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葉不能知秋

[複製鏈接]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wsxws 發表於 2007-4-17 0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人聯想豐富,樹上掉下一片黃葉,就能據以預知秋天到了,於是神經開始繃緊,把個案情況無限誇大,上綱上線打擊一大片。這一片不小心的黃葉,就決定了整個森林被肅殺的命運。    汽車顛覆了,於是汽車成為不祥之物,各種限制接踵而至。煙花爆竹著火了,於是煙花爆竹被禁甚至行業淡出,喜慶和利潤都被忽略,不惜在今天這個歡樂的時代、經濟的時代掃大眾的興。網吧發案了,於是網吧成為禍水,網吧被禁,未成年人更被剝奪了上網的權利,細想起來真的很好笑。以此類推,家中做飯也常常失火,是不是要禁熟食,菜刀最常用作兇殺,是不是要禁菜刀,牙齒咬了舌頭,是不是要拔掉牙齒,人在步行時也會摔跤,是不是人只能爬行,颱風肆虐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害,是不是也要禁颱風……     神經過度緊張恰恰是引起新的災禍的原因,這種連鎖反應才真的是人們的故意所為。我們能夠容忍颱風,卻不能容忍人類自己的過失,是不是因為我們奈何不了颱風,那麼,這種欺軟服硬的惡劣的無能豈不可惡。我們對犯了罪的人可以寬容,充分保障他們的權利,卻不寬容只是出了錯的人,這合邏輯嗎?我們可以讓服刑的犯人在監獄里享受現代科技成果,卻不讓我們的子女去接近電腦網際網路,竟然還是出於愛的動機,那麼,這種畸形的愛還有沒有意義與天理。     未成年人的權利何在!少兒們總是處在完全被支配、被包辦的被動地位,並且不容爭辯。然而,這些不容分說的支配包辦,卻大多都是消極自私的,保守落後的,甚至是愚昧頑劣的。那些教育家們、有識之士們總在擔心孩子們會被嬌慣,卻從沒有人去關注孩子們有理難辯的心理感受,和動輒大棒痛擊的痛苦體驗。孩子們才真正是最需要保護的最弱勢的群體,不要以為誰都會保護孩子,其實那是人們的錯覺,人們通常意義上的保護,不過是強加於孩子們身上的包辦代替和粗暴干預,所謂的恨鐵不成鋼,更是對錯誤的無恥狡辯。對弱小的幼兒嬌慣了點又有什麼大不了的,至少要比誤導他們好得多。少年小孩子,打點架做點錯事出點格又算得了什麼,善意地引導指點教育就是了,有必要那麼張皇失措、出手那麼狠嗎?    我常在想,刑法對未成年人的起刑年齡,應該提高到十六歲,並且二十二歲以下不應該適用死刑,因為不滿二十二歲都不能結婚,為什麼就可以剝奪生命?同樣是法律的規定,這公平嗎?難道結婚比剝奪生命還重要?這合邏輯嗎?花季少年啊,我們的惻隱之心何在,真的,我們可曾想過,既是父輩,就該是滿懷愛意與寬容地對待孩子們的過錯,而不該那麼刻毒。未成年人因為未成年,不能按照父輩們的價值觀去行使他們的權利,但是,他們的天賦權利應該得到自以為是的父輩們的尊重。禁網吧、禁未成年人上網,不惜掐斷未成年人接觸新科技、新信息的渠道,真的是既毀琴又毀鶴的焚琴煮鶴,琴鶴都是仙品,這種暴殄天物的行徑何時才不再糟蹋人間。過去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突出的社會問題,我們應該都還記得,今天怎麼就全把責任推給了網吧。我們越來越緊張,越來越不寬容,只能表明我們作父輩的人們,在突飛猛進的新時代措手不及、束手無策的失敗,怎麼可以把危機轉嫁給未成年人,遷怒於電腦網際網路。     為什麼我們總是犯一個荒唐的錯誤,就是今天理直氣壯、竭盡全力的禁止行動,卻成為明天的笑料。當年我們反右傾、破四舊、批剝削、割資本主義尾巴、禁市場、禁廣告等等太多太多,是何等的有理有據,今天不都是笑話嗎?真理只在少數人手中,並沒有糟蹋大眾,樓上看得見樓下,樓下看不見樓上,是由所居的地位所決定,不是不服氣可以改變的。普通老百姓看事物想問題,只可能站在自己狹小的天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習慣、固有的秩序去評判世事,以自己的眼前利益為界,不可能知道全局想到長遠,這就是觀念與眼界的局限。所以,民主應該是為自己作主,由老百姓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安排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讓老百姓去為國家大事作主。因而民主應該解釋為自由,解釋為人生民主,而不是政治民主。在今天國際社會相互滲透的世界格局下,國家的事務國際化,由於各個國家的意識形態與利益各不相同,處理內政外交的難度和危機更大,淡化人們的政治熱情,降溫政治民主,倡導寬容就日益顯得重要,否則會引發新的社會問題甚至人間災難。    普通老百姓要淡化政治熱情,遠離政治與權貴,不去挑釁政治,不去挑釁權貴;政治要尊重人生民主,保障人生民主。了解社會要依靠大眾,管理社會要愛護大眾,但是,管理社會必須依靠英才。社會不能沒有大眾,社會更不能沒有英才,一個小店的領班也不是人人可以勝任的。大眾的個人利益狹隘短見,並且會相互發生衝突,政治應當保持適度的超脫,民眾批評的不一定就是錯的,民眾歡呼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愛護民眾應該是給民眾一個自由輕鬆的生存環境,不去欺壓他們,而不是完全按照民眾的要求依樣畫像,否則,會導致功利主義和樸素道義盛行。     中國人總是要求孩子聽話,全然不顧及孩子們的感受和想法,殊不知聽話其實是平庸沒思想沒主見的表現,不聽話是因為自有主張,才是有出息。中國人慣於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不能強加於外人,子女後人就成為替代品,所以中國人還有一個很獨特的惡俗,就是能和外人心平氣和地說話,卻不能和家人尤其是子女好好說話,總是要居高臨下,沒有商量的氛圍。這是一種非理性的粗俗心態,所以越是地位低下的人和越是有文化的人表現越強烈,前者是心理代償,是一種可悲,後者則是自以為是。自以為是恰恰是愚蠢,智者愚,愚者智,自以為智者愚而可笑,是人們總也不願承認卻又掩蓋不了的殘酷事實。     一葉可以知秋,一葉也可以障目,並且絕大多數的情形是在障目,我們不要自作聰明。經驗無疑是正確的,但是經驗只是某個領域的套路,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不能無限地到處套用。見微知著用在社會生活就不一定恰當,權衡利弊的泛用,是導致急功近利的方法論根源,有些事物不能簡單地以利弊去權衡,新事物出現時,除開成長性以外,其餘的都是弊,因為它破壞固有秩序。我們過去正是在見微知著的誤導之下,在權衡利弊中扼殺了太多的新生事物。看主流重發展的同時,要顧及細節,但是不等於在枝微末節上糾纏不休,社會在前進中會自行清理社會的負面,太多人為的清理會阻礙社會的前進,這是幾千年的教訓。對人的壓力要適度,壓力不足會放任孩子使其無能,壓力過度則會引起逆反,後果反而更可怕。要寬容,不要自以為是,不要大驚小怪驚慌失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1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