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思:民主是遏制「潛規則」的根本出路

[複製鏈接]

21

主題

87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silica 發表於 2007-4-25 0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思:民主是遏制「潛規則」的根本出路
文章提交者:3150 加帖在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http://www.

吳思訪談:民主化是遏制「潛規則」的根本出路

吳思,自從他提煉出「潛規則」這個概念后,聲望便如日中天,「潛規則」也一躍成為漢語里的常用詞。僅僅憑藉一個「潛規則」,吳思便能把同時代的諸多歷史學者遠遠地拋在身後。然而,發現「潛規則」后的吳思並沒有停止對歷史的追問,他接著提出了「血酬定律」;現在,吳思又在力推一個叫「官家主義」的新概念。憑藉著這些概念,吳思可以說「我說透了歷史」。

從「潛規則」到「血酬定律」再到「官家主義」,這些概念雖然名稱各異,實際上卻是一脈相承。但提出了「潛規則」的吳思,為什麼以前不曾公開提出遏制「潛規則」的辦法?4月19日下午,博客中國獨家專訪了吳思,在「官家主義」這個更為宏大的視角下,吳思分析了中國社會將來可能的三種走向,並「承認」潛規則這個詞的流行有一定的負面作用。
 
博客中國吳思訪談核心提示:
————官逼民反是每個王朝興衰的核心和關鍵
————說袁偉時是漢奸的人,倒有一點漢奸嫌疑
————民主化是遏制潛規則發揮作用的根本出路
————《潛規則》這本書對治標不利,對治本有利
————中國最壞的可能就是完成一個官家主義的標準循環   

  「官家主義」給我的震撼不亞於「潛規則」

  【吳思的「官家主義」,一方面推翻了中國歷史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定義,另一方面它為「潛規則」提供了一個解讀體系,所以吳思自己說,官家主義帶給他的衝擊力和震撼不亞於潛規則。】

博客中國:您現在推廣的「官家主義」這個名詞,影響似乎沒有「潛規則」那麼大,感覺「官家主義」不能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你自己是否認可這一點?

   吳思:我不這麼看,我覺得潛規則離我們的生活和日常困惑更近,官家主義比較抽象,離我們生活的困惑比較遠,在使用頻率上官家主義肯定不如潛規則。但要說對我們世界和生活認識的幫助,官家主義和潛規則的深度和作用是一樣的,都是找到一個確切概念,揭示我們生活和社會的一個被忽略的重要特徵。

博客中國:可不可以說官家主義是以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解釋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和紛繁複雜的現象?

吳思:可以,我就是想說中國兩千年的歷史,從秦漢以來到民國再到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已有的概念,比如說封建主義社會、皇權專制主義社會、官僚資本主義社會,我覺得這些概念都不夠準確。在秦漢以前你可以說是封建主義社會,封建貴族說了算;秦漢以後封建貴主基本都退居二線了,第一線的主要是官員,這時候還說是封建主義社會,那怎麼把「封建貴主說了算」和「廢封建立郡縣」之後的社會形態區分開?

皇權專制主義顯然比封建主義更準確,但歷史上常有「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現象,「中南海」之外通行的又是什麼規則?這些規則又是誰制訂的?

博客中國:用您的官家主義來解釋中國歷史,說中國的封建社會到秦朝時已經結束了,但歷史教科書還是把秦漢以後稱為封建社會,如果這個概念不糾正過來的話,會有什麼危害?

吳思:對中國社會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歷史觀和世界觀念會有大毛病。比如我們說皇帝和官員位於上層建築,地主和農民構成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也就是說皇帝和官員為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實際上是這樣嗎?剛好相反。官家集團用「牧」字比喻官民關係,到底是牛羊為牧人服務,還是牧人為牛羊服務?理論框架顛倒了,就無法解釋歷史事實。我認為「封建主義」這個詞偏離了中國的史實,深究起來漏洞百出。這種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理論框架本身,也不能準確解釋中國歷史各種各樣的現象。不僅概念有問題,概念所依託的理論框架也有問題。

