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洋高考」這扇門會開多大?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6-27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中學生赴外進行交流、學習,這不僅僅是出於家長、社會和學校的引導,也是許多學生自覺自願的追求。圖片來源:京報網
    對有的孩子而言,「洋高考」可能就是一種機遇。自己也許未必能通過國內高考,但由於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的變化,卻有可能通過「洋高考」而多獲得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6月24日,江蘇省公布了今年的高考分數線,家住無錫市的高偉還在惦記著另一場「高考」的成績。因為他在6月初去香港參加了SAT「美國高考」。眼下像高偉這樣既參加國內高考又參加「洋高考」的高中生正逐漸增多。教育界專家認為,「洋高考」雖然只是這幾年的事,但很受學生及家長的歡迎,「洋高考」的強勁搶攤,必然對國內的高考環境帶來衝擊,但這是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一種正常反映,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人才競爭正在走向「無國界」時代。
    「洋高考」搶灘勢頭漸強
    蘇州市民李明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今天有機會去參加美國的「高考」。「洋高考」對父親李明來說很陌生,但對兒子李琛來說,卻是平常事兒,因為他有幾位學長已經順利通過了「洋高考」。李琛要參加的考試叫SAT,是美國一種比較普遍的大學入學考試。幾年前這種考試就已開始向大陸學生開放,立即受到一些高三學生青睞。目前SAT考點設在香港,在上海、北京等市設立了培訓機構。李琛現在還是蘇州一所重點中學的高二學生,但他準備暑假去上海SAT培訓中心接受培訓,然後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去香港參加考試。
    「洋高考」無論從種類還是從分佈地域上看,增多的勢頭都很強烈,因此受益的學生也在增多。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美國目前向大陸學生開放的高考形式有兩種,分別是SAT(每年可考7次)、ACT(每年可考6次)。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要通過兩種形式中的一種考試,都有可能被美國的大學錄取。除美國教育機構來中國舉行「洋高考」外,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教育機構也十分看好中國的生源。英國的高考形式是A-LEVEL,也像國內的高考一樣,屬於統一考試形式。還有一種考試形式叫做IB考試,這是多個國家認可的標準考試形式,比如通過這個考試的中國學生,有可能同時被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大學錄取。澳大利亞還有一種考試形式叫TEE,也被稱作是國際高考,其成績受到全世界大學的承認。目前,這一考試形式已在瀋陽、西安等城市落地,報考的學生也比較踴躍。
    據SAT上海培訓中心負責人介紹,全世界每年有數百萬人次參加SAT或ACT考試,其考試成績被全美包括哈佛、普林斯頓在內的3000多所大學接受為本科入學標準,同時兩者的成績都可以用來申請獎學金。正是由於其覆蓋面很寬,所以現在報考這兩類考試的學生並非都是尖子生,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只要英語成績較好,也有機會參加這類考試,而且通過的機會也比較多。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前兩年報考「洋高考」的基本都是重點學校的學生,現在蘇南一些普通中學的學生也開始嘗試「洋高考」,並且人數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機構為了推介各自的高考形式,在大陸很多省會城市和一些中心城市設立諮詢點或培訓點,因此「洋高考」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中國學生及家長知曉。據介紹,北京的一個SAT培訓點的培訓規模每次能達到500人。雖然參加一次培訓每個學生要花上一筆不小的費用,但很多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嘗試一下。
「洋高考」熱釋放了什麼信號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高三學生直接去考SAT類的「洋高考」外,蘇州等一些地方的學校開始在高一就辦「國際班」,有的城市還與國際教育機構合作,直接辦國際雙語學校,畢業的學生不參加國內高考,而是參加指定的國際標準考試,通過了就能夠到相應的國家讀大學,這也被看成是一種「洋高考」形式。蘇南一些家長還把初中畢業的孩子送到青島、大連等地的國際學校就讀,希望3年後能夠成功衝刺「洋高考」。
    「洋高考」不斷在國內升溫,引起了一些教育界人士的關注。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蘇州市教育局局長鮑寅初認為,相對國內數百萬的高考生而言,參加「洋高考」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但有增多的趨勢,有的孩子高考與「洋高考」兩不誤,這表明在開放式的教育格局下,孩子通過考試獲得升學的機會大大增多。對有的孩子而言,「洋高考」可能就是一種機遇。自己也許未必能通過國內高考,但由於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的變化,卻有可能通過「洋高考」而多獲得一個上大學的機會。「對這類孩子來說,『洋高考』就是福音。」鮑寅初說。
