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第四代重型殲擊機殲十四!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6-8 1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 全天候的空中優勢的戰鬥機。飛機以重型、低成本為主導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戰效能為設計目標,要求飛機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國特色的隱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機動性。第四代殲擊機有三大設計特點:一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作戰飛機在超音速狀態下飛行的時間;二是大量採用隱形材料和技術;三是飛機的起降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其靈活性將徹改變人們對殲擊 機的現有觀念。

殲14
1、總體布局殲14是單座雙發、雙v形垂尾 翼、菱形進氣道的縱向一體化三翼面的氣動布局。主要技術採用前掠式機翼,翼身融合的隱身設計,武器裝載在機身的武器艙和推力矢量 控制技術。機體的36%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鈦64約佔24\\%,鈦 62222佔3\\%,鋼佔16\\%,鋁合金佔16\\%,熱塑性複合材料大於1\\%,其他材料(包括塗漆、座藏蓋、機頭雷達整流罩、輪胎、剎車片、密封材料、黏合劑、氣體、潤滑油和冷卻劑等)佔15\\%。傳統的鋼和鋁合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鈦合金和複合材料,這有利於提高飛機的隱身性和耐熱性,減輕機體重量,增大機體強度。飛機總長22米, 翼展16.7米,機高5.05米,機翼面積65.6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31噸。整個飛機的氣動控制面多達14個。
2、發動機該機採用安裝俄制2 台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推力196千牛),裝有推力矢量噴口。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在超音速時的不開加力推力增大了100\\%,加力推力增大了50\\%,零部件減少了40\\%,可*性、維修性和後勤保障性比al-37fu提高了80\\%。殲 14並不追求極速 性能,它的最大飛行速度僅為2.2馬赫,而最大的巡航速度已經達到1 6馬赫。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推力矢量可以為飛 機提供俯仰控制,在戰鬥機進行滾轉動作時,矢量噴管可以反向運動,提供反向推力。該系統與速度及攻角無關,可以單獨操作。在低速 和高攻角時,水平尾翼的控制效率會降低,矢量推力仍能大幅度增加飛機的俯仰控制。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憑藉其強大 的不開加力的推力,讓殲15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以1.6馬赫以上的速度進行巡航,這有助於增加作戰半徑、縮短前往目標空域的時間,也 可以減少自身在敵人火力圈暴露的時間,有利於自身的安全。殲14戰鬥機滿足所謂「4s」標準,即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視距空戰和 隱身能力。

3、雷達及電子設備雷達為裝有俄制相控陣天線的x波段 雷達,天線裝於機翼根部前緣三角區。x波段相控陣雷達、「前扇區光學系統(osf)以及「防禦輔助子系統」(dass)。x波段相控陣雷 達具有對空、對地、對海不同的工作模式並具有地形跟隨/迴避能力,它能在跟蹤高空超音速噴氣機的同時,搜索低空的直升機目標。該雷達能在180~240公里的範圍發現目標並具有多目標能力,在空空工作模式能同時跟蹤24個目標,能同時鎖定8個重要目標和同時攻擊8個目標。殲14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絕招就是在機尾后視雷達配合下向敵機后射空對空導彈。osf系統不僅能在晝間和夜間探測敵方目標,並能在一個寬扇區範圍進行目標跟蹤,而且能進行目標識別和測距;它能在100?150公里的範圍發現目標,能在50~70公里的範圍進行定位,在40公里進行精確測距並確定其中威脅最大的8個;同時它還能用於夜間導航即全球定位/慣性(gps/ins)組合導航系統,也能提 供有限的偵察能力和有限的地面目標指示/測距能力除常規設備外還裝有4餘度火控計算機,三軸增穩系統,小流量空中加油裝置,1553b 數據匯流排。借鑒殲-8iiact飛機的自動駕儀飛行系統。殲14駕駛艙也是高度現代化的,主要的顯示器是寬角度平視顯示器,可以提供水平30度、垂直25 度的視野。主要儀錶板為4個彩色液晶多功能顯示器和裝在遮光罩下的一個綜合操縱板。


