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略中亞—— 為何哈薩克不同意中國軍隊過境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6-22 1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湘穗 原創 ] [2007-06-21| 人民網博客 ]  


上星期三,我應鳳凰衛視之邀,與董家耀和馬鼎盛先生連線做《軍情觀察》節目。討論的主題是哈薩克不同意中國軍隊過境參加在俄羅斯舉行的聯合軍演的問題。前一天,欄目主編曾經給打了一電話,告訴要討論的題目。我也作了點準備。可是在做節目時,兩位主持人為追求現場感常常會問一些與原來約定不同的問題。這使我這樣很少「觸電」的人,很不適應。有些該講的話,沒講;不該說的,更是支支吾吾地說不清楚。

下面就這事補說幾句。

哈薩克讓不讓過境,還有待於最後一輪磋商,即使不讓過,也就從西伯利亞繞一下,對演習影響不大。就像上海合作組織官員所說,是「小插曲」,無礙大局。演習課題中有一段設計——恐怖份子在烏魯木齊市劫持了人質,然後是解救人質的行動。這是上合六國都同意的腳本,按說沒什麼問題。可有消息說,這裡有美日的因素在裡面。看來這事還不簡單。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對話在1996年就開始了,到2001年6月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這絕對是中國在中亞下的一著先手棋。從當時看,這是著閑棋。可9.11之後,美國進軍阿富汗,中亞局勢驟變。上合組織這著先手對穩定中國西部發揮了大作用。國家戰略的布勢,也和下棋一樣,需要全局在胸,才能走出妙手。經過這幾年發展,上合組織影響力大增,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也紛紛報名參加,現在已吸收了一些觀察員國家。由最初那顆閑子而起的局面已經有了大龍的模樣。這時候,作為咱們博弈老對手的美日要在中亞打一粒子,甚至想做一個眼,這種企圖心很難說沒有。

但如果說,哈薩克已經被拉出去,成為中亞的波蘭了。鑒於地緣格局和現實政治分析,這種可能性也很小。恐怕還只是是動了小國利用大國矛盾,以獲得更大利益的心思。這便應了國際政治界的一句老話:沒有不變的朋友,只有不變的利益。

對中國來說,上海合作組織可以說是一筆重要的戰略資產。拿哈薩克來說,它有中國四分之一那麼大,卻只有1500萬人口,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00億噸,煤儲量為39. 4億噸,天然氣儲量1.8萬億立方米,鎢儲量佔世界第一位,鉻和磷礦石儲量佔世界第二位,銅、鉛、鋅、鉬和磷的儲量占亞洲第一位。無疑,這些資源對正在實現工業化的中國來說非常寶貴,中哈兩國經濟處於一種互補的狀,。更重要的是,中亞的穩定為中國西部的穩定乃至中國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外部保障。所以,中國必須下功夫去經營中亞,讓中亞成為中國可靠的夥伴。而現在下功夫正當其時。

後面附了五年前,也就是2002年寫的一篇舊稿。那時就主張多做中亞的工作,「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臨時抱佛腳,大多不靈。


退役空軍大校。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兼學術研究部主任。長期從事軍事和戰略問題研究。

主要著作:《超限戰》作者之一,《新戰國時代》(合著)。



以西聯對東擴

——中國在中亞、南亞的地緣戰略



面對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令人窒息的緊張局勢,美國和俄羅斯都做出了迅捷而有效的反應:小布希總統除了繼續施展他情有獨鐘的「首腦電話外交」以外,派出了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前去斡旋;普京則是想把瓦傑帕伊與穆沙拉夫拉到一起,坐下來談判。與美、俄的快節奏相反,地理上最接近克什米爾、同時也有著更緊密利害關係的中國,無論在行動和口頭上都慢了半拍。若再聯想到中國對美軍進入中亞、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平和態度,讓人感到中國對自己地緣戰略環境的重大改變很不敏感,甚至可以說是反應遲鈍。

中國人是怎麼想的呢?

