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悉尼60天:從登陸到上班,我贏了自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7-6-21 2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guigua   FreeOZ.org  工作在OZ

「Keep on trying, and it will be given you; keep on seeking, and you will find; keep on knocking, and it will be opened to you」

2007年4月6日,北京首都機場
每次路過機場的感覺都有所不同,望著塔台和熟悉的航管樓,那是我6年前工作過的地方,當年離開那裡也著實下了狠心的,但這6年的路是走對了,而且一帆風順混到現在。而今天,我又將從這裡出發,去開闢新的戰場,儘管在家做了許多準備,心裡仍舊忐忑不安,不知道前方的路是啥樣子。


2007年4月10日,悉尼
因為7~9號是Easter Day假期,在悉尼居然租不到房,只好暫時在同學家安頓下來。今天是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我早在3月中旬在北京就在老大衛的指導下修改了CV,3月底在 SEEK上公布了CV,沒兩天就收到5個獵頭的EMAIL問詢何我時到悉尼,我主動電話聯繫了其中的3個獵頭,他們都向我推薦了各自手中的職位,而且獵頭 F公司甚至為我約好了4月11日的僱主I公司的面試。看過JD,都挺適合我,我約好4月10日去他們公司聊聊。

早上隨著上班族的人群湧入悉尼的CITY,大家都行色匆匆,目標明確,只有我揣著大16開的2007悉尼地圖邊走邊看,一看這小子就是新來的。提前半小時到達獵頭F公司所在的building,我喜歡提前到面試地點,熟悉環境並且靜下心來,但別在人家公司門口呆著。快9點了,我敲開門,說明來意,迎接我的是一位中年男士Peter,在會議室,他也沒讓我做已經準備好的自我介紹,就直接切入主題,和我逐條分析I公司的JD,讓我按照1~10分給這些 requirement打分,我基本打到了8~10分,他看后很滿意,就開始給我講明天去I公司的路線了。明天要去的是I公司head office,在悉尼北邊的什麼forest里,Peter知道我剛來,很熱心的幫我查地圖、告訴我如何坐火車、換乘,我第一個感覺是,這地方夠遠的!辭別Peter,我匆匆趕往第2、3家獵頭公司,一直折騰到下午3點。一天下來,因為不熟悉CITY里的BUS路線,又怕遲到,我只好穿西打領地暴走於 CITY樓宇之間,看著寫字樓里進進出出的白領們也是穿西打領,談笑風生、行色匆匆,而我卻是個失業找工者,未免有些失落。我甚至羨慕清潔工,至少他們有份工作,而我,看著food court里琳琅滿目的飯菜,也只能看一看,既然是體驗這種tough,就乾脆體驗徹底些,包括抵制饞蟲。4月的悉尼仍舊烈日炎炎,我回到住處已經精疲力竭,想想在北京我手握方向盤,哪走過這麼多路呀。此時我想起以前在北京街頭常見的找工者,也是穿西打領,奔走於各個招聘會、用人單位,中午只能啃麵包、礦泉水(好在悉尼的自來水是直接飲用的),我現在才理解他們,。

4月11日,早上6:30就出發,按圖索驥,花了3個小時終於摸到了郊區的「forest」邊上,順著林間小路我邊走邊想,這哪有什麼head office呀,純粹就是個大森林呀,曲徑通幽,走出小路,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停車場和幾棟掩映在樹林中的大玻璃建築,這就是I公司的總部了。找到前台,說明來意,約好10點開始的面試,10:30才見到interviewer, Alex,一位Sr. engineer,一上來就和我閑聊,為什麼來悉尼?為什麼中國的工程師都來OZ而不是美國?C公司(我曾在C公司中國區工作了5年)在中國是怎麼向用戶提供技術支持的,我們聊的很愉快…….奇怪,怎麼不問我技術問題?難道這就是面試?閑聊完了,他言歸正傳:你若是上周來就好了,你申請的這個位子已經被內部人fill了,你來晚了一步........之所以I公司沒向獵頭update這情況,就是想見見我,也許以後會有其他機會適合我的。呵呵,原來如此。辭行后,我無奈的電了Peter,他也很驚訝,但他向我保證會在近期給我找I公司的其他機會。回家的路上,我心想,錯過這機會也好,這forest太遠、太偏僻了,自我安慰一下。

