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印邊界談判 藏南領土再成焦點

[複製鏈接]

167

主題

1303

帖子

44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nandshine 發表於 2007-5-1 0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jim1a2s3d
   
    由報道可知,中印兩國於2007年4月20日起,在印度開始了第10輪邊界問題談判。談判的大致內容為——「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一致要求加緊進程,爭取早日談成一個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的解決框架。」由報道內容我們不難發現,隨著談判的深入,藏南領土頂多變成第二個黑瞎子島。
   
    估計,印度也不會承認什麼「麥線「的非法,只是「人道主義」的給你一點讓你好跟國人有個交代。就好比一個司機撞了人,你讓他賠禮道歉,並承擔患者的一切醫藥費。但是他卻認為這不是他的錯,他不會給你道歉,他可能會給你醫藥費,但他會說成是出於「憐憫或同情「的一點捐贈。因此,隨著談判的深入,我們可能得到的只是一點」捐贈「!對此,吾甚憂之!!!下來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藏南領土的由來。
   
    由於英國殖民時期殖民者私自從中國西藏劃出的土地(被稱為「 麥克馬洪線 」)。 1954年 ,印度在佔領的這塊中國領土上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首次把「麥克馬洪線」從 1936年 以來註明為「未標定界」改為「已定界」。
   
    1972年 印度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 1986年 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即「旭日之國」。
   
    阿魯納恰爾邦的面積為83 743 平方公里 ,是現時印度東北部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現有人口100多萬。首府在伊塔那噶。
   
    我們不妨先分析一下,印度做出這一系統舉動時,我國當時的環境。我國於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9月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而印度1954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此時正是我國朝鮮戰爭剛結束之時,也許正是考慮我國這時不可能再次出兵。由於它自1954年以後不斷對我國領土的蠶食行為,致使我國不得不於1962年(國內經濟剛有所好轉),對其發動自衛反擊戰,雖然戰爭極大的挫敗了印度的囂張氣焰。然而,我國卻不得不撤回得勝之師,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藏南領土極難守御。因為其靠我國那一邊是山,前線補給極為不便(下雪時還容易大雪封山),再者內地對西藏的物資輸送也很是困難,道路相當險惡,從而導致後勤補給也極為不便。而靠印度的那一邊則主要是平原,補給卻極為便利。
   
    二、國內剛經過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不足以維持長期的拉據作戰。
   
    三、此時正值蘇聯逼債,而且驗收條件極為苛刻。再者蘇聯在我國新疆邊境,也時有尋釁滋事的行為發生。
   
    四、台灣反攻大陸之心不死。
   
    五、印度的國際環境好,有大國暗中支持,而我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則相當險惡。
   
    由於這些原因,從而導致我國不得不從藏南撤兵。
   
    然而,印度卻並沒有因此而收手,繼而又佔領了這些區域。1972年 印度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此時,正是我國珍寶島戰爭勝利不久,中蘇關係極為緊張,蘇聯隨時準備報仇。而國內又發生了林彪事件。可謂無暇西顧!
   
    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此時正是中越戰爭進入尾聲之時。也是無力顧及!
   
    經過對比不難發現,印度的一系列動作,都是在我國發生了重大事件之後進行的,可謂「用心良苦」呀!
   
    因而,我們可以發現自1962年以後,基本上都是由於後勤補給問題、國內經濟問題、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及一系列重大的領土戰爭的發生,(再者收之之後,也可能重蹈62年的復轍,因為沒有足夠的條件駐守)。從而,使我國與解決藏南問題失之交臂。
   
