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波音:乘著政府暗補飛

[複製鏈接]

292

主題

3015

帖子

93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engxxy 發表於 2007-4-27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尹海濤

  空中客車的迅速崛起著實讓波音和美國政府吃了一驚。



昔日的江湖老大認定這個後生耍了什麼花槍。於是,他們的矛頭指向了歐盟向空中客車在啟動投資上提供的補助,聲稱歐盟及其成員國提供的政府補助使美國波音處於不公平的競爭地位。

  歐盟並不否認這項指控,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確向空中客車新型號的研發提供了大筆的啟動資金。但是歐盟並不認為其提供啟動資金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首先,他們提供的只是貸款,並不是不需要償還的。空中客車要在規定的期限內還本付息。其次,空中客車要向政府支付一定的紅利。 相比於歐盟的政府補助,美國政府向波音公司提供的補助力度更大,只不過是比較隱蔽而已。

  暗補招數

  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和美國國防部(DOD)通過研發項目對波音公司提供補助。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首先,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和美國國防部通過合同的形式將研發項目交給波音公司去做。波音公司可以使用這些研發項目的成果。其次,這兩個機構會以報銷的形式返還波音公司自己的一部分研發項目費用。再次,這兩個機構的研究人員會以各種形式協助波音公司的研發工作,而不需要波音公司支付任何的費用。最後,這兩個機構還允許波音公司無償使用他們的研發設備和場地。所有這些都形成了對波音公司的隱性補助。根據歐盟的估計,在過去20年間,美國政府通過研發項目對波音公司的補助高達166億美元。

  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和美國國防部還通過政府採購的形式向波音公司提供隱性補助。這兩個機構同波音公司做生意可謂慷慨至極。根據摩根斯坦利的一項報告,在美國國防部向波音公司採購B-767 空中加油機的合同中,該機構給波音公司開出的價格足足可以使波音公司的利潤率達到15%, 儘管該型號飛機的正常利潤率僅為6%。 這相當於白白送給波音公司16 到23 億美元。歐盟在其指控書中,列出了一個長長的類似合同的清單。 比較典型的例子包括美國空軍向波音採購空中預警和控制飛機零部件的合同,美國海軍向波音公司採購民用B-737 並將它們轉型為長距離多功能飛機的合同等等。

  美國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對波音公司也是關照多多。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進出口銀行。 美國進出口銀行的主要職能是向外國買家提供低息貸款,或者向外國買家的私人銀行貸款提供擔保。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將外國買家的一部分成本轉嫁到美國納稅人身上, 其主要目的是為美國出口商贏得更多的訂單。從本質上看,這其實是一項政府補助項目——用美國納稅人的錢為大型出口商爭得市場。多年來,美國進出口銀行被冠以「波音銀行」的噱稱。從1998到2004年間,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貸款,或為私人貸款提供的長期擔保,金額總計共530億美元, 其中280億 在波音公司的名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進出口銀行這個聯邦機構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衛波音的國際市場。1999年,美國進出口銀行68%的補助流向波音公司。 2001年,一名波音高層承認, 波音公司20% 的海外銷售獲得了進出口銀行的財政支持。

  其他政府機構在日常工作中,也對波音提供特殊的關照。美國商務部的一項重要職能是促進美國商品的海外銷售。 國際貿易機構的一項報告指出,商務部對波音公司海外市場的拓展和維持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過海外銷售公司(Foreign Sales Corporation)法及其有關的立法,美國政府給波音公司很大的稅收優惠。根據歐盟的估測,美國政府通過稅收形式給波音大型民用客機的補貼,在1989到2006年間,高達22億美元。2006年後,美國政府同意終止海外銷售公司(Foreign Sales Corporation)法及其有關的立法給波音公司的補貼。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不再以稅收的形式對波音公司進行暗補。波音公司還會以2000年的海外收入排除法案和2004年的美國就業機會創造法案為依據,繼續享受相當的政府暗補。

  美國有些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通過各種形式對波音公司提供暗補。最常被提及引用的例子是華盛頓州、坎薩斯州和伊利諾伊州。華盛頓州通過稅收豁免、稅收優惠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向波音公司提供了4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類似地,坎薩斯州也通過稅收豁免和所謂的「波音債券」的形式向波音公司提供了9億美元的補助。