博客中國:對我們認識現實也沒有幫助。

吳思:封建主義這個概念比起儒家的禮法觀念來,它的認識加深了很多,它至少認識到社會上存在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衝突。但主要階級是什麼?中國歷史向來是官逼民反,很少有「地主逼民反」,即使有地主逼民反,也是在小範圍內很容易解決的,官家一出手,很容易就擺平了。如果不討論天災、人口和外族入侵等因素,只講社會內部的各種關係,那麼,官逼民反才是解釋每個王朝興衰的核心和關鍵。

再進一步說,官家集團既然這麼重要,可以稱之為一個階級嗎?階級是在生產關係中定義的,官家屬於上層建築,卻又極深地介入了各種經濟活動,甚至直接組織生產,從《鹽鐵論》的時代就是如此。那麼,階級的概念,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概念,是否也要依據中國的史實重新審視呢?審視下來,一些概念修改了,理論框架是否也要修改呢?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是很大的動作,關係到我們的歷史觀和世界觀。

博客中國:按照您的理解,原來我們說的從秦漢以來的封建社會就是官家主義社會。

吳思:官家在古漢語里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皇帝,他說了算,制定王法;第二層是衙門,就是各個地方的利益和部門的利益,根據各自的部門利益,形成了各種法規;第三層是官員個人,圍繞著他們形成了各種潛規則。這三個主體都是官方,他們既合作又有各自的利益,形成一個立法定規的動態結構,在整體上他們說了算。官家主義制度,就是各種各樣的潛規則在其中潛滋暗長的基本結構。

博客中國:您研究歷史特別注重概念的提煉,這是出於怎樣一種考慮?

吳思:概念是對現實和各種現象事實的一種把握,概念錯了,說明你沒真正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及其相互關係,幾個重要概念錯下來,整個理論體系都會出問題。如果這一關都過不了,不能準確描述各種事實的話,各種各樣的關係也就很難再深入地追究。

博客中國:您強調概念的創新嗎?

吳思:我不強調概念的創新,我只追求準確。如果有了準確的概念就不要創造新的。當然你可以創造新的理論,新的觀點,發現概念之間的新關係。我強調這種創新。沒有新見解寫那麼多論文幹什麼?
博客中國:但在大眾讀者看來,可能會覺得官家主義缺乏創新,從而難以對它產生深刻的印象,而潛規則大家一聽就記住了。

吳思:一說潛規則你就恍然大悟,是因為這個概念正好解釋了你的困惑。如果讓你困惑的是其他問題,比如你不斷追究中國兩千年以來,跟西方究竟有什麼不同,跟西周又有什麼不同,困惑不已的時候,忽然看到「官家主義」這個概念——對我來說,這個概念帶來的衝擊力和震撼不亞於潛規則。人們關注的東西不一樣,思路被堵塞的地方不一樣,造成心靈震撼的概念自然也不一樣。這是因人而異的。

    民主化是遏制潛規則發揮作用的根本出路

  【雖然吳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潛規則這個詞的流行有一定的負面作用」,但潛規則無疑可說得上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發現——不過,在潛規則發現背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潛規則要在怎樣的體系和框架內才能發揮作用?怎樣才能遏制潛規則發揮作用?吳思雖然沒有在他的書中提出來過,但這次,他說了。】
博客中國:您在描述「當代中國到底是什麼性質社會」的時候,用了「資本-官家主義」的說法,如果用您的概念解釋美國,人家又是處於什麼階段?

吳思:我們現在用的概念是「資本主義」,但美國是一個資本家說了算的國度嗎?在芝加哥工人五一大罷工之後,美國的工人階級登上了立法定規的舞台。現在美國工會的力量非常強大,工人階級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立法,這肯定是一個事實;另外美國自稱中產階級的群體控制了大量選票,也對於立法和各種重大決策有強大的影響,如果這些人,包括黑人和婦女都在一定程度上當家作主了,都可以用選票影響立法和決策了,就不能說美國是一個純粹的資產階級說了算的國家,所以資本主義這個概念並不準確。有一種「人民資本主義」的說法,雖然也有問題,但比「資本主義」確切得多。

博客中國:那麼中國在「資本-官家主義」這個階段之後,未來會怎樣走?

