、深圳的房價連續十幾個月同比漲幅在10%左右。

然而對於這輪物價上漲是否會持續且更大範圍擴散,並且導致經濟再一次過熱,目前在政府部門和學界都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

一種認為當前消費物價上漲是結構性的,除食品和汽油以外的物價上漲仍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上。此外,如果今年秋糧豐收,以及正在飼養的生豬的增加,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將不會持續。因此,可以預期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的CPI漲幅將回落。

與此相關的一個重要數據是民工工資。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對這個總數近1.2億的人群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壓力,如果他們的工資同步上升,食品價格的上漲將傳導到工業品上,可能導致進一步的通脹壓力。

央行則代表另一種觀點。上周公布的《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當前物價上漲並非僅受偶發或臨時性因素影響,持續快速增加的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凈流入)使通貨膨脹風險趨於上升。因此,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應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這實際上是說,此輪通脹的主要原因是貨幣增長過快,即過多的錢追逐商品,導致商品價格上漲,而不是像豬瘟那樣的偶發因素。

不同的判斷對應不同的政策手段。前者將著力於保障糧食和食品的供應,即使加息,也將是小幅上揚,旨在削減通貨膨脹預期。而後者,將很可能意味著力度更大的貨幣緊縮政策,比如較大幅度加息,並加快人民幣升值。

中國已經是連續第8個月處於實際負利率之中,錢越存越貶值。就拿7月份來說,刨去5.6%的通貨膨脹率,7月到期的一年期存款實際利率為-3.35%,扣除20%的利息稅後實際更低。

事實上為抑制通貨膨脹,央行今年已經三次上調了利率,但每次都很溫和。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每次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2.52%提高到3.33%。存款利息稅自2007年8月15日起由20%下調到5%,屆時一年期存款稅後利率相當於提高了0.5個百分點。

然而這些溫和的加息手段遠遠阻止不了通貨膨脹的腳步。即使把這些政策都考慮在內,7月份的實際利率仍然為負。

而中國自2000年以來就已經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儲蓄佔到GDP的50%以上。

實際負利率進一步推高了貨幣的供應,也將加劇通貨膨脹。

錢,太多

市場上錢過多了,商品價格自然就漲。

錢過多的原因,一是中國出口持續大於進口,導致國際收支差距加速擴大,外匯如潮水般湧進中國;二是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使銀行信貸始終有擴張的衝動。

現在每天大約有10億美元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而這個數字在去年大約是6億多,在中國入世元年2002年大約是2億。

由於中國實行外匯管制,這也意味著,央行為購買這10億美元每天需要投放七十多億人民幣(外匯占款)。這些錢最後流向商業銀行形成了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就是商業銀行用來「生錢的錢」。最終,這七十多億元的外匯占款又將以幾倍大的規模通過貸款投向社會。

而這還只是一天的外匯凈流入帶來的貨幣流動性。

截止到6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超過1.33萬億美元,且增速迅猛。今年上半年,新增外匯儲備高達2663億美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新增額2473億美元。

這種遠遠超過正常需要的外匯儲備無論數量還是增長速度,都是世界金融史上所僅有。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正遭受侵蝕。

僅今年上半年,為購買新增外匯儲備,外匯占款超過2萬億元。這2萬億元的基礎貨幣又將為商業銀行創造幾倍的貸款額。而年初提出的指導性新增貸款數量大約是3.7萬億。

外匯占款持續擴張,使得央行控制貨幣供給的難度加大。為了緩解錢太多的問題,央行這幾年都在使用多種貨幣工具以控制貨幣供應量。




今年上半年,央行共發行央行票據(央行向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回籠基礎貨幣)2.6萬億元,每月一次共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共3個百分點,大約凍結銀行資金超過1萬億元。

根據央行報告,央行通過上述對沖工具,基本回收了上半年外匯占款投放的流動性。

然而外匯還在源源不斷地加速湧入,如果中國政策不做劇烈調整的話,那麼外匯儲備突破3萬億美元的那天並不遙遠。而且央票是短期債券,到期后如果不發新的央票回收,就等於在投放基礎貨幣。央行對沖手段的可持續性正面臨挑戰。

1.55萬億特別國債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出台。若全部公開發行,相當於提高10次存款準備金率,每次提高0.5個百分點。而且特別國債鎖定資金時間更長,達到10年。首期6000億額度可望近期發行。

如果年新增外匯達到一定規模后,光購買這些外匯所投放的人民幣就可以支撐中國的經濟增長。屆時,中國的央行可能需要對信貸進行額度控制,信貸增速可能會趨於零甚至是負數。

因此,央行在控制貨幣供應量上不得不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除了對沖外匯,另一個就是調控國內信貸規模。

