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宇航員願永遠留在太空 稱地球生活麻煩多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8 1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5月08日  中國新聞網

  在航天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只要有足夠的興趣和經濟條件,普通人也有機會進入太空,享受一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旅遊。但對宇航員而言,往返於太空與地球之間則是他們的工作和任務。

  據路透社7日報道,在太空和地球間往來穿梭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輕鬆有趣。俄羅斯宇航員就表示,如果可能,他們情願不返回地球,永遠留在國際空間站。

  特殊職業

  俄羅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德祖洛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我們飛離地球,在遙遠的太空直視它的時候,那種感覺最為美妙。它就像一個巨大的、美麗的藍色氣球,飄浮在太空中,周圍是無邊的黑暗。」

  儘管進入空間站后,就必須夜以繼日地工作,但德祖洛夫仍對自己的職業情有獨鍾。而事實上,最讓他苦惱的並不是長時間的工作,也不是對家人和朋友的思念。

  「最難以忍受的事情就是返回地球,」德祖洛夫說。返回地球就意味著又進入世俗的生存狀態——支付賬單、購買食物、處理日常瑣事、周旋於各種人之間……但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德祖洛夫說:「最讓人頭疼的是肌肉功能退化,行走起來極其困難。你必須像小孩子一樣,重新學習走路。」

  由於在空間站失重狀態下,人的腿腳長期不用就可能肌肉萎縮,所以宇航員每天都要進行訓練,以免肌肉功能退化。但即使這樣,返回地球后,他們還必須在醫生監護下,經過幾周時間護理、鍛煉,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星城訓練

  德祖洛夫在莫斯科附近的星城生活過21年,還曾兩次各4個月派駐距地球35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星城是宇航員訓練基地,居民有5000餘人。除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為其宇航員建造的一些漂亮的白色小屋外,小鎮中大部分建築物都古樸陳舊,亟待翻修。由於把守森嚴,外界人員很難進入星城。

  訓練基地內,在寬大空蕩、擺設著藝術裝飾品的門廳後面,黑暗的走廊盡頭,就是宇航員訓練房和辦公室。室內堆積著各種古舊設備,但設備後面隱藏的卻是那些世界上最複雜耐用的電子系統。

  在星城生活的人常常會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德祖洛夫說,蘇聯解體后,「政府仍在不斷為我們提供資金,也許數額少了一些,但這不會影響我們,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工作」。

  俄羅斯宇航員大都是經過訓練的軍事飛行員、工程師或醫生。他們在一種經改造的飛機中接受訓練,以適應在空間狹小、密閉的飛船內旅行和在失重狀態下生活。訓練時,飛機呈拋物線形急速上下飛行,產生與重力相等的離心力,使機艙內達到失重狀態。世界上第5名太空遊客查爾斯·希莫尼在一次參加完這樣的訓練后在博客中寫道:「這和以前的任何體驗都大不一樣。」

  太空旅遊

  現在,雖然普通人進入太空已不再是無法實現的夢想,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只要付出2500萬美元,身體條件允許,就可以參加訓練,並申請進行一次太空旅遊。

  現年58歲的希莫尼原來在微軟公司工作。他於4月21日安全返回地球,結束了為期2周的太空游。

  安排希莫尼太空游的克里斯·法拉納特是太空探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他說:「送旅遊者進入太空,就像一個了解自己本性和由來的過程。我們所有人都是茫茫宇宙中的星際塵埃。」

  但一些宇航員對太空游卻有不同看法。宇航員熱納迪·帕達爾卡說:「一個人花費巨資就可以進入太空,享受在太空遨遊的樂趣,而其他人卻望塵莫及。顯然,這不太好。但對我們而言,這卻是極大的經濟支持。」

  不過,無論是專業宇航員還是太空遊客,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都要返回地球。(賀叢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