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歷觀察到的中國空軍精銳新殲-10戰機飛行心得!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5 1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帖] 2007-5-5  軍事雜談 華聲論壇

  

  本人住在南方的一個小小城市裡,終日忙忙碌碌。在我眼裡,這些年來,地面依舊日益喧囂,天空卻慢慢不再通透,人們已經漸漸忘記抽空去仰望一眼曾經蔚藍的大氣層,似乎是吧……

  也許過去這些變化都不重要,但隨著 殲-10 的到來,我發現過去有些沉悶的天空開始變得有趣起來,我每一天期待她的每一次出現已經變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中國CCTV的官方新聞報道里正式出現之前,殲-10 已經在一兩個月前悄悄進入我所在城市的視野。剛開始,只是聽見一種不熟悉的飛行器掠過時發出異樣於過去的聲音,轉頭間卻什麼也看不見。但街頭小道消息開始慢慢傳播開來,為此自己曾經特地爬到某山頭守侯,雖然也觀察到幾個極小而熟悉的身影,自己卻帶著莫名的興奮不敢徹底證實內心的想法,期望某天能近距離目睹 殲-10 的神秘英姿,因為我熟悉在我所住的地方一定會有這個機會的,因為多少年來這裡的戰機航線就路過我們頭頂!

  06年底前一個月的某一日,我正因工作的需要和一幫人在就某件事扯皮,地點也正好航線附近,煩亂間一陣尖銳的聲音漸漸逼近……已經震耳欲聾了,我敏感的往眼前的建築群中望出去,聲音即將穿出那裡,忽然間,一架在陰暗的天空襯托下顯得有點淺暗藍色的巨大戰機從建築群上飄搖而過(目測高度150米左右),在我眼前來了個慢悠悠的大側身90 度轉向,隨即漸漸消失在天際。心裡的石頭終於可以重重落地了,那一刻無比的愉悅,無比的歡暢!這一次沒錯了,以前中國空軍戰機從來不曾有過的下腹進氣道,三角翼前的小鴨翼,就是殲-10 !! 周圍的一幫人也忽然間鴉雀無聲,和我一樣屏氣注視殲-10飛走的方向,事後從他們的眼神和反應來看,那一天,我覺得對我們來說,那簡直就像中國空軍新生的一天!現在回想事隔十幾日後看到12月29日的新聞,當時仍然激動不已,覺得自己不經意間生活在這個小小城市裡,能率先親眼目睹體驗一回「傳說」解密的感覺,真是太幸運了。

  時至今日,在這幾個月里,只要工作間一有空,我便找個合適地方細細的觀察品味這款真正在中國空軍史上開具劃時代意義的新型戰機。通過觀察它的每一次飛行,漸漸也積攢一些觀察心得,在合適的範圍內盡量以合適的角度里把自己對 殲-10 的理解和評價一一奉獻出來與關心祖國的廣大軍迷朋友一同分享。

  下面就暫時拋掉世面流傳「公布」的數據不談,而主要從5個方面詳細敘述自己親身觀察的心得體會:

  ( 一 )殲-10 的飛行機動性能

  評價一架現代高性能戰鬥機的最首要的標準,我想毫無疑問飛行機動性能是應該擺在第一位置的。從我所觀察的位置,經常可以看見殲-10 的爬升,盤旋,還有巡航等等姿態,

  1. 對於殲-10 的感覺總體是很不錯的,比起過去小六,小七那幫傢伙確實強很多。別的不說,在體型和發動機功率大J-6/7很多的情況下,殲-10 的飛鏢外型使得肉眼發現概率不比它們大多少,在飛行狀態下,從正面和側面仰視在1000米外難以分辨,只有在其稍微側身機動或開進到抬頭45度角時要注意它特有的前鴨翼才容易區分(天氣晴好下反而不易發現,陰天背景下看鴨翼輪廓卻較好識別);而且10在正常的速度下聲音不是很轟響,遠距時顯得比較輕快尖銳,抵近時則少了過去那種轟鳴震顫感,過後回聲較快分散消失,且從沒見過尾部產生有明顯的尾煙或氣流線,由此看來俄國人的發動機在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確實比國產機要天賦高許多,這是最直觀的。

