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祂的教會,耶穌終於了結了殺嬰之事。耶穌的影響賜予了人類對生命價值的肯定,並使殺嬰成為不合法的行為,基督教人士全然唾棄這種行為,並將之視為殘暴的罪行。因著基督教對羅馬帝國所造成的深遠影響。使得這份視人類生命為神聖尊嚴的原則植入了法典之中。二十多年前,當沃特(Sherwood Wirt)還是葛理翰佈道團「抉擇」雜誌的編輯時,他寫了一本重要的書叫做《福音的社會良心》(The Social Conscience of the Evangelical)。沃特指出基督的教會對人類生命的積極影響力,也特別舉兩位承認自己是基督徒的皇帝的作法作為例證:
??單單為了性別歧視而殺害掉女嬰的,並不只發生在古代。當傳教士或歐洲的探險家去到福音尚未影響到的地方時,他們發現了類似的駭人習俗——特別是以女嬰做為目標的習俗。例如,十九世紀時有兩位挪威籍女傳教士蘇菲羅伊特和安娜雅科布松(Sofie Reuter and Anna Jakobsen)即發現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殘殺女嬰是一極普遍的習俗。她們於l880年的記事中寫著:
??福克斯將這一切了一個總結:「基督徒的目標是改變心,而不是改變社會制度。」然而,阿西莫夫和福克斯都錯失了一個最大的重點,因為基督徒並不主張基督教要一夜之間就將奴隸制度廢除。如果基督教完全不容許奴隸制度,福音就不可能像在第一世紀時那樣傳開。而一旦福音傳開了,便種下了最終廢除奴隸制度的種子。因此借著改變人心,基督教及時扭轉了社會秩序。再者,正如教會歷史學家來德里(Kenneth Scott Latourette)所指出的,「基督教乃是借著賦予人工作上的尊嚴,而自然廢除了奴隸制度。」
??在 1835年全美廢止奴隸制度協會中的三分之二成員,據我們了解,都是一些傳福音的牧師。眾所周知的是,那些「地下鐵道」的領導者皆是貴格會教派的信徒。林肯總統信仰基督教更是一件十分可確定的事,因他的著作中充滿了引用的經文。畢竟,基督教和奴隸制度是互不兼容的。這也是著名的李將軍(Robert E. Lee)為何要釋放他自己因婚姻而承繼擁有的幾位奴隸,他曾寫道:「為終結奴隸制度而發生在州與州之間的戰爭是不需要的。」因他相信這邪惡的制度終會因基督教而逐漸衰退。
??還有一件事是大家都知道的,當時尚有許多基督徒是在群眾的歡呼和嘲笑聲中,於競技場上被獅子傷害或吃掉的。作家戴索沙(Dinesh D' Souza)寫道:「競技場中使用的動物有獅子、美洲豹、熊、野牛等,羅馬兵以燒紅髮盪的鐵棒來驅趕它們,好使它們去攻擊那些手無寸鐵的基督徒。」塔西圖(Tacitus)亦告訴我們,「當殘酷的尼祿王夜晚在他的花園中舉行宴會時,這宴會中最大的娛樂竟是以野獸肆虐,或釘十字架的方式,或將人當為燃燒的火炬來殘害逼迫基督徒。」尼祿王常常混在群眾當中,有時還喬裝成別人在一旁看熱鬧。許多觀眾為這些基督徒感到難過,知道這血的狂歡「不是為了群眾的好處,而是了滿足一個人的狂熱。」的確在基督來臨之前,人命是十分卑賤的!
??如果人的生命不比丁骨牛排高多少,那麼它真的不值分文。當基督說:「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馬太福音6章 26節)時,祂的確是視人類與動物有所分別的。在基督教的影響下,甚至是在最近幾十年內,那些福音深入的地區里均全面終止了食人的習俗。海弗力(James C. Hefley)曾提供一個某部落因為基督而終止食人習俗的生動奇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一個遙遠的小島上,一位美國大兵遇到了一個手持聖經且會說英文的當地國民。士兵指著聖經別嘴而笑:「我們這些受過教育的人是不再相信那本書了。」這位島上的國民也對他咧嘴一笑,說道:「嗯,我們這麼做對你們是有益的,」他一邊輕撫著他的肚腹一邊說:「不然,你現在就已經是在這裡了。」
??當大法官布萊門(Harry A. Blackmum)寫信給羅伊維德的法案(Roe V. Wade)時,說他訴諸宗教。他說:「如果我要訴諸宗教,我會訴諸羅馬和希臘的宗教。」——當然,因它們都實施並鼓勵墮胎、殘殺嬰兒、主張安樂死、提倡自殺和競技場的遊戲,他會訴諸那些支持羅伊維德的法案!而在今日的西方世界里,多數人乃是在回到異教徒所信奉的宗教,只是大部份的人連這點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