    「『洋高考』受到不少家長及學生追捧,這說明社會正在積極回應教育形態的變化。這對緊張的國內高考環境也是鬆綁。」蘇州第一中學校長周春良說。多年來國內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的考試形勢,讓整個社會都跟著繃緊了神經,基礎教育也因此而陷入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洋高考」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讓人們開始意識到,考試的路有很多條,而且條條都有可能通往大學學堂。「『洋高考』還只是少數人的選擇,但卻給了多數人重新審視高考的勇氣。」周良春說。
    蘇州市第十中學校長柳袁照認為,「『洋高考』在國內熱起來,表明國內孩子出國留學的渠道正在趨向成熟。」近年來,國內學生出國留學出現了低齡化趨勢,一些家長把剛上初中的孩子就送到國外去,由於缺乏考試這樣的正規渠道,很多自費出去的孩子不僅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人身安全難以得到保障。而通過「洋高考」走出去,一方面孩子正好到了上大學的年齡,避免低齡化留學問題,另一方面畢竟是通過正當的考試途徑走出去的,學生和大學之間是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雙方是在一種尊重和認可的情況下進行的教育合作,因此這是一條相對成熟的留學路徑,有條件的家庭自然會支持孩子走這條路。「這也是『洋高考』迅速在國內熱起來的原因。」柳袁照說。
教育國際化催生「無國界」考試
    「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其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是考試『無國界』,教育資源逐漸實現共享。」鮑寅初說,「洋高考」這個時期在國內出現,與我國教育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多年來,我國教育追求開門辦教育的目標,教育國際合作、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教育國際化步伐在加快。國際教育機構和國際資本看好中國教育,中國的教育也正在融入世界教育格局中。
    曾留學日本的蘇州中學園區校校長張昕說,教育有文化屬性,因此不同國家的教育客觀上有文化的差異性,但教育更多的是教育自身的共同屬性,因此無論是高考還是「洋高考」,都是考量人才的一個基本尺度,除了文字元號的差異性外,在選拔人才尺度上有很多相似性。現在出現了一種考試、多個國家承認的局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國際標準考試,這表明國際社會認可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內涵,教育國際化反映到考試上,就是「無國界」考試會更加流行起來。
    從事20多年英語教學的教師王偉認為,多年來,我國實行外語教育也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享受到教育國際化帶來的實惠。參加「洋高考」首先要過語言關,不少孩子能夠從容應對「洋高考」,除了基礎紮實外,與其良好的外語成績是分不開的。我國把外語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必修課,給孩子們通過考試走向世界,打開了方便之門。
    「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教育資源共享正在成為現實,那些通過『洋高考』走進國際教育殿堂的學生,享受到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當然,中國優質的基礎教育生源也同樣受到國際教育機構的青睞。從這一點來看,『洋高考』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蘇州教育局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張劍瀾說。
    有關教育專家分析指出,教育國際化是雙向或是多向的,一方面,國外的大學可以來中國招錄大一新生;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際交往的進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國高考走出去變成別國的「洋高考」也正在成為一種可能。
    「洋高考」,這扇門打開了就不會再關上。不過,一些教育界人士也提醒,「洋高考」畢竟剛剛起步,加上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較大,學生和家長應謹慎選擇,理性看待這一考試機會。
  名詞釋疑
    SAT考試指的是學術能力評估考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美國高等院校決定錄取和評定獎學金髮放的重要參考指標。
    幾乎所有美國高校均承認SAT考試並要求申請者提供該考試的成績單,因此SAT考試又被稱為「美國高考」。
    ACT考試是指美國高中生報考美國大學的標準入學考試,相當於美國的高考,它包括語文和數理。美國的大學既把ACT視為入學條件,又把它作為發放獎學金的主要依據之一。中國考生參加ACT考試后,可直接申請美國大學入學和獎學金,獲得美國本土學生的同等待遇。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0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