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雄渾大氣的絕妙好文:我們是怎樣失落大國之魂的?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7-4-15 14: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煙雨江南

http://blog.sina.com.cn/zhaoshilong 博主鏈接
http://blog.sina.com.cn/u/48d24c56010009pp 原貼出處

最近看了部《斯巴達300勇士》,為影片畫面的精美、場面的宏大、弘揚的鐵血尚武精神,而嘆為觀止。不免想起,我國歷史上,也有如此可歌可泣的歷史壯景呢!我們的「拯救大兵耿恭」,不比「斯巴達300勇士」遜色,也不比「拯救大兵瑞恩」更缺人文精神,且兼二者之全,只是在故紙堆里,多為國人遺忘罷了。
    東漢章帝元年三月(公元73年),匈奴單於派左鹿蠡王帶二萬軍隊與漢帝國爭奪西域,匈奴軍隊勢如破竹,攻破了歸附漢帝國的車師后國,招降了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國,剛上任的西域都護陳睦戰死,駐紮柳中城的關寵部、駐紮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圍,這兩支部隊都不過幾百人。一旦這兩支千餘人的部隊覆沒,整個西域將盡落匈奴之手。
    (作者註:漢書上記載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人,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之才。其父耿廣是名將耿弇的弟弟。)
    駐紮柳中城的漢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關寵的緊急求援文書,送到剛剛繼任皇位的漢章帝手裡時,路上走了半年,已是是年十月份的事了。接信時誰也不清楚西域漢軍的情況,千餘被分割二處的漢軍對陣兩萬匈奴鐵騎,這些孤窮的帝國軍隊還能存在嗎?臨近冬天,氣候惡劣,路途遙遠,給養困難,貿然派軍萬里馳援,沒有堅城的防禦,很容易被機動性能極強的匈奴騎兵消滅……諸大臣們紛紛搖頭。漢王朝失去對西域的控制和孤微的戍邊將士,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以司徒鮑昱為代表的大臣卻堅決主張救援。他們的話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漢帝國從來不會冷卻英雄的熱血,即使這次救援註定失敗,也要向世人昭告漢帝國永遠不會放棄為他而戰鬥的勇士!
    我們祖先留下的,不僅僅只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有「拯救自己的大兵耿恭」。
    風雪迷漫中,漢軍西出玉門關,去尋找那不足百分之一的奇迹與可能。
  半年前,耿恭部在金蒲城被圍,后乘大雨發起突擊,逃出重圍。因為離漢帝國太遠,四處皆是匈奴的游騎,人少勢孤的耿恭部只得且戰且走,最不得不選擇就地防守,是年五月移兵到了孤城疏勒。疏勒城有澗水流過,可以保證夏季的飲水;同時,疏勒城正當山南山北之間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國。
   匈奴人很快發現了耿恭部的意圖,再次將耿恭部合圍在疏勒城,山南各國派來援軍不戰自潰。
  慘酷的孤城圍困開始了!
  匈奴人把澗水的上游壅塞住,要渴死漢軍。這一帶的氣候乾旱,地勢又高,耿恭一面布置漢軍守城,一面命令挖井。一直挖了十五丈都不見水!將士們只剩「死或降」兩條路。將士們渴到用布榨出馬糞的汁來喝!沒想到過了幾天,所掘的乾井裡竟湧出了甘泉。漢軍上下呼喚雀躍,感謝天助。(究其原因,大致是河流被堵而改道之後,地下水仍然存在,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受壓滲流入井中,古人不清楚這個原理,以為是得神助。)耿恭故意讓軍士在城上潑水,匈奴人大驚,也以為漢軍有神助,於是退兵。但還是遠距離包圍著,想把漢軍困死。
  當時附近國家都已經投降匈奴,形勢十分險惡。沒有給養,將士們餓得把身上的皮製鎧甲放進鍋里,煮軟切成一塊塊吞嚼充饑。皮甲吃完了,連弩也拆了,把上面綳著的皮條和用作弓弦的獸筋煮了吃。護具和武器是戰士的第二生命,為了稍填肚子,都顧不得了。
    幸好車師后王的夫人是和親的漢人,見漢軍久久被圍困,就偷偷派人送糧,將匈奴動向告之。漢軍得以多撐了一段日子。但城中戰死、病死、餓死,只剩了數十人。
  匈奴單於親臨城下,知道城裡的漢軍已經餓得不行了,卻仍不投降。敬重英雄的匈奴人想招降這國這員勇將,答應封耿恭為王。耿恭佯作投降,把匈奴使者騙進城裡,親手擊殺,就在城上架火將屍體割來烤著吃了!耿恭以這樣決絕的行動,把投降這條後路完全斷掉了。這是宋代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詞句的出處!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漢朝援軍到達柳中城,關寵的部隊已全軍覆沒了,在這麼嚴寒的天氣下,援軍認為處境更加險惡艱難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於是統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將領都決定返回,他們不能冒險把全軍置於這孤窮危險之地。但偏將范羌堅持要求一定要去疏勒城看看,於是獨帶兩千人馬冒雪沿山北前行。
    當他們歷盡艱辛到達疏勒城下時,城中只剩26人的漢軍,已經沒有什麼戰鬥能力了,半夜察覺有軍隊來,還以為是匈奴軍趁雪來攻,絕望至級。
  他們聽到的,卻是漢將范羌的呼喊:「我是范羌啊!不是敵人,是漢朝派兵來迎接耿校尉,救你們回國!」城裡堅守的人聽來,這是怎樣泣血驚天的呼喊啊!