  2. 很多時候看到殲-10 都是在500 米高度下(有時甚至更低),觀察的位置應該是飛機起飛不久后處於爬升的階段,這為我揣測它的機動性提供較好便利。首先,殲-10低空小速度性能確實不一般!多年前看J-6/7 都不敢以10 現在的速度低飛,很多時候還搖搖擺擺的,到了雙三角翼的J-7後期型稍有改善,到了10 則異常的從容瀟灑,有時簡直就是慢悠悠的飄然而過,且不失良好的加速性能;像那次第一次近距離體驗殲-10的處女秀,按道理應該在那個地段不給飛那麼低的,可能是哪位大膽的飛行員偷偷體驗了一把,從目擊出現到側身90度到擺正離去,清晰的過程足足持續十多秒,久得甚至想讓我看清尾焰是什麼顏色(可惜陰天及角度問題沒看清,但可以看清尾噴口是什麼樣式),尖銳的機首,巨大的三角翼,記憶猶新啊!可以看出良好的氣動布局和前鴨翼帶來的升力特性配合優良的心臟賦予殲-10多麼優秀的起降爬升能力。

  3. 至於殲-10 的巡航速度和姿態,我的觀察結論是兩個字:「快 、穩」。先說說巡航速度:通過觀察,個人重新對這方面得出的理解是:這是衡量一架戰機作戰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數據指標。我留意了一下,各國在對這一指標方面好象都有意模糊,而世面各類公開刊物資料對此也是摸稜兩可,給出的數據不足為據,或不可信。可能廣大軍迷對此也不太關心(注意力都被其實暗藏威懾和誤導的「廣告式宣傳」集中到武器、航程、電子設備如何了得等方面去了)。本人認為,真正各國對其主力戰機涉及到這一方面的使用數據是嚴格保密的,因為這反應了該使用國對戰機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也反應了其真實的作戰訓練水平。特別是對戰機製造國而言,更是如此。因為本國使用的型號和賣出去的型號是不會相同的,在細節局部都做了相應改動以適應要求,而這些改動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差異,也就決定其在使用過程中的某種方向和差別。

  一架戰機不是憑空想象製造出來,它有它具體的作戰使命和針對目標方向,而其使用絕大部分時候是在某些速度範圍內進行飛行的,而(戰鬥)巡航速度相差的大小,表現出的持久穩定性,及在此基礎上的加力燃燒、減速、跨音速能力等都可從這估算出來,就能大致掌握能反映出飛機飛行品質的水平。這道理和開3-4萬元的汽車到20-30萬,甚至60-100萬的汽車分別跑20公里、100公里、180公里時速時表現出的加速性、穩定性、可操縱性、舒適度的感覺對比是一樣的。

[ 本帖最後由 白頭翁 於 2007-5-5 16:40 編輯 ]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5 16:34 | 只看該作者
  

  殲-10 飛行的快和穩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說它的快不是指加大油門時表現的飆得快,畢竟在地面用肉眼看見飛機的時間只有十幾秒,很多時候要靠結合聽力,聽聲音來判斷(沒有經歷過的也許不相信)。這種快是相對而言的,過去J-6/7 在亞音速條件下,它的正常飛行速度是相對較慢的,這也是推力不大的原因,在這種速度條件下做機動動作,做編隊的變換,在作戰時的巡邏和攔截都會力不從心。殲-10 則不同,只要不是在按要求規定的飛行速度階段,一般情況下不開加力就能達到的較高速度,給人快馬的感覺,基本上聽聲音開始出現尖銳后5-6秒,就會看得見飛機的小鴨翼。我曾經見過一次在這種速度下的連續大側身機動,相當瀟灑靈活,對比曾經在電視新聞里出現的美軍F-16在巴格達上空近距支援低空側身快速掠過的鏡頭,我們的 殲-10 確實非常非常不相上下,看得特過癮。這種「正常的快」有什麼意義,大家查查為什麼四代機追求的「正常條件」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是為啥意思就明白了,我們暫時達不到超音速,達到高亞音速巡航也算不錯的咧。反正跑的快的比跑的慢的就是要強一點,越快的機動就能增大擺脫追蹤的瞬間角度,相差幾十公里每秒在某種瞬間也是有意義的。