不過在負利率的條件下,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持續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使中國的資金成本極低,企業貸款衝動難以抑制。而刻意讓貸款利率遠高於存款利率,又使得銀行只要發放貸款就能賺錢,銀行的貸款衝動很強。雙方一拍即合的結果就是,貸款數量很容易失控。

這也是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貸款達到2.5萬億元,相當於全年預計貸款增量的70%。

出口,太強

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到今天令人頭疼的規模,主要源於出口增長太快。而且無論是人民幣升值,還是出口政策限制,暫時似乎沒有什麼能擋住它飛奔的腳步。

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後,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近10%。然而恰恰就是這兩年,貿易順差大幅躍升。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在上年321億美元的基礎上一下跳到1019億美元,2006年又上升到1775億,而今年前7個月就已經達到了1369億美元。

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一項重大出口緊縮政策——大規模取消或降低2831項商品的出口退稅,這些商品包括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以及服裝、鞋帽、箱包、玩具等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產品——也沒能如預期那樣立竿見影地減少出口和貿易順差的增幅。

相反,根據上周五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7月份中國的貿易順差達243.6億美元,僅次於6月份269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對於這樣的數據,一種解釋是上半年出口企業預期到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所以紛紛搶先報關出口,造成出口額短期巨增;而進口關稅下調的政策正在醞釀中,許多進口企業選擇放緩進口節奏,等待政策出台。這種一多一少的短期反向變化,使貿易順差在上半年迅速放大。但待政策明晰后,這樣的短期影響將消失。

現在大家又把目光盯在8月23日將要實施的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加工貿易出口緊縮政策。只在中國進行組裝、處於價值鏈最底端的加工貿易,其出口佔中國整個出口的一半。

新政對那些限制和禁止類的產品進口環節徵收正常關稅或交付等值保證金等出口后再退還,而不像過去那樣免稅,這將對那些只依靠中國廉價勞動力組裝而獲得低利潤率的加工貿易企業(尤以港資台資為主)產生重大影響,從而緩解中國的出口增速。

據悉,年內可能還將公布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和禁止類目錄,擴大緊縮範圍。

問題是,中國出口產品為什麼具有如此超強的競爭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生產成本被嚴重壓低。

由於戶口制度的限制,社會福利體系的不完善,以及有效勞工監管的缺乏,民工(出口行業的主要勞動力)的工資和福利水平遠低於社會中位數。土地國有使工業用地的成本非常低廉,負利率又使資金成本很低,再加上生產企業在一個監管乏力的環保體制中不需要對污染作出充分補償,所有這一切實際上都是變相地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這種生產成本的嚴重扭曲反映到最終產品價格上,使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在世界市場極具競爭力。

然而要糾正這種生產成本的扭曲,就要涉及到要素(勞動力、土地、資金)的市場化改革,而這,由於要觸及強勢利益集團的利益分配,正是中國經濟改革領域中最後一根難啃的骨頭。這種傷筋動骨的改革註定將是一場長期的博弈。

利率的大幅提升被很多人看成是一個改變資金成本、過濾無效投資的簡單方法。「至少要讓實際利率是正的」,這是諸多經濟學家的共識。

此外,人民幣被低估也是中國出口過多的重要原因,不過各方對人民幣到底應該升值多大幅度似乎並沒有太多共識。激進的政策建議是將人民幣一下子大幅提高至少15%,但官方的選擇仍然是持續小幅升值。

要麼通脹,要麼升值

當一個國家生產力大幅提高、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時候,該國的價格水平也將與高效率的國家逐步看齊,途徑無非是本幣升值,或通貨膨脹,或雙管齊下。

說到底,人民幣升值和中國通貨膨脹的根源實際上是中國生產力的提高。而且,生產效率提高幅度(約等於)=升值幅度+通貨膨脹率。

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升值和通貨膨脹可以相互替代。如果每年通貨膨脹率為5%,人民幣升值5%,那一年下來中國產品的價格就提高10%。理論上,過不了幾年,中國經濟內外失衡的現象將得到有效緩解。

無論大幅通脹,還是大幅升值,都要付出很大代價。

通貨膨脹,特別是食品的通貨膨脹,會影響到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此外,如果通貨膨脹預期一旦形成,預期真實利率下降,將進一步刺激投資需求,使經濟滑向過熱。而大幅升值短期內將重創國內出口產業,帶來大量失業,同時又給進口企業帶來巨大利好,造成短期內財富的不公平分配。

通脹、升值以及提高企業的環保成本和其他社會成本,總之就是通過不同途徑使自己貴起來,並在變貴的過程中解決中國的結構性矛盾,這三種政策的權衡使用將是對政府的一個考驗。

不過,無論是通脹還是經濟過熱,都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的長期利好,這一點被廣泛認同。

(本文得到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及盧鋒教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清華—布魯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的諸多幫助,在此致謝!)

