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複製鏈接]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3 0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車可是個好玩藝兒, 既可代步又能遮風擋雨顯示身份. 假日消閑讀了兩本國粹, 中英文各一本, 一位歐洲漢學家很有意思, 其將清制中的七品與49年後的14級進行了對比,  還真是嚴絲合縫. 老輩子顯示身份用的是綠呢大轎, 閑雜人等大老遠見了, 不用鳴鑼開道就知道此乃三品以上大員, 趕緊迴避. 探親時在宋慶齡故居見到了兩輛車, 一輛是兩排座紅旗(老人家檢閱用過三排座防彈紅旗, 不過據說那底盤兒是解放卡車改裝的. 總統家的老太爺當年用的是加長防彈林肯, 價值8萬), 另一輛為吉姆, 雖說老人家不大喜歡老大哥, 但在用車制度上可是照單全收. 記得有位小學同學的老爹官居五品(計委的司長), 三家才共享一輛伏爾加, 後來榮升二品, 就不知道坐的什麼車了, 不象時下九品芝麻都有專車. 前年乘公共汽車頤和園故地重遊, 園門前懷舊, 突然一輛豪華車車窗大開, 一個女孩兒玉手輕舒, 一個梨核險些打著不才的腦袋, 車牌為某兵種的, 不過說不定這也是個吉兆.

搭車
週遊世界, 還是搭車的機會多. 咱有幸坐過驢車、馬車、手扶、大拖拉機、幾百塊的老爺車和餐館老闆的大奔斯, 還有就是台灣醫生、護士、港澳學子及諸多好友的車.

大卡車
大隊搞副業為北京動物園輸送石料, 五塊錢一立方米, 大概為60塊兒. 本人也當過學徒, 一般為老石匠先打楔子, 然後由徒弟掄18斤大鎚將巨石破成條兒, 每個楔子要受力均勻才能做到橫平豎直, 最後徒弟再打小楔, 將這石料切成豆腐塊兒. 為省回家的路費搭過拖拉機, 但那玩藝又慢又顛真是活受罪. 運輸公司的拖斗大卡車很快就到動物園, 再花五分錢就能到家. 可是天下沒有不要錢的午餐, 要想搭車就得先買大前門, 記得產地有很多, 上海、天津、鄭州、三門峽、許昌等, 其中上海的味道最好, 河南烤煙質地優良, 熊貓、中華等都採用. 當時河南品牌里好象以喜梅牌最佳, 煙絲質量相當好. 大卡車能裝6-7方, 一般是司機、裝卸工在一邊抽煙侃山, 幾個知青裝車, 要是只有2-3人, 那就得干一個鐘頭. 有時候有的工人看不下去了就搭把手, 半個小時就能完工. 等坐到車上眾人都是大汗淋淋, 涼風一吹很容易感冒, 不過倒退幾代, 恐怕誰家也脫不了農, 吃苦耐勞的基因還是有的.
德意志博物館
   採石 -大概是漢白玉, 跟咱採的花崗岩硬度差不多. 雖說硬度大的石料打鑿子穴費力耗時, 但紋路規矩成材率較高.

老爺車
剛到南方時, 宿舍里有位波蘭訪問學者, 好象是華沙大學的生化系系主任. 老先生很友好, 後來他跟人借了輛車, 從此周末買菜就不用腿兒著了. 每次大家均攤油錢, 或者是來一頓中國家常便飯, 那會兒中餐館里大多不賣雞翅膀, 經常有人打完工順便帶一桶回來, 每家分一大包就不用買肉了. 這輛車經常拋錨, 眾人推過不少次車, 所以一般不敢走遠. 有一次附近一個軍事基地公關日, 進行飛行表演, 有B-1、B-52 和F-16, 眾人都是武器迷, 於是這位學者到處打電話, 還真找著了一位有好車的(1,500買的, 一般跑兩個小時以內不會出毛病), 於是周六一行四人興沖沖的就奔了基地, 沒想到站崗的士兵如臨大敵, 一進門就問你們幹什麼來了, 原來幾位把日子弄錯了, 應該是禮拜天, 一查證件問題就更多了, 全部都是紅色國家來的, 整個一個可疑間諜組, 而且全都沒帶護照, 整整被扣了一上午, 給學校國際辦公室打電話也沒人接, 最後來了一位安全軍官, 讓我們簽了字才算完事兒. 第二天重返基地登上了B-52, 聽退役和現役機組人員講了不少戰史和飛機性能.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4 21:19 編輯 ]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3 10:57 | 只看該作者

