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新一輪改革重大布局:直轄+綜合配套改革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6-27 19: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三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花落直轄市,顯示中央對直轄市的厚望;以直轄+綜合配套改革為特點的戰略布局,充分體現出中央對新一輪改革的信心、決心和改革部署的科學性
今年6月18日是重慶市直轄十周年,媒體再度對十年前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的重大決策進行了回顧。從中可以發現,設立直轄市既是我國行政區劃調整的需要,也是中央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以直轄市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進而促進全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分析這種趨勢,我們還可以發現,繼2003年中央啟動文化體制改革,北京市首個被確定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之一后,從2005年開始,中央先後在上海浦東、天津濱海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今年6月,中央又再次批准重慶和成都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三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花落直轄市,集中體現了中央對直轄市的厚望。直轄市正在擔當起新時期綜合配套改革攻堅「尖兵」的歷史重任。而以直轄+綜合配套改革為特點的中國新一輪改革的戰略布局,則充分體現出這種改革部署的科學性。
浦東新區:為政府體制改革創新探路
2005年6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批准上海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並提出了「一個指導思想、三個著力、四個結合、十項任務」的要求,浦東由此成為首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開始進行以體制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二次創業」。兩年來,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6個方面60項具體改革事項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縮減近70%。
今年3月,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這位以「調研開路」著稱的領導在上海調研的第一站就鎖定了浦東。3月31日,習近平在浦東新區調研時強調,改革開放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上海有責任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兩個多月之後的中共上海九次黨代會上,「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推進改革開放」的思路在這位新任書記的工作報告中有了進一步的細化,未來體制改革的突破點也清晰可見。習近平在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要全力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堅持先行先試,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在政府管理創新、資源整合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著力轉變經濟運行方式,在與國際規範相銜接上邁出實質性步伐;著力改變城鄉二元經濟與社會結構,在社會事業、社會管理、就業和社會保障上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進一步聚焦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充分發揮浦東新區在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未來5年,圍繞加快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上海市將更加註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更加註重運用經濟、法律手段進行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
今年的4月25日,國家發改委與上海市政府召開了「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第二次工作會議」,要求2007年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要突出三個方面的重點:一是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著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二是以推進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為重點,著力轉變經濟運行方式;三是以推進醫療衛生綜合改革為重點,著力深化社會領域和城鄉管理體制改革。為了給浦東綜改提供法律保障,《關於促進和保障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提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35次會議審議。4月26日,該草案獲得市政府和浦東新區政府授權變通執行地方性法規,成為浦東新區制度創新一個嶄新的「里程碑」。下一步浦東將在推進區域共同市場建設、破解發展共性問題等方面,與長三角地區發展加強聯動。
濱海新區:環渤海地區的引擎
2006年4月26日,天津濱海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之後我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當年6月5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按照中央部署,新區將重點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土地管理改革和創新,建設東疆保稅港區,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體制的創新等。試點一年來,濱海新區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根據今年3月1日召開的「天津濱海新區2007年工作彙報會」上傳來的消息,2006年濱海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0億元,增長20%,工業總產值實現6500億元,外貿出口總值突破260億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0億元。目前,濱海新區現代製造業基地初具規模,現代交通體系和物流體系框架基本建立,成為全市最大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渤海銀行和產業投資基金已經設立。國內面積最大的東疆保稅港區開發建設。
今年3月,在「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都有長期工作經歷的張高麗調任天津市委書記,媒體普遍認為這有望破解環渤海地區各自為政的弊端,加快山東半島融入環渤海區域的步伐。5月29日,張高麗在向天津市九次黨代會作報告時,用一章專門部署「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他強調,進一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決定天津的前途命運,牽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全盤,關係全國發展的大局。要把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建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在帶動天津發展、推進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全國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張高麗在黨代會報告中強調,要搞好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充分發揮示範作用。要先行先試一些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成為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先導區。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探索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發展各類基金,爭取設立全國性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建設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推進科技體制創新,完善科技投融資體系,創新科技開發與管理模式。推進涉外經濟體制創新,深化國際貿易、航運、物流和口岸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土地管理模式創新,深化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建立統一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緊建立有利於強化統一領導,理順利益關係,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管理體制機制。