  政府為何如此慷慨

  美國政府一向標榜「自由貿易」,堅持用管制或者引入競爭的手段規範帶有壟斷性質的產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後美國對航空和電信行業的改革就是這一點的明證。 那麼, 美國政府為什麼會對波音公司如此慷慨呢? 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波音的存在創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員工要吃喝拉撒睡,飛機需要各種的零部件,對波音的補貼實際上是對經濟發展的刺激。這可以說是地方政府向波音提供優惠政策和慷慨補助的主要推動力。當波音公司準備建立波音787組裝線的時候, 華盛頓州希望波音的組裝線能建在華盛頓州州內。

  當時,波音公司抱怨華盛頓州的商業環境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商業稅過高,而且州立法還要求僱主為僱員提供高額的失業保險。針對波音公司的抱怨,在州長的推動下,華盛頓州議會召開了一次特殊會議,這次會議被戲稱為「波音檔期」。這次會議通過立法,降低了飛機製造業的稅收,並為研究開發的費用提供稅收返回。與此同時,州議會還決定降低失業保險的要求,降低波音公司所在地的財產稅稅率。 根據華盛頓州官員的估測, 這些立法在此後20年間,將為航空業,主要是波音公司, 提供30億美元的收益。

  這種觀點有它的合理之處。但是至少在兩個方面缺乏解釋力。首先,它可以解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補助,但無法解釋聯邦政府提供的巨大支持。波音再怎麼對稅收不滿,它總不能將工廠遷出美國吧(波音畢竟不是簡單的製造業)。其次,它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聯邦政府單單補助波音公司,其他公司,譬如說造汽車的福特,造化工產品的杜邦,也同樣可以創造就業,可以刺激經濟發展, 為什麼美國政府就單單對波音厚愛有加呢?

  美國政府對波音公司的優惠政策和財政支持,尤其在最初,毫無疑問是出於其全球戰略的考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政府認為軍事上的領先地位,是其贏得冷戰和防止他國軍事挑釁的關鍵。波音公司是美國五角大樓的第二大武器供應商,僅次於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為了保證其軍事上的領先地位, 美國政府向波音提供大量的研究開發資金,就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了。美國一些政府部門的傾斜政策也是服務於這一戰略需要的。 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在技術上存在很多共通之處,支持波音民用飛機的發展也從側面保證了美國在軍用飛機上的領先地位。 而且,一個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的公司,是無法承擔使美國軍用飛機不斷創新,保持領先地位的重任的。

  美國政府對波音公司厚愛有加的另外一個原因可以用所謂的俘獲理論去解釋。俘獲理論認為,政府對企業的管制實際上是為受管制企業的利益服務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把政府給俘獲了。 波音公司和美國政府在多年的合作中,發展出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種關係不僅限於公司和政府之間長時間形成的默契,也包括私人之間的關係。 美國五角大樓承認,在1998到2003 年間,它與波音公司的合同,有60%沒有經過完全和公開的採購過程。這表明,波音公司在此過程中享有非常的優勢地位。 在同一時間,波音公司用於遊說政府部門的經費高達 6400 萬美元。

  本世紀初,美國空軍擬與波音簽訂一項租用波音767作為空中燃料運輸機的合同。如果不是租用,而是直接購買,美國空軍將會節省2 億美元。可一名空軍官員卻試圖掩蓋這一信息。該官員與波音的關係不得而知,但從他事後受波音僱用,成為一名波音高管的事實,其中的關節可見一斑。另外一名空軍官員也在一封私人電子郵件中寫到,「我們都知道這是送給波音的一份厚禮」。 美國國會在2004年封殺了這項合同,其中的一些細節才為人所知。可以想象,此種合同並不會僅此一例。 即使是歐盟掌握的資料,恐怕也只是事實的一部分。

  中國研製開發大型民用客機的列車已然駛出。究竟中國客機能不能擠入大型民用客機的世界俱樂部,與美國波音和歐洲空中客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不得而知。但中國要加入歐美對大型民用客機進行政府補助的經濟戰,和就該問題的口水戰,已成定局。

  從歐美大型民用客機的歷史和發展現狀來看,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大型民用客機的發展必然依賴政府在資金和技術上的大力支持。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大型民用客機作為新生代,必然無法與歐美政府強力支持的兩大寡頭相抗衡。因此,中國大型民用客機能否在歐美雙霸的夾擊下,成功地佔據一片天空,已經不是商業上的較量,甚至已經不是技術實力的較量,而是中國與歐盟、美國政治經濟實力的綜合角逐。

  (作者為密歇根大學厄博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博士)

0

主題

1292

帖子

26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1
沙發
lisan111 發表於 2007-4-27 1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3746

帖子

86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1
3
fsspider 發表於 2007-4-27 2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