  4. 有一次上午,陰天,碰巧沒啥事,我又再次開車到某地停留觀察,先是過去幾架,高度在還看的見的位置,後面的可能按訓練要求在中高空展開了,肉眼是很難看見的,只能聽聽飛機的轟鳴過過癮,但是在某一架次路過時,原本巨大尖銳的聲音好象突然消失了,天空突然變得安靜了,我正奇怪怎麼回事,飛走的話也沒那麼快呀…?前面的架次不是這個樣子的!大約過了10-15秒后,我再次聽到了的雷鳴般的轟鳴聲,只是比先前要大許多,更具衝擊力和爆發力,持續一會後又趨於正常。過後我仔細回想這個過程,在翻了些資料后,我的解釋應該是 殲-10 在機動飛行過程中或許出現意外導致發動機停機熄火(應該不是練習空中重啟,那地方上空不適合,或現在根本沒必要進行此類訓練),但是飛行員按操作要求還是在允許的時間內再次重啟了發動機,保證繼續安全飛行。如果這次遭遇判斷正確屬實的話,我覺得對殲-10 飛行的穩定性應該是可以有九分把握的,那就和某些宣傳的那樣八九不離十了(短時間重新啟動)。這裡再次高度評價老毛子的優秀產品!俄國航空器科學家做事確實腳踏實地,搞出的東西就是有些獨門技術,真希望我們的「太行」在裝備 殲-10 后依然繼承發揚如此表現!到那時候,殲-10 將是解放軍空軍穩握手中的剛勁鋒利的礪天長劍!

  超音速性能在「訓練一節」談)

  ( 二 )殲-10 的作戰服役數量

  這又是一個極其吸引人的重點話題!本人也非常渴望關注,通過長期觀察,簡單分析一下:電視公開解密前,進駐我們這的 殲-10 數量確實是不多,這可以從飛行的輪次間隔可以判斷,估計在8-10架左右。但是解密后的幾月里,數量逐漸呈上升趨勢,在某月里達到高峰,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一次,在中午某時間段大約40-50分鐘內,每2分鐘飛過一架,足足可見數量應該在20架以上!從飛行方向、姿態速度、時間空間和轉彎半徑的計算,基本排除幾架在反覆轉圈的可能,這也是我有空觀察(也是留意看錶在心裡記錄)里的唯一一次!其餘的都是斷斷續續抽空觀察。

  經過這麼幾個月,在網上也看到一些評論和猜測,其中有一次,在論壇里看見某位(這裡不點名),它發的帖標明中國目前的殲-10 的服役駐紮地點和控制半徑圖,這裡不評價它的意圖和真實性,通過參考,本人發現它的某些標識是有偏差的,地點和數量有一定的迷惑和引誘性,但有些是可信的。看到后自己暗暗分析統計,根據我的判斷,到07年底保守估計,殲-10 的服役數量將會是美軍F-22 目前數量(按80架計)的1.5 倍,(這也是研製戰機的針對性的最好體現)在換心成功后,這個差距應該考慮要逐漸拉大。呵呵,如果可能,到時再談談「10太行」 和「俄制AL-31FN」 的感官和表現區別,呵呵。

( 三 )殲-10 的具體訓練及作戰使用

  

  由於地域的限制,本人觀察 殲-10 的具體訓練相對十分有限,這裡只能結合觀察大致推測粗略談談。

  目前見得最多的還是 殲-10 單機飛行,雙機編隊的也時常有。訓練中往往前後跟進的飛機在航線上略有錯開,很多時候看的出是兩機在進行切內圈的訓練,這種內部的配合或針對較量比拼,個人認為這種訓練非常有必要,十分認可。雖然現在提倡和多採取超視距空戰力求先期殲敵,但在空戰中進行切內圈的作戰技術依然是空戰格殺的不二法則!平時培養好這種素質和習慣,無論放到真實條件下的超視距或近距空戰,都會激發飛行員積極主動迎戰,力求在戰前佔據主動有利位置的思想和勇敢機智精神,而不會傻傻的按什麼教條戰法套路去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被動應敵。

  在有時候,天氣不是萬里無雲,但也不是陰天,就是那種天上有著朵朵白雲,簡單的說是晴間有雲的天氣,往往整個城市充滿了巨大的飛機轟鳴聲,而這時候往往看不見任何 10 的身影,我的估計那是殲-10 在進行超音速(或高亞音速)條件下的作戰訓練,因為普通的中低亞音速條件是不會發出那麼大的躁音,往往你往聲音最大最近的地方觀察,是看不見飛機的,因為它超到聲音前面去了,嘿… !

