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貿易發展局(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稱, 中國大陸去年1.8萬億美元的進出口中有約四分之一是經由香港轉口的,而在香港總出口中佔96%的再出口有超過60%要麼最初來源於中國大陸、要麼最終目的地是中國大陸。然而在過去幾年中,香港高昂的經營成本以及大陸各港口的積極擴張使香港一貫享有的競爭優勢有所削弱。香港集裝箱碼頭運營商的收費通常比其深圳同行要高出50%。《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最近引述香港貨櫃碼頭商會(Hong Kong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ors' Association)的話說,香港與大陸的成本差距確實正在使其失去競爭力。該商會還警告說,如果不在降低成本方面採取補救措施,香港的增長速度在不久的將來將降至為零。
上海港的發展速度令人震驚,它在2007年第一季度取代香港正為世界第二大港,僅次於新加坡港。上海港今年第一季度的集裝箱吞吐量較去年同期躍升了28%,達到588萬標準箱(TEU),而香港同期的集裝箱吞吐量只增加了2.3% ,升至550萬標準箱。行業分析師們預測,到年底時上海的集裝箱吞吐量仍將領先於香港。同樣,為了能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國際貨運市場獲得更多份額,深圳也在蛇口、赤灣和大鏟灣進行著大規模的集裝箱港口建設。鑒於深圳港今年第一季度的吞吐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8.2%,達到426萬標準箱,香港付貨人委員會(Hong Kong Shippers' Council)悲觀地預計,深圳明年就將取代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港。
在金融服務領域,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宣傳香港的融資中心地位,稱其在幫助大陸企業融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儘管在過去幾年中,大陸企業越來越多地到紐約、倫敦、新加坡等海外市場上市融資,但直到最近,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編者按:本文作者鄔宏遠(Friedrich Wu)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同時兼任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東亞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