沒過幾天Peter電我,給我帶來了good news,他給我約了I公司4月中旬在North Ryth的防火牆技術支持的位子,但我只有PIX、Netscreen經驗,而這裡幾乎是Checkpoint的天下,我決定硬著頭皮上。Hiring mgr、line mgr和一個印度工程師面的我,我先慷慨激昂的介紹了自己,兩個mgr不懂技術,問了些soft skill問題,印度工程師用技術問題卡住了我………結果是,mgr們信服我的溝通能力、TEAMWORK等等,但無法信服我的技術實力,FAIL。無所謂了,畢竟這不是我的技術強項。

Peter果然牛,沒幾天又給我搞到了新的good news,4月底I公司在北悉尼的Network Architecture Design的面試。這次我事先準備了一些我作過的項目資料,帶著筆記本給interviewer作了presentation,看了我的很標準的文檔,這就是demonstrated writing呀,interviewer不停的說「fantastic」,原來計劃1小時的面試2小時才結束。自我感覺良好的我在3天後得到了結果: FAIL,interviewer相信我的技術,但這個位子需要和用戶溝通,我沒能使他們相信我的溝通能力。看來鬼佬的「fantastic」就那麼回事。

這之前,我也FAIL了PETER介紹的一個悉尼小型網路公司的位子,接連的失利和連續的面試讓我有些疲憊和灰心,甚至都不想投CV了,我知道自己迎來了第一波低谷,此時PETER也建議我面試時要humble,說話要慢,不要讓人覺得你太想得到這個位子。從此PETER再沒聯繫過我,我知道目前的我在他那裡也許沒有價值了。不管他,我繼續投CV,東邊不亮西邊亮,看來我和I公司沒緣分。

4月底的最後1周我居然沒有任何面試機會,投出去的CV都石沉大海,每天早上看著別人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只有我在家裡無奈的等待,想當初我也是風風火火一員幹將呀,10年來忙忙碌碌,從未有過今天這等空閑,閑得我發毛、難以承受。想起了一個10年老移民(他現在已經是聯邦政府的資深政策研究員了)的話「我當年吃的苦比你多100倍」,不行,我得找些事情做,哪怕做labor工去,權當體驗生活了,因為我知道我肯定能找到專業工作的,到那時我就沒機會做labor了,沒機會體驗澳洲勞苦大眾的生活了,這對我移民生活是個經歷上的損失,而且labour工能讓新移民接觸澳洲社會的普通民眾,有利於今後全面了解這個社會、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我的labour工的經驗也是從0開始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一定要臉皮厚、真誠,不圖掙錢,只圖這段難得的經歷,這樣就輕鬆了。很幸運,朋友介紹我在一個建築工地每周做一次cleaner,接觸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真正的勞動人民。

