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元老」基民傳奇 26萬買基金賺了千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7-6-18 1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 [揚子晚報網消息]

       六十多歲的老翁葛老先生,十年前他從26萬元起步,此後堅持長期投資,如今資金已經如滾雪球般增長,成了名符其實的千萬富翁。基金的錢真有這麼好賺嗎?他是怎麼做到的?且聽聽這位老基民的親身經歷。  

  受啟發:諾貝爾基金給「靈感」

  今年60多歲的葛老先生是南京某高校的退休員工。前幾日看到本報「投資你夢想」的基金徵文比賽,主動給記者打來了電話,想跟所有的基民一起分享自己的一些投資經驗和心路歷程。而無論從哪方面來說葛老都是一位元老級的基民。在與基金結緣的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他的經歷可以說是伴隨了國內基金髮展的歷程。在談到為何對基金感興趣時,葛老笑稱自己其實是無意當中受諾貝爾獎金的啟發。諾貝爾基金會設立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的獎金總額是約合920萬美元。奇怪的是發出去的獎金從當初到現在已經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可是獎金卻一直還沒有用完,後來他查了很多資料、詢問了專家了解到,是因為諾貝爾基金會一直大膽地在世界各地主要的股票和證券市場投資,這樣才順利讓基金會的資產得以增值,而把大量的資金放在基金管理公司獲得收益,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十多年前,「基金」對於身邊人來說還僅僅是一個新興的名詞,許多人並不是很熟悉,雖然從一些理財專家的口中,他得知購買基金的風險很低,但是葛老承認當時自己買的時候還是冒了點風險的。

  入基市:26萬元傾囊搶華安

  1998年,國內第一支封閉式基金髮行,就被他趕上了, 「當初買並不容易呢,還要中籤才能買到,不過我還真挺幸運的。」談起當年的瘋狂,葛老現在還是分外興奮,他一下子就把幾乎所有的積蓄——26萬元傾囊投入。他買基金特別喜歡那種有品牌、穩健的。從華安公司發行的第一隻開放式基金開始,他就成了華安的「擁躉」,前前後後自己一共購買了十多隻基金,其中很多都是華安的。回憶起當初場景時,葛老激動地說,華安基金公司在2001年推出了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基金,當時大家都對基金有所了解了,已經有很多人搶著購買基金了。人們對基金痴迷的情況絲毫不亞於現在。

  為了保證購到,從這支基金髮行的前一天晚上,他就出動家人,一起到發行地龍江體育館門口排隊。擔心疲憊,就由老婆排上半夜的隊,下半夜輪到他自己去換班排隊,鉚足了勁,一定要買到,經過這樣瘋狂的舉動后,硬是搶到了名額。

  做長線:縮水一半堅持不贖

  從本世紀初一度的火爆到股市熊市時的沉寂,基金曾經帶給投資者百味雜陳的記憶。如同葛老先生那樣擁有比較長投資年頭的人可說並不少,但罕有的是,他能夠這樣堅持十年持續投資。一直被基金經理推崇的長期投資理念,為何和葛老「心有靈犀」呢?他又是如何做到在淡市中堅持持有的呢?當記者好奇地問到這一點時,他說,其實一開始也很擔心,但隨著購買基金的狂潮一陣陣襲來,關於購買基金的一些知識越來越普及,自己對基金管理公司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也就慢慢放下心來了。而自己與老伴的月退休金加起來就有五千多,平時綽綽有餘,以至於這十多年來,自己購買的十多隻基金幾乎都沒有贖回,即使是期間的分紅也是拿來再購買其他品種的基金。而自己和老伴平時節餘的工資也都拿來買基金,其實葛老心裡也不是沒有害怕的時候,記得2005年,手中持有的封閉式基金,由原來的180萬元,一度縮水到90萬元不到,由於猶豫不決,他錯過了一次贖回的時機,葛老的兒子沉不住氣了,因此還和他起了爭執,但分析再三,葛老還是認為股市是有機會的,因此基金不可能長久沉寂,還是有機會的。這點「固執」的勁頭讓他最後順利「翻身」,到現在他手裡還持有這隻基金。手中的總資金量從一開始的26萬增值到現在的千萬資產,很大程度也得益於此。

