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網際網路產業的格局非常耐看而其未來走向也格外讓人期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4-18 2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裡,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黃金年代即將到來。」數周前,原搜狐COO古永鏘帶著自己的搜索基金再次回到這個行業的舞台上。促使他如此急切地回來的理由就是:這個行業所蘊涵的新機會正在不斷地湧現,一波新的網際網路熱潮已經顯露雛形。

  頻繁出現的大場面

  單純從2005年幾次交易的規模來看,中國網際網路界期待很久的大場面好像已經回來了,而人們已經久違了的那種網際網路產業所特有的激情似乎也一同歸來。

  2005年2月,盛大宣布已經從公開市場持有新浪19.5%的股份,引起業界極大震動。雖然陳天橋本人還從未公開表露過此舉的真實意圖,但是盛大方面「戰略投資」的表述,也讓外界期待陳天橋與新浪之間能夠上演那麼一出不平凡的大戲。

  而2005年中國網際網路最亮的一顆明星應該是百度。8月,百度登陸納斯達克,這位新來者今天卻已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

  從個人角度來看,2005年的馬雲則出盡了風頭。阿里巴巴與雅虎中國的聯姻造就了中國網際網路歷史上最大的一宗併購。對這一事件,應該感到驕傲的除了馬雲之外,還有丁磊、張朝陽、汪延,正是他們最近幾年的優異表現成功阻擊了雅虎在中國的進展。

  雅虎走了,但是eBay來了、Google來了,而且都出手不凡:併購、挖人、找渠道,與淘寶、百度等中國對手的正面競爭也已經開始。在內容產業領域,唱片公司與百度之間的訴訟讓人們看到了這兩個行業在交叉當中形成機會的同時仍舊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這些都在考驗兩個行業從業者的智慧。

  這些頻繁出現的大場面、大事件,再輔之以陳天橋、馬雲等人的宏遠戰略,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格局非常耐看而其未來走向也格外讓人期待。

  整合網際網路

  數位戰略整合者的身影佔據了舞台的中央,幾股強大的整合力量正在試圖把握網際網路的未來走向。

  陳天橋早已明確提出過盛大未來的變革方向:一家綜合的網際網路娛樂公司。2005年當中,盛大控股新浪、進入機頂盒市場和移動娛樂終端,在上游整合音樂、遊戲等內容資源,逐漸變革其網路遊戲的運營方式,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娛樂公司的雛形初步顯現出來。

  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巨大成功一直都附著於電信增值業務迅猛增長的基礎之上,在空中網、掌上靈通網等專業SP之外,新浪、網易、搜狐等巨頭公司也是如此。現在,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正在逐漸將商業模式從單純的電信增值業務當中脫離出來,發現更為廣闊的盈利空間。

  從2003年底開始,騰訊開始逐漸擺脫單一依靠移動增值收入的局面,著重發展網際網路遊戲、門戶內容。在騰訊身後,空中網、掌上靈通、華友世紀等SP公司在運營商收入分成變化與業績發展的現實壓力下向內容娛樂轉型。空中網、掌上靈通均開始介入在線網路遊戲、社區等業務,不久前掌上靈通通過控股九天音樂的方式開始發展網際網路音樂服務業務,而華友世紀則通過簽約超女等方式介入內容策劃、製作的領域。

  網際網路音樂的勃興只是網際網路內容傳播熱潮的一個具體的表象,眾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已經將網際網路新聞、網路音樂、網路電影等內容產業作為自己的業務重心之一。在內容付費收入之外,網路廣告已經逐漸成為新浪、搜狐、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

  最寶貴的創新

  2005年10月底,Google在納斯達克的股價開始一路飆升,在11月衝過400美元,市值超千億美元。但是Google對網際網路產業以及整個商業社會最大的貢獻並不在於其在資本市場龐大的賬面市值,而是其在商業模式特別是在商業價值觀上的建樹。

  在Google創立之初,其創始人並沒有急於將Google上市,而是用幾年時間完善了Google的商業價值觀:堅信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最好的方式是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等等。這些簡單至極的價值原則使得Google從一個全新的基礎和高度上定義了網際網路的商業方式。而這也正是Google能從微軟、雅虎等巨頭的包圍當中極速脫穎而出的奧秘所在。

  當下,「Web2.0」的話題席捲了主流網際網路世界,博客、RSS、維基百科、播客等等有關Web2.0的應用也變得格外熱門,種種情景都讓人回想起中國網際網路的發軔期:到處都是商業機會、遍地都是創業英雄。這些全新的網路應用在許多方面都讓人眼前一亮:以用戶為中心,草根精神等等。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後,正在逐漸改變過去網際網路產業過於急功近利的價值追求,此後的考驗也就在於誰能最先像Google一樣清楚地把握網際網路商業價值創新的趨勢,並以其貫穿始終。而這也正是商業歷史當中所有偉大的公司與靠一時機會或者是政策資源而僥倖成功的平庸者之間最本質的區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