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好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5-7 2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好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 [韓]張炳惠 著 寧莉 譯 重慶出版社

【作者簡介】
    張炳惠博士出生於1932年,是已故韓國李承諾政府前總理張澤相的第三個女兒。
    高中時,因為英文優秀受到肯定,19歲時,便前往美國留學。她身為名門之後,卻拒絕接受家裡的支持。留學期間,她在餐廳洗碗,在工廠當作業員,或做做家庭手工等,靠自己解決生活費,而她的學費則全部來自於刻苦學習所獲得的獎學金。
    1958年,張炳惠獲得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64年,獲得喬治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她則在夏威夷大學教授歷史。1986年至1993年期間,她在日本開辦了吸收美式授課方法的日本國際教育開發協會。她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韓國移民在美國的狀況,並且以青少年移民為對象,創建了雙語教育系統。
    張炳惠博士在ABCD中心(Asian Bilingual Curriulum Development,亞洲雙語課程發展中心)以英語和韓語編纂完成了一套教學用書。現在,美國數萬個小學,初高中學校里的韓國移民子女都在使用這套教材。
     追求幸福的人才會幸福  
    人生的目標是幸福,不論是努力用功在學業方面擁有好成績,或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家,掌握財富與名譽。在人生當中為完成某件事而努力,其實就是因為有著所得到的成果會讓自己幸福的信念所致。
    換言之,我們人生的根源,就是朝著幸福邁進。
    不過,老實說,嚮往未來,盡一切努力於獲得某方面的成就,並不能完全歸類於得到人生永遠的幸福。達到目標后所獲得的幸福,只不過是瞬間的滿足,之後又會有另一種渴求,而我們的人生將因此再次往前邁進。
    我經常看到上了年紀、有聲望的學者或企業家、社會事業者等,回頭望向自己走來的人生時,有被空虛感包圍的情形,就算他們是被大部分的人肯定其人生是如何的成功、是多麼的有價值。
    假設你現在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費盡心思注入你的一切,孩子可以隨著父母的牽引度過成長期,直到站在成功的康庄大道上。不過,身為主角的孩子自己覺得不幸福時,又能如何呢?
    就算賺很多錢,而且擁有眾人羨慕的職位,不過,他卻說"我不幸福"時,那些又有什麼意義呢?
    通常大部分人認為,幸福是達到某個目標后所獲得的屬於未來的結果。不過,在我們人生當中,可以讓我們的心幸福的條件,並非存在於未來的任何地方。
    幸福是在每一瞬間要自己去尋求,透過許多的經驗與練習(可以讓自己變幸福的方法)所獲得。
    唯有小時候感覺到幸福的孩子,長大之後才會尋求幸福,就算找不到幸福,也會製造幸福。自己知道如何才能幸福的孩子,會尋求幸福,並將自己的人生帶往幸福之路,並在其過程中,充分享受很容易漏失的那些微小的喜悅。
    換句話說,他們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快樂且幸福。
    身為媽媽的你,現在幸福嗎?
    你希望孩子幸福嗎?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不論處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尋找幸福的孩子嗎?那麼在討論孩子的幸福之前,做媽媽的有必要先問問自己是否幸福。
    因為,在媽媽沒有幸福的前提之下,孩子是絕對不可能幸福的!
    當孩子生下來之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媽媽,對於年幼的孩子,媽媽就是他的世界,同時也是自己的鏡子。孩子看到媽媽幸福的表情,自己也會感到幸福,並透過這樣的感覺,讓他了解到"我所面對的世界,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好地方"。
    我這一輩子感到最辛苦的時候,是艾麗斯、彼得還有南希都非常小的時候。在尚未適應婚姻生活之前,先要做三個孩子的媽的事實,讓我感到吃力,在沒有任何人協助之下必須解決經濟困境,也是個大問題,再加上一開始適應期間所面臨的家庭成員之間的紛爭,讓我的健康也亮起紅燈。
    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依然努力的找尋屬於我自己的幸福,我把沒有享受到青春,一夕之間突然成為三個孩子的媽的現實,想成"我一次得到這麼漂亮的三個孩子"來安慰自己。
    在沒有錢而感到辛苦的時候,我將想法專註於"怎樣才可以做出便宜又美味的食物"方面,並從中找尋屬於自己的快樂。
    我以"說出來的話總有一天會實現"的想法,就算再怎麼累、再怎麼辛苦,我也從不說"我好苦"這句話,每天早上照著鏡子練習笑臉,甚至刻意去找一些可以讓心沉澱平靜的書籍閱讀。
    而且,我偶爾還會自我補償,自我鼓勵、稱讚自己,並對自己說:"我做得很好,不論是母親、太太,或社會的一分子,我都全力以赴。"
    當我去買菜或購物時,我會選一個平常想要的小東西,送給自己當禮物,犒賞自己。
    我並不把犧牲比喻成犧牲,而是當成為了升華成喜悅的努力的其中一環。
    當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真正感覺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為了想要變幸福的那些努力,讓我開始認知我真正是一個幸福的人。
    也因如此,我的孩子們幼年時期所看到的我,在他們的記憶里,永遠都是帶著慈祥且幸福的微笑,這讓他們很訝異的說:"媽,那時應該是非常辛苦的時候,您怎麼還能有那麼充滿活力的微笑呢?"
