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於留學美國讀公共管理碩士的建議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7-7 1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人現在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就讀MSPPM(Master of science in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也算是公共管理碩士(MPA/MPP/MPM)之類。 已就讀一年,對於此學位有一定的體會。前一段時間也收到國內一些對這些學位感興趣的朋友的來信,我都一一回復。現在感覺也學在這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對大家更有益。

  我的總體觀點是:不要申請這一類的學位。下面的論述比較雜亂,希望大家諒解。

  公共管理碩士(MPA/MPP/MPM)在美國算是一大類,比較流行的說法時MPA。但其實在美國是有細分的。比如Syracuse就是培養政府官員的,其課程以政府所面臨的問題為主。而Berkeley 和Princeton就注重政策(policy)的研究,比如婦女問題究竟最佳解決辦法是什麼,貧困問題,種族問題等等。所以如果你一定要申請的話,你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學校的側重。有的學校寫的面很廣,其實就一兩個方向,請注意。

  由於學校的側重不一樣,所以畢業生的就業也不一樣。MPA一般從事一些行政管理的工作,而MPP一般從事政策研究分析的工作。一個台前一個台後。一般情況是聯邦政府去三分之一,州,地方政府去三分之一,非贏利性機構去三分之一。如果畢業於MPA/MPP名校,還是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 但是,這些都是針對美國本土學生而言,對於國際學生,情況就完全不是這樣了。

  吸收三分之一的聯邦政府根本不對國際學生開放,這一點是絕對不用想;
  吸收三分之一的州,地方政府基本上不要國際學生;
  剩下我們的機會就是那三分之一的非盈利性機構。但是就這一點點希望,還要打折。
  美國的非盈利性機構一般靠拉贊助維持,而且集中於扶貧,幫助殘疾,小孩,老人等公益事業。這樣就產生幾個問題:
  工資很低:3萬算是平均收入吧;美國人有的是真的希望這些事業,對於國際學生,我感覺希望得還是比較少的;
  工作的一個主要職責是拉贊助。語言的問題你就估量估量吧。
  由於是集中於扶貧,幫助殘疾,小孩,老人等公益事業,所以跟人的接觸非常頻繁,也估計你的語言能力吧。我這一年的感覺是,中國學生很難。這樣這僅有的三分之一葉門縫很小。

  象世界銀行,聯合國這樣的大型NGO也基本無望,除非畢業哈佛,普林斯頓。競爭非常激烈。而且一般是就喜歡錄取那幾個學校的。

  這樣下來之後,中國學生的出路真是很渺茫。一些公共管理學校在網頁寫國際學生20-30%,畢業生很多去商界(private sector)。這裡面你需要注意幾個問題:20-30%的國際學生中很多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土耳其的學生,他們都是公費,畢業之後直接回國,還有很多國際學生是高中或者本科就在美國讀書,你再掂量掂量。所謂的很多去商界的學生其實還是美國人。
  比如我現在的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在美國名氣很大,我們學院的主頁上也宣傳的很厲害,什麼1/3去企業,我當初就是被『騙』來了,但是經過這一年,我認為這些數據對於我們中國學生而言,一點都不符合我們的情況。

  現在號稱MPA以後必然象MBA一樣在中國流行,但那畢竟還是『將來』。我在國內也是政府部門工作,我感覺一個美國MPA學位對於國內政府發展沒有什麼特別的幫助。

  更為可氣的是,MPA/MPP的學費不比MBM便宜。我現在學費一年3.2萬美金。
  所以如果有這筆錢,不如讀個MBA或者技術類的。到了這邊才真正明白什麼叫「技術類的人到美國好找工作」。有時候覺得很不公平,我們出一樣的錢,一樣的辛苦(讀MPA/MPP可不容易,想想你一外國人試圖分析美國的政治,政策。比如,我們曾經寫過『論美國60年代的黑人運動』,這簡直就跟讓美國人寫「論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一樣。你讀了幾十篇文章,也許還沒弄到點子上),可是出來后的待遇卻完全不一樣。技術類(統計,數學也歸於技術類)學位即使借錢讀書,可是心中有底,很快能還清,可我們忐忑不安。

  最後以我身邊的實際情況結尾(都是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002屆有一個師哥讀MPP,結果最後轉行做資料庫了,他給我的建議是中國人在美國做政策,難。
  05屆一師姐,接著讀博士了;
  06屆兩師姐,一個根本不需要找工作,暫時在家修整;一個想找還沒找到工作。
  我就是07屆的人了,一直忐忑不安中。大家也可以看出,中國人讀這些方面的人少,沒有勢,也是一個問題,加劇了找工作的難度。

  我的最終看法是,如果不是公費,或者哈佛,普林斯頓,最好不要申請這類學校。外國人在美國是很難在政策/政治這個領域混開的。別說政策/政治,就是MBA,除了真正的牛人,大部分也都集中在技術類的管理工作。即使是研究領域,美國頂尖商學院的中國教授裡面,大部分都是運籌學,會計學和信息技術領域的。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3: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