本末倒置

聖誕將近, 突然接到大老闆電話, 邀我與其全家共度佳節, 並將親自駕車來接. 咱哪好意思讓人家屈尊開這麼遠(從湖邊到山麓單程40分鐘, 往返兩個來回得近三個鐘頭), 實在是不安, 趕緊說可以坐出租汽車, 但他一再堅持, 只好作罷. 聖誕夜造訪府上, 夫人準備了法、英等菜式點心, 吃到一半, 導師看我有點緊張, 遂開玩笑說, 聽說上次你嫁閨女晚宴辦得很有特色, 可為什麼沒請我, 咱趕緊說那名單可沒我什麼事兒, 充其量不過就是過過丈人癮罷了. 席間向夫人請教了一些語言文化問題, 她在當地教英國文學和口語, 對蘇格蘭和愛爾蘭歷史頗有研究, 並介紹了移民對奧新社會與文化的影響, 還讓兩個女兒表演了鋼琴獨奏與二人聯奏, 咱也牛了一通愛爾蘭後裔對美國政治的影響(理根總統的祖上稱過王, 雖說只管一百來戶, 不過那個小鎮景緻不錯. 歷屆國會議員中約佔三分之一, 尤其是眾院歷任議長). 飯後談了近兩個小時專業. 老闆從作學生講起, 對業內主線如數家珍, 但對自己的工作只是輕描淡寫, 一帶而過, 其實由於他的理論突破(為此獲歐洲科學院院士)及不懈努力, 開發出了一類非常重要的藥物, 其中一種中效低毒產品去年在歐洲拔了頭籌, 銷量過了十億歐元. 他還詢問了幾位美國同門的近況, 並表示美國研究條件雖好, 但申請基金壓力太大(身為兩所大學的教授, 他有十個校方付薪的固定位置, 再加上各類資助、合約, 恐怕能把下屬的名字記全都不容易). 臨走前又向兩個女孩子問了一下當地中學教育的概況, 看來程度介乎於中美之間.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4 21:2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1500

帖子

34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4
3
angelo391969 發表於 2007-1-4 07: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5 22:16 | 只看該作者

旅行車

前兩年有位同事行將退休, 問他閑下來都想干點兒什麼, 他說計劃轉遍北美享受大自然. 而且剛剛花了6萬多買了一輛中型房車, 現在就在停車場, 當即跑去看了一眼. 這車內部象個簡易汽車旅館房間, 裡邊有衛生間和一個小廚房, 天然氣灶、冰箱等一應俱全, 打開櫃櫥鍋、碗、瓢、盆及各色調料也是應有盡有.

