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情局世界比較:中國與美國爭奪經濟冠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27 0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中情局5月中發表了今年的世界數字,其中按購買力估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數字比較尤其引人注目,按實際購買力,中國今年可能很快就能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大國。



美中早已在爭奪經濟世界冠軍了



  據德國之聲報道,按實際購買力估算(這個方法被稱為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國排在美國之後,遙遙領先於第三的日本,第四的印度。

  除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外,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做。只是美國中情局發表得早。而後面兩個國際金融機構要到年中才發表。三家的數字有些出入,但出入不會太大。

  被這三家去年排在前十位的國家都是一樣的。按2005年實際購買力排在第一位的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22780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 20.8%(按國際貨幣基金會是佔20.3%);第二位中國94120億美元,佔13.7%(15.4%);第三位日本39110億美元,佔6.6% (6.4%);第四位印度36330億美元,佔6.2%(5.9%);第五位德國25220億美元,佔4.1%(4.1%)。排在第六至十位的是英國、法國、義大利、巴西和俄羅斯。

  今年美國中情局的排名表(2006年數字)是:美國129800億美元,佔19.9%;中國100000億美元,佔15.4%;日本42200 億美元,佔6.5%;印度4042億美元,佔6.2%;德國2585億美元,佔4.0%。排在第5至第10位的基本不變,只是俄羅斯超越巴西,從第10進至第9名。

  從這個排名表可以看出以下幾點:一. 按實際購買力估算的經濟總量,實際上已經成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冠軍爭奪戰。二. 中國勢頭強勁,美國雖也略有增長,但在世界版圖上的比例在下降。中國雖然還沒有超過美國,但一年內佔世界總量的比例就增加了近2%。這給這個美中爭奪戰增加了許多緊張色彩。人們每年都會期待這個數字的發表,看看中國什麼時候超出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冠軍。如果按2006年一年間美中兩國距離縮小近3%的比例算,中國只需要兩年就能超過美國,在2009年內成為世界上實際上的經濟第一大國。三. 所謂「金磚四國」都已經進入前十名。

  東亞國家和地區按這個表情況都不錯,今年(表中都要減去排在第一的世界總數和第三的歐盟),韓國排在第11位,台灣排在第16位,泰國第21,菲律賓第25,馬來西亞第33,越南第36,香港第38。



經濟增長率中國不是第一



  中國經濟引起世界矚目,兩位數的增長率被視為過熱。但是,中國增長率(10.50%)只排在世界第 12位。排在第一的亞塞拜然2006年增長率高達32.5%。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分別是茅利塔尼亞,幾內亞,馬爾達維斯,安哥拉,亞美尼亞,柬埔寨,千里達托貝哥,列支敦斯登。

  其它三塊金磚:印度以8.5%的高增長率屈居第25位;俄羅斯以6.6%落在第52位;巴西甚至處在第173位(2.8%)。

  西方工業國雖說都有進展,但在排名上很落後:美國以3.4%排第148位;日本以2.8%排第170位;德國以2.2%排第185位。

  香港以5.9%排第66位;台灣以4.4%排第122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中國在世界「當中」



  中國經濟總量無論按統計數字還是按實際購買力,都已在世界最前列。但由於人口眾多,發展嚴重不均衡,中國要在人均方面走到世界前列還有漫長的道路。但畢竟,在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按美國中情局的人均GDP表,中國以2006年估計人均7600美元排在第109位,差不多在全世界共229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名中處在最當中的位置。金磚四國中,俄羅斯以第81位(12100美元)最靠前,巴西(8600美元)排在第98位,印度以第154位(3700美元)落後中國近五十個名次。

  前十名為:百慕達(69900美元),盧森堡,澤西(島),赤道幾內亞,阿聯酋,挪威,根西(島),開曼(群島),愛爾蘭,美國(43500美元)。這裡面,多為小國,島國,歐洲有3個國家在列。最令人驚訝的是赤道幾內亞居然有如此高的人均額。

  日本(33100美元)排在第21位,超過了德國(31400美元,第27位)。讓德國慶幸的是,英國(第28位)和法國(第31位)還在它的後面。

  香港相當不錯,以人均36500美元排在第15位,還在奧地利、加拿大、瑞士等的前面;台灣以29000美元排在第36位;澳門以24300美元排在第45位。其它東亞國家,新加坡排第30位,韓國排第46位,泰國第92位,越南第157位,巴基斯坦第167位,緬甸第186位,朝鮮第188 位。

