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龍永圖:美國沒有出現大危機是因為中國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5-11 16: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什麼美國經濟一直沒有出現大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供應所創造的有利條件。」「我們的產品沒法和中國產品競爭,看看滿街都是中國的鞋子吧,不到3美元一雙,這連支付我們工人的工資都不夠。」不久前的博鰲論壇午餐會上,一位跨國企業的代表把這個尖銳的問題拋給龍永圖,「我想聽聽,你們有什麼辦法彌補這種狀況。」此話一出,坐在周圍的其他跨國公司老總很快心領神會地交換了一下眼神。
   
    為何美國沒出現經濟危機,中國持續多年的貿易順差其實早已不是一個新話題,伴隨著貿易順差,貿易摩擦也隨之而來,其中就包括反傾銷、知識產權和人民幣升值的問題。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95~2006年上半年,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立案共有61起,其中,採取最終反傾銷措施的案件共有51起。而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也此起彼伏。對於中國的貿易順差,經濟學家樊綱認為,「這是需要在制度上解決、而已經不僅僅是政策上的問題。」「因為,現在中國不是僅僅貿易順差增長,而是外資進入還在增長。為什麼有這麼多外資進來,是跟中國企業現在盈利狀況好分不開的。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要解決中國的貿易順差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匯率的問題。」樊綱說。
   
    對於文章開頭那位跨國公司代表提出的問題,龍永圖並不陌生。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他就在很多場合闡明了他的觀點,就像不久前他在央視《對話》節目里所說:「我覺得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鼓勵中國製造業向前發展,因為製造業是提供就業機會最多的一個產業。」在他看來,實際上,正是來自中國的這些價廉物美的產品,大大緩解了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使得這些國家能夠在比較寬鬆的環境下,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為什麼美國經濟一直沒有出現大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供應所創造的有利條件。」龍永圖說。此語一出,台下的跨國公司老總互相望了望,沒有人發出聲音,只是靜待他繼續講下去。不能自己傷了自己「中國的貿易順差,對全球經濟是一種重大的貢獻,西方國家逼我們主動減少順差,最終倒霉的還是他們自己。順差的解決,應當順其自然,順應市場的發展。中國的出口沒有以破壞環境,損害資源,掠奪勞工為代價,就應該理直氣壯地繼續增加出口。當然,中國可以通過擴大進口減少順差,但不要刻意減少出口。」龍永圖說。
   
    作為中國入世談判的親歷者,龍永圖認為,應當把這種貿易順差和貿易摩擦看作是經濟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則不單單是人力成本的問題,體制問題也是其中之一。「外人老說我們中國的國有企業體制不好,這樣不行,他們後來突然發現這些國有企業已經轉型了,盈利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家作為大股東他不分紅,都留給企業。所以我想很多企業沒辦法和國有企業進行競爭的。」
   
    龍永圖說。「我認為,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不是中國調整自己的貿易政策就能解決的,它是中國產品在全球的結構性優勢所致。試問,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有多少國家可以生產出來。」龍永圖說。「實際上中國的貿易順差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匯率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更是中國那些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問題。所以,如果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里,大家不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而老是給中國施壓,我覺得這是不現實的。」
   
    他進一步解釋說,在中國的出口總量中,大約有一半來自三資企業,「他們不會考慮那麼多,只要有訂單,能賺錢,他們就會繼續出口。對於這些企業,中國政府不能幹預,政府唯一能幹預的,就只剩下中國自己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但如果我們抑制自己的企業出口,打擊中國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從而讓三資企業有更多的餘地出口,那就是自己傷了自己。」「當前我國出口重點要解決結構問題,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品的出口。刻意減少出口既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違背市場經濟規律。」龍永圖說。來源:中國保監會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