在南方搭過這種車, 初來美國時曾短期與一位學長分享過一套一房一廳的公寓, 咱住的壁櫥裡頭(Walk-In Closet), 大概有8個平米, 擺一張摺疊床兩邊還挺寬敞, 而且既安靜又暗, 只要別忘了留條門縫兒, 保證是高枕無憂, 一覺睡到大天亮. 這位是正牌兒的老北京旗人, 謙和樂天, 在他那兒呆了近三個月, 就從來沒聽過一句不中聽的. 他畢業后就去了協和, 除了下醫療隊從來就沒離開過京城, 還做的一手好飯菜. 過去京城過冬的蔬菜就那幾樣, 白菜羅卜, 羅卜白菜, 頂多加點兒韭黃大蔥, 所以包餃子和面拌餡的手藝就代表了廚藝的基本水準. 剛去時包餃子搭把手兒和面, 手上沾了一點兒面, 人家就發話了, 您老人家還是歇著吧(白案講究的就是三不沾), 從此就再沒機會當大廚, 這位連中午帶的都給準備好了. 這位醫生赴美進修臨床, 老闆與人合夥開了個小型專科醫院, 有些名氣, 隔三差五的總有加拿大政府送來的成批病人(大概有些專科等候過長). 其在離城3個小時車程的地方有個牧場, 300英畝左右. 商業經營者一般要至少5000英畝, 南方乾旱每畝載畜量不高, 而且大多只能養牛, 如果養羊搞不好容易賠本兒, 因其專吃草根 對牧場破壞較大. 經常被華盛頓郵報提及的總統德州休閑牧場也就是200來畝. 周末去過幾次這個牧場, 每次都是老闆開車, 這車是大號的有好幾張床, 路上太太都要講些南方風情, 車上各色冰鎮飲料齊備. 牧場中央有一個池塘, 邊上有農舍、馬廊和狗房, 多年前在電視上看過狗房拍賣. 德州前州長的空調狗舍賣了3萬快, -老朋友幫忙,  因投資一個多億開發休斯敦和達拉斯的購物中心, 趕上不景氣申請破產保護, 一處房產被拍賣. 此公肯尼迪總統達拉斯遇刺時隨侍在側, 挨了一槍, 後來還作過聯邦財政部長. 有一種破產方式可留一房一車, 近期的幾起能源等經濟大案后, 有議員提議房屋上限應以百萬為宜, 否則一律沒收, 因為很多房產價值不菲, 電影"雞尾酒"的一個場面就是在這種地方拍的(Tom Cruse 演的窮小子進大觀園, -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的豪華公寓). 到了牧場一般都是修修圍攔, 大牧場多用太陽能低壓系統, 以防牛到別人家串門兒, 而這消閑的地方用得是木條, 所以每人拿個鎚子到處敲敲打打, 順便聊天兒. 中午由一位看牧場的烤肉, 牧場里有幾匹馬, 而且都被馴得很溫順, 就是體型太大不大好騎. 在鄉下只騎過毛驢. 騎第一圈兒時有人給牽著, 慢慢的就熟練了, 不過有一次天色較晚到了馬回家的時辰, 一溜小跑就把二把刀騎手甩了下來, 從此就再也不敢騎了.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7 01:5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6 20:48 | 只看該作者

台灣學生

蘇黎世駕照難拿, 養車不易, 保險很貴車檢要求也高, 一般十年以上的車很難過關. 跟當地人請教過, 他們都說這是市政廳的主意, 讓大家盡量利用公共交通. 我們全系只有大老闆有一個停車位, 而且月費高達200美元.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 有些公路沒有時速限制, 破車上路害人害己. 城裡的公共交通相當發達、準時, 晚點幾分鐘都要廣播, 學生票好象是80美元/月, 一般1-2個星期才能碰上一次查票員. 周末可以用這月票游湖, 一種全封閉式的小船, 能坐20人左右外形象潛水艇, 塞納河上也有這種船.