避免捲入衝突的第三個禿子

「兩個禿頭男人在搶一把梳子」,這是一個中亞問題專家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的比喻。但是他忽略了,對克什米爾這柄「梳子」來說,還有第三個禿子——中國也占著一部分克什米爾地區,而且有一條重要的戰略交通線經過那裡。由於中國對克什米爾沒有更多興趣,而她與巴基斯坦的緊密關係,再加上克什米爾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印度佔壓倒優勢的實力,這也使克什米爾格局能夠經常保持著微妙的平衡與平靜——如果誰也不想改變現狀的話。

顯然是受科索沃事件的啟發,巴基斯坦的激進穆斯林組織似乎看到了促進克什米爾獨立的新途徑——使克什米爾問題國際化。穆斯林自由戰士們陡然增加了越境襲擊事件,以期引起國際對克什米爾問題的關注和介入。這些符合巴基斯坦戰略利益的舉動,打破了克什米爾地區的平靜,令南亞局勢漸趨緊張。在世界各大國「善意的忽略」中,印度感到格外窩火。其原因不止是襲擊事件造成了人員傷亡的安全問題,甚至也不止是擔心在國內穆斯林地區出現謀求分裂的骨牌效應,而是世界對印度利益乃至對其大國地位的漠視。所以,印度做出不惜與巴基斯坦進行全面戰爭的強烈反應。

每到緊要關頭,惹禍的巴基斯坦就會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國,而中國卻有著自己的利益權衡。在中國看來,中巴兩國彼此需要,有共同的戰略利益,但這並不意味中國必須為巴基斯坦干火中取栗的事。事實上,在1999年的克什米爾衝突中,北京就沒有支持巴基斯坦。為了謀求周邊環境的穩定,中國從1996年開始就一直設法改善與印度的關係。在美國加大對南亞滲透力度的時候,中國更不願刺激印度,去促進美、印加快軍事合作的步伐。

與兩年多前中國採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迅速阻止克什米爾衝突蔓延不同,在這一次印巴衝突中,中國反應格外慢。原因是北京明白,還沒有從阿富汗山區徹底脫身的美國人比他們更著急,擔心被印度拖入戰爭的俄羅斯也同樣著急。只要美國和俄羅斯反對,印巴戰爭就打不起來,至少是不會大打。「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中國能不出頭就不出頭,這是中國小個子政治家鄧小平的告誡,他的繼任者們都相信鄧的智慧。

另外,中國對此次克什米爾危機背後的大國利益角逐抱著高度警惕,擔心誤中美國的誘兵之策,也是中國在當前局勢下多看少做的原因。在近150年間不斷遭強國打擊,即使在近50年間仍多次被迫捲入周邊和邊境的戰爭,中國受侵害的歷史記憶很容易被喚起,因而對地緣安全上的威脅絕不會遲鈍,有時甚至過於敏感。北京甚至懷疑華盛頓和莫斯科有意把印巴關係引入兩伊模式——一種可以控制卻難以調解的緊張或衝突——在那種情況下大國可以獲得從賣軍火到地緣戰略的多重利益。如果中國卷進去,中印關係也可能被走向「兩伊化」。正因此,中國小心翼翼地避開衝突,把克什米爾這把「梳子」,交到有著濃密頭髮的小布希和剛開始謝頂的普京手裡。

把問題裝進「中國套盒」

在印巴兩國劍拔弩張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只是呼籲雙方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沒有就解決危機提出具體方案,這讓許多希望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國家和人們感到失望。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前面所說的種種擔心以外,中國對國際爭端的獨特介入方式也是一個因素。

可以肯定,無論是為了確保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成功,還是維持在地區事務中的主導地位,中國都不會對克什米爾衝突視若等閑。只是在北京看來,克什米爾問題要與印巴關係聯繫起來處理,而印巴關係要放到南亞框架內考慮,若從目前世界各大國力量,特別是美國力量聚集南亞的情況出發,這個問題必須要顧及美國的因素,也就是要有全球性眼光。就是如果要想制止或是最終解決衝突,都應該從克什米爾——印巴——南亞——乃至全球安全秩序的角度去把握和處理。

中國人習慣在一個比當前所遇問題更大的框架下處理難題,當危機出現時先在時間、空間兩方面造成疏離,謀定後動,以留有餘地。有點像變魔術,先用一個盒子把具體問題和相關因素裝進去,然後用逐層放大的套盒把相關問題放入,最後再以最大的原則性框架控制危機的總體。在中國神話故事《西遊記》中,神通廣大的如來佛並不是一開始就制止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停止折騰,而是讓他表現到極至。在戰略上,他們最欣賞也極力追求的是孫悟空始終跳不出如來佛掌心的境界。有容乃大,這是中國人修身的追求,也是治國平天下的權謀。

這就是中國戰略文化的特點,面對一個麻煩,它不願意就事論事去處理,卻喜歡在更大的背景下和用更長的時間去思考和尋求解決之道。這有點像中醫治病——在中國人看來「治國」與「治病」同理。直接針對病症開出藥方,那是「頭疼醫頭,腳疼治腳」,達不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因此,對現代國際社會中已成為常識的危機處理與管理理論,中國的政治家們還很陌生,甚至對強調程序透明、快速反應、個人承擔責任的做法心存排斥,就像很長時間不能接受西醫西藥一樣。

