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震懾美日的中國海軍之「刺客」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4-20 23: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的的引進和使用從九十年代起就成為了人們談論中國海軍的一個重要話題。前段時間,竟然又傳出了中國正與俄羅斯協商再次引進六條現代級的消息。於是,關於現代級的討論再次出現了一個高潮。

     現代級的實質是前蘇聯海洋軍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最初是為了滿足蘇聯海軍的軍事需要。現在級在前蘇聯海軍中與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以及光榮級導彈巡洋艦是不一樣的。在蘇聯海軍的編製體制和作戰思想中,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核心作戰力量,是與美國海軍進行遠洋對抗以及海洋戰略決戰的主力兵器。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同樣也是戰略決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對於基洛夫級的一個重要數量補充。兩級軍艦有一個重要的共同特點,他們都擁有射程高達550千米的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也是他們威脅美國航母的最重要武器。包括俄羅斯的巡航導彈核潛艇,也扮演著同樣的角色。

     在當初的技術條件下,擁有射程高達550千米的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蘇聯主力艦隊並非沒有與美國航母戰鬥群一較高下的實力。這一點,從美國航母當初的艦載機的攻擊效能即可以看出。在那個年代,美國遠沒有類似於今天F/A-18E/F一個級別的現代化武器。這也就是說,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無法在突防性能和航程兩個方面同時滿足作戰的需要。

    國內曾經有一段時間出現過一種輿論傾向,那就是中國只要能夠引進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甚至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中國海軍就將能夠在大洋上遏制住美國海軍。可是,現在看來,且不論美國航母戰鬥群中的艦載機的作戰性能早已大大提高,單從國際軍控條約的限制上來看,中國也不可能依靠從俄羅斯引進巡洋艦級別的艦艇就獲得俄羅斯的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

     回首歷史,我們再來看看現代級研製的一個重要背景。當然啦,這一背景也同時影響到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以及光榮級巡洋艦。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以失敗告終的前蘇聯海軍,在另外一次海上對峙危機中卻並沒有像古巴導彈危機時那樣落魄。這次對峙,也就是著名的1973年美蘇海軍的地中海對峙。在這次對峙中,以 「首次打擊」原則出現的前蘇聯黑海艦隊成功地實現了與美國海軍在地中海的「勢均力敵」。這對於前蘇聯海軍來說,不得不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僅僅十年時間,在上一次古巴導彈危機對峙中灰頭土臉的前蘇聯海軍就變成了一支能夠在北約內海對美國海軍形成巨大威脅的艦隊。我們也沒有理由懷疑蘇聯在後來的艦艇設計及作戰思想上受到了那次成功對峙的影響。

    當然,在那次對峙中。蘇聯人不是沒有教訓。當時,蘇聯的主要海軍艦艇,都必須在進入美國艦隊的有效打擊範圍內的情況下才能夠對美國艦隊形成實質性的威脅。於是,一是成功的經驗,二是其中包含的教訓,都被運用到後來的艦艇設計之中。這就出現了兩類遠洋作戰艦隻。一類是以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以及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為代表的裝備了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決戰兵器,另一類則是以現代級為代表的裝備了中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尖兵武器。

    以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以及光榮級導彈巡洋艦這樣的高價值艦艇去與美國海軍抵近對峙,可以說幾乎是一種浪費。於是,出現了現代級這樣一型對峙的最合適武器。有這樣一種說法是,由於蘇聯在武器小型化方面的差距,蘇聯人設計了兩型導彈驅逐艦,一型主要反艦和防空,另外一型則主要反潛。可是回過頭來,我們卻可以發現,這裡面未必沒有另外一種可能的戰術組合,即現代級是去對峙的。反潛能力放到現代級上面,顯得不是非常合適。一旦現代級處於前沿對峙狀態或者被擊沉,蘇聯人將使用什麼艦艇來反潛呢?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這種將反艦與反潛兩類能力側重於不同艦艇的做法還含有另外一層意思。筆者也不否認,現代級上算得上中程防空導彈的SA-N-7的確也是蘇聯艦隊防空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我們還要看到,蘇聯海軍的主力防空力量仍然是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其次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現代級的確有可能成為防空圈的第二層,可是同時,現代級那勉強夠得上中程的防空導彈也許是為對峙艦隊提供相對更強一些的防空掩護,使得對峙艦隊有更充足的時間發射反艦導彈。在資金匱乏的條件下,前蘇聯和俄羅斯選擇了建造「恰巴年科」。當海軍已經無力與美國抗衡的時候,俄國人還是只有把所有的能力放到一條驅逐艦上。這足以證明,蘇聯非不能為也,實不為也。其實,雙130炮這樣一種本應該出現在巡洋艦上的火炮出現在現代級上,也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筆者不敢說這完全是因為對峙,但應該還是考慮到對峙了。 畢竟,1973年的危機中,雙方的艦艇就進入各自艦炮射程範圍內。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現代級與中國海軍的問題。對於引進現代級,有很多種說法。有說,引進現代就是作為「航母殺手」。不是筆者看不起現代級。以現代級上的反艦導彈的射程,稱之為「航母殺手」,的確是有點過了。甚至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和光榮級導彈巡洋艦也當不上「航母殺手」的稱號。