進入5月份,我陸續參加了2家僱主面試,又是因為communication skill問題FAIL了,失落時,家人和朋友們不斷的鼓勵太重要了,我當時已經能在半小時內消滅失落的情緒了,象個角鬥士一樣角逐於各個面試現場,而且我覺得我就是有工作的,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發大量的CV、見獵頭、見僱主,FAIL,總結,如此往複,忙得團團轉,全然忘了自己處於失業狀態。但過多的面試失敗也在考驗我的耐力和信心,也在浪費著我的機會和在獵頭那裡的信譽,大家建議我去SKILLMAX學面試技巧,我決定停發CV、停止面試兩周,5月21 日重新回到SKILLMAX,但發現面試技巧培訓要到28號才開始。剛要靜下心來上課,一個陌生的獵頭主動找上門來,問我是否有興趣try一個銀行的 architecture & solution design的位子,why not? solution design是我的強項,只不過僱主是銀行,我坦誠相告我沒行業經驗,獵頭說,沒關係,你有跨國公司C和S的經驗就足夠了,不管它,硬上,權當練習面試了,我逐條分析了JD,做了點對點應答,並且把全部思路寫了出來,尤其是我在S公司中國區工作時的經歷更是很match銀行的JD,結合我在C公司的技術背景,最後洋洋洒洒幾頁紙的「台詞」。5月底某日我輕鬆的、不抱任何希望的參加了銀行的1st面試,show給對方我做過的網路終端准入控制項目 proposal,都是現成的英文,格式工整,很漂亮的,恰好該銀行也剛剛實施了相同的solution,我們在許多項目管理、內部運維、協調多方關係問題上產生了共鳴,把一次面試變成了free chat,根本拋棄了我的「台詞」,但思路已經濫熟於胸了。看來他們這裡的IT運維也是問題多多。當天晚上,我得到了積極的結果:我和另一個 candidate進入了2nd面試。可以說,這次面試是我來悉尼后發揮最好的,而且我已經不在乎能否得到OFFER了,只在乎我是否贏了一次面試!

當晚到家,上網收EMAIL,久違的PETER來信了,這次是I公司的very good news,而且是very closed to I_company,但我早對他的所有good news麻木了。第2天上午9點剛過他就電我,要我立即去找他,談談這個「very good news」,我只好再次放棄SKILLMAX的課程。
到了他公司旁邊的咖啡館,我們還是找到老地方坐下,他還是那麼鄭重的對我說,we are very closed to I_company,我也故作驚訝的問,really?他說,I公司的Alex(就是第一個面我的Sr.工程師)知道我還沒加入I公司,頗感意外,在各方積極協調下,還真的在他旁邊的TEAM里create出一個位子,和我4月11日應聘的那個位子很象,連offer都approved了,我看了JD和 OFFER,肯定能接受,我開始興奮了,馬上問他,何時安排面試(因為我還得參加銀行的2nd面試呢,時間別衝突了),Peter疑惑的看著我,說:」面試?unnecessary!」,我說:「Just kidding!至少老闆得見見我吧?」peter解釋道,你4月里在I公司轉悠了3個不同的OFFCE,快把I公司悉尼所有的OFFICE都去過了,雖然都FAIL了,但每個面過你的mgr都在不同方面給了你一些positive comments,peter把這些positive comments的EMAIL都保留著呢,通過他的神通廣大,挖出了這個位子,並且把positive comments通過流程給了這個hiring mgr,最後hiring mgr點頭了,無所謂面試了。我還是不信這是真的,他不得不給我看了I公司的EMAL,告訴我,這就是verbal offer!你是特殊CASE,現在只差走內部流程了,要2周時間,爭取讓你儘快上班,說完,他和我握手,但沒說「congratulations」。他建議我耐心等待,目前是99.999%的成功了。Peter向我要了我在北京的reference,仍舊囑咐我patient, humble……..

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呀!我回到家,問了些朋友,大家都覺得不面試就拿到OFFER有些蹊蹺,這時,銀行的獵頭約我參加2nd面試,而且另一家網路巨頭公司也要給我出OFFER了,我左思右想,看來我是時來運轉了,夜長夢多,我爭取鍋里多煮幾隻鴨子,而且都不能飛了。於是,我整理好思路,給PETER寫了 EMAIL,告訴他我的情況和擔憂,明確告訴他,我會首選I公司,而且很感謝他的努力,但僅當我100%得到I公司的書面OFFER時,我才會拒絕其他 OFFER。