  排在最後(第229位)的馬拉維,人均只有六百美元。令人驚訝的還有原蘇聯國家塔吉克以人均1300美元排在第203位。



中國勞動力第一 失業率不算高



  按勞動力計,金磚四國都是人口大國,自然都在前十名內。中國2006年的勞動力估計數為7.98 億,高居第一;印度以5.93億居第二;美國1. 514億居第三;印度尼西亞1. 82億居第四;巴西9634萬居第五;俄羅斯7388萬居第六;孟加拉國6800萬居第七;日本6644居第八;奈及利亞居第九;巴基斯坦居第十;越南居第十一;德國以4366萬居第十二位。

  然而,至少按美國中情局的統計,中國的失業率並不算高。在金磚四國中,還是最低的,即以2005年4.2%(官方數字)排在第50位。而俄羅斯以6.6%排在第74位;印度以7.8%排在第91位;巴西以9.6%排在第110位。

  但是,跟許多亞洲鄰國比,中國的這個官方數字也得讓中國臉紅:越南失業率(2006年估計數)只有2%,排在第14位,泰國(17)、寮國(22)、柬埔寨(25)、新加坡(29)、韓國(33)、蒙古(34)、馬來西亞(36)、台灣(3.9%,第46)、日本(47)、澳門(48)都排在中國前面。香港卻有4.9%的失業率,排在第59位。

  德國以2006年估計數7.1%排在第八十位。有三小國(摩納哥)等,失業率為零。排在最後的諾魯,失業率竟高達90%,倒數第二賴比瑞亞也有85%。原蘇聯的土庫曼倒數第三達60%。
固定資產投資比例中國領先



  在固定資產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方面,中國以44.3%的比例高居第二。前面卻有個亞塞拜然(44.9%)比中國更高。

  同樣被世界看好的金磚四國中的另外三國,卻遠不象中國對固定資產投資這樣熱情。印度以29.2%的比例居第19位;巴西以20.2%的比例居第 88位;俄羅斯以18.2%居第114位。越南(第8位)、泰國(22)、韓國(24)這些中國鄰居倒是對固定資產投資十分的熱情。香港以21.1%居第 77位;台灣以18.4%居第111位。

  日本以23.7%居第53位;德國以17.3%的比例居第119位;美國以16.6%的比例居第124位。



亞洲特別愛儲蓄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但是人們卻沒有注意到:所謂金磚四國,全部是儲蓄大王。東亞國家在這方面更是風頭十足。

  排在外匯和黃金儲備前十位的按順序為:中國(2006年底10340億美元);日本(8647億);俄羅斯(3145億);台灣(2806 億);韓國(2390億);印度(1650億);新加坡(1346億);香港(1320億);法國(985.4億);巴西(872.7億)。

  德國以外匯儲備487.6億美元排在第22位;美國以691.9億美元排在第15位。



水陸空交通 中國惟水路領先



  在交通方面,自然是幅員大的國家佔便宜?有些方面是的,有些方面卻不盡然。

  鐵路里程,世界2003年的總數是111.5萬公里。不計歐盟總數,以2004和2005年的數據,美國以22.6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俄羅斯以8.7萬公里居第二;中國以7.44萬居第三;印度以6.32萬居第四。德國以4.72萬居第七。

  中國這二、三十年來在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設上有很大飛躍,但在公路總里程數字上卻還不如印度。全世界2002年時共有3234.5萬公里的公路。美國以643萬居第一;印度以338.3萬(2002年)居第二;中國以187萬(2004年)居第三;巴西以175.2萬居第四;日本以 118.3萬居第五;加拿大以104.2萬居第六;法國以95.6萬居第七;俄羅斯以87.1萬居第八。德國以23.2萬居第21。

  在水路方面,中國可謂自然條件優越,得天獨厚。世界共有水路67.19萬公里。中國以12.4萬高居首位,佔了世界的五分之一。俄羅斯自然也不差,以10.2萬公里居第2。整個歐盟,面積跟中國差不多,但水路只有5.2萬公里。巴西有5萬公里;美國有4.1萬公里。印度尼西亞(2.16萬)、越南(1.77萬)等水路居然比印度(1.45萬)長。德國以7467公里水路居世界第19位。

  在商船數量方面,中國也相當不錯,以1723艘僅次於巴拿馬(5473艘)。俄羅斯有122艘,排第5位;印度有316艘,排第27位。在商船方面,似乎不分大國、小國,除巴拿馬外,賴比瑞亞、馬爾它、新加坡、香港(924艘)等也相當先進。而美國只有465艘,排第22位;德國只有394艘,排第26位;日本多一些,以683艘排第15位。

