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開車不用上駕校(年齡未達法定標準的除外), 在國內機動車只玩過手扶拖拉機. 有一次麥子打場用手扶拖著個石頭滾子碾, 機手休息時咱試了一回, 開手扶看似容易其實不然, 這手捏轉向裝置就特別彆扭, 好象是右手用勁兒卻是左轉, 幾圈兒下來得意忘形來了個單手駕車, 結果車速過快一下子捏反了方向, 前輪就衝出了場險些就滑下了坡兒, 用了十來個壯勞力才抬回來, 結果挨了小隊指導員的一通臭罵, 一台車值4千塊, 本人恐怕一輩子也賠不起. 跟很多朋友交流過學車體會, 有人在國內就會開, 有個朋友是用八一隊後勤的大解放學的, 而且連中修都沒落下, 有一回出遊他那輛雷諾鬧脾氣, 打開前蓋兒手到病除, 把眾人都看呆了.
言歸正傳, 實習駕照只要筆試, 別的本事不提, 當時國人背書的功夫恐怕是一絕, 雖說有點兒語言障礙, 但大多數是一次通過,後來"太太俱樂部"的高人還收集全了州里的全部5套中文試題, 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練車時得有人在前排就座監督指導, 當時在另外一位學長那兒打游擊(某學院的單身公寓, 這位仁兄目前在北歐教書-開業, 混得相當好), 雖說他也沒有正式執照, 但總是有求必應在前排就座. 常在河邊兒走哪能不濕鞋, 有一天就被盯上了, 吃了一張40塊的罰單. 吃一塹長一智, 下一位師傅一定得找有執照的主兒, 當時大家住的都比較分散, 而且也沒有幾個人有車, 於是利用周末挨家挨戶敲門求助, 到了第三家有一個中年人說他下個周末不值班, 可以教兩個小時. 這位一共教了咱兩次, 都是在一個銀行的停車場, 禮拜天不開門練習平滑的繞圈兒、用閘、拐彎兒的規則(一慢, 二看, 三通過). 最難的是平行倒泊(Parallel parking), 這位老師非常有耐心而且主意也不少, 在地上擺四個可樂罐兒示範了幾次以後就讓咱練, 還說這著兒非常重要, 技術不好在大城市寸步難行, 他在洛杉磯做的住院醫, 所以這招兒練的是爐火純青, 幾個連續動作, 乾淨利落一氣呵成(瞄準兒、倒車、內轉到位、對直、踩閘) 四個車輪兒兩點一線, 前後距離整齊均一, 那真叫一個漂亮. 俗話說老猴兒難學新把戲, 成年人學車技巧能到這個份兒上真是比登天還難(-小腦的可塑性及協調能力, 上小學時學騎自行車無師自通, 練上幾個鐘頭就敢滿城亂竄), 這個動作練了很多次, 軋扁了無數飲料罐, 車還老熄火兒特費發動機和變速箱, 可能咱那輛老爺車都是學車給造壞的, 後來凡有朋友學車咱一定提醒, 您最好還是租車合算. 兩堂課結束咱擺了一桌兒謝師宴, 不過就是家常的兩菜一湯, 跟這位牙醫侃了一陣子, 他在加州小鎮長大, 接受過良好的醫學教育與訓練, 對東方文化很感興趣.
因為學得慢, 先後教過咱開車的還有好幾位, 其中有賣車的同事, 科大少年班的小姑娘, 一次聯誼會寒假加州遠遊途中露宿一州立公園, 清晨爬起來用租來的新車練習, 差一點掉到小湖裡. 記得在國內時見過幾個江浙籍的少年班孩子, 冬天天冷凍得直哭, 鼻涕眼淚一塊兒流, 結果有的老師就把兒孫的冬衣送給他們禦寒, 近年偶爾見過幾位, 大多已經混得人五人六面目全非. 還有一次幾個人一起出去吃飯, 咱自告奮勇開車, 回來后一位副教授找到敝人, 說你開車的架式怎麼看都彆扭, 尤其是拐大灣兒, 後來這位專門在停車場教了咱兩次轉彎順序換手, 既安全又瀟灑, 比兒子在駕校學的動作都漂亮, 這位上學時打工當過職業司機.
開車多年行程十幾萬邁, 從來沒出過事故, 不過節儉慣了不愛踩閘, 而且提前量又算得特准, 所以一般膽兒小的都不敢坐咱的車, 有一回出遊一位太太坐了一回以後, 每當咱開車乘客都不踴躍, 上車的也是奔著聽郭老爺子的單口相聲集來的.有一句忠告, 如果您教人開車, 誰都能教就是不能教老婆孩子.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2-24 18:31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