我的EMAIL在PETER那裡起作用了,他第2天約了我的時間,首先他很欣賞我的honest,說我夠朋友,他通報了最新進展:I公司在加速我的 CASE並且希望我6月4日上班。我覺得他做事真的很靠譜,就告訴他,我決定接受I公司OFFER,同時也不想讓PETER白忙活,PETER以退為進地說,你應該首先考慮你自己的職業發展,不必考慮我的單子,然後他給我分析了三家公司的特點以及對我這個新移民的難度,很有道理。我們約好周5簽合同,而且我告訴他,我明天還要參加銀行的2nd面試,他表示理解,看來他並不擔心我飛了。他的確是個sales。

次日,我更加輕鬆但很認真的參加了銀行的2nd面試,之後馬上到PETER那裡簽了OFFER,他終於說出了「congratulations」,我馬上電告在北京也是忐忑不安的太太,她終於放心了。我們又來到那個咖啡館,輕鬆的喝著咖啡,共同回顧著60天來的歷程,從第一次面試的那個「forest」起點,兜了一大圈子,最後又回到「forest」,簡直就是一個輪迴。PETER說,若你早來1周,也許你就能在1周內找到工作,而且是令人羨慕的I公司的職位,並創造一個奇迹。我說,雖然那樣我的確是最幸運的移民,但我會失去許多機會去體驗人生中最tough的一段歲月,你想像不出我這2個月所經歷的挫折,這些磨練了我的意志、增長了我的信心和勇氣,我贏了我自己,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而當我沒有付出、沒有 ready時,上帝是不會給我好運氣的。

我倆擁抱在一起!我們都贏了。

離開咖啡館,我再次來到Wynyard街心花園,這是我面試期間常來的地方,附近寫字樓里分佈著許多獵頭公司,當時一天要見2~3家獵頭,我中午就在這裡曬太陽,吃著自帶的乾糧,順便和附近的人瞎搭茬練口語,記得有一次和一個俄羅斯小夥子聊,談到我在找工,他說1年前他也是這樣的,你會成功的。今天,我又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我也結束了在這裡的面試小憩。

由於接受I公司OFFER的方式實在特殊,我至今沒有體會到面試成功得到好消息的喜悅與激動,也是一些遺憾,以後會有機會的。現在回首過去的日子,歷歷在目,但與新的工作環境帶來的挑戰相比,真的不過如此了。

下周,我的萬里長征準備開始新的起點了,此時我又想起了一個中餐館老闆(她曾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博士)的話:要忘記自己在大陸的輝煌歷史,在澳洲從0開始,從最底層做起。

Enjoy challenge/tough, enjoy life here. 一切都有安排的,放心好了。

最後,
感謝我的夫人,在北京帶著孩子給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分擔著我的壓力。
感謝FreeOZ里的弟兄們,老大衛為我修改簡歷,單衣縱酒、燕尾蝶等朋友們的鼓勵。

謝謝


經驗分享
一.信心+實力+運氣
信心最重要,首先要給自己設定3~6個月的短期目標,我第一個月時因生活上不太適應,導致情緒反覆波動,甚至想到了退路,多虧家人和老移民們的安慰和鼓勵,尤其是看了「燕尾蝶」的大作《燕尾蝶之澳洲工作,生活合集》http://www.freeoz.org/forum/view ... amp;extra=page%3D1),啟發很大,我在這兩個月里多次讀了此文,每此都能從一些段落中找到自己當前的進度,真是百感交集,儘管當時還沒找到工作,我已經被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感動哭了,我當時對自己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能」。

