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成奇迹 "人口紅利"必然帶來經濟增長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6-24 1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專家指出,「紅利」在很多情況下和「債務」是相對應的,因此,在我們享受「人口紅利」豐厚回報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今後可能會面對的人口「負債」。







    隨著出生率的下降,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枯竭

    中國近幾十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奇迹」。在探討中國為什麼能夠創造經濟增長「奇迹」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人口紅利」的影響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人口紅利」也因此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景聯繫在了一起。

    所謂「人口紅利」主要是指人口轉變過程中所出現的被撫養人口比例不斷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不斷升高的一段時期。產生「人口紅利」的原因在於,人口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階段轉變的過程中,死亡率往往先於出生率下降,從而造成人口在一段時期內高速增長,當出生率也下降到低水平后,人口會因高速增長期間出生者進入勞動年齡而形成一個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比較高的年齡構成,這樣一種人口結構因為大大有利於經濟增長而被形象地比喻為人口所帶來的一種「紅利」。

    嚴格來說,任何完成了人口轉變的國家,都會出現這樣一種「人口紅利」。但最早實現人口轉變的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轉變因經歷時間較長,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增長的關聯並不十分明顯,也很少有人注意到所謂的「人口紅利」效應。而許多新興工業化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因為人口轉變的歷程較短,往往只用幾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轉變歷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高速增長之間因而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關聯性,人口轉變給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效應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注意。

    日本是亞洲最早實現人口轉變和經濟騰飛的國家,「人口紅利」也出現得最早,大約開始於1930~1935年,結束於1990~1995年,持續了60年左右的時間。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韓國、新加坡、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在內,差不多在晚於日本30年後出現「人口紅利」,目前這些國家都正處在人口的「紅利」期。

    「人口紅利」必然帶來經濟增長嗎?觀察上述處於「人口紅利」期的國家,不難發現,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發展差異巨大。最富裕的國家如新加坡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而最窮的國家越南人均GDP在2005年僅有6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紅利」期所導致的經濟增長的不同結果意味著「人口紅利」並不必然導致經濟增長。

    事實上,「人口紅利」更像一個機會,只有抓住這一機會並加以很好利用才能使「機會」轉變為「紅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口紅利」只是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一個有利條件:在一定時期內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而這一「有利條件」或者說「優勢」能否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果,顯然依賴於勞動力資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在「人口紅利」期,勞動力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則當人口的「機會窗口」關閉后,「人口紅利」也會隨之消失。

    我國早在1965~1970年間「人口紅利」就開始出現,但「人口紅利」出現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似乎並沒有感受到什麼「紅利」的影響,相反則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失業嚴重困擾著經濟的增長。只是最近10年來,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失業人口開始大幅度減少和勞動力資源開始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的時候,我們才切實感受到「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有利影響。

    「人口紅利」不意味著經濟必然增長,但經濟增長一旦步入快車道,則「人口紅利」勢必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有力助推劑。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勢已經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由此也引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當「人口紅利」期結束的時候,我國經濟還能增長多久呢?要回答這一問題,就必須弄清楚「人口紅利」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的。簡單來說,「人口紅利」或者說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對生產領域的影響,二是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

    「人口紅利」對生產領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勞動供給上。從勞動供給來看,我國目前仍然處於勞動年齡人口最豐富的時期,但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的減緩,勞動年齡人口大約會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長。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停止后,勞動力數量不足的問題會很快到來。但城鄉二元結構使得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數量龐大的農村人口仍然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為城鎮提供勞動力資源。中國目前正處於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之中,如果按城鎮人口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速度計算,則城鎮每年會新增1500萬左右的勞動年齡人口。設想中國步入比較發達的階段時大多數人口如70%的人會選擇居住在城鎮,則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還會持續20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在可見的將來,我國似乎仍然擁有比較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從勞動力供給來看,「人口紅利」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從「人口紅利」對消費和儲蓄的影響來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停止或者說老齡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時期內並不必然帶來儲蓄率的下降,相反還有可能使儲蓄率進一步上升。在老齡化的初期階段,新進入老齡階段的人往往都有較高的儲蓄率和儲蓄傾向,有人也因此把老齡化的初期階段看成是第二次「人口紅利」期。從這個意義上說,勞動年齡人口豐富的「人口紅利」期結束並非「人口紅利」的真正結束,只要能夠發揮好儲蓄的資金效率,讓資本得到合理的回報,則第二次「人口紅利」仍有可能為經濟增長繼續注入「活力」。

    綜上所述,無論從生產還是從消費和儲蓄來看,「人口紅利」都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利好因素。我國經濟目前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同時也是「人口紅利」回報最豐厚的時期。從今後20~30年左右的時間來看,我們不僅沒有理由懷疑我國的經濟增長會失去動力,相反,經濟增長將會更加強勁。

    需要指出的是,「紅利」在很多情況下和「債務」是相對應的。「人口紅利」也不例外。具體來看,與「人口紅利」相對應的「人口負債」就是不斷加速的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人口老齡化將會從多個方面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能力。首先,老齡化會帶來社會撫養比不斷提高,勞動力的負擔和成本加大;其次,老齡化會加大消費性人口比例,降低生產性人口比例。第三,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將嚴重影響到勞動生產率。上述三個方面的影響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經濟的競爭能力,並進一步影響到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活力。

    因此,在我們享受「人口紅利」豐厚回報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今後可能會面對的人口「負債」。而要有效地化解將來的「債務」,我們必須做好這樣兩件事:一是必須長時期保持經濟又好又快增長,二是必須儘快建立起覆蓋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所長 張車偉)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6: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