宿舍里只有幾個西德學生有車, 後來來了一位台灣學生, 有一輛新的大眾, 而且英、德文俱佳, 其本科是在輔仁外語繫念的, 後來去德國學教育史, 博士論文選題為研究一位著名教育家的生平(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裴斯泰洛齊, 1746~1827, 其在德語區的一個村莊興辦了一所農舍小學. 目前許多歐美的初級教育系統仍然採用他的基本教育理念: 以平民教育為本, 從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入手, 在實踐中融會貫通), 所以在我們宿舍住了半年. 周末經常出去實地考察, 從裴斯泰洛齊的出生地、念書的地方到結婚的教堂等看了很多村鎮. 旅途中還了解了不少台灣教育、輔仁近況等, 為探親吹牛添了不少素材. 經常一起出去的老是那幾位, 一般都是早出晚歸, 回來以後共進晚餐. 記得最好的菜大多為一位大連化物所的仁兄做的各式大蝦. 瑞士食品昂貴, 但眾清寒學子亦有應對之策, 牛肉好部位新鮮的大概是40塊一公斤, 一周后則減半, 有的義大利店豬頭、蹄、下水只有10塊一公斤. 這位生性豪爽出手大方, 他走過幾個著名實驗室, 有一次喝得高興拿出來一件珍藏的現代書法, 記得內容為: 余從事中分子動力學經年......下面講了一些個人抱負等. 這份小件是當年一位大師辭去加大伯克利教職, 返台任中研院院長時寫給親朋徒眾的. 該校有一校規很特殊, 諾獎獲得者可享用一個特殊停車位. 後來去看過一次, 數月前還問過該校學生, 她說規矩還沒改.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ann_Heinrich_Pestalozzi 裴斯泰洛齊
http://de.wikipedia.org/wiki/Johann_Heinrich_Pestalozzi  德語, 但有切題圖片-平民教育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7 22:15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31 22:37 | 只看該作者

買車 (1) 老爺車

咱買車可不是為了擺譜兒, 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上班市內倒車頻頻遇險, 搭車求人諸多不便, 權衡利弊, 最後一咬牙一瞪眼,  吐血買車. 當時芸芸眾生所購座駕大多為老爺車, 先查了地方報紙的分類廣告, 價格大多超出本人預算, 校內倒是貼滿了各色小廣告, 但是經常聽到負面消息, 有的車開到家就趴窩. 有一天上班提起此事, 一位當地同事說他老丈人正好有一輛閑車, 他可以幫我問問, 過了幾天他就把車開來了. 這是一輛墨綠色的10年新福特, 大八缸-五升, 大名鼎鼎的Ford Grenada, 該車型1978年曾經被列為明星(The car of the Year), 而且這位同事平時待人接物忠厚老實, 咱吃過的最過癮的一次牛排就是在他家(南方什麼都是大號的, 有一次學校從頭牌醫學院請到了一位教授, 校方興師動眾在一家烤肉館請客, 而這位一句話就把有關人員全都得罪了. 看著大號盤子來了一句: 真是名符其實, 什麼都大-口氣不大對頭), 他來自當地牧場, 哥兒4個大學畢業后都進了城, 只剩老爹在家慘淡經營, 但每逢農忙兄弟幾個都輪流休假幫忙, 回來時再捎上一大片牛肉, 南方人不少家裡都有大型凍箱. 牧場大多分工明細, 他家的主要是買進一年左右的小牛, 育肥后出攔(激素、玉米等, 不過出口西、北歐和日本等國的不能用激素及殺蟲劑, 價格亦翻番. 在南方鄉間開車有時異味難耐, 就是源於路邊的集中育肥牧場. 國內北方農村管育肥豬叫作架子豬. 近年的國家地理有一篇文章, 提及密佈於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這類大規模養豬場嚴重污染環境. 另一位技術員家裡也是經常吃老爹養的雞). 這車內、外保養的都很好, 要價1200, 厚著臉皮討了一回價兒: 就咱這德行您看看值不值1千塊. 加上別的同事敲邊鼓, 800塊成交. 這車每加侖城市8邁, 高速12邁, 不過當時油價是七毛二一加侖. 開了一年, 修車、拖車花了近一千, 而且誤事無數. 最先鬧脾氣的是動力系統, 夏天發燒(這車跑半個鐘頭引擎就過熱), 冬天打不著還隨時熄火, 後來下班回來發現停車位上有散在的引擎油, 而且越來越多, 倆禮拜就得添一瓶兒. 接著閘又不靈了, 最後是變速箱, 這車只能倒著開, 只好忍痛一百塊就賣給廢品站了. 不過這車個頭唬人, 再加上新手開車搖搖晃晃, 人家全都躲得遠遠的, 不用開道車就能享受貴賓待遇, 還為聯誼會立下了汗馬功勞,跑了不少趟機場。而且久病成醫, 通過這量破車敝人也掃了掃機械盲.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2-2 18:45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2-22 21:50 | 只看該作者