1、除利率、匯率外,各指標預測值指今年第3季度比上年第3季度的同比增長率。GDP和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投資、零售額、進出口額按名義價格計算。利率和匯率指第3季度最後一天1年期儲蓄存款利率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絕對數。

2、機構3的GDP預測數據按支出法計算,固定資產投資預測數據按可比價格計算,計算簡單和加權平均值時不包括在內。

3、由於統計局2007年調整了工業利潤數據的公布方式,工業利潤預測停止進行。 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鄧瑾 發自北京

■鏈接

朗潤預測

從2005年開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項目將「朗潤預測」列入常規工作內容,系統、定期地按照比較規範的程序公布主要宏觀經濟研究機構對基本宏觀經濟數據短期變動的預測結果。

「朗潤預測」因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位於北大朗潤園而得名,特約機構除CCER外,還包括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和技術研究所、花旗銀行、瑞士信貸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天則經濟研究所、中信證券、中銀證券等國內外知名機構。

「朗潤預測」數據為十項,每季度公布對下一季度預測,自2005年3季度開始持續至今。CCER希望這樣的工作可為社會各界提供宏觀經濟的參考,同時為改進中國經濟觀察和研究提供長期、系統、可比照的數據積累。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8-17 10:28 | 只看該作者
俺是錢太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1913

帖子

39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8
3
多多.WANG 發表於 2007-8-17 11:03 | 只看該作者
有報道說豬病死了很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4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7-8-17 12:28 | 只看該作者
理性看待物價上漲

儲嘉康


由於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市場變化和經濟發展自身規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今年年初以來,全國各地市場物價逐月上漲,以豬肉為主的副食品大幅漲價,一些商家和產品系列也跟風而上,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嚴重關切,成為當前社情民意中的一大熱點問題。

根據多年來國內外市場物價理論和實踐,一般來說,經濟高增長都會陪隨著高就業、高通漲。反之,經濟低增長,一般都陪隨著低就業、低通漲。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物價指數也曾經數次波動振蕩。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物價卻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在國際上實屬罕見。據有關權威人士透露:我國價格總水平在2005年上升1.8%、2006年上升1.5%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上半年CPI上升3.2%,其中6月份同比上升4.4%,屬於近年來較高水平。引起了媒體和廣大群眾的關注,其實這是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通常會發生的慣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有專家認為,按照目前我國10%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3%左右的CPI,也並非絕對不合理。要想發展,總得付出一定的代價。大家要有能忍受短時期內CPI漲幅超過3% 甚至4%的的心理準備。何況「十五」期間寧波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年人均收入實際增長分別為11.4%和8.5%,遠遠大於CPI增幅。因此,不存在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的問題。

這次價格總水平上漲主要是由於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漲引起的。1—6月份食品類價格上升7.6%,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2.5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升4%(實際可能還不止),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0.53個百分點。

這一輪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既有國際市場漲價的影響,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動;既有供求關係變化的影響,也有個別經營者不正當行為的推波助瀾。

首先,全球糧食減產和石油價格飆升,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去年全球穀物產量19.85億噸,減產3300萬噸,其中小麥減產2700萬噸。隨著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由於上述供求關係的變化,去年四季度以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上升,今年6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大豆期貨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3%、60%和40%。國際市場糧價上漲,必然會引發糧油進出口數量的變化,從而影響國內市場價格。

其次,隨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導致糧食成本上升。近五年來尿素、柴油、農膜價格分別上漲26.6%、64.4%和60%,糧食生產成本每畝上升23.9%。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來源多元化,造成種植業和養殖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唯有適度提高糧食價格,才能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我國糧食供應。糧食是基礎性產品,糧價上漲必然帶動食品價格上升。部分餐飲業及糧油製成品的價格上漲具有明顯的成本推動特點。