  在這種天氣一個可以訓練飛行員快速發現目標的能力,因為雲層可以提供很好的掩護,另一個是快速的機動飛行不會流下尾部氣流暴露自己,不暴露給地面和空中的人發現。而且高速飛行需要提升高度以避開對地面的影響,給飛機的機動動作和處理意外提供空間上的足夠餘地。這時候,用肉眼觀察是不可能的,只能仔細聽聽聲音大致辨別。有次爬到山頭上,發現在廣大的空域里,炫目的陽光,大朵的雲,看不清楚任何東西,幸運的能瞄到小小的影子就不錯了,但可以感覺到有很多架次在不同的高度和方向進行大機群訓練,一批接一批,那種令人激動的聲音久久持續不斷。

  根據資料,殲-10 的跨音速和超音速作戰性能是非常出色的,這點在觀察訓練可以間接推斷出,這種訓練幾乎佔據訓練的三分之一時間,只要天氣達到要求,幾乎肯定少不了這種科目。大家想想看,「以己之長刻敵之短」一向是我軍克敵的不變原則,它10那方面不優秀,練那麼多幹啥?而且我注意到很多權威的資料在表述殲-10 的性能時,用的詞語是有區別的,仔細推敲便能窺知一二,總結有以下方面:

  (1) 「殲-10採用小鴨翼,大後掠角三角翼…更強調跨音速,超音速性能」,(出自《兵工科技殲-10增刊》P61-62頁。

  (2) 「殲-10瞬時盤旋能力好,機頭指向對手快…如果進入持續盤旋,就逐漸跟不住蘇-27,增速能力蘇-27好些」,(出自《兵工科技殲-10增刊》P56頁。註:殲-10試飛員語

  以上只截選兩點,綜合其它方面的資料對比的出,個人認為殲-10 的設計針對對象已不僅僅是F-16 一家,它要更超前一點,真是相當佩服設計師對未來空戰趨勢超前的預見,使空軍得以跨越式發展。我們的殲-10 不僅在保證三代機共有的中低空亞音速作戰性能的前提下,還更強調突出三代半、四代機的跨超音速作戰能力,這才是殲-10二十年才出現的真正原因體現,極不容易!

  翻閱了很多三代機(包括三代半、四代機的資料),本人在這大膽的給現階段裝備的殲-10 作戰性能評分:

  (假設每項綜合機動性能為1000分計)

  1. 高空超音速性能 920 分 6000 -15000米

  2. 高空高亞音速性能 900 分

  3. 高空低亞音速性能 880

  4. 中空超音速性能 900 分 2000-6000米

  5. 中空高亞音速性能 880 分

  6. 中空低亞音速性能 850

  7. 低空超音速性能 ——

  8. 低空高亞音速性能 860 300-2000米

  9. 低空低亞音速性能 850 分

  10.超低空亞音速性能 860

  殲-10 : 總分:7900 分

  美軍F-16C 後期空優型1-10項為:880、890、880、850、870、900、——、880、860、860; 總分:7870 分

  法軍幻影2000-5後期型1-10項為:900、890、860、880、880、850、——

  850、840、850; 總分:7800 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5 16:35 | 只看該作者
  

  殲-10 的中低空性能其實還有發展的餘地,主要原因是殲-10 的發動機的推力相對機體重量與來說稍微小了一點,如果我們的發動機的推力能改進的話,那麼中低空性能就會更上一層樓。

  本人在觀察中確實發現殲-10 在飛得慢的時候做機動動作還是不夠相當滿意的,但加力后就不同了,速度一提上來就顯得咄咄逼人,很有氣勢又不乏靈活,這也正好印證了殲-10 將作為目前空優戰機的急迫需要,設計的方向和作戰使命就是以這一為根本目的。