學車

美國學開車不用上駕校(年齡未達法定標準的除外), 在國內機動車只玩過手扶拖拉機. 有一次麥子打場用手扶拖著個石頭滾子碾, 機手休息時咱試了一回, 開手扶看似容易其實不然, 這手捏轉向裝置就特別彆扭, 好象是右手用勁兒卻是左轉, 幾圈兒下來得意忘形來了個單手駕車, 結果車速過快一下子捏反了方向, 前輪就衝出了場險些就滑下了坡兒, 用了十來個壯勞力才抬回來, 結果挨了小隊指導員的一通臭罵, 一台車值4千塊, 本人恐怕一輩子也賠不起. 跟很多朋友交流過學車體會, 有人在國內就會開, 有個朋友是用八一隊後勤的大解放學的, 而且連中修都沒落下, 有一回出遊他那輛雷諾鬧脾氣, 打開前蓋兒手到病除, 把眾人都看呆了.  

言歸正傳, 實習駕照只要筆試, 別的本事不提, 當時國人背書的功夫恐怕是一絕, 雖說有點兒語言障礙, 但大多數是一次通過,後來"太太俱樂部"的高人還收集全了州里的全部5套中文試題, 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練車時得有人在前排就座監督指導, 當時在另外一位學長那兒打游擊(某學院的單身公寓, 這位仁兄目前在北歐教書-開業, 混得相當好), 雖說他也沒有正式執照, 但總是有求必應在前排就座. 常在河邊兒走哪能不濕鞋, 有一天就被盯上了, 吃了一張40塊的罰單. 吃一塹長一智, 下一位師傅一定得找有執照的主兒, 當時大家住的都比較分散, 而且也沒有幾個人有車, 於是利用周末挨家挨戶敲門求助, 到了第三家有一個中年人說他下個周末不值班, 可以教兩個小時. 這位一共教了咱兩次, 都是在一個銀行的停車場, 禮拜天不開門練習平滑的繞圈兒、用閘、拐彎兒的規則(一慢, 二看, 三通過). 最難的是平行倒泊(Parallel parking), 這位老師非常有耐心而且主意也不少, 在地上擺四個可樂罐兒示範了幾次以後就讓咱練, 還說這著兒非常重要, 技術不好在大城市寸步難行, 他在洛杉磯做的住院醫, 所以這招兒練的是爐火純青, 幾個連續動作, 乾淨利落一氣呵成(瞄準兒、倒車、內轉到位、對直、踩閘) 四個車輪兒兩點一線, 前後距離整齊均一, 那真叫一個漂亮. 俗話說老猴兒難學新把戲, 成年人學車技巧能到這個份兒上真是比登天還難(-小腦的可塑性及協調能力, 上小學時學騎自行車無師自通, 練上幾個鐘頭就敢滿城亂竄), 這個動作練了很多次, 軋扁了無數飲料罐, 車還老熄火兒特費發動機和變速箱, 可能咱那輛老爺車都是學車給造壞的, 後來凡有朋友學車咱一定提醒, 您最好還是租車合算. 兩堂課結束咱擺了一桌兒謝師宴, 不過就是家常的兩菜一湯, 跟這位牙醫侃了一陣子, 他在加州小鎮長大, 接受過良好的醫學教育與訓練, 對東方文化很感興趣.