吳思:我猜至少有三種可能,好一點是走向「資本家說了算」,這可以叫資本主義。一談歐洲歷史,大家都同意從封建主義或專制制度發展到資本主義是歷史的進步,這一點無須解釋。更好的一種可能是:不僅資本家說了算,工會農會也能發揮作用——那時建立的社會近似民主社會主義,或者偏右一點,近似人民資本主義,肯定都比純粹的資本主義好,更多的人可以說了算。還有一種可能是:官家繼續膨脹,中央失去權威,被地方或條條塊塊架空,被貪官污吏掏空,百姓的利益受到更多的侵犯,最後官逼民反,完成一個官家主義的標準循環。這是最壞的可能。

博客中國:官家主義和潛規則是不是一脈相承的概念?

吳思:有密切關係。潛規則描述的是真實發生作用的一套規則體系,由於違背當時的法律和道德,必須以隱蔽的形式出現。它通常圍繞著官員個人建立起來。但是潛規則怎樣在一個更大的體系和框架內才能發揮作用?如果在一個民主框架之內,它受到各種上上下下的監督,受到老百姓的監督,它能發揮作用的範圍就很小。但在官家主義體系內,人人都是代理人,一層一層代理上去,人人都不是主人,天下無主,潛規則發揮的作用就特別大,就成為官家主義制度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種現象。

博客中國:您剛才的話,我是這麼理解的,我們中國如果要儘可能遏制潛規則的作用,方向也是一個民主化的過程。

吳思:我在追究潛規則的時候,通常會在潛規則發揮作用的背後,找到一種「合法傷害權」。比如說我害你,你怎麼辦,去上訪?上訪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比如你花了兩千塊錢但事情還未必得到解決,而我害你你只損失一千塊錢。這時候潛規則就發揮了作用,大家都忍氣吞聲,而我就可以在這個範圍內為所欲為。如果大家都當家作主了,比如說議員或代表是你選出來的,你可能只要打一個電話,根本不用花兩千塊錢上訪,可能就會有一個可以影響官員命運的人出來替你打抱不平,一旦官員不老實,就可能丟烏紗帽。另外,如果報刊言論方面能全面放鬆,那麼你的事只要有新聞價值就會有人登出來。

總之,我敲你一千塊錢,你只要花兩百塊錢或者兩個小時就能解決問題。這時候潛規則的空間能有多大?它絕不會有一千塊錢的空間,最多兩百塊。從原來的一千壓縮到兩百,潛規則仍然可能存在,但你有了一種低成本的手段去對付「合法傷害權」,這個手段概括起來說就是民主,就是人民有非常順暢的監督政府的渠道,有各種便宜有效的反制手段,像管理僕人一樣管理官員,真能在自己的國家裡當家作主。
博客中國:民主化是消滅或遏制潛規則發揮作用的根本出路。

吳思:是這樣。


博客中國:自從您提出「潛規則」這一概念之後,市場上出現了不少打著「潛規則」旗號的書籍。有人說這些書對行業「潛規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吳思:任何一個行業的潛規則如果能被說透,對人們認識生活都是有價值和幫助的。當然,有些人可能取了一個潛規則的書名,實際上談得很膚淺,他們可能在蒙讀者,讀者需要多翻幾頁辨別一下,別花冤枉錢買回假冒偽劣產品。

至於潛規則這個詞流行起來會不會助長潛規則——比如說我是一個剛進入官場的官員,理想主義色彩比較濃,一旦來了各種各樣的潛規則,我可能會抵制,不願同流合污,就是說潛規則本來很順暢,但在我這裡碰到了障礙。但我讀了《潛規則》這本書後發現,原來大家都這樣,古來如此,這樣我抵制的決心可能會減弱,即使在我墮落的時候,也會為自己找到辯護的理由。從這個意義說,《潛規則》是有負面作用的,它減少了潛規則行進過程中的阻力和抵抗,也減少了你內心的抵抗。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很少有純粹有利沒有弊的事,也很少有純粹有弊沒有利的事。《潛規則》的弊現在很清楚,但好處呢?好處是你可以看到它的根子在哪,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比如遏制「合法傷害權」的擴張,就要用民主的葯來治。道德教育是治標的,制度創新才是治本的。《潛規則》對治標不利,對治本有利。

博客中國:您過去有沒有書中或文章中明確地提出過遏制潛規則的辦法?

