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貴州威寧縣縣委書記遭綁架勒索2100萬(圖)

[複製鏈接]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7-5-10 16: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05-10 08:39:37 南方新聞網
   

                                               綁架現場示意圖 向春/製圖

    南方周末記者 孟登科 發自貴州畢節 劉修強
   
    綁架事發當晚,王書記曾給縣裡管財政的某領導打電話,讓他送錢過去,但由於王炳榮平時好酒,這位領導認為是書記酒後之言,並未當真。
   
    炸煤窯肅吏治 這位地方官得罪了誰?
   
    縣委書記被綁架了
   
    「縣委王書記被綁架了!」4月14日下午,貴州省威寧縣的大街小巷傳遍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
   
    「這是一件很狼狽的事,縣委書記居然被綁架了。」計程車司機王師傅對到訪的南方周末記者說。
   
    退休幹部曹老先生告訴本報記者:「一開始,我們以為是惡作劇,但後來一連幾天都沒看到王書記在電視上作報告了,由此看來,被綁架的消息並非無中生有。」
   
    翻看威寧當地的媒體,縣委書記王炳榮的工作活動定格在了4月13日下午:他參加了全縣機關作風教育整頓活動動員大會,並作了重要講話。此後他便在公眾的視線中消失了。
   
    「沒有不透風的牆,」威寧縣一位自稱知曉內情的領導幹部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王炳榮是4月13日晚上8點左右在武裝部的宿舍里被綁架的,綁匪當時開口要2100萬元的天價。第二天中午11點左右被解救出來時已受重傷,被送往縣人民醫院。」
   
    4月20日,消息在威寧縣人民醫院得到了證實。縣人民醫院護理過王書記的護士並不認為王書記被綁架是什麼秘密,她告訴本報記者:「王書記送來的時候傷勢比較嚴重,頭上有三處棍棒打傷的傷口,縫了二十多針。現在外傷已基本治癒,但頭顱里還有一塊血腫,今天早上7點已經轉院到貴陽了。」
   
    據知情幹部稱:綁架事發當晚,王書記曾給縣裡管財政的某領導打電話,讓他送錢過去,但由於王炳榮平時好酒,這位領導認為是書記酒後之言,並未當真。
   
    次日上午,該領導又接到書記電話,才感到事有蹊蹺,隨即報告了公安局長。綁匪被抓捕未費周章,「簡直就是束手就擒」。
   
    縣委書記被綁架的消息被嚴密封鎖,某市公安局的一位民警告訴本報記者:「縣委書記被綁架,且涉及千萬數額,肯定是大案,按規定,大案要案都是要上網通報的,但此案並沒有登錄上網。」
   
    唐輝是一名鄉鎮幹部,縣委書記被綁架的消息在他工作的牛棚鎮也早已家喻戶曉:「威寧畢竟只是個小縣城,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捂是捂不住的。」
   
             2100萬元綁金背後
   
    儘管傳言四起,但威寧縣委辦公室主任李正超在電話里反覆向本報記者強調:「這只是一起單純的綁架,王書記和綁匪並不認識。」
   
    這樣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
   
    當地的一位幹部對此也非常不解:「如果僅僅是為了錢,沒有人會選擇這麼一個偏僻的山區小縣城實施綁架的,更何況綁架一個縣委書記比綁架一個富翁要困難得多,風險也太大了。」
   
    從4月13日晚上的8點到次日中午11點,綁匪和王書記在一起呆了15個小時,這15個小時發生了什麼,外界不得而知。
   
    縣委書記王炳榮不是威寧當地人,縣委給他安排了一處宿舍,在縣武裝部大院里。宿舍是一幢獨立的三層小樓,一樓是食堂,王炳榮住在二樓,縣長吳學軍住在三樓,要上樓先得通過一道結實的電子鐵門,案發現場就是王炳榮的宿舍。
   
    本報記者到案發現場考察過,小樓的門窗完好無損,武裝部大院24小時有專門的守衛。威寧縣一位領導幹部說:「案發時間是晚上的七八點鐘,不可能是破門而入,那樣動靜太大了。如果綁匪和王書記不認識,那綁匪怎麼上的樓就是一個謎。」
   
    這位幹部認為:「這是一次技術含量極低的綁架。」綁匪綁架了王書記以後,並沒有轉移,而是呆在王書記的宿舍里等錢,「難道他就沒有想過,即使拿到錢又怎麼能離開呢?除非綁匪精神有問題。」
   
    能令人產生無限聯想的是2100萬元的綁金。威寧縣的一位領導幹部認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或有文章。而且,綁匪怎麼就認定王炳榮能拿出這麼多錢?向一個貧困山區的縣委書記開價2100萬元,不可思議。」(來源:南方周末)
   