  ( 四 )殲-10 的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改進

  1. 首先應該還是發動機的問題,不是說AL-31FN不好,從理想的目標來看,殲-10 需要的推力還應該要再大20-30%,畢竟10 的空重還是偏大,這是由於機體設計時要保證容納較多油量,較大的雷達和較多電子設備,加上需裝備的發動機的體積所限,這不能說是機體設計的不好或考慮不周,就像有資料說的,在單發機里,殲-10 是比較「豐滿」的。據分析,殲-10 的推重比只是在理想狀態達到1.0(只帶兩發格鬥彈,機內滿油),按現代標準作戰裝備,在裝備兩發格鬥彈,四發中距彈,一個副油箱狀態下能達到1.0以上才算遊刃有餘。看看美海軍為什麼那麼喜歡F-18就知道了,它的F-18可以在掛載很多武器的情況下,還遂行原來F-14承擔的任務,對空對地都可應付,做不到通吃,也可做到來者不懼,都依賴它的優秀髮動機和先進的電戰設備。

  所以,以後的改進就看「10太行」能否在保持穩定可靠性的基礎上達到這一目標了,個人急切盼望這天早日到來。

  正是這一限制,造成觀察中殲-10 在中低空飛行不加力時還是顯得有點慢的印象,這一點在對地攻擊時雖問題不大,但在格鬥或規避時就略有不足,而要解決這點,目前只能是掛載較少而精的武器,這反過來又限制了作戰效能的全力發揮。現階段作為國土空優戰機可以勝任,但做到很好完成多用途任務則需大力改進。個人認為殲-10 原來的想法是雙發戰機:即可解決單發的推力不足,又可將翼身融合得更好,把四代的隱身力也搞進去。只是那將會導致費用的急劇上升和穩定性的不可預見性,為快速裝備部隊形成戰鬥力帶來較大困難而忍痛暫時放棄。事實也決定暫定單發也是非常正確的,至少為我空軍贏得了一支強大的戰略預備隊,適時的跟進時代的發展,為後續更強大的真正主力機型打下堅實的設計訓練使用基礎!(畢竟實戰不是等待完美的武器出現才進行,只有在實戰中不斷改進磨練的武器才能經得住考驗)

  這一偉大艱巨的任務正在進行,真正的主力還在後面!保三進四將是空軍5年內的絕對目標,2年內即可見分曉。

  2. 通過觀察,聽辨10飛行的聲音獲知,殲-10 的訓練在戰術上還應更豐富一點,更具實戰一點。像切內圈類的格鬥訓練是應該保證,但超視距的作戰也不能忘。個人覺得應該加強在超音速機動條件下迎頭對飛模擬作戰訓練,因為我們面臨的空戰環境在大部分情況下會如此,很簡單,因為敵人的武器很先進,敵人不會和我們陷入戀戰的圈子,而我們也應發揚我們主動進攻的精神,用我們擅長的戰法去扼制敵人,簡單又有針對性的致命殺人方法在戰場上是最有效的。

  另外,我們的訓練更應該從實戰出發,我的觀察中很多都不帶彈飛行,這是不太好的,因為裝彈情況下的操縱和空機的感覺是很有不同的,就像一個人開車和拉一車人開車剎車距離絕對不一樣相似的道理,不說真彈,模擬彈也是可以的。不過,呵呵……也可能是我所在的空域不是帶撣訓練空域吧,多慮了,那樣最好。

  我們的殲-10 的飛行員的水平還是可以信賴的,從編隊的密集程度可以看得出,飛行的路線很有章法。戰術上應該很有針對性,能夠跟得上潮流的發展,甚至更具實用。只要能擺脫訓練中怕損失的心理,狠心研究,靈活創新,精細操作,大膽發揮,就可以在實戰對抗中樹立強大的殺敵技術和自信!

  ( 五 )透過殲-10 的看中國空軍的狀況

  

  管中窺豹,暢所欲言。對於在空軍中地位極其特殊的10,觀看殲-10 的飛行,從一個側面是可以感受得到中國空軍的發展變化的。

  首先,從大的說起,就是中國軍隊的轉型。由於中國對高科技裝備的關注與日俱增,代表先進技術的空軍也獲得長足的發展,用「膨脹」一詞是不為過的,畢竟我們在過去的戰爭中受到的直接負面教訓太深刻了。殲-10 的到來,使得這個城市的很多悄然在發生變化。至於發生什麼變化,就說說為什麼空軍挑選這裡作為殲-10 的駐紮基地的所有因素:

  〈一〉 地理氣候-因素:

