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調查:一半的上海高中生想入日本國籍或美國籍

[複製鏈接]

256

主題

1136

帖子

39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aiwanbest 發表於 2007-6-16 1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倍可親(backchina.com)Kent Ewing撰文/儘管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日益感到不安,但它們在力量與影響力的競爭中,仍佔據著一個關鍵優勢,那就是它們成功地吸引了中國最聰明的學生。他們學業完成後,往往不會回去報效祖國,而是紛紛留在了國外。

今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了《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稱中國目前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這一現象,更被指為新殖民主義:西方國家這次所剝削的,不再是原材料,而是人才。

雖說中國並不是唯一受害者,但它絕對是國際移民大潮中最嚴重的受害者。報告顯示,超過70%的中國留學生選擇了移民海外。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2006年年底,中國的出國留學總人數為106萬,而歸國人員卻只有27.5萬。

過去30年裡,中國以每年近10%的經濟增幅飛速發展,但人才流失問題並未因此而得到緩解。2005年,11.8萬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到201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加到20萬。

社科院稱,海外華人總數約為3,500萬人,分佈在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令中國成為全球海外移民最多的國家。

身為報告的作者之一,楊曉京(音譯)對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的競爭力感到自豪,但又擔心人才繼續外流將會給國家的未來發展造成衝擊。

他對《中國日報》說:「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中國留學生,特別是那些非常優秀的,已成為香餑餑。雖然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國國民的利益,對外來勞動力的流入進行了嚴格控制,它們也在不遺餘力地吸引各國人才。」

他警告說:「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過度的人才外流,不可避免地將對一國的人力資源安全造成威脅,最終危及國民經濟與社會保障體系。」

之前,中國提出了「人才環流」的概念,旨在鼓勵學生出國留學,並利用掌握的專業技能報效國家,推動祖國的發展。另外,留學人數增加,也有助於減輕國內的職場競爭;考慮到1,000萬高中畢業生上周參加了全國高考,人才外流似乎並不會給中國帶來不良後果。留學生,還給中國帶來了巨額外匯。聯合國去年的一份報告稱,留學生每年向中國寄回了200億美元。

然而,當多個經濟領域亟需大量人才開發時,70%的留學生卻選擇在海外發展,中國的想法也就隨之發生了轉變。為鼓勵和吸引留學生與專家們回國效力,中國政府3月通過了《關於建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該文件規定,那些科研、工程技術、金融、管理等緊缺領域的專業人才將不再受到戶籍制度的約束;海歸還將獲得低息貸款及高薪收入;其子女也享有被國內重點大學優先錄取的特權。國家人事部甚至呼籲建立一個「人才安全報警機制」,以監測移民出國情況。

就目前而言,這些舉措絲毫未影響出國人員增長的勢頭。中國政府將採取何種措施,來吸引這些留學精英呢?

社科院的報告說:「中國留學生之所以留在了國外,主要是因為國內在收入、就業機會、工作條件、研究設施和生活水平等遠遠落後國外。」

簡單地說,他們畢業后的收入比在國內高出不少,工作環境又比國內好,又不用受到無孔不入的腐敗滋擾,而且還不受計劃生育的約束。

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率,也讓這些留學生們在是否回國發展的問題上再三思量。2002年以來,大學生的失業率平均為30%。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那早已跟時代與社會需求脫節的、陳舊的教育體制: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對金融、管理、信息產業等領域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但高校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合資格的院系,也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與此同時,中國高校培養出了眾多的社科類畢業生,但可供選擇的工作崗位卻少的可憐。大學生失業率居高不下,也就在所難免了。

失業學生將會是下一場社會動亂中的主角?這一想法,令中國領導人感到擔憂;鄭州前幾天發生的事情,似乎更加深了這種憂慮。6月6日,鄭州的城管人員將一名非法擺攤的女大學生打傷,引發了市民(多為周邊大學的學生)不滿。城管執法者駕駛的麵包車,甚至被圍觀群眾掀翻、破壞。

這場衝突,無疑給一直與經濟玩著追趕遊戲的教育體制發出了再次警告。無怪乎,很多天資聰慧的學生選擇了留學;也難怪,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留在海外。

儘管留學人數眾多,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情況簡直不值一提。世界銀行顯示,在世界最窮國家中,25-50%的大學畢業生都已移居海外,而海地與牙買加的比例更高達80%。人才外流,給非洲帶來的傷害更為嚴重;誰都知道,它迫切需要各種人才,以解決殖民時代遺留的貧困和腐敗問題;但像迦納這樣的國家,約47%的大學畢業生都流向海外,又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呢?莫三比克與肯亞的境遇同樣糟糕,分別流失了45%和38%的知識分子;而索馬利亞與安哥拉同為33%。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事實上,留在美國的非洲籍科學家人數,比非洲54國的總合還多。

當全球90%的高等教育研發資金都流向了美國、英國、澳洲、德國和日本時,我們很難指責這些學生「嫌貧愛富」。在人才爭奪戰中,發展中國家根本就是不堪一擊。處在一個知識就是力量和財富的時代,殖民主義顯然已披上了新的外衣。

從數字上看,中印兩個人口大國似乎是人才外流的最大受害者,但研究發現,他們僅失去了5%的大學畢業生。不過,對亟需海外人才的中國而言,這一擊還是顯得沉重。

毫無疑問,上海市今年1月的一次調查,更令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據中國《勞動報》1月16日報道,調查顯示,在1152名上海中學生面對提問時,36.9%的上海高中學生希望以後能「加入美國籍」,另有14.9%的高中生則選擇「加入日本籍」。
中國不具有台灣主權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101723&page=16&extra=page%3D1

11

主題

1212

帖子

2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3
沙發
nnd 發表於 2007-6-16 22:47 | 只看該作者
幼稚,以為日本和美國就是天堂了?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你喜歡加入人家,人家就要你了,那是撅來之食,況且還不一定有食.

在美日做下等公民,你以為舒服?光榮?長臉?
罵獨運輪
罵小日本
罵高麗棒
罵反華狗
罵世間該罵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3
lchi2000 發表於 2007-6-17 01:02 | 只看該作者

調查:一半的台灣高中生想入中國國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83

帖子

12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2
4
willlikong 發表於 2007-6-17 03:17 | 只看該作者
記吃不記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4

主題

2270

帖子

87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8
5
小黛 發表於 2007-6-19 03:54 | 只看該作者
這是一個淨化的過程,海龜多的殺不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主題

611

帖子

19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8
6
kai-you 發表於 2007-6-19 20:40 | 只看該作者
你以為大陸人都跟里燈灰一樣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7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6-19 22:24 | 只看該作者
建議上海市教育廳廳長引咎辭職,上海的學校教育太失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37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8
暴發戶 發表於 2007-6-20 00:0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chi2000 於 2007-6-17 01:02 發表
調查:一半的台灣高中生想入中國國籍


台灣人本來就擁有中國的國籍,何來想加入一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9
lchi2000 發表於 2007-6-20 12: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零下三度 於 2007-6-20 03:13 發表
你去東北看看,一半東北人想殺日本人。哦對了,另一半支持打台灣~~~

99%東北人想殺日本人。哦對了,99%支持打台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4: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