    誰綁架了他
   
    綁架案在小縣城引起了各種揣測:王書記被什麼人綁架?為什麼被綁架?綁匪的要價在威寧民間也被傳得紛紛揚揚:1000多萬、2000萬、2100萬、2500萬?威寧官方始終沒有通過正面渠道透露任何消息。
   
    記者在威寧多方查證,得知綁匪名叫吳勝利,38歲,湖北省大冶市人,目前已被威寧警方刑事拘留。
   
    綁匪的身份得到了湖北省大冶市公安局的確切證實。威寧縣公安局於4月14日向湖北省大冶市公安局東嶽路派出所發了協查通報,通報稱:4月14日接到報警,威寧縣武裝部宿舍王炳榮於4月13日8時許被綁架,請大冶公安局協助提供吳勝利家人情況和有無犯罪記錄。然而大冶警方並不知道,被綁架的王炳榮就是威寧縣的縣委書記。
   
    吳勝利,沒有任何犯罪記錄,家住大冶市城西路一幢舊的居民樓里,樓下看門的大爺對他並沒有深刻印象。
   
    鄰居黃大媽能提供的信息也很有限:吳勝利原是大冶市雞冠嘴金礦的貨車司機,一年多前金礦改革,他「停薪留職」,到貴州發展,有一個11歲的兒子和「不經常回家」的妻子。
   
    吳勝利在雞冠嘴金礦曾經的同事對他的近況也知之甚少:這一年多都沒見過面,也沒聽說他有什麼消息。
   
    所有認識吳勝利的人都透露了他的一個共同點:性格很好,精神上絕對沒有問題。
   
    「吳勝利因為在威寧投資失敗而起心報復」的傳言並未得到佐證。他的朋友說:除非是中大獎,他不會有那麼多的資金。
   
    本報記者先後到威寧縣礦產局、煤炭局、工商局查證過,也沒有發現吳勝利在威寧有過開礦辦企業的記錄。
   
    威寧縣爐山鎮的一位礦老闆張先生告訴本報記者:並未聽說過同行中有叫吳勝利的老闆 
   
    警方不配合,無法獲取吳勝利更多的情況。而他的親屬朋友,在大冶和威寧都遍尋不遇。
   
   為何綁架縣委書記?
   
    威寧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用當地一位幹部的話說是「積弊頗深的是非之地」。威寧縣原人大副主任說得更直接:誰來威寧都遲早要出事!
   
    威寧歷來是非法小煤窯的重災區,瓦斯事故頻頻。2006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5·2」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5人殞命。事故發生后,威寧縣政府迅速清查、關掉了四百多個非法煤窯,6月4日,縣長安順才因為「5·2」事故傷亡人數過多而引咎辭職。然而,僅僅事隔3天之後,就又發生了導致5人死亡的「6·7」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威寧非法小煤窯的猖獗可見一斑。
   
    「5·2」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出事礦主之一蔡定禮,道出了小煤窯屢關不禁的內幕:只要每個月向當地政府交點錢,他們的煤窯就不會被炸掉。他們開礦的純利潤每個月在4萬元左右,而他們至少要拿出十分之一用於交費和打點各種關係。
   
    官商勾結是非法小煤窯不斷死灰復燃的重要原因,王炳榮明確講:「有的幹部參與辦礦。」他所說的就是威寧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打拐中隊中隊長馬超和威寧縣某鄉鎮的黨委書記王彥敏等人。前者是「5·2」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煤礦的入股者,沒有投資一分錢卻擁有50%的股份,後者因擅自向非法煤窯和運煤車輛收費,一審被法院判處一年徒刑。
   
    威寧煤礦資源豐富,煤層低,最厚的煤層只有70厘米左右,開採比較容易,「隨便打一個洞就可以採到煤」,所以小煤窯遍地開花。鼎盛時期,一個鄉鎮就有幾百家之多。
   
    如果不出事故,小煤窯是一舉多得的「利是」:「幹部分了錢,農民有活干,老闆有錢賺,何樂而不為?」然而,頻發的事故讓威寧這樣一個地處偏僻山區的小縣城不斷成為輿論的焦點。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也盯上了這個偏僻山區, 2006年6月1日,由中宣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共同舉辦的「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第一站就選在了貴州。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4月,王炳榮調到威寧任縣委書記一職,隨即開始了他的「鐵腕改革」:對非法小煤窯堅決取締,對參與辦礦的幹部「重拳出擊」。儘管到任剛滿一年,提起王書記,威寧無人不知,他被譽為「改革者」。這位改革者,一年之內,炸封非法小煤窯兩千多口,當地民眾稱「炸得很徹底,很難再恢復」。
   