殲14戰機先進的座艙儀錶板
4、武器飛機基本作戰狀態為一台 30mm 機炮150發炮彈,機腹武器艙內掛裝4枚r-77pd中距空對空導彈,兩側武器艙各掛一枚pl-9近距格鬥導彈和機翼有6個武器外掛點,載彈量大於8噸。在執行非隱身任務時,殲15也可以像第三代戰鬥機那 樣增加機翼外掛架掛載更多的武器及燃油。 r-77pd空空導彈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具有「發射后不管」作戰模式、多目標攻擊能力、攻擊大機動目標和隱形目標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抗干擾能力。為保證飛機的隱身性能,導彈表面均噴塗隱身材料。該機採用了不同於國外有中 國特色的隱身設計,大大降低了飛機的rcs。殲14可攜帶各類遠、中、近程空對空導彈,執行各種距離的空中打擊任務,還可以攻擊任何 高度上的空中預警機和戰略轟炸機。飛機機內共設6個油箱,載油10 噸。採用雙零穿蓋彈射系統,可保證在整個飛行包線內的救生。同時 借鑒k-8e飛機的可*性、維修性設計經驗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外形尺寸數據:機長22米,翼展16.7米,機高5.45米,機翼面積65 .6平方米,垂尾安裝外傾角29度,全動平尾面積12.5平方米。重量數據:空機重量20噸,正常起飛重量28噸,最大起飛重量31噸,機內最 大載油量10噸,機內載彈量6噸。發動機主要性能數據:2台發動機型號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發動機,1台全加力推力196千牛,全加力耗油率2.6公斤/千克力小時,發動機推重比大於10,總增壓比 26,渦輪前溫度 2036k ,涵道比0.2??0.3,空氣流量110公斤/秒。主要飛行性能數據:海平面最大平飛速度1500千米/小時,最大速 度2700千米/小時,最大超音速巡航速度 m1.6,實用升限20000米,最大使用機動過載 9.0g,實用航程 4000千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武備: 一台30mm機炮150發炮彈,機腹武器艙內掛裝8枚r-77pd中距空對 空導彈,兩側武器艙各掛一枚pl-9近距格鬥導彈和6個外掛點 18,075 lb 彈藥,包括空空導彈pl-9/r-77 aams,空地導彈 agms,500千克 dam精確制導炸彈,火箭,副油箱和電子戰艙ecm。

殲十四想象圖

外國專家對殲十四的猜測
羅伯特&S226;科爾安德絡(美國軍備發展與未來計劃顧問):中國空軍引人注目的殲10大批獵裝,中共當局終於公開承認消息的真實性。按照中國人一貫的「裝備一代,研製一代,設計一代」的所謂2代一裝備的空軍發展原則,我們現在有理由認為中國已經開始了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工作。
  2006年中國珠海航空博覽會上,中國方面展示了2種具有隱身技術設計的戰鬥機,一種是號稱:「暗箭」的北約代號為:「貝爾殺手」。的隱身無人戰鬥機實體比例模型。第二種是一種具有隱身性能單座單發超音速戰鬥機實體模型。中國人並沒有對其進行了過多的介紹與講解。
  近期,中國東北部最大的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發布了一款處於設計研製階段的新型戰鬥機,代號「雪鴞」,機體以目前的殲10為藍本進行深度開發。但是總體感覺十分酷似SU33。而另一個姊妹型號戰鬥機,其外觀十分近似俄羅斯日前開始恢復研製的米格1.44。而目前,中國就與俄羅斯達成聯合研製下一代新型戰術制空優勢戰鬥機的協議,正在緊張進行中。他的機頭雙側進氣道,是採取了吸納I44與美質F35的各種設計。
  按照中國一貫的戰鬥機序列型號制定方式,在中國,殲10是本土與外界結合化產物。殲11是SU27改進化產物。殲8,殲7系列是已經過時的MIG21的仿製與延伸,殲9從74年以後就已經被下馬。而殲12是縮小化的MIG21的藍本,僅僅製造了4架,其中只有2架為原型機。而殲13,在50-60年代被稱作「156」工程。殲14被稱「東風153」工程。早期的這兩種戰鬥機,只有圖紙方案,沒有任何原型機製造的痕迹。而「東風154」是以前蘇聯早期 SU152前線遠程殲擊機為藍本仿製的。而154是前蘇聯伊爾154遠程戰鬥轟炸機的翻版。