  再次,生豬供求的失衡導致豬肉價格上漲。去年豬價過低,影響了農民養豬積極性。加上去年下半年,發生在南方部分地區的豬藍耳病疫情,造成母豬流產和仔豬大量死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去年底生豬存欄數同比下降2.6%;母豬存欄數同比下降3.6%。今年6月底,母豬存欄比年初又下降7%。受去年豬價過低和疫病的雙重打擊,生豬出欄大幅度下降,豬肉供應偏緊,這是近三個月來豬肉價格兩次大幅度上漲的直接原因。可以看到,豬肉等副食品價格的上漲是恢復性的漲價,有利於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生產供應,作為消費者,我們對此理應理解和支持。

  最後,個別行業協會和企業串通漲價、合謀漲價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加劇了食品價格和基本生活用品價格的上漲。個別媒體炒作和不實報道,對價格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最為痛恨的,也是這次市場物價宏觀調控必須嚴厲打擊的。

總體上看,這一輪農產品漲價仍屬恢復性上漲。我國主要農產品價格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達到峰值后一直在較低水平運行。三種糧食的收購價平均每市斤0.78元,比2003年的0.73元僅提高了5分,提高6.8%。目前的小麥價格仍低於1996年,大豆價格低於2004年。豬肉價格雖然漲幅較大,但比1997年只上漲了30%左右。因此,這次價格上漲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對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的補償。

儘管當前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但是我們要看到,我國糧食連續三年豐收,今年夏糧又取得好收成。今年上半年除生豬生產下降外,牛羊肉、禽肉、鮮蛋、水產品的產量均比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牛奶產量近6年來年均增長24%,重要農產品的供給是充裕的。食用植物油、速食麵等食品加工能力過剩,可以滿足市場需要。特別是2006年、2005年、2004年連續三年大豐收,我們有充足的糧食儲備投放市場,老百姓家裡的糧食也是充足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可以說是短期的,可控制的。

考慮到中國的整個情況,工業品領域普遍生產能力過剩,在消費品市場上,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不可能出現大面積漲價的情況。再考慮到一些基礎價格(指的是水、煤氣、電),由於國際能源漲價和環保成本增加等因素有可能略有上漲。因此,在各級政府控制物價的宏觀調控措施陸續出台,並嚴厲打擊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之後,有關部門認為2007年CPI可以控制在3%以內,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現在,黨中央、國務院就做好 「菜籃子」工作,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價格總水平作出了一系列決策。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日前發出《關於切實抓好主要食品價格及相關收費專項檢查有關事項的通知》, 要求各地將開展食品價格及相關收費專項檢查作為當前的一項政治任務,嚴肅查處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三類不正當價格行為。發展改革委強調,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提高識別和調查取證的能力,對查出來的亂漲價案件,一經核實,要依法從快從重處理,絕不讓違法者在經濟上得到好處;建立與工商、公安、質檢、宣傳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對性質惡劣、問題嚴重、影響較大的價格違法典型案件,除給予經濟處罰之外,還要通過新聞媒體予以公開曝光,直至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措辭之嚴厲,措施之果斷,實屬少見,足見國家控制物價的決心。

寧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場價格波動情況,今年6月,市政府專題研究生豬生產供應工作,並在全國率先出台了對低收入成員一次性預發豬肉等副食品價格上漲補貼每人60元。目前,487.29萬元補貼資金已發放到全市81215名困難群眾手中。8月7日下午,市長毛光烈主持召開市政府第8次常務會議,聽取我市 「菜籃子」等生產供應和穩定市場價格等情況彙報,並研究了有關政策舉措。會議認為,短期內價格上漲過快,供求矛盾加劇,在一定程度上給群眾的生活帶來了影響。因此,既要高度重視,密切關注,確保市場供應,又要遵循市場規律,穩定價格水平,保障低收入困難家庭等特殊群體的生活。對此,市政府已經制定了周密的對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強市場監督,密切關注市場供需情況,做好市場監測預警,避免產量和價格的大波動。

可以相信,在國家有效宏觀調控措施下,在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順利應對這一輪物價波動,確保寧波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5
laodai 發表於 2007-8-17 22:49 | 只看該作者
依我看,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通貨膨脹在到了一定的條件下必然會爆發。

在任何經濟較快發展的國家,通貨膨脹和國民收入像兩隻腳在交替著走路。40歲以上的國內朋友,一定還記的八十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市場物價和個人工資變化的情況。

這次漲價受影響最大的還是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0

主題

1251

帖子

38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深切懷念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382
6
JQKA 發表於 2007-8-17 22:58 | 只看該作者
快沒法活了,跟著房價一起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7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7-8-18 15:43 | 只看該作者
原材料價格上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3

主題

2613

帖子

102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會員《無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20
8
阿故 發表於 2007-8-19 08:36 | 只看該作者
日子原來不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