  1. 這裡一年中無雨的季節比較少,氣候適宜,四季分明,且空氣的透明度相對較好,藍天白雲的日數多,濕度適中,綠化好,無內陸沙塵暴和沿海的鹽水侵蝕,適合保養飛機,適合演練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各類飛行,為飛行提供地形掩護。

  2. 這裡的地形有既有獨立的山頭群,又走向分明的山脈,還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河流,可以提供很多的地面參照物作為飛行標識,空軍可以利用此地形來進行大量對地攻擊的地形規避訓練,且大片山區人跡稀少,為各類格鬥訓練,超音速突擊訓練提供廣大空域,即使飛機掉下來,這裡淳樸耿直愛國的民風也可以為空軍把好保密關。(經常跑這一帶,熟知地形,對比地勢地圖,感覺這裡像台灣東部山區縮影)

  3. 這裡居於南北東西交通要衝,以此地機場為圓心,可以保護1000公里半徑內的許多工業城市、各類基地、各類大型工業目標、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基地、能源基地。這裡可以扼守通往內陸的幾乎所有東南方向空道,向重要戰略方向的戰時支援都可在一次夜間轉場內完成,極利於戰備。

  〈二〉 硬體設備-因素

  1. 首先這裡附近有足夠多的機場(包括本地)。個人的直覺認為一個大空軍基地不會只有一個機場,它其實有很多的任務分工,有主訓機場、前進轉移機場、秘密集結機場、戰時反空襲機場(有堅實地下洞庫和有效防空保護)、戰時備降機場、假目標掩護機場、戰時緊急戰備公路跑道。這是現代空軍強國不可或缺的。本地的歸類暫時適宜定為「主訓機場」。

  2. 這裡有著豐富的機場的工作維護保養的經驗和設備,跑道足夠長,起降方向常年都處於逆風方(這裡少有側風乾擾),而且這裡不是候鳥遷徙路線,少湖泊濕地,少多餘鳥類干擾,有鷹類驅趕,增大了飛行係數。

  3. 這裡有強大的院校和後勤保障、科研設施、娛樂休閑場所,提供理論培訓、指導、研究和生活駐紮,交通便利,生活舒適;甚至還具備獨立設計生產滿足高強度飛行的易耗品易損件的能力。

  〈三〉 人力-因素

  1. 駐紮有精銳的衛戍部隊實行地面保護,更有強大先進的成規模的裝甲部隊,可實施對抗旅級建制空降的防空防突襲作戰。

  2. 這裡可以方便的進行秘密人員交流,輪換,可以方便得到附近強大的人力物力支援。甚至可以……

  3. 這裡的人民歷史上有過光榮的抵抗外族侵略歷史,身上流淌著曾經無比自豪的戰鬥血液,戰時會產生強大的輿論宣傳效應。

  〈四〉 戰略因素

  1. 這裡即可遠離前線,遠離敵國的威脅干擾,在敵的有效打擊半徑邊緣外(如果敵敢大規模打擊此處的話,說明戰爭已經升級到不可挽留的地步,全國人民傾力剿滅另一族群的時代就已經到來),又能迅速進入到高危事發地參與作戰。

  2. 經分析,本地應處於中國邊緣五大戰略方向最首要的方向之一上(台海方向、東北老毛子朝鮮日本方向、西邊中亞各國方向、南亞印巴方向、東南亞各國)。做為傳統的二線,像上面說到的殲-10 作為空軍強大的秘密戰略預備隊將首先滿足這裡的需要,而根據媒體資料宣傳及殲-10 公開出現的塗裝來看,殲-10 至少已經在四大戰略方向實施有效的部署,每個方向至少一個團編製以上,不排除個別方向有二級預備。而且相對於近期我國空防形勢的急劇惡化,這一要求將迫使我們加快行動步伐。

  3. 軍隊內部對資源的分配也是間接因素之一。我的看法:現在解放軍發展趨勢是海空並進,陸軍跟進;東西兩邊撐開,東邊空軍主守,海陸軍進擊,西邊陸軍主守,空軍進擊,中間二炮隨時支援掩護。既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又使三軍勢力平衡發展,不致在軍費分配的問題上產生內部矛盾。我們的要求就是在未來10年內以鷹派逐漸冒頭,鴿派偶爾拉一拉衣腳,免得沖的太過就可,既可保持強勢發展,又不會陷入軍事冒進競賽的怪圈陷阱,一點點的累積自己的戰略空間,看準時機再吃掉某一大塊。