五六十年代中國殲13戰機設想三視圖
  但是,中國當時由於設計與技術條件,根本不可能滿足這兩種在當時設計十分「超前」先進戰鬥機的能力。因此,被迫最後中斷研製而在鄧開始執政中國階段,出現了以設計現實使用方式為主導的思路,殲8II型戰鬥機是以F4的基礎能力為藍本的遠程高空攔擊戰鬥機。它在早期的放大型MIG21的殲8I型基礎上研製的,改進了機體氣動布局,改為2側進氣的流行設計,在機頭被安裝了一部多普勒掃描/火控雷達,類似美質AQP64的早期。
  而當時,美國已經開始進行裝備B117與B2等早期隱身技術的戰鬥機與轟炸機的時代。因此,在經歷了海灣戰爭以後,中國人認為中國必須研製新的可以作為隱身作戰使用的戰鬥機。而中國與以色列殲10計劃,在80年代末擱淺。而中國在當時處於高速經濟膨脹初期,一切讓位給經濟,是當時中國政治的主導。因此,除了保留殲10計劃的部分研製人員以外,中國人幾乎撤銷了全部的殲13,14的研製工作組。僅留下2個機體風洞試驗與外觀設計組。
  97年以後中國軍事科技進入了一個突然地「寒武紀」時代,積攢多年的中國的軍事科技開始猛然突出。但是,中國當時主要因為,國內官場制度腐敗,社會矛盾壓力嚴重,而且國家儲備十分空虛,僅能勉強維持SU27改進化殲11與殲10的工作,而更加新的設計只能是依舊暫時擱置,而當時,中國的殲13,14戰鬥機已經可以地面試車階段。
   2002年以後,中國開始集中已經基本處於完善的殲10設計組,開始著手進行殲13,14的研製,但是,這兩種戰鬥機在新的軍方要求下,必須是首先以隱身作戰為前提,其次要可以達到超音速持續飛行的能力,即超音速巡航。但是,當時,中國戰鬥艦最薄弱環節發動機部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而且,研製工作遭到了很多外界社會矛盾壓力。
  04年可以說是中國人的軍事化道路的轉折的一年,中國新任解放軍軍委主席胡,首先要求就是要研製新型3-5種戰鬥機,可以應對台海危機爆發。此時,中國殲10戰鬥機已經開始進入3次驗證機試驗過程。因此,中國將新型殲14計劃提到了議案上。而殲14是直接面向美國空軍剛剛開始裝備的F22戰鬥機的試驗型而來的。
  因此,要做進一步修正設計參數。而殲13則被作為可能或者交換型型號,減慢設計需求,因為此時俄羅斯對華武器銷售方面,在新任中國政府的主導思維下,出現了極大偏差,當時,中國人認為,自身的科技與國力需求,已經不再滿足於僅僅購買俄羅斯繼承的前蘇聯時代的,老舊產品,而需要俄羅斯的新型設計與合作觀念,而俄羅斯此時還在依舊保持「舊裝備」為主導的傾銷理論。
  在2005年時期,中國的殲13被賦予了與俄羅斯聯合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計劃,作為中國提供的機種基礎模式。而俄羅斯方面,希望中國能夠參與I44設計。以這個作為藍本基礎。因此,雙方開始了長期的磋商與談判。
  而殲14的研製工作,中國人在此加大了研製力度,與經費的投入而在這個階段內,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反貪反腐敗風暴。早期大批的貪污腐敗官員被查處與收繳的國資,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殲14研製經費幾經翻倍增長。而派遣的研製人員逐年增加。因此,該項工作因此可以得到更加快速與迅捷的發展。但是,相比之下,殲13的研製與改進工作卻受到了來自俄羅斯的抵制,俄羅斯人依舊希望中國可以聯合研製他們的戰鬥機,在中國進行了思考以後,中國人認為,目前依*自身科技技術與科技實力,難以在一個時間段內,同時完成2種以上現代化戰鬥機設計,這主要是中國人保守的「成功第一」的觀念作怪。因此,殲13目前還是作為海外交換機型。
  而殲14的實體建造,在2006年早間,就開始執行。但是依照目前來看,他的試飛工作要到至少08年中旬才能正式開始。而老牌的飛機製造公司瀋陽公司,他們依舊以2條腿走路的模式,來完成該計劃,即:自行裝備與外銷計劃。因此,殲14在此次的中國珠海航空展覽上,以縮小化比例模型以及外銷形式出現,而中國企圖自行裝備的應屬於雙發戰鬥機。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目前中國人的軍備設計思路,已經開始成熟。他們不再盲目追求「超!」而是按照自身目前具備的科技條件與國力基礎,逐步完成。目前,中國航空系統內,發動機系統設計取得很大成就,擺脫了早期SBE(斯貝)發動機與參考後期俄羅斯的ANF發動機。兩種新型渦扇發動機在2006年已經由中國官方宣布完成。而下一代的改進型號,就是十分便利的。主要在啟動配合,油路與燃燒供給,尾部噴口的矢量設計方面。
  一旦,中國矢量噴口發動機技術完成,那麼我們可以馬上看到,至少中國1種先進戰鬥機的起飛。

0

主題

1108

帖子

22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5
沙發
ak-74 發表於 2007-6-9 0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4838

帖子

108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4
3
揚-- 發表於 2007-6-9 07:52 | 只看該作者
據某信息網站說,中國官方到2007年才正式承認殲十。這要不就是假信息,要不就是泄密。

自己判斷。
是水手就要出海,
是男人就要迎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68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4
天空不擠 發表於 2007-6-9 1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