  歸國途上,他們不斷遭受到匈奴騎兵的追擊,且戰且走。到了次年的三月份,殘軍才退入玉門關,耿恭部只剩13名不成人樣的倖存者了。
  這些人獲得了戰士們的無上敬意,玉門關的將軍親自為倖存者們沐浴更衣,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漢家軍魂!這是中國真實版的「拯救大兵耿恭」,其驚心動魄的程度,比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有過之無不及。
    可嘆的是,自打韓國拍了部拯救明朝公主(章子怡飾)的《武士》大片后,中國的名導們如姜文(作品《天地英雄》)、張藝謀(作品《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陳凱歌(作品《無極》)、馮小剛(作品《夜宴》)們,不服氣中都沒頭沒腦撲上去邯鄲學步(和韓片《武士》一樣,全是毫無歷史真實性的虛構)。拍了一堆特技炫目、極盡視覺衝擊、卻毫無思想內涵的空洞奢華的武俠爛片。
    我們本有那麼好的素材,我們有那麼多的可歌可泣的歷史,可我們的「名導」們為什麼不去依據真人真事,拍出些好的弘揚民族精神和更好教化的作品來呢?他們搗鼓的都是些什麼文化垃圾呀?
    這裡回說上面所述的范羌、司馬石修和軍吏張封,回到洛陽后因功受到提拔。而孤膽英雄耿恭後來卻被部下陷害坐牢,出獄后病死家鄉。
    中國英雄的規律,一般總是死於小人之手,或流血又流淚。這是他們的宿命!
    淞滬抗戰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的遭遇,就是這個規律的體現:
    1937年10月29日,上海淪陷第三天,88師師長孫元良留一個團死守閘北。命令交到時任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的手上。孫元良要求把指揮所設在88師原司令部「四行倉庫」。此時守四行倉庫的僅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松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抵抗4天後退入英租界,英雄們被英軍繳械。日軍即要求引渡。但迫於我國民眾的壓力,租界當局始終不敢答應。後日偽又多次陰謀劫殺,派日本浪人和漢奸,懷藏手榴彈、短槍等武器,闖入孤軍軍營圖謀暗害,但未得逞。
    但到了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領兵出早操。見上等兵郝鼎誠等4人遲到,上前詢問,4人突取預藏身上的匕首及鐵鎬等兇器,蜂擁而上,猛刺謝晉元胸部及頭部。謝多處重傷,不久慘然而逝,時年37歲。4個兇手當場被擒,后交待是日偽政府收買所為。
    對此我只能長嘆一聲:我們的英雄又一次流血又流淚了!這樣的事在中國的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從岳飛(見拙著http://blog.sina.com.cn/u/48d24c56010005jf)到于謙,到袁崇煥(見拙著http://blog.sina.com.cn/u/48d24c56010005jr)、張自忠(被時人誣為漢奸,背負罵名多年,最後寧願求死殉國以雪前恥。),「英雄寸剮戮丹心,烈士碎磔委塵泥」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中國歷史中發生,就不能不反思我們的社會文化與精神上出什麼問題了。一個不懂得保護自已英雄的民族,是一個民族精神墮落的民族。這和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慨的喪失、以及社會風氣的崇尚有關。
