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討論佛經經文不去分析梵文語法呢?

[複製鏈接]

3

主題

115

帖子

27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oujun2006 發表於 2007-6-10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經常看到基督徒給人解釋一些困惑時,都要說去看古代希伯來文是什麼樣的語法,是什麼什麼單詞,什麼意思的,好象看到講佛教的貼子沒有人在解惑時時說要去看梵文的吧?為什麼呢,佛經翻譯講究「信雅達」,是不是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一點?我看心經最後就不翻譯了,直接用「揭帝揭帝,波羅揭帝,菩提薩同摩柯「之類的天書了(印度人看不懂,中國人不明白,沒註解的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NYLASH 發表於 2007-6-10 11:36 | 只看該作者
蠻好的問題, 頂一把, 可惜我不是佛教徒, 聽聽他們的意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3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10 11:36 | 只看該作者
漢傳佛經有著名的「五不譯」原則,您最後說的屬於咒語,是「五不譯」中的其一。
咒語,是佛向鬼神說經的語言,也不是普通梵文來的,是鬼神能聽懂的語言,其大意和您看到的前面部分是一致的。
佛經翻譯過程也很嚴謹,同佛經幾次大規模集結過程一樣,高僧大德都要互相印證互相認可才行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4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6-10 11:45 | 只看該作者
經文在翻譯過程中有五不翻:
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義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無不翻,如閻浮提等.
密咒,即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又但翻字,不翻音,字是華文,音仍梵語。以音既未翻,所以莫領其義,不能解說。
又咒是諸聖密語,既稱密語,即印度亦不能解釋。持咒之法,但令信心具足,諦信不疑,專切持之,自得其益。據愚見:持咒即是修行之法,當持咒時:此身端坐,或是經行,自然身不行惡行。口持咒語,無有間斷,自然口不道惡言。心憶咒語,無有雜亂,自然意不起惡念。三業清凈,豈不是修行耶。
又咒多是鬼神王名號,持之則鬼神敬主,密得其益;亦如軍中密號,呼其口號,可避危險。不必強求解說,但專心持之,密得其益。今試舉一段因緣證之:
昔有一人,家貧浪蕩,游於他國,冒充太子。人相尚覺端正,被招駙馬,因貴生驕,對於飲食等事,稍不如意,即起嗔怒。外國公主,有欲善承其意,因不知其性情,特訪其國一商人問之。彼商人實知此人出身履歷,系貧寒浪子,今既招為駙馬,未便出他之丑。商人多智,乃授公主一偈,令其讀熟,但教其音,不解其義。語云:『駙馬若再嗔怒,可將此偈誦之,其嗔自息。』其偈曰:『無親往他國,欺誑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勞復作嗔?』公主記憶不忘,一日駙馬食時,又發嗔怒。公主將商人所授之偈,持誦一遍,駙馬聞之,心生畏懼,何以我之丑歷史,被其得知?此後不可發嗔,若更嗔怒,自必被擯,從此駙馬安分矣。公主喜甚,但得其益,不知其義。咒之功能,亦復如是。

---收錄進「佛學基本常識」貼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5: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