  中老年人最宜養「基」

  葛老說,其實自己在之前也曾經接觸過其他的理財方式,比如說股票,1993年的時候自己一狠心就買了四萬塊錢的馬鋼股份,心想儘管股市的風險比較大,但鋼鐵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而且這鋼鐵公司的業績還不錯,一定沒有問題的。可是不巧的是當時的股市非常低迷,自己對股市也並不是很懂,四萬塊錢就躺在熊市裡面一年多都沒有出來。到了第二年不得不「割肉」的時候,算算真是虧了不少錢。葛老說,打那以後自己就再也沒有接觸過股票,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年紀也大了,不可能天天去盯著大盤,其中的風險更是承受不了。而在近幾年還接觸過一些保險品種,投入的資金也不少,但不像基金管理公司在幫你理財的同時,只收取少量的手續費之類的費用,比較省心。用葛老的話來說就是, 「買基金比炒股穩當省事,比放在銀行收益高,是最適合老年人的理財方式,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選基金就像選「媳婦」

  葛老謙虛地說,雖然自己現在資產翻了三四十倍,但還不能算得上是基金方面的專家。不過,的確有不少的親朋好友在得知自己的經歷之後來跟自己取經。他總是說,要想在基金中能夠有所收益,最重要的就是要長期持有,說白了,基金跟股票就完全是兩回事情,股票是來炒的,得天天盯著,一不小心就會賠得血本無歸,而基金是完全不能用炒的,應該是長期持有,要記得中國的股市行情是不可能與一直前進中的經濟背道而馳這句話就對了。另外選擇正確的基金投資也是敲開基金大門的一把金鑰匙。葛老說選基金其實就是跟選媳婦一樣,不僅要看看「媳婦」本人,還得看看家裡的情況,把父母親和兄弟姐妹的情況都摸得清清楚楚,套到選基金上面就是在了解基金本身情況的同時,還得了解公司的業績,另外該基金公司發行的其他基金的收益情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是否贖回尋求高見

  在十年投資經歷中,葛老一直是穩紮穩打,除了有特殊的大用途,他從不把基金贖回。現在葛老在河西住的房子,價值100多萬元,是很少的一次靠贖回華安創新基金的100多萬買下來的。而當初他在這隻基金上只投入了20多萬元,凈賺將近80萬。葛老說,隨著自己年歲越來越大,產生了和女兒住在一起的想法,於是想到再買一套大點的房子和女兒一起住。但是手中的流動資金不夠,想來想去還是想到了手裡的基金。但是畢竟自己持有華安基金已經有六年的時間,風風雨雨過來,即使是在熊市中的時候,它還能夠分紅,可以說是已經產生了很深的感情,如果「割捨」的話還真的有點難受。有時想想,當初自己買的時候還不就是想能夠希望有所收益?心就放寬了,可真正要到基金公司去贖回的時候,還是捨不得。所以一向投資理念堅定的他,最近倒是有點舉棋不定呢。「也請廣大基民朋友給我出出主意!」看來,葛老對華安基金有著充分信心,對於基金的未來仍然是十分看好。

[ 本帖最後由 allenjsau 於 2007-6-19 09:31 編輯 ]

1

主題

15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4
沙發
sohu168988 發表於 2007-7-2 16:42 | 只看該作者

向老教授學習

佩服、 佩服。我是一個新基民,入市時在今年2月1日,到現在5個月了,期間贖回過3次,購買了三次。因為正好在牛市期間,所以相對損失了很多。5月30大跌后,我又都贖回了,畢竟心裡沒底。想著股市跌到2500點左右再全額買回來,不知能否有這個機會。
剛開始,我也想堅持長期投資,可是中國的股市太讓人琢磨不透了,老是怕,也許是我對基金理解還不透的緣故吧!所以我開通了基金定投,只要是定投的,我往後堅決不贖回了,學學這位老教授,希望自己在未來10年內也有個好的收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