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情觀察:軟實力增長引起世界關注中國軟對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6-8 1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6月08日  中國國防報


    資料圖:解放軍炮兵實彈射擊。懂軍事的人都知道:武器裝備是「硬實力」的正宗代表,必須下功夫大抓武器裝備建設。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武器裝備已經有「硬裝備」和「軟裝備」之分了。

  ●蘇恩澤

  最近,中國「軟實力」的增長引起世人關注。其實,「軟實力」只是更大的範疇――「軟對策」的一部分。

  「硬實力」與「軟實力」

  懂軍事的人都知道實力的重要,而且知道實力要「硬」,越「硬」越好,很自然地有「重硬輕軟」的習性。殊不知,在新軍事變革條件下,這種習性需要改了。

  明確提出「軟實力」概念的是號稱「縱橫美國政學兩界」、長期任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並出任過柯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的小約瑟夫·奈。他在2002年出版專著《美國強權的悖論: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什麼不能一意孤行》,書中提出:實力有兩種――「硬實力」(hardpower)和「軟實力」(softpower)。「硬實力」指軍事力量或經濟力量,憑藉這種力量能「強迫和強制」對方遵從己方的意志;也稱「有形力」或「暴力」。而「軟實力」則指文化的力量、榜樣的力量、理念和理想的力量,憑藉這種力量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制約」對方,也稱「無形力」或「柔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署名文章曾以《中國「軟實力」悄然崛起》為題,論述了中國的「軟實力」發展現狀,強調的是:對於雖然仍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所具有的「軟實力」不可小視。文章指出:「和平崛起理論引導著中國對『軟實力』的追尋,而『軟實力』的發展正在逐漸充實著和平崛起理論。」

  所以,現代「實力觀」應該是「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硬軟互補,硬軟雙贏」。從實質講,「軟實力」概念也就是「大實力」概念。

  「硬裝備」與「軟裝備」

  懂軍事的人還知道:武器裝備是「硬實力」的正宗代表,必須下功夫大抓武器裝備建設。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武器裝備已經有「硬裝備」和「軟裝備」之分了。

  軟體算不算裝備?過去的回答是:不算。因為裝備在傳統上都視為硬體,而軟體看不見,摸不到,怎樣列裝?而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武器裝備不僅「嵌滿了晶元」,而且「捆緊了軟體」。軟體不僅保證武器裝備的正常運行,而且還通過不斷變換軟體,擴大和提升武器裝備的功能,有時甚至「再造出」全新的、系列的武器裝備。

  美軍早就有一種觀點耐人尋味。它認為:新軍事革命的本質並不在於技術和硬體,而在於能為作戰意圖服務的「功能合成」的觀念與能力,也就是軟體。例如:美國著名的諾思羅普-格魯曼主承包商製造的武器系統主要的功夫與水平就是在功能合成上,有70%的分系統竟不是它自己製造的。正像人們已經認識到的:計算機只有硬體,沒有軟體,就只是一個「裸機」一樣;現在該認識到:現代武器裝備只有硬體,沒有軟體,也就只是一個「裸裝」了。

  所以,現代「裝備觀」應該是「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硬軟互補,硬軟雙贏」。從實質講,「軟裝備」概念也就是「大裝備」概念。

  「硬能力」與「軟能力」

  即使是在高科技內部,甚至「軟科技」內部,概念的深化也是越來越明顯了。例如,計算機軟體專家也有「硬能力」與「軟能力」的問題,並可結合軟體人才培養的印度模式和中國模式來加以說明。

  印度模式重在掌握某一編程模塊的知識,重在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硬能力」的培養,而我國模式則不僅缺乏高層次系統分析師、項目總設計師,更需大量軟體工程師。因此,企業往往要求他們:不但能設計和測試程序,還要承擔制訂計劃、控制質量、協調資源、總結報告等任務。