家人的一句話一直鼓勵著我:蟑螂與恐龍曾共處於侏羅紀時代,蟑螂雖小,卻能活到今天,恐龍雖大,卻滅絕了-----適者生存,在新的環境,自己必須主動調整心態、習慣、技術準備、適應新的生活和挑戰。說到技術適應,大陸來的IT工程師水平比較高,但偶爾會遇到技術過時、產品不對口等障礙,例如我只熟悉 PIX系列和Netscreen防火牆,沒摸過CP的,但CP在這裡是主流,而且我已經很久沒碰具體技術/產品了,都去做項目協調管理了,但在OZ我必須以技術為切入點,只好放平心態,踏踏實實的去學,看CCO,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區別就是一些縮寫(8年前我就覺得IT就是一幫先驅整出些縮寫來把簡單事情複雜化,而我們需要把複雜的技術簡單化),學著學著,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逐漸增加了自信心,現學現賣,應付面試就行。
實力因人而異,要相信市場上總有一個位子是適合自己的,我在找工,工作也在找我。
運氣太重要了,就象塞車,把所有BUS都塞住了,一旦疏通了,全來了。

二.關於獵頭
1.什麼是好獵頭?
據說悉尼有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獵頭,至少10%做IT行業。這2個月里,我一共向30家獵頭髮了60多個CV,被獵頭面試了近20次,參加了6家僱主的11次面試,我對CITY里的道路已經很熟悉了。每次發完CV,我只馬上致電給把握性大的獵頭去抓他的眼球,而且也常常碰釘子,被對方搪塞回來,無所謂。記得有意思的一次是我申請Telsra里給Quantas做支持的位子,因為我有民航背景,所以特意花了1小時修改我的CV和VITA,覺得這絕對能抓住獵頭眼球了,而且這個獵頭是悉尼著名的獵頭之一,果然,發出EMAIL后沒過5分鐘,接到電話,而且我猜到肯定是那個獵頭,我抓起電話直呼其名,我們雙方都哈哈大笑了。不幸的是儘管獵頭把我CV轉給Telsra了,最終沒約到僱主面試,當時我每2天就催一次獵頭,2周後知道了結果:職位已經 filled,類似情況還有2次。所以我認為不管大獵頭、小獵頭公司,能約到僱主面試的獵頭才是好獵頭,而不在於公司名氣,最重要的是看獵頭這個人的能力和素質。我接觸的獵頭大多數是年輕小夥子,現在想想,我參加的僱主面試都不是這類人搞定的,這就看獵頭個人與僱主HR的關係是否過硬了,最關鍵的是獵頭心裡是否總惦記著你。

所以,我很欣賞Peter的為人處事方式,相信他的能力和在I公司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的確為我的case費勁周折,所以最後當我面對多個OFFER 時,我給他寫了EMAIL說明我的情況,當時他還收到I公司正式的OFFER,僅僅是口頭OFFER,我的EMAIL使他加速去推動I公司的內部流程,終於在2天內搞定了,我選擇了他手上的I公司,當然,我主要還是先考慮自己的發展。事後,他很感謝我的honest,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了,他又和我說了他們公司計劃2年後開拓大陸市場,我則順勢向他展示了我在大陸的朋友圈,他很驚訝我不僅僅是個工程師………我們約好2年後一起合作。

2.獵頭的共同特點
我剛開始投CV時,CV里列出了我所有的IT證書,獵頭一旦發現你有個高級證書,他一定會把你先往高端職位去推,這樣他能掙到更多,遺憾的是高端職位往往需要我的溝通能力強,而這正是我這個新移民的弱項,當我在I公司接連碰壁后,Peter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去給我找適合的位子。所以建議想藏證書的朋友,最好早些藏起來,我是最終也沒藏住那些證書。

三.小tips
1.新移民往往特渴望得到一份工作,面試時往往表現得有些aggressive,結果適得其反,你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
2.面試後主動向interviewer要名片,以便當晚寫感謝信,並保持長期聯絡,說不定某日還有合作機會。
3.注意細節,面試結束后,一定記住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推回原處,把自己畫過的會議室白板擦乾淨,體現自己的職業素質和信息安全意識。

[ 本帖最後由 guigua 於 5-6-2007 00:53 編輯 ]

0

主題

16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沙發
gudaju 發表於 2007-7-19 1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