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為企業所有造成巨大的利益衝突。美國廣播公司(ABC)被迪斯尼收購之後不久,經常批評迪斯尼的由吉姆·海陶爾主持的左派脫口秀節目就被取消了。[6] 1998年ABC取消了20/20故事。該故事調查迪斯尼不作背景調查就雇傭臭名昭著的猥褻兒童分子在迪斯尼世界工作。[7] 雖然事情並不都這麼露骨。只有那些有錢人才能辦起有廣泛發行量和主要新聞網的報紙,其他人則被排斥在外,所以新聞就很容易反映富有的老闆的觀點,不那麼有錢的人的觀點就被排除在外,即使沒有明確的審查政策
媒體依賴政府及大公司為其提供「原材料」(信息)。比如,指控布希總統在國民警衛隊服役期間擅離職守的新聞已有好幾年了,2000年大選中在左翼圈子裡流傳,但大部分媒體充耳不聞。到了2004年早些時候媒體開始關注此事,因為一個強有力的民主黨人(約翰·克里)決定以此攻擊布希,所以就成了大問題。媒體常不加思考地站在政府的立場上,指政府的部隊為「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就好像媒體擁有他們似的。他們認同政府的行為。對伊拉克的侵略又是一個例子。美國廣播公司《晚間世界新聞》(ABC World News Tonight)、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晚間新聞》(CBS Evening News)、全國廣播公司《晚間新聞》 (NBC Nightly News)、美國有線新聞電視《網沃爾福?布利茨報道》(CNN Wolf Blitzer Reports)、福克斯電視台的《布里特?休姆特別報道》(Fox Special Report with BritHume)和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吉姆·萊勒新聞時間》(PBS 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在進攻的前三個星期中63%的信息來自政府官員或前任官員,使得報道有強烈的支持戰爭的傾向。反對戰爭的人員只佔所有人員的10%,只佔特邀佳賓的3%。這時的調查顯示超過25%的美國人是反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