  顯然,這與印度模式的「初級、一線操作人員」有重大區別,而是更加側重對人才的「軟能力」的需求。因此,我國對印度模式不能照搬照套。

  所以,現代「能力觀」應該是「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硬軟互補,硬軟雙贏」。從實質講,「軟能力」概念也就是「大能力」概念。

  「硬制衡」與「軟制衡」

  「軟制衡」作為概念提出,也是不久之前的事。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的一篇評論提出:「現在『軟制衡』時代已經開始了。」

  「軟制衡」的內涵是:當「硬制衡」無能為力時,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尋求強與弱的機會均衡,不必與超級大國的強大實力「直接對抗」,而是採取其他措施讓超級大國「難以使用」其強大實力。「軟制衡」的手段包括:發揮國際機構的作用約束,使用經濟手段加以威懾,通過外交措施限制自由度以及運用智謀使其決策失誤和外強中乾……

  基於這一「軟制衡」的理論,該評論明白地得出結論――「美國並非無懈可擊」,並舉例說,美國最大問題就是在地理上是孤立的,因而遠離戰場,其作戰必須依靠盟國的支持,同時一針見血地概括說:「美國過去10年的所有軍事勝利都是依靠近距離戰術空中力量和駐紮在該地區的盟國境內的地面部隊取勝的。」這就是說,「超強」也怕孤立。這也正是為什麼小布希總統連任伊始就不斷放出空氣「修補」與歐洲關係的原因。更不要說,像評論所警告的:如果「單邊」過了頭,「先發」太離譜,把人得罪得太厲害,歐洲盟國如果賣武器給其對手,那可是「軟制衡」要演變成「硬制衡」了!

  所以,現代「制衡觀」應該是「硬中有軟,軟中有硬,硬軟互補,硬軟雙贏」。從實質講,「軟制衡」概念也就是「大制衡」概念。

  小約瑟夫·奈在發生阿布格里卜虐囚醜聞后,發表了題為《美國必須重獲軟實力》的文章,大聲疾呼:「我們在20世紀40年代舉止張狂,但用《馬歇爾計劃》贏得了愛戴。一般來說,誰的軍隊取勝,誰就贏得戰爭。也許如此,但在信息時代的反恐戰爭中,勝利還取決於誰在說法上取得勝利。而我們即將輸掉這場『說法戰』。」他還認為:小布希第一任期的特徵是推行單邊主義,使用軍事力量。結果,美國的「軟實力」或者說「吸引力」急劇下降了。

  也許是接受了這個意見,小布希的第二任期語調已開始變化。國務卿賴斯在巴黎就公開說:「我廣泛使用『實力』這個詞,因為比軍事實力甚至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實力、同情實力和希望實力。」

  無獨有偶,俄羅斯總統辦公廳最近也增設了一個新機構――對外地區及文化合作局,旨在鞏固和加強莫斯科在後蘇聯地區的影響力,憑藉它可以對鄰國的文化、人文合作產生社會影響,以「軟實力」應對「橙色革命」。顯然,文化和教育是俄羅斯能夠有效影響獨聯體國家屈指可數的工具之一,因為「它不會招人嫌怨」。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6-8 10:14 | 只看該作者
  最近,中國「軟實力」的增長引起世人關注。其實,「軟實力」只是更大的範疇――「軟對策」的一部分。


資料圖:中國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維和行動。中國女兵是維和部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資料圖:整裝待發的中國維和官兵



中國文化在國外的影響與日俱增 攝影:何浩之



資料圖:中國海軍訪美期間與美海軍進行聯合軍演。今日中國海軍更積極的參與各國間的軍事演習提高影響力。



資料圖:解放軍日益強大是中國硬實力的體現



資料圖:解放軍陸軍部隊進行進攻演練



資料圖:非洲的晨曦下有維和隊員晨讀的身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主題

2563

帖子

77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2
3
MH360 發表於 2007-6-8 15:15 | 只看該作者
不要讓 軟實力 給和平演變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