    然而,現在隨著米林機場和青藏鐵路的相繼建成,可以說困擾多年的後勤補給問題基本上解決了,國內經濟也得到了飛速的增長。可以說陸軍方面的硬體條件基本上可以說是準備得比較充分了。要是非得說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在先進戰機的數量方面,也許有一些不足。但這並不是主要問題,要是真的要打仗了,加大外購和自產,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然而,由近期的新聞報道,我們不難發現,國家只是將青藏鐵路作為談判時,討價還價的籌碼。(顯然,印度也並不賣帳,藏南鐵路剛落成時,一會宣布也將建立通往藏南的鐵路,一會又試射可以打到北京的導彈什麼的)。然而,眾所周知,要是相信通過談判能把丟失的領土全部談回來,那麼,我想全世界的豬,可能真的都笑了(非吾之好戰,蓋因非戰則不能得耳)。從而,不由得讓我想起鄧公收香港時說的一句話——主權問題是一個不可以討論的問題,不然我們就跟晚清政府無異了。不可否認,我們對收取香港時有絕對的優勢,這是鄧公語氣強硬的一個原因。然而,現在我們對收取藏南難道沒有優勢嗎?我們的陸軍是幹什麼的?要是一味的這樣積弱下去,那麼以後的許多外交問題、和領土爭端也很難像樣的得到解決!相反,我們可以敲山震虎,殺雞嚇猴,以顯示解決領土問題的決心。從而,為以後其它方面問題的和平解決創造契機。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這裡面的含義,主權問題要是可以討論的話,那麼還能稱得上是主權嗎?因為一旦開始談判,往往授人以柄,使你自己從主觀上承認,這個地方是有爭議的,不然那你跑來談什麼呢?去年孫玉璽大使的一句話——你們所稱的「阿魯納恰爾邦」的全部,都是中國領土。我們對全部這個地區擁有主權。我還真著實的激動了一回。然而,現在視之,只不過是滿足口頭之快罷了。也許大使是強硬的,然而領導軟弱,大使再強也無能為也。最終只能貽笑大方,豈不悲夫!什麼「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完全是引狼入室的短視行為,以至於最終使主權問題多元化,使沒有爭議的問題變得有爭議,從而不得不以所謂 「折衷」的辦法來解決,以至於從完全擁有主權變成部分擁有主權。當然這完全擁有是要通過一定的手段才能得到的。
   
    不可否認,國家的大戰略部署還是在台海。然而,我更希望國家的和統,只是為了掩飾海軍裝備暫時不足的一個幌子。相反,如果非得等到台灣宣布獨立時,才決定出兵,如果其不宣布獨立就不出兵。那麼,照這樣下去,只能一班(領導)推給另一班,最終會拖的問題越來越棘手。 相反,台灣問題越早解決對我國其它問題的解決、和國家的發展越有利。
   
    然而,藏南問題,則主要是陸軍和空軍作戰,只要國家經濟允許,其實台海之戰對其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完全沒有必要急著跟印度談判。因此,我更希望國家的談判只是試探印度的口氣。如果在現在這樣的條件下,還以平分土地來同印度搞所謂的與鄰為善,那麼,以後將有何面目見開國領導乎!因為印度是從1954年開始,才非法佔有藏南領土的,可以說是從新中國的口中拔毛,與軟弱的晚清政府並沒有多大關係。再者印度也不是什麼強國,有必要跟他妥協嗎?我想沒必要。而應在一定的國際環境下,在藏南大規模集結二炮部隊,並提前宣告——我國將在我國的藏南領土進行軍事演習,在那裡所住的非法居民,希望限期撤離指定區域,不然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失,我國將概不負責。只有拿出這樣的架式,藏南才有完全收歸的可能!不然這將會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不可否認,要是中印開戰,美、日等國是最高興的。然而,並不是我們好戰,只因不戰不足以立威,不足以保全領土,難道這還不夠嗎?
   
    個人之建,如有疏虞,還望指出.

7

主題

1296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沙發
定軍山321 發表於 2007-5-1 0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5-1 08:29 | 只看該作者
邊界談判,需要雙方互作讓步,但是只可能在小片土地上的調整,「藏南問題」不是個小片土地爭端,所以雙方想要談成很不容易。再不容易也要談!因為還有東段邊境。

軍事解決實為下策!中國與周邊很多國家都有領土、領海爭端,動輒付諸戰爭解決,可能嗎?

印度是個大國,近二十年來致力于軍事力量的發展,軍事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再說,雖然有了青藏鐵路,很大的改善了西藏與內地的人員、物資交流,但是藏南的後勤補給問題仍然是個梗結。假設兩國有戰事,漫長的青藏鐵路太容易受到攻擊了,根本不大可能保障運輸暢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4
關愛 發表於 2007-5-1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07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38
5
anthonywang 發表於 2007-5-1 11:01 | 只看該作者
樓上說的對,青藏鐵路對經濟的影響遠大于軍事,抗擊打能力太弱.
為避免戰時被動,最好是現在和平時期充分利用它加大儲備,減少戰時對它的依賴,到時候打起仗來再車輪滾滾就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