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七事變七十年:中日化敵為友路遙遠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7-6 11: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七百多年前,義大利青年馬可·波羅跟著叔叔到訪元朝初期的中國,位於北京宛平城的盧溝橋上精心雕刻的485隻石獅吸引了他。他對這座當時已有百年的古橋讚不絕口,念念不忘,後來在遊記中稱之為「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

  七十年前的1937年7月7日深夜,當時已佔據東北三省、正覬覦華北的日軍在盧溝橋借口演習時遭到中國守軍射擊,繼而調集其在丰台的駐軍進犯宛平城。由大清皇帝乾隆所題「盧溝曉月」的石碑是見證者,它目睹了這一天如何一步步導致歷時8年的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如今,隨著滄桑歲月的流逝,中日兩國早已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宣布戰敗、獨立自主的新中國誕生、日本表示深刻反省以及中國宣布放棄戰爭索賠、中日兩國正式建交、日本成為產品席捲全球的經濟強國、中國以改革開放創造了世界奇迹。

  如今,遍及中國大地的日本生意人和各類產品,以及蜂擁而入東瀛列島的中國留學生和「中國製造」,不斷地上演著古老的貿易和通婚的故事,兩個國家的人民之間正在出現一種在國家關係和政治形態以外的和諧氛圍,令人不禁唏噓「三十年河東」。

  然而短短的七十年時間似乎還不足以成為民族療傷的可靠藥方:隱藏在政治舞台背後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仍在磨拳擦掌,從慰安婦、教科書、自衛隊到靖國神社問題上還在時不時地提醒人們那並不久遠前的慘痛歷史,沉積在中國民間的對日仇恨仍然深在骨髓……

  經歷了新世紀以來的政治冰點,中日兩國關係自去年以來開始逐步回暖。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前年發表對日關係五項主張、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就職后立即訪華、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4月訪問日本為標誌,中日正在找回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關係發展的感覺,中日領導也充分意識到中日友好的深意:中日友好不僅關係到兩國的發展和利益,也關乎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兩國必須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來審視和把握,以推動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這些,可從胡錦濤提出的中日關係十六字方針中得到體現,即: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也可以從安倍的講話中得到驗證:「把日中關係推向新的高度,為兩國國民和子孫後代開闢美好的未來,對日中兩國,對本地區都很重要,也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當然,並不能因此而得出結論,說中日關係今後就會艷陽高照。要判斷中日關係未來一個較長期的可能走勢,仍然取決於四大指標:

  第一,兩國能否建立足夠的政治互信並恪守《中日聯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能否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問題並妥善處理台灣問題?

  第二,兩國是否能採取切實措施,繼續擴大雙方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合作,特別是在加強能源、環保、信息通信技術、金融等領域合作方面實現互利發展,並從「經熱政冷」走向「以經促政」?

  第三,兩國是否能繼續擴大人員交往,兩國政府、議會、政黨、團體、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來與合作能否得到加強,兩國人民的感情傷痕是否能得到相對的平復?

  第四,兩國能否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加強溝通協調,在中國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是否能夠得到建立?日本版的「中國威脅論」是否能否得到抑制?

  在關乎中日關係未來的這四大要素中,人民之間的感情特別是兩國青年的態度將會成為首要因素--就在半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會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率領的日本日中青年世代友好代表團時,還回憶起1984年中日青年友好聯歡的情景。胡錦濤表示,「中日友好歸根結底是人民友好,中日青年加深友誼,是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希望所在」。因此,在中日關係上,「民間外交」或「草根外交」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七十年風雨已成歷史,散去的戰爭硝煙沒帶走創傷。中日兩國在大歷史面前化敵為友之路的步伐何其沉重。「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這樣的善良期許值得中日兩國共同努力——回顧歷史,並非為了發酵敵意、擴大鴻溝,而是為了化解仇恨、面向未來。

《僑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沙發
lchi2000 發表於 2007-7-9 05:54 | 只看該作者

沉積在中國民間的對日仇恨仍然深在骨髓……

Japan has to pay back to China sooner or lat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9: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