    最重要的是,唯有在幸福的媽媽身邊,孩子才能度過幸福的幼年時期。此外,孩子們透過就算碰到辛苦的時刻也不屈服,並從中尋求幸福的媽媽態度中,學習到幸福是要自己尋求、自己創造的事實。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沙發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5-7 21:13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幸福也有循環的法則。幸福的經驗會創造另一個幸福,而小小的幸福經驗會帶來更大的幸福經驗,如果大人拋掉自己的那把尺,配合孩子的水平時,你會發現,其實幸福並不在遙遠的地方。
    回想我們小的時候,踏青的路上看到的那些小昆蟲和不知名的花朵、家裡的前庭看到的螞蟻窩、牽著媽媽的手第一次去過的市場、第一次騎腳踏車時的那種心跳的感覺……這些都是讓我們怦然心動的幸福。
    不過現在很多媽媽因為有著要保護孩子的想法,或認為讀書是第一優先的觀念,導致讓孩子與世界斷絕。因為外面危險,所以不會讓孩子出去幫忙買東西,冬天怕孩子感冒,夏天怕孩子中暑,因此根本不準孩子出門,永遠都是待在家裡。
    現在的媽媽們,在想到讓孩子面對世界、送給孩子幸福經驗為禮物之前,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到補習班,或在家裡多學一個字。
    但是,這樣的時間流逝的過程中,孩子卻失去了與世界交流幸福的機會,最後變得根本不知道什麼會讓自己幸福。
    小時候,我看著孩子們拿到新衣服之後開心的表情,對孩子們提議道:
    "你們要不要親自做衣服來穿?如果這樣,就可以如你們所願的盡情穿新衣服了!"
    三個孩子都很開心的說要學習做衣服。那一年放假時,我讓孩子們跟著大人一起學習裁縫技術。在學院學習近兩個月的孩子們,可以親手做一些簡單的衣服或小飾品等,每當有空時,他們會搜集一些布料,然後做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看起來是那麼的幸福。
    某個有孩子的明星在專訪時,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因為孩子很乖巧,而且也很聽媽媽的話,努力用功,因此我覺得沒有問題,非常放心。結果有一天,我和孩子在公園玩球,孩子對我說:"爸爸,沒想到原來足球這麼好玩!"當時我的感覺好像後腦勺被人用鐵鎚狠狠的敲了一下。"
    孩子和大人不一樣,他們對世界沒有偏見,而且想要認識世界的好奇心非常旺盛。他們可以透過很多的經驗找尋無數的幸福,並從中發現適合自己的未來。
    為了要讓孩子經驗這種過程,就要讓孩子與周邊的世界交流。
    要提供孩子們可以和世界見面的場合,哪怕只是牽著孩子的手到外面去走走,孩子們也會感到無比的幸福。
    有夢想的孩子會幸福
    夢想雖然不是當下現實,甚至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很薄弱,但有夢想的那段時間,是幸福的。換言之,有所願望、有所想要、對於未來有所希望之時,就會感到幸福。
    此外,心中有夢想之時,就算面臨障礙,也不會有挫折感,而且會有克服的勇氣,夢想並不只停止於幸福而已,同時也可以嘗到戰勝困境后的成就感。
    夢想期間所感受到的那小小的幸福,唯有能感受到的人,才能獲得開啟更大幸福的鑰匙。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經常跟他們講有關夢想的事情,不見得一定要講未來很了不起的事,可以講即將來臨的放假日想要做的事、旅遊計劃、周末旅遊行程、就學問題等,可以常常問孩子有關不久的將來的事,並與孩子們一起展開幸福的夢想翅膀。
    夢想愈是接近、愈具體,孩子們感到幸福的程度愈大。有夢想的期間孩子們會感到幸福,而那樣的幸福感會帶給日常生活一股活力,並成為克服障礙的力量。
    夢想著周末家族外出或放假期間的旅遊,孩子們會忍受疲累的學校生活。此外,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了具體的夢想之後,再也不會認為現在的努力是一種痛苦,而認為是為了更大的幸福所需要的一點辛苦而已。
    老么南希把比她先進入大學法律系就讀的姊姊為榜樣,具體的規畫自己也要成為辯護律師,並在十六歲高中畢業之後,以最幼小的年齡進入耶魯大學的那番實力,主要就是來自於腦海里有著具體的夢想。
    在告訴孩子"你一定要這樣做"、"為了未來你現在要忍耐"等話之前,首先可以先問孩子:"你想做什麼?那樣做之後,你覺得你會怎麼樣?"
