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韓國人看中國東北工程2

[複製鏈接]

369

主題

3785

帖子

1085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0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徽塵 發表於 2007-5-15 10: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中國歷史研究中的問題          韓國又石大學 金法鍾教授

  中國學術團體在「古為今用」的嘗試中正在採取新的方式來解釋歷史。很明顯,新方式的目的是在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理論基礎上建設一個團結穩定的當今中國社會。

  而這新方式的核心就是2002年啟動的稱為「東北邊疆史地研究及系列現象」的工程。這一工程企圖將韓國高句麗王朝歷史併入中國歷史。

  然而,研究的方向表明中國將以上理論應用得非常廣泛,併入中國歷史中的不僅是韓國高句麗王朝歷史,而且還有高句麗王朝之前的古朝鮮與濊貊部落等古代部落的歷史,這樣他們便能夠吞併韓國部分歷史並宣稱其為中國本國歷史。

  這一觀點試圖修改中國學術團體從古到今一直奉行的中國中心論的觀點;即「中原王朝與東部夷人」的二分法。其目的是將古朝鮮(前高句麗)與東夷部落的歷史併入到中國歷史。因此,受到歪曲的歷史範圍與內容都相當嚴重。

  從中國學術團體提出的下列研究目標可以清楚地概括中國的立場。

  1)提供與中國國家發展相關的歷史內容並反駁外國學者的爭論。

  2)為東北地區民族的統一提供歷史依據。

  3)為提高中國人凝聚力與東北地區民族的中國中心意識提供依據。

  4)發展歷史理論武器以應對各種敵對勢力的干擾與滲透,以取得東北地區的社會穩定。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該項工程不僅僅是單一的歷史研究。其最終目的是為當前的政治需求提供歷史理論武器。因此,我們應該對這一政治態度給予嚴重關注。

  以下就中國學術團體在這一問題上的爭論點和問題點進行了概括:

  首先是古代部落問題。韓國歷史學家認為韓國歷史發展的脈絡為檀君朝鮮—古朝鮮—濊貊-扶余—高句麗—渤海王國。

  但是中國學術團體批評說這是不科學、不符合歷史研究原則的結論。中國學術團體主張這一觀點「干擾了中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發展的歷史順序,並截斷了他們與中國人民的血緣關係。」然而,韓國的歷史觀形成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中國與日本的史料也證明了韓國這一部分的歷史。

  第二,中國學者將古代中國東北地區確定為漢、肅慎、 濊貊與東胡四大主要種族部落。他們以「發展性」為立足點對這些部落的起源、成長、發展與兼并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並強調 「古代中國東北地區的種族部落發展史屬於中國的歷史範圍。」

  然而,問題是要給「古代東北種族部落」下絕對定義是不可能的。「東北」一詞只是指現在的中國東北三省,因此,它只能代表中國目前的行政區域。

  在這種情況下,將起源與文化和中國不同的四個古代部落混同在一起,並從政治上冠以「古代種族群體」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換句話說,中國已經按照這種方式確定了這一概念,並試圖將這些古代部落歸併為一種「人民(或國家)」的綜合概念,順理成章地將這些部落與「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概念聯繫在一起。

  實際上,這些部落具有完全不同的語言與文化,其人口分布也遠遠超出今天中國東北三省的範圍。包含在中國的這種綜合概念之中的還有相當數目的其他部落,他們的起源與這一地區毫無關聯。

  此外,語言與文化是「人民」這一概念的最基本並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因此,任何缺乏對這些基本條件進行認真考察的討論,即使從今天的觀點來說,都不可能形成一種正確的概念。

  關於古朝鮮問題,中國學術團體給出理由是無論中國古代神話或商代文明均對韓國文化產生了長期影響。另外一個理由是「朝鮮」這個漢語單詞是產生於商代(公元前1766-1122年)的中文名稱,而且傳說人物顓頊(高陽)與高夷是高句麗文化的祖先。中國學者還堅持認為高句麗固有的民間文化、習俗、生活方式和其它一些特徵與韓國的三國時期、新羅(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或百濟王朝( 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延續了一種完全不同的世系,由此得出高句麗即不屬於韓國的三國時期也不屬於韓國本身歷史的結論。

  然而與中國這些論點完全不同,「朝鮮」的名稱在中國古代學者長安在《史記集解》中進行了解釋, 《史記集解》是司馬遷編著的《史記》註釋本。長安稱「朝鮮」這一名稱最初是與「濕水」、「洌水」與「汕水」等三條河流相關的地理名稱有關。

  中國學者對與顓頊(高陽)與高夷相關的論點也是漏洞百出不具備可信性。中國學術團體企圖使用這些本身真實性就存在問題的資料在這兩位傳說人物與高句麗之間建立某種聯繫。換句話說,中國學者正在試圖用這些名稱中相同的中國漢字「高」來解釋歷史。

  但是,僅僅憑藉偶然使用的中國漢字「高」為依據來說明種族聯繫無論從語言上或其他方面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況且,從高句麗與扶余具有相同起源與祖先,韓國的三國時期一直使用相同語言的事實,便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將高句麗作為與其他韓國王朝不相關的獨立部落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中國學術團體還進一步爭論說,檀君(韓國古代鼻祖)的神話是受到中國的漢文化影響而形成的,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但是他們忽視了檀君神話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熊圖騰崇拜」的這一事實,因此這一觀點也不具備合理基礎。它是古代亞洲部落文化的一部分,完全獨立於中國神話,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

  中國學者知道韓國與日本學術團體否認「箕子」的存在,還仍然強調這一傳說人物的歷史重要性。在這一點上,韓國專家與學者通過他們的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個傳說的虛構性。這個傳說中說,是箕子來到東方建立了「箕子朝鮮」。

  中國學者還強調衛滿朝鮮是中國漢朝的屬國,所以它的歷史就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當時屬國的概念不屬於中國國內的管轄或許可權範圍,所以再次證明他們的邏輯是不能成立的。

  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這一事實,中國學者對在韓半島與遼東半島發現的與中國青銅器時期完全不同的獨特文化特徵(如墓碑、銅匕首與陶器)大都保持緘默。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的觀點常是以那些適合自己觀點的信息為基礎,無論這些信息是否真實或被誇大。在「高句麗」這一古代遺址中不斷發現的考古文物清楚地表明,該地區不屬於中國歷史上的邊疆地區。

  濊貊-漢部落(中國東北地區)是韓民族祖先的一部分。他們創造了與中國文化不同的自己獨特的青銅文化、歷史與語言。之後逐漸發展為古朝鮮、 扶余、高句麗、百濟、 新羅、渤海王國、 統一新羅、 高麗與朝鮮,這也成為了韓國歷史的基本結構。
橫看蟹意,靜得龜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