因為學得慢, 先後教過咱開車的還有好幾位, 其中有賣車的同事, 科大少年班的小姑娘, 一次聯誼會寒假加州遠遊途中露宿一州立公園, 清晨爬起來用租來的新車練習, 差一點掉到小湖裡. 記得在國內時見過幾個江浙籍的少年班孩子, 冬天天冷凍得直哭, 鼻涕眼淚一塊兒流, 結果有的老師就把兒孫的冬衣送給他們禦寒, 近年偶爾見過幾位, 大多已經混得人五人六面目全非. 還有一次幾個人一起出去吃飯, 咱自告奮勇開車, 回來后一位副教授找到敝人, 說你開車的架式怎麼看都彆扭, 尤其是拐大灣兒, 後來這位專門在停車場教了咱兩次轉彎順序換手, 既安全又瀟灑, 比兒子在駕校學的動作都漂亮, 這位上學時打工當過職業司機.

開車多年行程十幾萬邁, 從來沒出過事故, 不過節儉慣了不愛踩閘, 而且提前量又算得特准, 所以一般膽兒小的都不敢坐咱的車, 有一回出遊一位太太坐了一回以後, 每當咱開車乘客都不踴躍, 上車的也是奔著聽郭老爺子的單口相聲集來的.有一句忠告, 如果您教人開車, 誰都能教就是不能教老婆孩子.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2-24 18:3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4-8 22:33 | 只看該作者

買車(2) -鳥兒槍換炮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 偏居一隅沒了代步工具頗感不便, 有一次參加聚會聽一位講買租車公司的二手車物有所值, 回家以後看了一陣子'消費者報告", 覺得其言之有理(一般租車大多是跑長途或出差, 引擎變速箱等相對磨損較輕), 接著又分析了一下當地的幾家主要公司, 遂決定買一輛小豐田(Toyota Corolla). 一般大型連鎖店賣淘汰車有兩種方式, 一是在機場現場拍賣, 如果真正懂行就能買著很合算的, 不過本人對機械原理所知甚少, 在加上被老爺車折騰的惶惶如驚弓之鳥, 豈敢輕舉妄動再入陷阱, 結果就用了另一種方式. 有些車行批量買進, 中修保養后再出手謀利, 雖然貴一些但是有6個月保修, 花了4千多買了一輛兩年新(4萬邁). 由於沒有信貸記錄又持臨時簽證, 雖說銀行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額數倍於車款, 但申請貸款時還是頗費了一番周折. 這車看起來保養的不錯就是充滿煙味, 當家的折騰了一個周末令其面貌煥然一新, 還做了一付車座罩兒. 鳥槍換炮喜不自禁, 但好景不長, 有一次出遊後邊跟著的主兒發現咱車後面黑煙瀰漫, 回來后趕緊去了車行, 但查來查去還是找不著毛病, 機械工還說咱不會開車油門踩得太大, 去了幾次都不行, 遂決定改軒易轍自己花錢周末去正牌兒的地方. 當時豐田技工每小時45美元(上個月作5萬邁常規保養, 工時90美元, 半小時車程內有7個專業車行, 有的地方是全員原廠培訓, 有的網點是掛羊頭賣狗肉, 牆上一份證書都沒有). 當家的上班午飯中無意提及此事, 有兩位仗義的太太怒從膽邊生, 周末三位就奔了咱買車的地方, 其中一位把創造性思維都用的這兒了, 而且口語還特棒. 一大早兒就堵上了人家的大門, 把同樣的故事講給每位登門的顧客(那場面跟電影'前妻俱樂部"差不多, 值班經理還算厚道沒有報警), 接連黃了好幾個顧客, 東主連忙跑出來答應免費大修, 三位這才罷休. 後來這輛車開了大概5年, 行程近5萬邁從來沒出過毛病, 只花了近兩百換了引擎的 timing belt (主要是工時費, 零件只有八塊錢), 最後被大水泡了才忍痛割捨. 不過這車就是勁頭兒小點兒(1.6升), 在南方開著空調坐4個人速度就上不去.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4-8 23:1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6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20 21:26 | 只看該作者

