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團結與分裂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7-5-6 0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胡忠信
聯合早報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文化的確大不同,國民黨表面團結,一團和氣,行禮如儀,內部則有分裂危機,是「假團結,真分裂」。民進黨為了黨內初選是金光強強滾,外表似在分裂,實則鐵板一塊,沒有人敢出走分裂,仍然緊密團結,是「假分裂,真團結」。

  馬英九已被國民黨中常會推為總統候選人,就等6月全代會確認,但「馬王合」、「馬王配」的「喬家大院」已歹戲拖棚了半年,目前仍然沒有任何具體結果。

國民黨假團結真分裂

  馬英九在獲得中常會背書為候選人,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王金平,提出邀王為副手的搭配,結果碰了一鼻子灰,王金平拒見,也不願再談搭配,這就是「假團結,真分裂」,雙方都在演戲,演給別人看,毫無互信可言。

  馬英九與王金平為了黨主席之爭,結下了梁子,馬在競選過程中用「黑金」影射王,令王憤憤不平,選舉後遺症在總統初選再度出現併發症。

  王金平提出「外省人在中南部沒有票」,是十足的情緒語言,打到了馬英九的痛腳,也打到了自己。如果沒有之前的恩怨,內心寬厚的王金平不會出此情緒語言。如今馬英九有求於王金平,王當然采「拖」字訣,一切等特別費官司判決以後再說。如果馬英九被判一審有罪,形勢或許有所改變。

  王金平的影響力不在他能獲多少選票,而在政壇所累積的人脈與作用。擔任三十年立委,加上立法院長的威望,王金平「喬事情」的能力無人能比,舉目立院政黨協商或妥協方案,最後都是王金平拍板定案。王金平深耕基層,各地人脈、金脈廣布,是國民黨本土派龍頭老大。王金平未必有選戰爆發力,但「敗事絕對有餘」,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讓馬英九腹背受敵,這也是為什麼馬英九體認到問題關鍵,非採取「尊王」基調不可。

  王金平不可能出任馬英九副手,國民黨應死了這條心。王金平有四條路可走:一、俟機取代馬英九成為總統候選人;二、講好條件成為行政院長;三、繼續擔任立法院長;四、回家種田養豬「吃自己」。馬英九應抓住王金平想法,只是單方面邀王金平擔任副手,夜長夢多,必有大變,目前的作法徒然浪費時間而已。

  國親兩黨的內部矛盾也一樣,親民黨立委為了求生存,三不五時用「排馬條款」要求國民黨讓出立委席次,這是任何泡沫政黨都會出現的生存本能,國親平台本來無互信可言,最多只能用「政治勒索,幕後解決」方式化解。

王金平與親民黨的問題,顯示國民黨如「大宅門」一般,江河日下又想重整旗鼓,只能拚老命跑三點半,維護團結表象而做內部整修工作。
民進黨「食人魚性格」

  民進黨的內鬥則是另一番局面,為了爭取大位,「四大天王」已表現出「吞劍光」的鬥爭絕活。蘇貞昌利用行政資源之便,不斷丟出政策與「牛肉」,但大都是為了黨內初選的即興之作,其中以260億元綁住七位民進黨籍縣巿長更是經典之作。加上陳水扁動向指標股——嘉義縣長陳明文站台挺蘇貞昌,旦夕之間發生「雪崩效應」。三位候選人跳出來批判蘇貞昌,並指控陳水扁不公,顯示民進黨的「食人魚性格」絕不手軟,為了權力大餅已不顧吃相難看。

  陳水扁按照常理應保持中立,但陳水扁太過關心民進黨是否繼續執政,太過在乎卸任后的特赦問題,反而患得患失,愈握愈深。陳明文在關鍵時刻登高一呼支持蘇貞昌,當然來自陳水扁的授意,呂秀蓮連續多日高分貝批判蘇貞昌,指桑罵槐,當然是警告陳水扁的介入。四大天王最後陷入情緒之爭的惡鬥,陳水扁的居間操縱才是主因。

  即使民進黨黨內初選競爭到如此地步,卻沒有人懷疑民進黨會有分裂狀況,此因民進黨支持者鐵板一塊,意志非常一致,不會兵隨將轉,而是跟著民進黨的黨意前進。許信良、施明德都是風雲一時的黨主席,最後都走向英雄末路,前車之鑒,誰敢造次?

  依目前的實力判斷,蘇貞昌、謝長廷兩者必然有一人出線,他們在選前衝刺階段,都釋放出若敗選願意當對方副手的意願,蘇謝作法與國民黨的馬王互動完全不同,雙方何者團結與分裂,當下立判。蘇謝兩人俱屬強棒,黨內基層要求團結,他們當然不敢有所逾越。老子說,「強者示弱,大國必居下游」。蘇謝政壇打滾多年,早已參悟此理,示弱才能爭取同情與支持。

  在黨內強大壓力下,不管蘇謝何者出線,兩人非常有可能成為搭擋,以「蘇謝配」或「謝蘇配」迎戰馬英九。蘇謝兩人戰力十足,有南北轉戰經驗,馬英九草根性不足,靠的是媒體光環與偶像劇超人氣,以單人之力是否足與蘇謝對抗?更何況王金平仍然是一顆未爆彈,擅長見縫插針的民進黨豈會放過機會坐視馬王關係?

  連戰、吳伯雄、馬英九、王金平曾高歌「當我們團結在一起」,如果已團結,何須高歌做戲?民進黨「四大天王」是斗得非常難看,但他們仍須小心翼翼在乎黨員的動向與感受,沒有人敢做出激越的分裂之舉。「團結的民進黨」與「分裂的國民黨」,攻守之勢形成,會觀戰的人早已看出問題的核心。

·作者是台灣資深時事評論員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0: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