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海軍應該走向遠洋(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8 0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5月08日 《艦船知識》雜誌


                                                                   資料圖:中國海軍戰艦遠洋航行

  文/白馬

  編者按:3月2日,《國際先驅導報》以「中國海權從屬於陸權應緩建航母」為題,發表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葉自成先生的文章。文章從「在大戰略中定位海權發展」,」晚清的教訓』 「中國近海戰略與西方大國不同」 」海權還須服從軍事技術發展趨勢」等方面論述了當今中國海軍的發展戰略以及裝備發展取向。文章發表后在網上引起了廣大軍事愛好者的廣泛討論,為此本期「藍色PK台。邀請了白馬先生就相關問題發表了個人的觀點。

  海軍是民族的財富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正是明朝初期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為中國開闢了經東南亞通向非洲的商路,也為後來中國的瓷器和茶葉輸往東南亞、歐洲打開了方便之門,但是在明朝中期,雖然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先進的航海技術,由於缺乏正確的戰略指導,海軍迅速衰落。同樣是經過這條海上通道,清朝來年的列強入侵卻使中國陷入衰敗的困境。由此可見,海軍是整個民族的財富,海軍戰略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命運的巨大影響,不是一代人,一個政府,一個時期,而是持續幾百年漫長的時間。

  在中國和非洲國家積極尋求台作發展的同時,從許多西方老牌殖民主義國家那裡,也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他們甚至指責中國為。新殖民主義」。很顯然,中周在非洲的行動,觸動了一些西方國家的利益。眾所周知,在西方國家反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各種手段中,輿論攻勢是最溫和的一種。將來一旦有敵人封鎖海上能源通道和貿易通道,中國對外開放國策的安全保障又在哪裡呢?

  這些問題,正是今天中國的海軍戰略必須回答的。

  世界海軍戰略潮流

  海軍戰略是國家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戰略包括海軍建設與運用的戰略環境、戰略使命和任務、戰略力量及戰略運用方式。

  世界海軍的發展史上,出現過「大陸學派」、「巨艦大炮淪」、「海權論」、。棱海軍」、「軍事戰略海軍部分」、「由海向陸」等幾大戰略潮流。

  (1)「大陸學派」產生於19世紀的法國,當時的海軍仍處於風帆時代,法國是個大陸國家,但國土南北兩面臨大西洋和地中海,有漫長的海岸線和許多良港,具有發展一支強大海軍的良好的地理條件。但法國的戰略家們只把海上力量看做是陸上力量的輔助者,以巴隆《海戰論》為代表的「大陸學派」海軍理論認為,法國不應和英國艦隊進行大編隊的海戰,而應依託海岸,用小編隊.直接打擊英國商船隊,這樣可以動搖英國的經濟根基,保障陸上作戰的勝利。「襲商戰」思想成為法國此後一個多世紀的海軍戰略,雖然法國在財力和海軍技術上不遜於英國,1837年時,法國有23艘蒸汽戰艦,而英國只有21艘,螺旋槳、旋轉炮塔這些技術部是法國首先應用到戰列艦上的,但法國海軍卻重點發展了大量小型艦艇。由於錯誤的戰略指導,法國海軍無力維護本國海外利益,國運也從此走向衰敗。

  二戰中,德國海軍繼承了「大陸學派」的「襲商戰」理論、不但進行大規模潛艇戰,甚至連戰列艦和戰到巡洋艦也作為海上襲擊艦使用。雖然德國潛艇一度嚴重威脅英國的海上生命線,但最終在盟軍水面艦艇和航空兵的聯台打擊下,潛艇戰徹底失敗。

  戰爭實踐證明.「襲商戰」只是海軍任務之一,不能把「襲商戰」作為海軍戰略。「大陸學派」的根本錯誤在於,把海軍作為陸軍的附屬,只強調海軍破壞性的一面,而忽視了海軍保護海上航線,促進國力增長的價值。

  (2)「巨艦大炮論」產生於19世紀末的英國,當時的海軍已經進入蒸汽機鐵甲艦時代。當時的英國是世界頭號強國,擁有大量海外殖民地.而新興的工業國家德國,卻急於準備建立一支龐走的艇隊,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奪取英國的海外殖民地。而英國則提出「兩強戰略」,要建立一文能同時壓倒兩個歐洲海軍大國的艦隊。「巨艦大炮論」主張建造堅甲重炮的巨型戰艦,通過艦隊決戰和海上封鎖來奪取制海權。