     還有一種說法,說引進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是為了上面的SS-N-22中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筆者認為有一定的因素。導彈的某些部分的確引人注意。然而,以中國現有的反艦導彈設計能力,自行設計一款性能差不多的反艦導彈,難度絕對不會大到不可想象。更何況,僅僅為了反艦導彈也用不著引進這麼多艘現代級。而且要注意上,上面筆者就提到了,現代級不是航母殺手。因此,SS-N-22也就不是所謂的航母剋星。

    也有說引進現代級是為了SA-N- 7和SA-N-12。筆者的看法是,這只是一個附帶因素,而絕對不是主要因素。沒有必要為了引進一型防空導彈而引進多達四條驅逐艦。即便在世界範圍內,也無法想象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四條現代級,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我國完全可以用少得多的資金去引進這樣一款防空導彈。因此,也許引進防空導彈技術是一個理由,卻並不是主要理由。

    另外的說法是,引進現代級是為了引進蘇聯艦艇的設計思想。筆者認為,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絕對不是完全的。引進設計思想,也不可能全盤引進。至少從中國海軍的四大新艦可以看出,中國海軍的艦艇設計,已經不是簡單地引進俄式設計思想,反而帶有一定的西方風格,並將在未來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艦艇設計風格。因而,完全用不了四條現代級來做這件事情。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成為我國引進現代級驅逐艦的主要理由,至多是一個重要理由而已。

    甚至還有說,引進現代說明中國即將擁有航母,現代級是為航母護航的。筆者怎麼看也沒有看出其中的必然聯繫。最多就是說中國海軍想要強大就會想擁有航母吧。不過看起來,似乎牽強得有點過分。

    關於引進光榮級的傳言,筆者只能說,對於現在的中國海軍而言,在沒有航母這樣一個當前的現實條件下,要實現一定程度上抗衡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擁有遠程反艦導彈的大型艦艇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這個選擇,對於今天的中國海軍,並非不能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現代級代表蘇聯七十年代中期的設計思想,而我國的170艦則體現出了達到歐洲先進艦艇的設計風格。我國海軍花費大量的資金引進現代級,也絕對不僅僅是為了吸引世界的目光。現代級在中國海軍的戰略戰術體系中,必然有著自身的特殊價值。

    前蘇聯是一個陸權國家,最終擁有了強大的海洋力量。1973年的對峙事件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那次的對峙,是代表蘇聯海軍崛起的一次重大事件。中國同樣是一個陸權國家,中國的目標也是最終擁有強大的足以保障我國利益的海權。

     大國之間的對抗,並不是一言不發就大打出手。蘇聯和美國在冷戰中那麼針鋒相對,也沒有出現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的情況。同樣,作為兩個理智的大國,很難想象中美兩國會做出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的事情來。可是筆者卻不懷疑對峙可能出現。黃海危機就是一個信號。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與宋級潛艇的不期而遇更是一個標誌。中國的國家崛起以及中國的海洋崛起,所帶來的是中美兩國海洋衝突的加劇。對於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洋強國來說,任何一個新興海洋強國的出現,對於美國的海權都是一種威脅。無論這種威脅是區域層面上的還是全球層面上的。

    從中國海軍的艦艇構成來看,我們並沒有適合對峙的反艦導彈,更沒有適合對峙的艦艇。特別是反艦導彈,要麼速度慢了,要麼威力小了,要麼射程太近了一點,要麼體積太大了一點。當然了,筆者也不是認為中國沒有研製這樣一型導彈及艦艇的能力,而是認為效費比不合理。畢竟,中國海軍至少一段時間內還不可能與美國海軍去全球對峙。真正有危機爆發,區域內的海軍對峙能力對於中國海軍也足夠了。美國在當面只有一個航母戰鬥群。這樣看來,32枚SS-N-22絕對不是個小數目。感覺上在近距離齊射,將可以對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造成極大的殺傷。不敢說全殲,估計重創是至少的。

