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者指貪官「59」現象與官場失意密切相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12 0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教授龔維斌在最新一期的《人民論壇》上刊文,剖析官員遭遇「官場失意」的問題。文章認為,貪污腐敗中的「39」現象、「59」現象以及「官官相殺」現象與官員失意有著密切的關係。

  文章說,隨著改革的深化,人們獲得資源的渠道多元化、人們的價值觀念多樣化,從政為官不再具有至高無上或獨一無二的人生選擇。除了從政當官之外,人們開始向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方向發展,當官做官員的優越感受到了挑戰。由於橫向的利益差距比較和現實的利益得失權衡,有些官員在社會變革過程中,心理經受著激烈的甚至痛苦的鬥爭。有的人能夠正確認識和看待社會地位和利益的變化,處之泰然;有的人心理失衡,對社會產生不滿。因此,就有失意官員和官員失意兩種不同的情況。

  失意官員,主要是指退職官員中的一部分人,是不在職官員。他們雖然仍然保留官員的身份,但不再掌握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他們期望的利益或者實際的利益沒有得到很好地實現,因此,對自己的處境和現狀不滿,對社會有牢騷、有怨言,心境不好。他們的失意源於失利、失勢,源於在職與不在職時社會地位的反差。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對於社會腐敗、消極醜惡現象痛恨,而對現實不滿。

  官員失意主要指現職官員中一部分人精神狀態不好甚至心理異常,他們的失意源於不得志或者對社會現實不滿意。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當前的各級大小官員風光無限,其實並不盡然。面對五光十色的社會、面對社會成員越來越強的權利意識和利益訴求、面對越來越多的責任,很多時候,官員們承受很大的壓力,面臨很多矛盾的選擇,有很多無奈。

  文章分析認為,一些基層黨政機關官員升遷的渠道十分有限,很多40多歲年富力強的官員,就有可能面臨陞官無望或者轉至清閑單位。還有一些官員由於機構改革,或者按照官員交流和任期制的要求,要從權力較大部門和崗位轉到權力較小的部門和崗位,心理落差大。

  一些官員過於看重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不能正確對待地位的升降變化,當感覺到升遷無望時,就會感到前途渺茫,對工作失去熱情,對新生事物不再有興趣,不願進行開拓和創新,維持現狀,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還有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官員,因為少數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因為官場中的某些不正常行為和潛規則,面臨著人格分裂的痛苦,面臨著無法把握自己前途命運的無奈,面臨著社會輿論指責的壓力,面臨著橫向比較與選擇的矛盾,其中一部分人就會因此感到心灰意冷,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工作動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有時會出現心理疾患,做出異常的甚至過激的反應和行為。貪污腐敗中的「59」現象、「39」現象以及「官官相殺」現象與官員失意有著密切的關係。

  文章以河北原副省長叢福奎腐敗案舉例:1997年,叢福奎因未能當上省長,自感官場失意,到處燒香拜佛,並與一個搞迷信騙術的「女大師」勾搭鬼混,以做佛事、善事等為幌子大肆斂取錢財。昔日輝煌的政治精英淪為了人民痛恨的「千古罪人」,其中「失意」是重要原因。

  文章最後指出,在用人體制不完善、對權力缺乏制衡和監督的情況下,官員失意輕則和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長畢玉璽早期一樣「上班晚來早走,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上鬆懈、思想上懶惰、學習上也放鬆了」;重則像叢福奎之流進一步腐化墮落,不僅自身跌進了罪惡深重萬劫不復的深淵,而且誤國誤民。對於「精英失意」絕不能掉以輕心。

303

主題

2563

帖子

77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2
沙發
MH360 發表於 2007-5-12 18:4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講究名利雙收
當官是為「名」
貪污是為「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5 22: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