  「巨艦大炮論」賦予了海軍和陸軍的平等地位,其缺點在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英國、德國和日本都曾為此消耗了巨大的國力。

  (3)「海權論」誕生於19世紀末的美國,當歐洲列強進行造船競賽和艦隊決戰的時候,美國海軍的馬漢將軍提出了「海權論」。他把海軍建設上升到國家命運的高度。從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等大戰略角度認識海上力量。提出了「炮艦外交」、「海軍威懾作用」等觀點,認為海軍在戰時和平時具有「共同價值」。

  (4)「核海軍論」誕生於二戰結束后的蘇聯,當時人類戰爭史進入了核時代。在第…顆原子彈投入實戰之後。很多國家的理論界掀起了「海軍無用論」。特別是美國在太平洋上進行的比基尼核試驗,證明了核彈對於潛艇和水面艦艇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就在美國海軍將領們極力維護海軍地位的同時,從1955年開始,由於蘇聯在彈道導彈技術上的突破性進展,蘇聯海軍卻在「導彈——核戰爭」軍事理論的指導下,推出了「核海軍」理論。並在這個理論指導下,建造了大量以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動力潛艇。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為代表的蘇聯「核海軍」理論逐步完善。

  「核海軍」理論,突出了海軍對岸上目標打擊的作用(主要是核打擊)。把海軍的威力從海洋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核海軍」理論要求建造以水下核力量為主的均衡型遠洋海軍。蘇聯的「核海軍」理論吸收了大陸學派和海權論的部分內容,同時影響了英國、美國等老牌海上強國的海軍理論。

  「核海軍」理論實現了蘇聯海軍的跨越式發展,但局限性在於其靈活性不足,難以應付全面戰爭之外的常規局部軍事衝突。蘇聯解體后,「核海軍」理論下建立的蘇聯艦隊,在失去經濟支持的情況下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5)「軍事戰略海上部分」誕生於20世fg8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已經走出了越戰失敗的陰影,1986年,美國提出。以實力威懾為基礎實施全球性海上進攻」的新戰略.準備建設一支「600艘艦艇」的龐大海軍。「軍事戰略海上部分」把海軍理論上升到國家軍事戰略的高度。

  (6)「由海向陸」誕生於冷戰結束后的美國,由於失去了蘇聯海軍這個強大的對手,1996年美國海軍提出「前沿存在,由海向陸」戰略構想。把美國海軍的作戰對手由海權國家轉變為陸權國家。把美國海軍主戰場,從遠洋轉移列陸權國家沿海地區。把主要作戰目標,由奪取制海權轉變為控制海岸和部分陸地。「由海向陸」的實質,是海權國家壓服陸權國家。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8 09:50 | 只看該作者

新中國海軍戰略及面臨的問題


                                                       資料圖:中國海軍最新入役的116號防空驅逐艦

  新中國海軍戰略

  (1)沿岸防禦,新中國建立初期,從1949年到1955年,中國海軍奉行「沿岸防禦」戰略,海軍主要任務是「保衛沿海沿江」,肅清海匪,收復沿海島嶼,突破海上封鎖。這一時期,海軍裝備主要來源是繳獲、購買和仿製。海軍初步建立了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岸防兵部隊和海軍陸戰隊。武器裝備主要以「空、潛、快」為特徵。主要艦艇噸位小,續航力短。

  (2)近岸防禦,從1956年到1970年,中國海軍奉行「近岸防禦」戰略,海軍主要任務轉變為保衛海防。這時期,海軍裝備實現了從繳獲、購買、仿製到自行研製的轉變,海軍裝備了自主研製的核潛艇。海軍戰鬥力有了較大提高。海軍提出r海上破襲游擊戰理論、海上獨立戰場理論和依託島岸作戰理論。

  (3)近海防禦,從1970年至今,中國海軍奉行「近海防禦」戰略,近海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個戰略概念,包括我國全部的海洋國土。這一時期我國主要威脅由大國全面入侵,轉變為局部熱點衝突,特別是一些有爭議的近海經濟區。海軍的豐要任務,已經由協同陸軍、空軍進行反侵略戰爭,轉變為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上經濟利益,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面臨的新問題

