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杜甫死因五說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5-17 02: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杜甫死因五說

廣東海洋大學 苗體君 竇春芳  
  
多少年來,杜甫給後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翻閱教科書及各類詞典在談到杜甫的死因時,大多說杜甫是病死的,然而最具權威的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中國文學史》(二)(游國恩等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則說:「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七七○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文中沒有提及死的原因,但文學、史學界針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種死因,而且各執一詞,發人深思。
    其一是病死說。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於杜甫的死,書中是這樣寫的:「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陽的舟中。……一顆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316頁)。
    較多的學者贊同杜甫病死湘江舟中的觀點,1990年6月15日《文匯報》報導:天津的兩位醫生結合杜甫的作品,從醫學角度系統地分析杜甫的生活經歷與晚年的健康狀況,最後確定杜甫死於糖尿病,一時間被較多的學者認可。但這也僅是一家之言,並帶有較強的猜測的成份。事實上最能證明杜甫死因的是唐代元稹的《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誌銘》中的句子。
    公元770年4月,湖南兵馬使臧蚧夜間放火作亂,殺死湖南觀察使兼州刺史崔瓘,此時杜甫正在潭州(今湖南長沙),客居在一條舟上,半夜時被火光驚醒后,就攜家眷倉皇出逃,準備溯彬水投奔舅氏崔緯,但船行到耒陽縣境內方田驛時,突然遇上大雨,江水猛漲,船無法行走,只得停泊在方田。杜甫一家人在船上已五六天沒有吃東西了,耒陽縣令聶氏知道此事後,命人送去豐盛美食,並邀請杜甫下船客居。為此杜甫寫了《贈聶耒陽》的詩,藉以感謝。詩序曰:「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飢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
    後來因為水勢一直不退,這首詩也就不能送給聶縣令,杜甫的船隻好掉頭開回了衡州(今湖南衡陽)。過了一段時間,當大水退去后,聶縣令就匆匆派人到江上去尋找杜甫,最終也沒有找到杜甫的蹤影,聶縣令就斷定杜甫已葬身於水中。為了更好的緬懷這位詩壇巨匠,聶縣令就在耒陽縣城北為杜甫建了一座衣冠墓。所以後來關於杜甫的死就沿用了此種說法,並由文人進行想象、發揮,產生了杜甫啖牛肉白酒而死及溺水而死之說的猜測,並以文字的形式記載在一些資料中。
    實際上杜甫回到衡州后,稍作停留,接著就沿江而下,到達洞庭湖時,杜甫又作了一首《過洞庭湖》的詩,詩日:「破浪南風正,回檣畏日斜。湖光與天遠,直欲泛仙槎。」杜甫一家人為逃避戰亂,數月居於船上,還時常忍飢挨餓,面對困境胸中煩躁,最終病倒在小船上。恰在此時,杜甫最疼愛的小女兒不幸夭亡,這就更加劇了杜甫的病情。臨死時杜甫望著破碎的山河,對兒子杜宗武斷斷續續地說:葉落歸根,別把我的屍骨扔在遠離故土的地方,最後目視向北的方向死去了。杜宗武及兒子杜嗣業把杜甫的屍骨暫寢岳陽,父子倆也留在了岳陽,在杜宗武去世的時候又把杜甫的遺願留給了杜嗣業。最後杜嗣業靠日日行乞,才在杜甫去世后43年,把杜甫的靈櫬歸葬河南偃師的首陽山下,杜嗣業還拜請當時著名的文學大家元稹為其祖父作墓誌銘。元稹的《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誌銘》曰:「扁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岳陽,享年五十有九。」
    其二說是溺水而死。此說最早出自於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抬遺補遺》。書中有一段文字:「甫往耒陽,聶令不禮。一日,過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漲,為驚湍漂沒,其屍不知落於何處。唐玄宗還南內,思子美,詔天下求之。聶令乃積空土於江上,曰:子美為牛肉白酒脹飲而死,葬於此矣!」這種說法自提出后,後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並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傷」,唐玄宗死於寶應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麼能又在770年去思子美杜甫呢?這或許是酒鬼們構思出來的,藉以傳達酒與杜甫的密切關係。
