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邊緣人的感覺

[複製鏈接]

122

主題

145

帖子

20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彼岸的風 發表於 2004-4-25 06: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總有這樣一種感覺:自從踏上美利堅的土地,自從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著另一種文化,自己便是生活在邊緣中。
這個邊緣,無需在生與死愛與恨之間抉擇,卻也時時在提醒把握自己;這個邊緣,並非已瀕於危境險境絕境,但又間或進退維谷。在學習了解了被認為是近乎於完美的社會體系及其運作,看到它已經創造出來的極其豐富的物質財富時,不禁要問:難道咱老祖宗留下的五千年文明就從此牆櫓灰飛煙滅?
在耳聞目睹為富的,花園別墅遊艇跑車;而受窮的,居然在大熱的天里,連一台電風扇也買不起后,則感慨到: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習慣了千篇一律"How is your doing?""Fine. Thanks."的寒喧,懂得了美國意義的"朋友",那保持一定距離的交往方式后,不由會想起從前那麼些可以與之秉燭夜談,或可願意兩肋插刀的舊友。杜甫面對情薄義淡的新友而憶起昔日情濃義篤的舊友時,曾說過一句:"今雨不來,舊雨來。"對於藍眼睛白皮膚的今雨們,從未敢期盼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
在不得不選擇便宜的雞腿,土豆,香蕉為日日佐餐時,常常會懷念那咬一口便滿嘴流油的蟹粉小籠,那淡中帶鮮的皮蛋瘦肉粥;常常也會從記憶中搜尋那紅紅的冰糖葫蘆是甜里透著酸,還是酸 里裹甜?那好吃又便宜的麻辣燙是燙中帶著麻,還是麻中溢著辣?尤其是嘗過幾家美式中餐后,滿腹狐疑:這些廚子們何德何能,竟然能將各俱風味的中國菜肴無論品種一律做出同一個味道。想來能將中國菜標準化,如同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確也需要些本事。
在得意於那份獨自驅車,行駛向慕名已久的名城名景,領略廣茅無垠的一馬平川的瀟灑之時;痛苦於車因年紀大了在冰天雪地里 打不著火時;擔憂著出車禍的厄運隨時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時,又會想起公交的諸多好處。2 在拜訪過幾座大都市小城鎮后,詫異於這美國的市鎮竟是一個模子里塑出來的。小時候,從地理課本里學到過:"中國地大物博, 物產豐富。"現在相較之下,倒是這腳下的土地除了當之無愧謂 之地大物博,更是地廣人稀。
在走在回家的路上,四下一瞧竟方圓幾里無人影,頓覺可怖的情形下,會浮想起國內那處處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街頭巷末。
在看到美國大學的本科生宿舍都是兩個人一間,而自己也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陋室",雖然簡單的只容睡覺寫字,但也比國內大學里七八個人擠一間的條件要好得多。這也許就是老美強調的 privacy和space。
在鬼節時,美國學生們裝扮成亦男亦女,亦鬼亦神的樣子,狂喝狂喊狂叫,盡情發揮盡情喧泄,自己不過只能嘆到:熱鬧的是他們,我什麼也沒有。
在過著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打工一個人出門一個人洗衣做飯的不知謂之"獨立"還是"形影相弔"的日子時,總會留戀挽著父母挽著親朋好友悠哉悠哉地逛街,散步的情形。有人說是留守父母, 含辛茹苦。又有古語云:父母在,不遠遊。但終究,小兒郎並不 怕太陽曬不怕風雨狂,只惟恐沒有學問無顏見爹娘。
在讀罷眾多海外學子詰問、討論"幹啥來美國?"心下覺得既來之,則安之。現在倒該問問自己幹啥留在美國?為家人的期望出 人頭地?為自己的雄心壯志艱苦奮鬥?為羨慕有房有車有狗的中產階級生活?為吸收並利用先進的技術發達的資訊?
學術界稱邊緣學科是一種多門科學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綜合的 學科。而有這樣一群人,在潛移默化中吸取著一種開放自由空氣 里的養份,又揮不去也拋不開聖人夫子的倫理道德觀念。邊緣人, 你將去向何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2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