黨代會剛剛落下帷幕,6月13日,天津市又召開了進一步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動員大會,決定成立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張高麗擔任組長,市長戴相龍任第一副組長。對於濱海新區的未來,張高麗提出,要儘快形成「五個標誌區」:即改革創新的先導區、先進位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國際物流的集散區、各類人才的創業區、宜居生態新城區。
重慶:中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最大試驗田
今年3月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代會重慶代表團討論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重慶加快建設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並為新階段重慶改革發展「定嚮導航」。此後,圍繞總書記的講話,重慶迅速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一場討論,明確了重慶發展的「314」總體部署。6月7日,隨著國家發改委《關於批准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正式下發,重慶和成都成為第三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也是我國首次設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8.2萬平方公里的巴渝大地,成為了中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最大一塊試驗田。
5月23日,重慶市第三次黨代會開幕,市委書記汪洋所作的工作報告的標題即《加快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報告明確提出,要力爭到2012年非農產業比重超過90%,非農產業就業人口比重超過65%,城鎮化率超過5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3∶1等統籌發展目標。報告強調,未來5年重慶要在統籌城鄉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管理、庫區產業發展和移民就業、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五大重點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汪洋在報告中表示,「抓住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這條主線,就抓住了實現中央設立重慶直轄市戰略意圖的根本,就抓住了重慶實現科學發展的要害,就抓住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他單用一節來談「深入開展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驗,逐步健全有利於實現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具體內容包括八個方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深化和完善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推進城鄉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促進農村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擴大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高保障水平;推進公共財政制度改革,優先支持農民最急需、受益面廣、公共性強的農村公共產品和公益服務事業;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探索建立農業保險體系;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合理劃分市與區縣的責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搞好事業單位改革;建立完善「一圈」與「兩翼」之間區縣對口幫扶機制,增強互動效果;在具有一定基礎和代表性的區縣先行開展城鄉統籌改革試點,賦予少數偏遠縣更大的行政審批許可權,放手探索城鄉統籌發展的路子。
目前,重慶已成立了由市長王鴻舉任組長的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領導小組,今年要完成《重慶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方案》的報批,制定《重慶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五年計劃》及年度試點工作計劃。同時,按年分解落實目標責任,強化考核督查,抓好市政府已正式批准九龍坡區成為全市首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先行示範區的工作,並將再選擇一些有條件的區縣開展試點。
與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經濟特區從「不毛之地」落子不同,浦東、濱海和成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設立懸在了中國的最核心之地,這是一種決心和信息的體現,這將是在三個不同層面上圍繞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的一次最為盛大的試驗。
綜合配套改革劍指五大全局性癥結
一是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問題。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國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是發育程度較低、不健全、不完善的。浦東開發開放15年,積累了豐富的開放經驗,在國際經濟大循環中處於重要節點位置,極易發揮面向國際制度創新的「轉換器」功能。
二是金融問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但目前我國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發展不夠充分,金融作為基礎產業的傳導作用不足,作為先導產業的引領作用不足。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具有金融創新的先天條件。
三是區域不平衡問題。當前中國經濟布局正呈現出「南高北低」「東快西慢」的格局。濱海新區是「東中西」板塊與「南中北」板塊在環渤海地區的連結點,是理想的區域經濟發展新的戰略啟動點。
四是城鄉發展問題。重慶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城鄉二元結構,還具有中等省的構架和欠發達省的特徵,是中國基本國情的一個縮影。擇其進行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有利於探索省級構架下的城鄉統籌之路。
五是軟實力問題。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發展文化產業得天獨厚,開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具有先天的示範和導向作用。
重慶統籌綜改試驗區:新階段中國改革走向的重要標誌
重慶市發改委主任楊慶玉近日在《重慶日報》發表題為《新階段中國改革走向的重要標誌》一文指出,經過近30年的漸進式改革,我國實現了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以中央決策設立重慶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標誌,中國改革進入綜合配套推進的新階段。「綜合配套」的要義在於變過去的重點突破為統籌推進,無論是優化經濟結構,還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無論是破解「三農」問題,還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無論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楊慶玉認為,中國改革從單點突破向綜合配套轉變,重慶肩負起探索統籌城鄉發展國家戰略實踐模式的新使命;中國改革從沿海地區突破向內陸省份攻堅推進,重慶肩負起探索綜合配套改革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責任;中國改革從局部探索向全局示範轉型,重慶肩負起探索富有全國性示範價值的模擬道路的新任務。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