出租

華盛頓-巴爾的摩地區有兩個主要國際機場, 即位於弗吉尼亞的杜勒斯和巴爾的摩附近的BWI, 兩者互為後備機場, 調劑餘缺風雨無阻非常方便. 尤其是最近新開通了杜勒斯-北京航線, 回去探親就更方便了. 兩個機場之間有輕軌火車連接, BWI有一個通勤火車站, 很多在DC上班的都住在馬里蘭, 開車上班道路擁擠耗神費力, 而且泊車昂貴一位難求. 很多機構公司均鼓勵僱員利用公共交通或共享旅行, 如果不用單位的停車位賞銀差不多夠買車票的(通勤火車方便快捷, 經濟上也合算月票要價150, 還包括泊車). 暑假期間經常在巴爾的摩機場火車站接人, 有時候快車呼嘯而過還得坐回頭車, 這接車的可就慘了, 一等就是一兩個鐘頭, 沒脾氣只好沒事兒找事. 環顧左右發現在這兒等客的計程車一大串兒, 但是很少有人要車, 而近在咫尺的機場起降頻繁, 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怪事兒必定有趣, 閑極無聊遂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先問了兩位當地人, 一位滿腹怨氣說是機場與幾家大公司簽了合同, 其它公司不得拉客, 華盛頓-巴爾的摩地區主要機場都是這個規矩, 違犯者罰款500-1000. 另一位說車份兒每天50塊, 拉兩趟剛剛夠本兒, 每天早出晚歸工作12個鐘頭, 跑四趟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還有幾位印、巴裔司機也是各有苦衷, 不過都挺樂觀. 看了一陣子兩位在草地上玩兒改良式英國手球, 手腳並用相當熟練有點兒象高賕的把戲. 英中文化有些相似之處, 即都愛懷古溯源. 以前有位師弟在"勇敢的心"裡邊兒跑了倆禮拜龍套(蘇格蘭軍團一直是皇家陸軍中的一支勁旅, 愛丁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門前就有一輛沙漠風暴退役的輕型坦克, 陳列品中古代盔甲、武器琳琅滿目, 刀光劍影盡顯武士風格), 好象就管一頓午飯, 每天拍完戲還得回來趕實驗順便講一段心得, 說是每天導演大旗一揮萬馬奔騰場面壯觀, 身臨其境感覺特好, 但美中不足演得是步卒, 不能體驗真正騎士的心境. 接著就給講了一段英國運動分類的歷史根源, 過去還沒有什麼"日內瓦公約", 打完仗將俘虜砍頭后扔的草地上, 官兵同樂將官在馬上用槍挑當兵的則用腳踢, 後來就形成了馬球的上層娛樂與足球的大眾流行, 昨天晚上在BBC專題節目中見到英國王子在25歲成年禮儀中一顯身手, 突然想起來這個故事. 順便與一位巴基斯坦裔司機侃了一陣子殖民統治與二戰後次大陸政治變遷, 美國社會各業魚龍混雜, 尤其是外國移民, 出租司機等小生意從業者里什麼人都有. 好漢不提當年勇, 風雲人物養雞、看門、守墓者不一而足. 最近出差在其它機場坐計程車時也是服務人員負責調度, 還記下來牌照號碼兒及目的地, 覺得很安全. 一般晚上九點鐘以後經常有警車光臨, 主要是縣警和州交通警(灰色制服, 很容易與身著黑色警服的州警區分, 喜歡開快車的主兒恐怕大多會形成條件反射, 見到這兩種顏色腳下發軟油門就鬆了). 地方警局一般允許警員下班後用警車警械打野鴨子, 曾經在南、北方的幾家地方報上讀到過, 此舉可謂兩全其美, 其一為增加收入提高士氣, 其二為允許警官開車回家或外出打工增加街頭威懾, 縮短反應時間提高效率, 今年初一位秘密服務機構(總統衛隊)警官就在附近一個購物中心的槍戰中以身殉職(休閑 -off duty 帶家人吃飯購物, 出手阻止幫派火併).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6-22 18:5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3: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