  從二戰結束到蘇聯解體,世界一直處於美,蘇兩強爭霸的格局之下。而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這一變化,必然會對中國的海軍戰略產生深刻影響。

  建國初期,雖然美國對中國進行封鎖,但新中國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與蘇聯的貿易和技術引進的大門始終足敞開的。在英國為了維護香港的特殊情況下,也不敢完全追隨美國對中國進行封鎖和禁運。國家以發展重工業為主要任務,對海外貿易的需求不大。儘管那時新中國海軍力量非常薄弱,但國防壓力主要由陸軍承擔(朝鮮戰爭)。海軍的任務也相對很輕,因此,「沿岸防禦」戰略基本適應當時的安全環境。

  改革開放初期,雖然中、蘇關係仍然緊張.但在1972年中美關係改善的基礎上,中國逐步打開和西方貿易和技術引進的大門。國家的改革開放戰略,對海外貿易的需求逐漸增加。儘管這時中國海軍力量仍然不夠強犬,但國防壓力仍主要由陸軍承擔(北方對峙)。海軍的任務也相對很輕,因此,「近海防禦」戰略基本適應當時的安全環境。

  蘇聯解體后.美、蘇互相牽制的格局不復存在,美國不再需要中國牽制蘇聯,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軍事威脅不斷增加。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發展,進口能源、原材料、出口產品的海上通道、已經成為中國的經濟命脈。而我國目前的海軍力量與外來威脅和安全需求相比,是不相適應的,由此產生一系列新問題。

  (1)在近海地區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中如何應對超級大國的武裝干涉?

  在中國近海的熱點地區,如釣魚島、南沙、台灣等,存在美、日軍事同盟,美、澳軍事同盟。最近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與日_本首相安倍也將簽署聯合安保宣言,兩國將進行情報合作,日軍也可以在澳大利亞國土上進行聯合演習,儘管日澳安保宣言級別低於日美安保協定,但很大程度上將意味著兩國關係提升為一種「准同盟關係」。

  美、澳、日之間這種2+2軍事同盟的存在,使中國近海地區安全形勢複雜化,近海問題可能牽涉到超級大國,並波及範圍更大的地區,這一變化是中國近海防禦戰略需要面對的。

  (2)如何保證從中國通往波斯灣這條能源通道的安全?

  即使中國成功地避免或解決了近海地區的危機和軍事衝突,從發展的眼光看,仍然是不夠的。一旦超級大國或地區軍事強國對中國進行海上封鎖,一支為近海防禦而建設的海軍,如何維護中國通向波斯灣的石油航線的安全?

  (3)如何維護中國在非洲地區的經濟利益?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對外投資項目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非洲和中東地區。雖然中國對很多國家一向奉行友好政策,但由於各種複雜的利益衝突,也出現了由地方勢力.恐怖組織進行的綁架中國工人等現實威脅。應對這些低強度衝突與恐怖成脅,也是海軍戰略需要考慮的內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8 09:5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海軍應在近海防禦基礎上加強遠洋打擊能力


                                                              資料圖:中國海軍主力戰艦海上分列式

  近海防禦與遠洋打擊

  綜上所述,中國海軍在近海防禦的基礎上,應該加強遠洋打擊能力。

  (1)通過國際合作,應對低強度衝突。在遠洋發生低強度衝突時,中國可通過和友好國家的國際合作,例如提供艦艇臨時停靠和補給,或多國海軍聯台行動,例如科索沃戰爭時,希臘海軍曾幫助中國運輸僑民。同樣,中國海軍也需要幫助友好國家海軍處理髮生在亞太地區的低強度衝突。

  (2)有限的遠洋打擊能力是對近海威脅的遏制。假如中國和周邊國家發生武裝衝突或局部戰爭,保持對敵方遠洋航線的有限打擊能力,是對戰爭升級有效的限制手段之一。增加戰爭成本,就是降低戰爭風險。

  (3)區域安全交換。假如中國和超級大國發生軍事衝突,中國海軍顯然沒有能力在遠洋和敵國進行艦隊決戰,但如果中國海軍能有效控制對敵方有重要價值的海區,則雙方可能達成默契,保證中國冊只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安全。當然區域安全交換,需要比有限打擊遠洋航線更強的遠洋作戰能力。