    其三說是自沉於水而死。此說源於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的想象,很具有文學色彩,符合中華民族的思維習慣,愛在胡亂聯繫中,尋找不是規律的規律,而且易於被國人所認可,然後作為野史廣布鄉間地頭,籍此給人們無休止的重複勞作增添樂趣。
    其四說是啖牛肉喝白酒過多而被脹死。這種說法具有傳統的權威性,因為此說來自於官方保存的史料中。
    在《舊唐書•杜甫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耒陽,時年五十九。」而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但相比較之下,記述得更為詳細。《新唐書》曰:「大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鑒饋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總之,《新唐書》《舊唐書》中只提到吃牛肉飲白酒而死,關於死的更具體的細節卻沒有提到,其實早在《新唐書》《舊唐書》之前,唐人鄭處海在其《明皇雜錄》中就記載了杜甫的死,而且十分詳細。其文中曰:「杜甫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足食,縣令具舟迎之,令鑒饋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間,羈旅憔悴于衡州耒陽縣,頗得令長所厭。甫投詩於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遺甫,甫飲過多,一夕而卒。」讀此段文字后,你會發現,其實《新唐書》及《舊唐書》的記述均源自於此段文字,但這段文字中清晰地顯示出杜甫是餓了數日後,吃了大量牛肉而且飲了大量的白酒,吃得太多,最後被脹死了。
    其五說是食物中毒而死。提出此說的是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他在其《李白與杜甫》一書中,對杜甫的死因進行專門論述,他否認自唐代以來至今最傳統的說法:啖牛肉白酒過量脹死的說法,認為杜甫應是死於食物中毒。他說,杜甫阻水於耒陽的時候,正值暑天,聶縣令送來大量牛肉及白酒,杜甫一次沒有吃完,就把剩下的部分留下來。當時沒有今天的冷藏技術,高溫天氣下,牛肉開始變質,變質的牛肉是有毒的。特別是變質后24至28小時毒性最烈,食用此種變質的食物,能使人神經麻痹,心臟惡化而死。再加上杜甫年老多病,飲用的白酒又加快了血液循環速度,所以杜甫是吃了腐肉白酒中毒而死的。
    郭老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清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純屬於個人的文學創作。毛澤東在世時不喜歡杜甫,認為讀杜甫的詩讓人傷感。為了討好毛澤東,郭沫若對杜甫進行「翔實」的考證,指出:杜甫在成都的草堂比磚瓦房還考究,實乃豪華住宅,非等閑之輩可以問津。有詩為證,「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而當時四川的貧民住房上的茅草最多只有一層,杜甫的住房竟然有三層草,杜甫應是一個大地主,而且其思想非常反動;「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當面為盜賊」,當村裡的革命小將拿走他的茅草時,這是革命行動,我們應該為之歡呼,但杜甫這個大地主的反動本質就此徹底暴露了出來。看了郭沫若的這一「研究成果」,你還能相信上面他的這種說法嗎?溺水而死,自沉水而死,兩說只能算是一種傳說,文學的色彩濃重,缺乏史料依據:而病死說雖然有史料依據,但主要資料出自於杜甫的親屬及朋友,出於對先輩的敬重,文字里有大量親情、感情的成份,不能如實的還原歷史,還會為杜甫隱瞞大量的隱私,也決不會說祖先是大量吃肉喝酒最後被脹死了。總之,這四種死因都不是十分可靠,食物中毒說,溺水說,自沉說細細分析,甚至於十分荒謬可笑。
    歷史學作為一門科學,在分析問題時要以資料為依據,啖牛肉白酒過多脹死說建立在史料基礎上,且在唐代已被認可,定論了的東西,後來的人又何必自作聰明嘩眾取寵呢?
   
                      摘自《語文月刊》2007年第1-2期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沙發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5-18 06:40 | 只看該作者
我感覺,花時間琢磨杜甫的詩,比研究他的死因更有意義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