  

  在某日,無聊時分在等紅綠燈,恰聽見一陣巨大的轟鳴出現,不像是殲-10 的聲音,抬頭一看,果然不是,是一架三叉戟特殊型在做加力大角度爬升轉向,肯定不是民用機,民航基本不用了。是什麼飛機呢?這個不得而知。但它的飛行方法個人卻認為有爭議:我所在的地點在市區內,這樣一架巨大的飛機在低空下如此不按常規飛行(那條線路民航很多年早就不用了,再緊急也不至於此),不知是何緣故,究竟是飛行員個人認為的瀟灑行為,還是空軍歷來的行事作風,不清楚!但從我的觀點,這很不好,如果不是軍用要害機也就罷了,不掉下來誰也不會追究;要是哪個空軍領導座機或機密機,那就太暴露自己行蹤了!自己考慮軍事方面的問題從來都是帶著敵人要是會怎麼怎麼的…打的去想,如果在戰時,敵人布置有眼線,通過某些渠道一比對,就可以知道那是啥玩意,如果麻木不仁,就會被幾千裡外的對手摸清規律,搞個什麼秘密跟蹤,間諜破壞,低空秘密導彈射擊,豈不是損失慘重?

  這種習慣很不好,至少存在麻木輕敵心理,平時沒有養成保護自己的習慣,在戰時還按常規出牌,積累到戰場上是危險的。就像這裡的高級軍車車隊,幹什麼從來都是警燈呼嘯開路,恨不得全市人民都要知道它的到來一樣,自己幹啥連老百姓都知道一二,難道車上那些人就不相信裝備極其高端精尖偵聽跟蹤定位設備的敵方會連這個都不放過?要知道對方可是發達國家,吃穿不用愁,整天乾的事可能就是窺探別人隱私的事!唉……

  這裡間接的提出批評,也是要告誡我們的人,不要認為有什麼事不可能發生,不能在小有發展的時候就放鬆警惕,高估自己,一定要把自己放在比強手低一點的地方去琢磨對手,老毛的軍事思想在幾十年內沒有巨大軍事變革的情況下(迅速跨入宇宙作戰時代)還是非常有實戰意義的。

  結束語:

  殲-10 是非常不錯的,至少是空軍自己的兒子,自己的血脈,不是收養的,要好好愛護,也不要怕掉下損失幾架,大不了全國人民努力辛苦點,大家多交點「軍稅」!要儘力幫助其迅速鍛煉提升能力,改進它的某些不足,為它配備更強大穩定的武器系統和航電設備,讓其不僅成為盤旋在我們領空保衛祖國的堅強衛士,更能大膽自信的跨出國門斬惡敵於馬下,揚我中華空軍雄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317

帖子

37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7
4
bio-robot 發表於 2007-5-6 00: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白頭翁 於 2007-5-5 16:33 發表
從沒見過尾部產生有明顯的尾煙或氣流線,由此看來俄國人的發動機在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確實比國產機要天賦高許多,, ...



殲-10與俄國人有關係嗎?狗戴嚼子---胡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40

帖子

41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6
5
搗鼓 發表於 2007-5-6 00:34 | 只看該作者
專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19

帖子

2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5
6
scudiansy 發表於 2007-5-6 10:12 | 只看該作者
不錯,頂一下。

樓主花了不少功夫,我們才能看到好東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975

帖子

23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7
7
huaxin671 發表於 2007-5-6 13:58 | 只看該作者
平台重要,操作人員更重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29

帖子

4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2
8
一刀瘋 發表於 2007-5-7 10:15 | 只看該作者
QUOTE:
原帖由 白頭翁 於 2007-5-5 16:33 發表
從沒見過尾部產生有明顯的尾煙或氣流線,由此看來俄國人的發動機在空氣動力學等方面確實比國產機要天賦高許多,, ...

殲-10與俄國人有關係嗎?狗戴嚼子---胡嘞。


自己不懂還在這裡亂罵人。殲10現在用的是老毛子的發動機,這事兒連條狗都知道,看來閣下狗都不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