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中貿易逆差之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5-25 08: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李 李山

國際紛爭是否又將在美國上演?美中貿易摩擦正在不斷升級。美國貿易逆差2006年達到創紀錄的7,650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為對華貿易逆差。中美雙方均認為,如此龐大的貿易失衡是不可持續的,但雙方旨在減少貿易差額的談判進展緩慢,這給本周在華盛頓參加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談判代表們帶來了壓力。如果處理失當,貿易失衡可能升級為貿易戰。

但這種爭端真的有必要嗎?現在美國經濟狀況良好,幾近於完全就業,而且經濟充滿彈性。按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經濟可能會在增長中自然解決對華貿易逆差問題。隨著中國工業化的日趨成熟,中國居民也將變得更加富裕,國內消費也會增加,進而實現更加平衡的經濟增長。

儘管如此,華盛頓方面仍然有人抱怨稱貿易逆差導致了美國經濟的不穩定,美國凈債務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構成了沉重的利息負擔。大量的美國國債掌握在外國央行手中也加大了美國金融市場的風險,因為這些資金隨時都有可能撤離美國金融市場。此外,自2001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已經損失了300萬個就業機會,很多政界人士還呼籲採取保護性措施。

中國決策層也同樣感到擔憂。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和為穩定人民幣匯率而進行的公開市場干預行動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極大地增加了中國國內的貨幣供應,造成了通貨膨脹壓力和資產市場泡沫的產生。除此之外,中國外匯儲備的快速積累也加大了關於中國將屈服於壓力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加快升值的預期。由此預期引發的投機性行為加大了中國央行公開市場干預操作的成本。

值得慶幸的是,格林斯潘和美國財政部長亨利•鮑爾森(Henry Paulson)指出,目前的貿易失衡對中美兩國來說可能都將是短期性的。因此,真正的政策難點在於找到短期內最有效地解決雙邊貿易失衡的方案。美國政策制定者提出的方案側重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問題。布希政府和國會正在對中國施壓,要中國加快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我們認為,這充其量只是一種次優方案,而且存在著三大弊端。

首先,該方案無法獲得雙方的認同,所以無法實施。人民幣的快速升值會危及中國的外向型經濟。中國大陸正在經歷快速的工業化,吸收了3億多農村勞動力。對這一進程的擾斷將產生巨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中國政府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美國一意孤行,可能導致貿易戰的爆發。

表面上看,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要小於中國:2006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額為2,880億美元,對中國的出口額只有550億美元。但貿易戰還將對外國直接投資(FDI)造成影響。雖然中國在美國的FDI微不足道,但美國在中國的FDI卻十分龐大,而且是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條重要渠道。同樣嚴重的是,貿易戰還將嚴重阻礙中國貿易順差收入流向美國金融市場,尤其是美國國債市場。這項資本流動近年來已經成為支持美國國債市場的重要支柱,在較低的收益率使美國國債受到私人投資者冷落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其次,這一解決方案沒有認識到,中美兩國間的貿易失衡並非雙邊貿易問題而是多邊貿易問題。其他亞洲國家銷往美國的出口商品中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在中國進行組裝,中國猶如一個總裝車間。事實上,中國對亞洲鄰國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說,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在中國組裝產品,然後再出口到美國。中美貿易順差實際上是亞洲地區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順差。因此,人民幣的升值本身並不是解決貿易失衡的靈丹妙藥。單方面的人民幣升值可能使亞洲國家將產品組裝工廠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亞洲國家,但不會轉移到美國。

最後,該方案可能給美國金融市場帶來巨大的風險。鑒於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截至去年底達到2,330億美元,外界普遍認為僅靠人民幣升值將不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若要以匯率調整來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美元本身也必須大幅貶值。此舉必將導致大量外國央行從美國國債市場撤出資金,進而引起美國國債需求量的銳減和美國利率的上升,這將對美國經濟以及房地產市場等關鍵經濟組成元素造成沉重的打擊。

我們認為,匯率方案的軟肋在於它只針對了貿易條件的調整,而不是對貿易本身的調整。如果中美雙方各自退後一步,把談判焦點從匯率上轉移到貿易上,將能找到很多既能恢復貿易平衡又不傷和氣的解決方案。

具體來說,美國可以考慮放鬆對華出口技術限制,美國公司正在將這一市場拱手讓給日本和歐洲的競爭對手。美國對軍事技術出口有所保留合情合理,但非軍事技術出口市場也是大有可為的,尤其是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的技術,都是中國所迫切需要的。

中國方面,可以考慮對出口行業開徵環境和能源稅,使出口行業為他們給環境和能源所帶來的負擔承擔一定的費用。這種做法事實上也符合中國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的國內政策。

中國同時可以積極地將貿易順差新增收入以FDI的形式投資於美國,這樣就能防止貿易順差收入流回中國金融市場,導致流動資金的過剩。這還有助於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併產生較購買美國國債更高的投資回報。這種直接投資將受到美國的歡迎。2005年,FDI為美國500萬以上的工人創造了工作機會,提供了占私人部門就業人數4.5%的就業機會。

當然,中國還應加大匯率調整的力度,雖然這在我們看來並非解決貿易失衡的核心問題。中國應該在經濟承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允許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合理地加快。這不僅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美中雙邊貿易逆差,還有助於降低人民幣與美元的關聯度,使中國在設定國內貨幣政策時獲得更多的獨立性,同時也使美國得到更多的游刃空間。

中國銳意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美國則希望在研發和金融市場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因此,中美兩國經濟之間是互補關係,而不是競爭關係,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是這樣。中美雙方應摒棄短視行為,推行審慎政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合作,維持兩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抗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編者按:本文作者金李為哈佛商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李山曾擔任中銀國際首席執行長。)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06: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