    我們要牢牢記住,有夢想的期間,孩子們會感到幸福,那種幸福感會成為往未來前進的爆發力。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3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5-7 21:13 | 只看該作者
孩子找尋屬於自己世界的第一步
    由於每天使用已經沾有污垢的物品、用了五年導致變得像破布一樣的背包、從開始旅遊那一天起,每次出去都會穿,已經褪色到處有縫補痕迹的藍色褲子、在非洲買的琺琅杯、棉製的多用途包袱、兼計算功能的鬧鐘、前後都已撕破的世界地圖和日記本……這些跟家人一樣有著深深感情的寶物,在新環境和陌生中守候著我,讓我擁有自己的世界。
    這是旅遊專家韓飛兒所著作的《用走路繞地球三圈半》當中的一段話,當我看到這段內容時,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人,也許在其它人眼裡,那些是很不起眼的東西,不過,她卻是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的人。
    "屬於自己的世界"並不是某一瞬間突然形成的,當長久的真誠和回憶以及愛融合在一起時,才會形成自己的世界,不但在某一剎那成為守候自己的力量,同時也會成為讓自己幸福的原動力。
    自己的世界是在很多經驗中,由一些適合自己的特別美好的回憶所形成的。那些美好的回憶不斷重複,成為興趣和生活,而那些種種最後構造出自己的世界。
    此外,那樣所形成的自己的世界,對於孩子而言,在人生的旅程上,成為溫暖冰冷內心的一個暖爐。
    艾麗斯、彼得以及南希,都擁有與眾不同的自己的世界,艾麗斯在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當中,如果有想要去的旅遊地,無論如何一定會撥空去。
    南希雖然非常喜歡閱讀,甚至到了新刊圖書目錄不離手的程度,不過她依然抽空擔任耶魯大學入學諮詢員角色,對自己之前很關心的教育領域,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對於料理有濃厚興趣的彼得,從小去烹飪補習班學過之後,經常自己抽空練習,如今他烹飪的實力可以媲美大廚師的程度。
    看到自己的兒子津津有味的吃著自己所做出來的食物時,最能感到幸福的彼得,也非常支持兒子艾薛在美術方面的興趣。
    由此可見,人要有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會感到豐碩。
    不要受到孩子的興趣與才能影響(如果興趣與才能可以相符,那是再好不過的事),試著觀察什麼樣的事,才能讓孩子最自在幸福,唯有找到那樣的機會,並提供予孩子,才是讓孩子可以擁有自己世界的第一步。
    幸福的鑰匙---自我肯定心
    有的人不論做什麼事,臉上永遠都是面帶微笑,相反的,也有人不論做什麼事,好像事情不順遂似的,臉上永遠都是憂心忡忡的表情。
    相信紫微斗數或命運的東方人,常把人生中偶然降臨的幸運或災難當作天意,認為那些事以人類的力量是無法左右的。
    不過,我認為在我們一生當中所面臨的好運以及幸運,全都是靠本身的力量。如果深信自己是幸運的人時,好運就會真正來臨。自己對本身的自信感,可以讓每件事都能積極的進行,那樣的成果終究會帶來一個稱為"幸運"的甜美果實。
    這類型的人,通常也不會把降臨在自己身上的不幸,看得非常嚴重。他們把它當做人生過程中,偶爾碰到的小小障礙,並可以若無其事的重新站起,當自認為這不是不幸之時,當然這更不可能是災難或挫折。
    相信自己是運氣很好的人,那股力量是來自於對自己的肯定之心。
    換言之,只要擁有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無論任何事,只要自己想做,就一定能做到的信心時,就等於擁有了開啟幸運的鑰匙。
    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在讓孩子有自我肯定之心那一方面,盡了很大的努力。
    孩子們在照鏡子的時候,我會悄悄靠近,然後問他:"你今天真漂亮,你認為自己哪個地方最漂亮呢?"
    晚餐后與孩子聊天之時,我們也會玩找出對方優點的遊戲;寫生日卡片時,不是只簡單的寫一句生日快樂,而是具體的詳細寫出"我最喜歡你的哪一點"。
    對於寫作能力不太好的彼得,我刻意對他說:"你偶爾會有一些很棒的表現,這真讓我驚訝!"對於我的這種讚美感到開心的彼得,一開始只是寫一些簡單的文章,後來甚至開始寫短篇小說,這就是讓孩子有自我肯定之心的結果。
    我對孩子們最經常說的話是"做得好"、"你真棒"、"我以你為榮"等一些肯定之語。那些肯定的話語成為能量,留在孩子們的心中,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幸運、幸福的人。
    如果對自己有著確信與自我肯定之心,就算面臨不好的事,也會把它扭轉為好的事,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幸運的人。
    好運絕不是僥倖,而是自己對自己的信任與自我肯定的產物。
    自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人變得幸福,是理所當然的事,相反的,對於自己有不滿的人,是很難變得幸福的,因此,一定要教導孩子,幸福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795

帖子

32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3
4
Jxzsheng 發表於 2007-6-12 10:35 | 只看該作者
非常好的經驗,一個稱職的母親。
大家來頂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