吳思:沒有,我只說潛規則是怎麼來的。在描述中國歷史的時候,你不能替它開藥方。開出民主藥方來恐怕也是錯葯。比如你說要在明朝建立民主制度,但農民跟外界打交道很少,他們沒有監督政府的需求——經濟學上所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當真為此花錢費工夫的需求;如果是一批企業家或者工會,就會迫切需要監督政府。在一個一盤散沙的小農社會裡,你開出民主藥方是莫名其妙的。

  博客中國:那您有沒有替現在和將來開藥方?

吳思:我替現在開藥方,那就意味著我自己跳出來鼓吹民主了,就表示我有一種非常強的傾向性。在討論中國的現實問題和未來前途的時候,我願意直接表達自己的傾向和主張,我確實也在鼓吹民主憲政。但從寫歷史的角度來說,非常強的傾向與公正客觀的態度有抵觸,你可以通過事實來描述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結構,根子在哪,但你跳出來說要民主才能解決問題,那是「政治宣傳」。我不喜歡在史實陳述中攙雜任何政治宣傳。更何況你宣傳的主張超越了歷史提供的可能性。

博客中國:這個任務就交給那些潛規則的讀者來完成。

吳思:我覺得他們自然會引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本來就有人說我影射現實,我要直接跳出來說三道四,這書就更像是拿歷史說事的現實批判和政治批判。這不僅降低了書的真實價值,長久價值,而且這種書出來就很困難,出來後會更快地被禁掉。

博客中國:那當初有困難嗎?

吳思:當初人家說這書是談歷史的,出的時候不困難,但是禁得很利落,就是說影射現實,我更直截了當一點,那就不是影射現實而是攻擊現實了。

博客中國:有人說您「研究歷史的重點是中國古代,但矛頭直指現代社會」,您覺得是不是這樣?

吳思:也不能說完全是指向現代,我現在的興趣和眼光,肯定會影響我對歷史的看法。我看什麼關注什麼,為什麼把它拎出來細寫而不寫別的的,這都跟現實有關係。但要是純粹為了解釋現實而拿歷史說事,這個也不完全這樣,好多歷史都有它自己的獨特性,本身就很有意思,比如我計算明長城的投資和收益,主要是出於好奇。另外,某些東西古往今來一直存在,寫古代和寫當代其實並沒多大差別。
博客中國:有一個詞現在人們也提得比較多,就是「原罪」,以前還曾經有過「民營企業家原罪」的討論,您認為「潛規則」和「原罪」這兩個概念有什麼相似之處?

吳思:潛規則首先是一個規則,其次就是「潛」,因為它違背當時的法規和正當的標準。像大包干時候,小崗村的農民按手印把地分了,悄悄地干這事,這事誰都不能外傳,一旦有人為此進監獄,就把他的孩子養大成人,就是說他們悄悄地制定了一個規則。這是標準的潛規則,因為它跟當時的憲法相抵觸,不僅違法而且犯罪。但是你怎麼評價這個事呢?農民所對抗的那個法本身就有問題,是一個讓中國人民吃苦受罪的法。

博客中國:就是說這些農民制定的潛規則是有積極作用的。

吳思:對,有積極作用,你可以說它是原罪,他們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準備坐牢。但是因為定罪的那套大規則和憲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東西,你說誰有罪?現在說資本家有沒有原罪,最初的鄉鎮企業、私營企業,都難免違法亂紀,甚至是違背憲法,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嘛,計劃經濟,公有制,消滅了私人僱工。私營企業屬於剝削,鄉鎮企業也難免干擾破壞國家計劃。

整個民營企業在憲法修改肯定他們的合法地位之前,都有違法嫌疑,但這是法律的問題,不是民營企業的問題。他們創造了大量財富,既沒偷也沒搶人家的東西,他們可能走後門收買官員,但這時候你要處在他們這個地位,會發現有時候你不得不幹這個事。如果他們公事公辦,你就死定了。這種原罪是被逼出來的,是一個更不合理的官家主義體系造成的一個結果,與其稱之為原罪,不如稱其為脅從犯罪,有的甚至可以算正當防衛。當然一些人防衛過當,在可以不犯罪的時候仍然犯罪,官商勾結共同犯罪,因為利益大於風險,這時候,在這個分寸上,你說他有原罪,更準確地說是持續犯罪,這點我承認。但在這個分寸上討論問題,我們最好說這是一部分人的問題,而且有犯罪低風險高收益的體制的縱容。統稱為一個階級的原罪,未免過於簡單粗暴了。

博客中國:潛規則算不算是一個中國特色?