    然而,王炳榮新官上任燒的第一把火也「燒毀」了很多礦主和地方官的利益,原威寧縣的一位領導幹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畢竟,他斷了那麼多人的財路。再說,威寧的小煤窯泛濫成災也不是一兩天的事,這些礦主和現任官員肯定覺得心理不平衡。」他們對王炳榮懷恨在心,一時間,威寧縣城內多了不少要報復王炳榮的傳言。
   
    王炳榮被綁架后,威寧人開始了豐富的聯想,不少民眾斬釘截鐵地告訴本報記者:就是某某礦主報復王炳榮。
   
     整頓吏治得罪了人?
   
    王炳榮在威寧招來的非議並不止於關閉小煤窯。王炳榮新官上任的第二把火燒的就是「整頓吏治」。他在堅定推行改革的同時,整頓吏治也使他得罪了不少幹部。
   
    幹部隊伍嚴重超編是威寧縣一個長期積澱的難題。翻開當地的幹部通訊錄,一個正科級單位有一名正局長、6至7名副局長很常見,而國家規定是一正兩副。
   
    王炳榮到任后,首先拿領導幹部開刀。堅決執行「男53女50」的轉非標準,任何超過年齡的領導幹部都要轉為「非領導幹部」。
   
    王芳(化名)是威寧縣一位副科級幹部,年齡剛過50歲,也在轉非之列,她告訴本報記者:「這次轉非是威寧歷來動作最大的一次,轉非的領導幹部有百人之多,王炳榮是動了真格的。」
   
    「男53女50」的轉非標準其實早已有之,但以前執行不力,王芳解釋說:「一個副科級幹部,花了多少心思才被提拔上來,怎麼能輕易就被轉非?芽這裡面的潛規則,不容易打破的。」
   
    威寧縣一位領導幹部告訴本報記者:「以前的幹部調整,說白了就是從中撈錢。在威寧這樣的貧困地區,縣級官員手中最有用的權力籌碼就是人事任免。俗話說挪挪窩,抱金窩。」
   
    但這次的領導幹部「轉非」同以往的調整幹部不一樣,只減不加。被「轉非」的領導崗位上,並沒有調任新的領導幹部,大家覺得王書記一碗水是端平的。
   
    王芳坦言:「即使王炳榮的幹部改革沒有私利,但被轉非的領導幹部心裡肯定是不高興,憑什麼以前58歲的幹部都可以在領導崗位上占著,我現在50歲就要轉非?畢竟是冰凍三尺,要一下子改過來,反對意見還是很大的。」
   
    一位領導幹部將王炳榮的嚴肅吏治理解為「他在威寧的關係少」,在威寧任書記之前,王炳榮一直擔任畢節市農業局局長和黨組書記一職。
   
    王炳榮的改革形象被當地的一些幹部形容為「好大喜功、作風專斷」,他「不講人情」的直率性格讓不少幹部對他心存不滿,一位幹部向本報透露這樣的細節:一次縣委辦公會上,某領導會上接電話,被王炳榮當即點名批評,下不來台,至今讓許多幹部心有餘悸。
   
    王炳榮被綁架后,另一個人物反而成了焦點。
   
    李來昌,威寧縣原副縣長。2007年2月召開的威寧縣人代會上,李來昌意外落選了,而他是上一任領導班子中留任的副縣長。李來昌對王炳榮有意見,在威寧人盡皆知。王炳榮出事前,李來昌曾經說過一句「王炳榮遲早要出事」的玩笑話,如今被威寧百姓反覆玩味。李來昌回應本報記者時大笑:「簡直是無稽之談。要想求證很容易,既然綁匪已經抓獲,審審不就知道了嗎!」
   
    威寧縣是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轄區內有二十多個少數民族,地處雲貴兩省交界之處,社會治安向來是個難題,近來聲名鵲起的威寧「四大名捕」就是因抓捕罪犯神勇而享譽全國。因此,威寧不少民眾也猜測:在太歲頭上動土也並非不可能。
   
    威寧警方回絕了本報記者的採訪要求,各種流言無法找到得以證實的渠道。目前,縣委書記王炳榮在省城貴陽的貴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幹部病房治療,本報記者試圖和王炳榮正面接觸,但被王炳榮的愛人委婉地拒絕了:「他(王書記)病情還比較嚴重,不方便接受採訪。」
   
    威寧警方稱:案子已移交檢察院,仍在偵查階段。關於綁架案的種種猜測短時間內也不會退出威寧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