  (4)陸、海,空軍聯合進攻。假如中國和超級大國發生軍事衝突升級,中國海軍還可以在陸軍、空軍的幫助下,獲得前進基地,擴展打擊範圍。

  加強遠洋作戰能力的幾個問題

  中國海軍現有的裝備,是缺乏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多數為近海作戰設計的艦艇續航能力和自持力都不足以完成遠洋作戰任務。特別重要的是,艦隊脫離岸基航空兵保護時,缺乏奪取遠海制空權的能力。

  因此,發展航空母艦,是遠洋作戰的必然需要。但由於中國從未建造和使用過航空母艦,很多人對於航空母艦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

  (1)發展航空母艦是對強國海權的挑戰嗎?擁有3~4艘航空母艦是否有實戰價值?由於海軍建設的長期性和高投入的特點,從近代海軍史看,後起國家要直接挑戰海軍強國是非常困難的,德國和日本都曾經慘遭失敗。但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常常被忽視,這就是美國。美國根據其「海權論」發展起來的強大海軍,並沒有和英國「巨艦大炮」的艦隊進行決戰,就取代了英國的位置。

  美國海軍挑戰二流對手,打敗西班牙海軍,擴張自身實力,等到英國自敗,自然取代英國,因為頭號強國往往也是眾矢之的。問題是,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就是美國早期發展戰列艦的價值。

  孫子說:「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2)近期戰略目標用不上就不搞嗎?

  海軍戰略研究應注重整體性,海軍建設需要長期連續的投入,艦艇的使用壽命往往超過某種海軍戰略的有效期。例如英國早期的戰列艦「君權」號,到了1945年,雖然其航速太慢無法用於海戰,但仍然可以擔負護航任務。長遠看,這是對軍費的節約。

  今天發展的新型航母,在未來的大規模遠洋艦隊中很可能擔任配角,但總比先後建設近海、遠洋兩支海軍成本低。

  (3)「導彈萬能論」與「航母消亡論」。

  在1945年原子彈爆炸之後,美軍內部就出現過航母消亡論,但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航空母艦。軍事史上,此類唯武器論的錯誤觀點曾經多次出現。今天是精確制導武器的時代,西方國家海軍中有人把航空母艦稱為「導彈吸塵器」。雖然導彈技術已經有了極大發展,但導彈的出現並未使坦克和飛機消亡、更不可能使綜合防護能力更強的航母消亡。艦載機可以應對各種高低強度威脅,其任務多樣性是導彈無法代替的。假如有一種更先進的導彈出現,航母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作戰平台,只能增加這種導彈的效能。

  綜上所述,海軍是民族的財富,海軍建設需要幾代人長期,連續的投入,海軍戰略是關係到一個民族幾百年盛衰的大事。對於奉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中國來說,中國海軍應該走向遠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4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8 09:57 | 只看該作者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正是明朝初期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為中國開闢了經東南亞通向非洲的商路,也為後來中國的瓷器和茶葉輸往東南亞、歐洲打開了方便之門,但是在明朝中期,雖然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先進的航海技術,由於缺乏正確的戰略指導,海軍迅速衰落。同樣是經過這條海上通道,清朝來年的列強入侵卻使中國陷入衰敗的困境。由此可見,海軍是整個民族的財富,海軍戰略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命運的巨大影響,不是一代人,一個政府,一個時期,而是持續幾百年漫長的時間。


資料圖:2007年3月中國海軍護衛艦在阿拉伯海參加多國聯合演習



資料圖:中國海軍最新型115號防空驅逐艦入役



資料圖:中國海軍新型驅逐艦護衛艦海上縱隊



資料圖:國產新型戰艦進行海上補給作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382

帖子

49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9
5
wssandy 發表於 2007-5-8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3

主題

2563

帖子

77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2
6
MH360 發表於 2007-5-8 11:53 | 只看該作者
有必要走向深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975

帖子

23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7
7
huaxin671 發表於 2007-5-8 13:07 | 只看該作者
科索沃戰爭時,希臘海軍曾幫助中國運輸僑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主題

728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8
redchildren 發表於 2007-5-8 21:26 | 只看該作者
去幹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74

帖子

10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1
9
ayunk 發表於 2007-5-8 23:27 | 只看該作者

115,116都入役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

帖子

6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3
10
sx377 發表於 2007-5-9 10:01 | 只看該作者
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4: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