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每日新聞 危機過後中國確立亞洲主導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22 1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至今年亞洲金融危機已過去了十年。回顧十年來的變化,不能不令人為本地區發生的結構變化而感慨。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在十年前的5月中旬,危機始於歐美投機資金拋售泰國貨幣。泰國政府當時拚命地購買本國貨幣,但最後終於沒有支持住,在當年的7 月2日終子決定將匯率機制變為管理浮動匯率制。當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貨幣也發生了大幅度的貶值。危機在當年的11月甚至蔓延到了韓國。

  長達一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印度尼西亞蘇哈托政權的垮台,給當地的政治經濟結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東盟內部,泰國和馬來西亞取代了印度尼西亞,開始扮演核心角色。

  亞洲金融危機究竟是怎樣一場危機呢?十年過去了,危機早已煙消雲散的今天,亞洲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提示趨於明朗。它至少向我們揭示了兩點。

  其一與全球化所包含的市場原理主義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在歐美國家,一般認為是「開放性不足和民主主義的不充分這種亞洲國家的特殊性導致了危機」。但就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俄羅斯和巴西也出現了貨幣危機,證明事實並非西方國家所說的那樣。

  無限制的金融自由化、資金規模超過一般國家經濟規模的投機資金的世界性流動、僅用電腦畫面即可實現資金轉手的虛擬資本主義……亞洲國家正是被這種市場原理主義所動搖的。

  其二是亞洲金融危機宣告了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確立了穩固的地位。英國(金融時報)在近期發表的社論中說,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以超低廉產品的大量無限制出口給曾經也是以出口主導的亞洲各國帶來很大打擊。這是構成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

  但在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沒有實施貨幣貶值政策,沒有參與貨幣貶值競爭。因為中國的金融體制還沒有實現與世界的一體化,這個因素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獲得了「負責任大國」的讚譽,強化了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中國以1997年至1998年這一段時間為轉析點。確立了在亞洲地區的主導地位。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韓國以外的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基本都停留在2%的水平上。

  冷戰結束后,世界經歷了許多大的轉析性事件,諸如「9·11」和伊拉克戰爭等。回想起來,亞洲金融危機也應該算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