這種慢節奏反應,是在政府職能主要對內、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遇到一次重大國際危機事件的年代中長期養成的,它的核心是「避禍」——不要引火燒身。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中國領導者已經發現,在全球化時代國際危機幾乎接踵而至,有的危機甚至是有意製造出來的,僅靠躲避解決不了問題,如果自己對事件反應過慢,就會陷於被動。這一切都已被後來的炸館、撞機、包括朝鮮人沖入日本領事館等事件所證實。

為了應對危機的出現,在決策體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中國採取的是在國際戰略棋局上預留「閑子」的辦法。這一次似乎起到了作用。

突顯作用的戰略性閑子

成立於1996年的上海合作組織,雖然是中國第一次主導建立的地區性組織,但由於沒有實質性後續步驟,再加上那時的中亞還是一派祥和,此舉被當作是中國式圍棋布局上可有可無的閑子。

911事件后,美國行哀兵之策,以反恐令諸侯,在阿富汗開打,使中亞形勢驟然緊張。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突發事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竟沒有協調立場,而是分別對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表示支持,特別是美國對車臣、東突恐怖分子另有標準,俄、中也沒有什麼辦法,更讓人覺得這個組織形同虛設。

在前不久聖彼德堡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首腦峰會上,情況發生了變化。6國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發表「反恐宣言」,並決定在北京設立秘書處,在吉爾吉斯建立反恐總部,上海合作組織間的反恐協作,為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在全球反恐行動中爭奪到一部分話語權,而這一權力是這些國家獲得反恐行動權的基礎。上海合作組織一下子變得有血有肉、形神兼備起來。

更為重要的是,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地區安全合作框架具有巨大的戰略潛力。巴基斯坦已經表示願意加入合作組織,印度也有相同的意願。儘管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個安全屋頂尚沒有能力容納這對宿敵,但卻顯示出誘人的良好前景。如果有一天上海合作組織把印巴等國接納進來,形成一個中亞、南亞的大合作組織,這將徹底改變全球地緣戰略格局,也將極大提高此組織的地位。在阿拉木圖召開的「亞信」會議,也許就是形成新構架的一個過渡或是一次鋪墊。這就是為什麼區域內16個國家的元首都願意去阿拉木圖,參加那個神仙會的原因。

對中國來說,好處還不止這些。如果能最終完成這一架構,不僅可以化解威脅中國西部安全的印巴危險關係,而且也有對付美國在歐亞大陸腹心地帶滲透的辦法,甚至有了應對俄羅斯與北約合作、北約向亞洲東擴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中亞、南亞的國家聯起手來,自己維護地區安全,促進地區發展。

不管6年前中國有沒有這種戰略自覺,但畢竟走了一步先手棋。問題是今天的中國必須更快更多的落子,把西部經濟開發戰略與地緣安全戰略結合起來,以完成「以西聯對付東擴」的地緣戰略布勢,抵消東來的安全壓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穩固的安全環境。

從小布希總統點出「邪惡國家」,到準備「先發制人的打擊」,美國的安全戰略並不打算給各地區的安全框架太多餘地;也許從普京匆匆提出「穩定弧」設想中可以感到,留給俄羅斯,其實也包括中國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地緣安全戰略的時間並不多。對一個渴望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大國,不僅需要基於長遠眼光的戰略設計,也需要敏捷的反應和主動行動,這不是「以夷制夷」的小伎倆,而是參與主導國際新架構的大動作。

應該承認,當代中國作為國際舞台上的小學生,正在學習如何成為現代世界大國,其中也包括如何像一個大國那樣應對危機。只是作為有幾千年學齡的小學生,中國必須跳出長期習慣的自己就是「天下」的狹隘視野,從歷史記憶的深處找回縱橫捭闔的智慧,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戰略思想的養分,在每一份國際戰略的考卷上做出與別的國家不一樣的答案。

在下一次亞洲危機中,人們會發現,中國人已經在遙遠的博鰲放著另一顆閑子。但願那時「以西聯對付東擴」的戰略已成氣候,它能與中國其它區域戰略一道。為中國謀劃出一條安全緩衝帶。

                     (2002、8)

156

主題

424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終生會員(天子級)

Rank: 4

積分
1011
沙發
天子 發表於 2007-6-23 10:56 | 只看該作者
無礙大局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