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媒總結地方黨代會 為民創富成發展新亮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7-4 00: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6月28日山東省第九次黨代會落幕,全國31個省市區黨代會已全部結束。本周的《瞭望》新聞周刊撰文指出,觀察地方黨代會的報告可以發現,在各地發展觀的完善與提升中,「創造財富」的思路引人注目。各地均提出注重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人民生活美好等一系列新標尺。這表明,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觀念,逐漸取代了以GDP、財政收入為惟一指標的落後發展觀。

「創造財富」觀增加人民幸福感

  文章指出,縱觀各地黨代會報告,無論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對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均提出遠大目標,而實現這些目標的路徑中,包含以「創造財富」觀增加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轉變。

  從各地黨代會報告中可以看出,各地黨委均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但GDP、財政收入等以往最受重視的「硬指標」並未佔據絕對位置,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節能降耗、改進黨的作風、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卻成為各地更迫切的目標。

   在各地黨代會報告中,「富裕」或「富民」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對於「富」的新解讀,江蘇黨代會報告提出,是「引導各地努力建設不含水分、人民群眾得實惠、老百姓認可的全面小康」,直接針對上述「負財富」、「偽財富」、「失衡財富」的發展模式。

  在「創富」指標上,各地普遍淡化了數字概念,更注重群眾的切身感受。在小康標準上,江蘇提出「三不「原則:「不能以市域總體達標代替縣縣全部達標,不能以平均數代替大多數,不能以統計數據代替直觀感受。」並強調:「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山西黨代會報告也提出「切實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丁元竹說,現代國家發展經濟,推動社會進步,創造財富的目的就是讓個人獲得更多的福祉。福祉是一個綜合概念,以心理滿足為主,同時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提高人民福祉意味著提高個人和社區的生活滿意度,促進自我發展。

共創共富明確群眾主體地位

  文章指出,「以人為本」、「富民優先」的新創富觀,還表現在各地黨代會提倡全民創業、共享財富的取向,明確了人民群眾在科學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山東、四川、湖南把「富民強省」寫進了黨代會報告的主標題,浙江則提出了「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核心發展理念,江蘇把「富民優先」作為發展的第一導向,廣東、安徽則提出了「全民創業」新目標。

  一些專家指出,把「富民」置於「強省」之前,詞序的變化意味著「藏富於民」,由「物質化」發展轉向「人本化」發展;由政府推動發展轉向民眾創業發展,這是「發展依靠人民」的具體落實。

  在推進更高層面的創富進程中,各地普遍重視公平合理分配財富、提高社會建設水平、關注民生等財富「共享」機制的建設。

  從各省黨代會報告的相關部署來看,農民社保問題是未來5年各省區完善社會保障的重要著力點。剛剛獲批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慶市強調,穩步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探索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制度,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江蘇提出「四個確保」:「確保江蘇每個城鄉居民都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確保每個困難家庭的子女都有受義務教育的機會,確保每個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因貧失學,確保每個困難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基本醫療救助。」

  在收入和分配問題上,各地普遍採取「提低擴中限高」的辦法,努力解決城鄉、地區、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問題。

  專家指出,與經濟建設相比,中國社會建設進展相對緩慢,存在著「跛足」現象。因此,不少地方注重加快推進社會建設,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積極探索。有利於體現全體社會成員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是全社會創富的體制保障。

以創新提高創富效率

  在各地的黨代會報告中,對改革創新,均有濃墨重彩的表述。從各地黨代會報告看,創新已不單指技術創新,還包括理論創新、發展模式創新、政府管理創新,而推進全方位創新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創富效率。

  在發展模式創新中,出現兩個新特點:一是在優化產業結構中,有取有舍,騰籠換鳥,二是開始注重區域聯動和區域協調發展。

  北京、上海不約而同地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放在了提升第三產業比重方面,體現了「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新思路。未來5年,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要達到72%以上,上海要達到55%左右。北京提出,推動產業發展高端化,堅持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產業發展方向,構建立足首都、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服務業體系。

  與以往強調率先發展,爭當第一的「賽跑式」發展理念相比,各地在新一輪發展模式創新中,開始強調區域聯動和區域協調。上海提出:「更好地服務長江三角洲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進一步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福建提出「加快對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促進連片發展。」浙江則提出 「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口號。

  轉變政府職能,給全民創業提供良好環境是各地「創富」突破口。四川提出:「創新政府管理制度和方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度。」

  專家指出,政府改革既聯接經濟體制改革,又聯接社會體制改革,政府改革處於整個改革的中心環節,雖然是塊「硬骨頭」,但只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觀,使多數人在改革中不斷獲益,改革就能取得更大成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