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平碉樓與喀斯特申遺成功 中國再增兩處世遺

[複製鏈接]

124

主題

237

帖子

17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il2022 發表於 2007-6-28 1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網訊】從在紐西蘭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北京時間28日早上8點通過開平碉樓與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標誌著廣東省實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中國增添了一份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全世界擁有了一份中西合璧的文化遺產。27日,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目前,中國共有35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開平八年前就開始了碉樓與村落的申遺之路,並在2006年通過國務院批准,以「開平碉樓與村落」為名作為2007年代表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

  民國《開平縣誌》這樣記載開平和散落在鄉間的各式碉樓的:開平,北扼鶴山之沖,西接恩平之咽,東南有新會為藩籬,西南以台山為屏障。鴉片戰爭之後,成千上萬的開平人遠度重洋赴北美打工,五邑之地成了著名的僑鄉。掙錢回家買地建房娶妻生子,然而在土匪的眼裡,華僑便是「肥肉」。於是,「富家用鐵枝、石子、士敏土(水泥)建三四層樓以自衛;其艱於資者,集合多家而成一樓。」僅在1921至1926年6年間,開平就誕生了608座碉樓。

  不過在此之前,明代後期已經有碉樓存在。現存最早的碉樓迎龍樓就是興建於明代後期。從開平市區出發東行6公里到赤坎鎮三門裡村,繞過村口的一方池塘,穿過村內狹窄的巷子,就可以看到這座四百多年來庇護著三門裡人的古老碉樓。這個修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耗費掉當地關氏十七世祖關聖徒夫婦獻出家庭積蓄的碉樓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模式。並用「迎龍」二字期盼給村民帶來平安、好運。也因此迎龍樓方形的建築形體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

  「中國南方喀斯特」面積占整個中國喀斯特面積的55%,並主要分佈在以雲貴高原為中心的雲南、貴州、廣西、重慶等地。其總面積達14.6萬公頃。據介紹,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響,演化至今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個熱帶、亞熱帶喀斯特上升發育區的結構系統和演化序列,對研究現代區域水文網及長江三峽的形成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地貌證據,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 本帖最後由 sail2022 於 2007-6-28 11:46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