  在機場數量方面,偌大一個中國,那麼多城市,卻是太落後了。全世界共有49024個機場。美國以 14858個佔了三分之一。而中國只有486個機場,排在世界第15位。巴西有4276個機場(第2位);俄羅斯有1623個機場(第4位);德國有 554個機場(第13位)。「好在」印度只有341個機場,排在第24位,比中國還落後一段(印度面積和人口都不如中國)。



電話領域中國成冠軍



  中國在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領域的發展是驚人的。在這兩個方面,中國都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固定電話線,全世界共有12.63億條。中國以3.5億條排第一,多於美國(2.68億)和歐盟(2.38億)。日本以5878萬排國家的第三;德國以5505萬排國家的第四。金磚四國的其它三個國家全部緊挨在一起進入了前十:印度有4975萬,排第五;巴西以4238萬排第六;俄羅斯以 4010萬排第七。當然了,按人口比例,中國比西方國家還差不少,但比印度強。

  在行動電話方面,全世界共有21.68億個用戶。歐盟共有4.66億用戶。但按單獨國家排列,中國以4.37億用戶高居首位,比第2位的美國(2.19億)多了一倍。金磚四國中,俄羅斯有1.2億用戶;巴西有8621萬;印度有6919萬。德國有 7920萬用戶,居第六位。但從人口比例看,西方國家基本上做到人手一台手機,中國還差一點。



石油天然氣生產和消費中國都在前列



  全世界日產石油8300萬桶(2004年),按生產國計,中國的產量(363.1萬桶)排在第五位。第一至第四位是:沙烏地阿拉伯947.5萬桶;俄羅斯940萬桶;美國761萬桶;伊朗397.9萬桶。

  石油的消費量,全世界2004年每天為8259萬桶。美國消費第一,每天2073萬桶;歐盟每天1468萬桶。按單國算,中國世界第二,(2005年)每天654.4萬桶。日本每天557.8萬桶;德國每天265萬桶。金磚四國的其它三國也都在前十名之內:俄羅斯以每天250萬桶居單國第五;印度以每天245萬桶居單國第六;巴西以每天210萬桶居單國第九。

  天然氣產量方面,中國並不在最前面,排在單國的第14位(2005年528.8億立米)。全世界產量為28220億立米。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伊朗、挪威、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和沙烏地阿拉伯佔據了單國的前十名。



生死率中國位置不錯香港全球出生率最低



  中國人口最多,但由於計劃生育,出生率降得很低。2007年估計第1000人的出生率為13.45人,排在全世界第158位。金磚四國中,只有俄羅斯的出生率比中國更低,以10.92人居第177位。印度以千分之22.69居第86位;巴西以16.30居第134位。

  全世界2007年估計出生率最高的10個國家,除排第4的阿富汗外,全是非洲國家。最高的尼日達到千分之50.16。

  德國以千分之8.1的出生率排在倒數第3。日本更低,以8.10排倒數第二。最令人驚訝的是,香港居然以7.34排世界最後一位。看來,所謂金豬年,對香港人絲毫沒有什麼影響。

  令人驚訝的還有,中國人的死亡率相當的低。2007年估計死亡率為千分之7,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37)不少,排在第133位。在金磚四國中,俄羅斯的死亡率特別高,2007年估計將達千分之16.04,排在第22位。印度(千分之6.58,第145位)、巴西(千分之6.19,第156 位)還排在中國後面。

  排在中國、印度等之前的有不少西方國家,德國以千分之10.71排在第56位,是西方工業國中排在最前面的;英國千分之10.09;日本千分之8.98;美國8.26;加拿大7.86。

  死亡率最高的前十名全是非洲國家,排在第一的史瓦濟蘭高達千分之30.35。排在最後的幾乎全是中東國家,阿聯酋以千分之2.16排倒數第一;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約旦都在最後5名之內。新加坡和澳門也在死亡率最低的地區之列。



平均壽命:東亞人長壽率進入世界最前列



  在平均期待壽命方面,最讓人驚訝的是,東亞人、大中華圈子裡的中華人可期待壽命大增,幾個地區進入了世界最前列。進入前十的有:澳門(82.27歲,排世界第二);日本(82.02歲,排第三);新加坡(81.80歲,第五);香港(81.68歲,第六)。台灣以77.56歲排第51名。

  中國平均期待壽命2007年估計為72.88歲,排在第103位。聽上去挺靠後,但至少已經領先於金磚四國中的其它3國:巴西以72.24歲排第114位;印度以68.59歲排第145位;俄羅斯以65.87歲排第157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