    在與日本的較量中,現代級的作用更大一些。可是不要忘記,中日兩國暫時都沒有航母不假,可是雙方的距離比較近,衝突的主要地域及水域也都處於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筆者還是認為,現代級的最大作用仍然將發揮在對峙之中。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對日本,只要是對峙,現代級就有發揮反艦導彈威力的契機,而這個契機,恰恰彌補了其射程上的不足。

    中國海軍,如果把目標僅僅定位有效對峙而沒有更為遠大的目標的話,那麼筆者無話可說。如果中國海軍有更為遠大的目標,在有成品的基礎上,的確是沒有必要花費太大的精力再去設計一款專門用於對峙的導彈以及一型專門用於對峙的艦艇。筆者也認同,現代級的引進是具有綜合效應的,從政治、軍事層面的合作到技術上的引進都算是理由。然而,戰艦的最終目的是作戰,只有符合作戰的要求,引進的價值才能被筆者所認同。當前,現代級所發揮的對峙作用仍然存在,它的技術能力仍然適合對峙。

     中國人並沒有停留於對峙層面上。從新驅的服役中,從各類消息的傳播中,中國人似乎日益看到了航母正在離中國越來越近。蘇聯在發展航母的歷程中受到美國的各類誤導,最終形成以裝載遠程反艦導彈的大型戰艦為基礎的反航母體系。站在歷史的高度,筆者認為那種做法是有效的,卻不是最好的。畢竟,從對地和防空能力上,差距還是存在的。如果沒有對峙的機會,前蘇聯海軍的機會將要小得多。而有了航母,卻並不能說明對峙戰術不可取。航母是個手執長劍的劍客,而對峙型戰艦卻是拿著匕首的刺客。

    筆者相信,1973年的對峙絕對可以讓美國人領略到對峙戰略的厲害。然而,美國人的觀念以及其對於戰爭的理解決定了這種對峙手法美國人很難用出來。至少在正常情況下,很難。從弱勢海軍挑戰強勢海軍的角度上考慮,這種對峙是無可厚非的。與國家利益受到巨大的損失相比,對峙本身並不意味著失敗。同歸於盡的勇氣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有效方法。

    荊軻刺秦王,這是需要勇氣的。沒有勇氣的秦午陽害得荊軻最終的圖窮現匕功虧一簣。然而,荊軻是無奈的。如果國家擁有強大的力量,又怎麼會需要荊軻出馬呢。對於中國海軍而言,現代級就是刺客,而SS-N- 22則是尖銳的匕首。在必要的時候,我相信,我海軍現代級將會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將匕首插入敵人的心臟。

    非常現實的做法。中國海軍的無奈,中國國防的無奈,中國的無奈。那些叫嚷著中國海軍,不需要航母,不需要強大海軍,不需要強大海權的人是否應該思考一下。當他是一名現代級上的官兵的時候,他會有多麼希望祖國擁有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去實現與潛在敵人的地區乃至全球平衡呀。

    關於引進六艘新現代的說法,筆者只能說,這是中國海軍關於現代級對峙需要與否的判斷,是關於現代級的對峙效能以及可能的對峙規模的判斷,是關於中國海洋戰略形勢的判斷。筆者相信,中國海軍引進現代,必然物盡其用,而非徒勞無功。

    在深深的無奈中,我們同樣能夠看到希望。中國海軍並未放棄。在認識到了對手強大的同時,中國海軍沒有喪失勇氣。只要不放棄這種希望,未來,筆者相信,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能夠看到的將來,一切都會改變。

167

主題

1303

帖子

44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46
沙發
sunandshine 發表於 2007-4-21 00:05 | 只看該作者
「  非常現實的做法。中國海軍的無奈,中國國防的無奈,中國的無奈。那些叫嚷著中國海軍,不需要航母,不需要強大海軍,不需要強大海權的人是否應該思考一下。當他是一名現代級上的官兵的時候,他會有多麼希望祖國擁有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去實現與潛在敵人的地區乃至全球平衡呀。」

那些叫嚷的人都是腦殼進水,變成狗鬧的異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22

帖子

6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6
3
cxhcxh 發表於 2007-4-22 21:01 | 只看該作者
只要是真正的中國人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最好能出現一個中華帝國能和美帝國平起平坐!重新瓜分世界!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