吳思:我覺得不是,你看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的歷史,官員也是敲詐勒索成風。但英國不是,英國始終不是一個官家主義社會,貴族和國王相互牽制,而法國在1789年之前跟中國沒多大差別。再看俄國,你看赫爾岑寫的《往事與隨想》,把裡面的地名人名換了,你會覺得這就是中國,就是晚明或晚清,甚至比明清更加野蠻。

   說袁偉時是漢奸的人倒有一點漢奸嫌疑

 【歷史熱是這兩年的一個現象,那麼形成歷史熱的原因到底何在?吳思說「談現實談到五分就到了邊界,而談歷史能更充分地表達」。然而,並非所有的談歷史都能獲得充分的表達,比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引起過廣泛關注的「懲治漢奸言論」提案,在歷史研究者聽來可能就會不太舒服。「遏制自由研究表達的結果,就是我們這個民族不斷地重複犯錯誤」,吳思對此表示擔憂。】

博客中國:這幾年「歷史熱」成了一個現象。您平時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嗎?

吳思:我從不看連續劇。太長了,我捨不得花那麼多時間。

博客中國:我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過網際網路上的歷史熱:「網路歷史熱」主要以建國初期、抗戰和國共內戰時的歷史事件為討論對象,和學術界的歷史熱不太一樣。

吳思:我知道網路上的歷史熱,包括賣書、電視劇歷史熱,你想不看見都不行。但他們在說些什麼討論什麼我就不太清楚。

博客中國:現在研究明朝歷史的相對多一些,包括您在內也是研究明朝歷史,這是不是意味著明朝的歷史和當代社會有更多相似的地方?

吳思:我研究明朝是有這樣的想法,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你要研究清朝,會發現清朝跟現在有一個巨大的不同——清朝由一個異族統治,有部族統治因素,而現在沒有。研究清朝要把這個問題處理好,就會增加這麼一個因素,而明朝沒有這個因素。另外清朝的體制基本是承襲明朝。所以明朝既看得明白又省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清朝的史料多得沒完沒了,任何時候別人都可能翻出一個檔案來,說你說得不對,我這裡有新發現的事實。

博客中國:今年兩會期間,有個中國社科院的學術委員建議人大立法「懲治漢奸言論」。如果哪一天真有這麼一部法律通過,您覺得對一些研究歷史的人來說,會不會是一個災難?

吳思:他怎麼定義漢奸?

博客中國:比如說袁偉時,在他眼裡可能就是一個漢奸,理由是袁偉時為侵略者招魂。

吳思:這麼過分?我怎麼覺得說袁偉時是漢奸的人,倒有一點漢奸嫌疑。袁偉時在討論義和團的時候中強調了我們自身的問題,你可以不同意袁偉時的觀點,但不能因為他強調自身過失、對外方的罪惡一筆帶過就說人家是漢奸,要是這樣,大家踏踏實實地研究找問題的根子在哪,就會受到重大的遏制。我們遏制自由研究表達的結果會是什麼?結果就是我們這個民族不斷地重複錯誤,老百姓跟著遭殃,整個民族也跟著倒霉。所以我覺得這種主張倒有一點漢奸嫌疑。——這麼說有換位體驗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往人腦袋上扣屎盆子可不是好玩的比賽。這種比賽很有破壞性,毫無建設性,我們以前賽過很久,越賽大家越沒出息。

再說,強調我們自身的過失,「我們」又是誰?是滿清統治集團嗎?為他們說話算不算漢奸?吳三桂幫助滿清,當年就被稱為漢奸。你替滿清統治集團說話,或者替吳三桂說話,是不是也算漢奸言論呢?這些標準太難掌握了。其實,客觀地評價吳三桂,他是貢獻大還是害處大?我們現在是沾他的光了還是受他的害了?這些問題都不容易說清楚

博客中國:那您是怎麼看的?

吳思:看你強調什麼。強調道德?誰的道德?領土?誰的領土?進一步說,中國的大一統好還是歐洲的多國競爭好?對什麼時候的什麼人好?再進一步說,現在認為好將來也會認為好嗎?每走一步都會遇到引起爭論的問題。我不贊成把道德判斷尤其是現在的道德判斷加到歷史人物身上。對當時的道德判斷,不妨做出客觀描述,別自己跳進去攙和。

博客中國:就是說假如吳三桂真的是漢奸,我要替他辯護的話也不能說我是漢奸,否則律師就沒法做了,因為律師經常替犯罪的人辯護。

  吳思:對,不要輕易因為別人說了什麼話就說人家是漢奸,還要懲辦治罪,這是一種危險的傾向,而且最後對中華民族是不利的。

博客中國:現在歷史熱的背後,是因為人們有復古傾向呢,還是因為現實的原因,使得大家避開談現實而從歷史裡面找感觸?

吳思:對我來說,歷史本身是有趣的,歷史能大大擴展自己的眼界。另外,你談現實,談到五分就到了邊界,再說就「犯規」了,談歷史談到九分還不至於犯規,你能更充分地表達。

博客中國:您覺得自己談到了幾分?

吳思:看在什麼媒體上說。在網路上,在我想說的範圍內,我能說到九分以上,基本上要害都能說出來,要說現實,特別是在紙媒體上,我說到四五分就要小心了。

博客中國:您平時關注時政或社會現實問題嗎?

吳思:大事會關注。

博客中國:在您眼裡什麼樣的事才算大事?

吳思:一切與制度變遷有關的事,都是大事,比如說崔英傑案件,城管的常規做法和小商販的權利發生衝突,出了人命,利益劃分的邊界是否合理引起爭論,可能還要發生邊界調整,我看就是大事。孫志剛案件,一個有人喜歡有人害怕的制度取消了,也是大事;還有農業稅取消了,這些都是重大的制度變遷;農村中小學真的要開始義務教育了,也是個大事。這些東西將強烈影響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國的面貌將因此發生重大變化。

博客中國:您現在作為一個已經十分著名的歷史學者,有沒有什麼話要送給您的同行,或者那些年輕的對歷史感興趣的研究者?

吳思:同行水平都很高,我沒什麼可跟他們說的(笑)。對年輕的歷史愛好者可以講一點經驗教訓:首先不要讓別人牽著鼻子走,歷史究竟是什麼樣的,你去看最原始的史料,讀讀古人的文章,比如讀讀《史記》中的傳記、讀讀小說,《三言兩拍》、《儒林外史》……讀讀古人的詩、文、信件、奏摺,這樣一來,你就會對當時的社會和人們的心態,有第一手的感覺,好象在當時活過一遭。有了基本感覺,才好判斷別人的敘述是否對頭,感覺不對頭才好追究哪裡出了問題。

博客中國:您鼓勵他們像您這樣去提煉概念嗎?

吳思:如果能提煉出好概念,對於提升中國的理論思維水平是件大好事,一個民族沒有理論思維挺可憐的,給人的感覺是整體層次上不去。當然我覺得這是挺難的一件事。

博客中國:做到您這一步非常難。

吳思:還要擔風險。當你製造概念的時候,你可能會提高未來交流的效率,但你首先卻製造了語言交流中的障礙,大家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認為這傢伙又像魯迅嘲笑的那樣生造別人不懂的詞。我經常有這種擔心——我是不是在干這種討人厭的事?所以我也是在迫不得已、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表達清楚的時候,才去生造概念,生造的時候也盡量借用前人的基礎。

博客中國:那您對官家主義這個概念有這種擔心嗎

   吳思:沒有。首先「官家」是古漢語里一個長期存在的詞,不難懂。其次,官家主義這個概念來自對現有概念的強烈不滿——我認為這是廣泛存在的不滿,不管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還是皇權專制主義,在描述中國歷史和現狀的時候都不夠準確,而用官家主義就準確得多。我目前見到的所有概念,都沒「官家主義」好,你要說不好,請指出一個更準確的,我很願意用更準確的。最後,概念是有生命的,生死和發育要經歷眾人的淘汰和選擇,我的心態是:盡人事,聽天命。(2007-04 -24 完)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沙發
gskhg 發表於 2007-4-25 08:36 | 只看該作者
我的心態是:盡人事,聽天命。

毛在四十年前已經盡過人事,不過方法和對象值得商榷,總的來說符合中國的歷史和現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5: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