    但漢民族很奇怪一一歷史上有個現象,就是每到亡種滅族的絕境時,總有一個、兩個改寫歷史的漢家兒郎站出來,遠如漢武帝時的霍去病,軍神從少年橫空出道,達成逐匈奴於漠北,象是完成了拯救大業似地突然回歸天國,22歲的生命嘎然而止。五胡亂華時,北方漢人幾被殺絕,而南方的漢人嚴格意義上是混血,這時一個叫冉閔的漢將橫空出世於中國歷史,挽頹漢於既倒,反屠殺漢人最凶的羯族於亡種。再后如危如累卵的南宋,突然冒出一個可以在騎兵野戰上,和最擅長這些的金人正面爭短長的岳飛,且屢戰屢勝,如朱仙鎮的野戰八戰八捷再而後有明末寧遠的袁崇煥,訓練出來一支縱橫天下無敵的關寧鐵騎,和后金人(滿清)野戰不處下風。
    這裡先說說這個有歷史爭議的漢民族英雄冉閔。
    公元前350年五胡亂華的「十六國」時期,匈奴、羯、氐、羌、鮮卑、丁零、烏桓、盧水胡、巴氐、鐵弗(鮮卑化的匈奴和其它民族的雜合)等族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建國時間超過二年的就達數二十幾個。350年前後,胡人建立的後趙政權被蘭陵郡的漢人將軍冉閔推翻,冉閔懷著極強的民族復仇慾望,發布了「殺胡令」和「討胡檄文」,致書各地號召漢人報仇。從面引爆積壓近半個世紀的漢民族國讎家恨。激發此次種族屠殺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過去各族特別是匈奴族與羯族,對漢族人民的野蠻蹂躪與殺戮。
    後來被尊為「武悼天王」的冉閔,有過兩次後世史家詬病的種族屠殺記錄:
  一次是公元349年11月,冉閔殺石遵等人後,因為胡人激勵的反抗,冉閔盡殺胡人軍隊及百姓十幾萬,中原地區開始大亂。(《晉書》志第三和《宋書》說了這次殺人數據);
  另一次是公元350年2月,發生的鄴城大屠殺,魏書中冉閔攻打下鄴城后,圍城屠殺,僅在鄴城一地就殺滅胡族二十幾萬(主要為匈奴和羯族,還包括部份羌、氐、鮮卑、巴氐等)將這些屍體全部拿去餵給了石虎養的野獸。當時的「番僧」留下的記錄,冉魏軍隊捉著的胡人,不分男女老少貴踐,悉數坑滅之。他使胡人喪命百萬,此前屠殺漢人最凶的羯族(毒如蛇羯成語的來歷。注意,不是蠍子的蠍,與毒蛇同列的是「羯」,指的是屠殺漢人最凶的羯人。),從此在世界人類史上消失。
    胡族空前團結,聯手攻擊冉所建立的冉魏帝國,冉閔與各胡聯軍在中原展開無休止的大混戰,史載,冉「立國三年,無月不戰。」除攻打襄國時他的十萬軍隊被二十萬胡人聯軍擊敗外,其餘每戰冉軍都是以少勝多,殲滅五胡軍隊無數。這位後世被稱為「武悼天王」的漢將英勇異常,晉史描述為「勇力絕人,攻戰無前」,左手持雙刃長矛,右手持連鉤戟,騎朱龍馬,每戰殺敵無數。單以個人武力而言,雜胡諸族無人能敵。
    當慕容氏鮮卑二十餘萬鐵騎入主中原時,這位勇力絕人的猛將,率一萬部與十餘倍的鮮卑軍拚命,期間曾十戰十捷(有一說是十二戰十二捷),但最終寡不敵眾,在慕容恪發明的新式陣法「拐子馬,鐵浮圖」前,兵敗被殺。但死前仍然殺掉了三萬餘敵軍,個人也是戰致馬力頹倒才被擒。面對雜胡「爾何敢稱帝滅胡」的侮問時,冉閔的答覆是大義凜然的:「爾豬狗雜胡,尚敢稱帝,我堂堂大漢正脈,有何不能?」
    他的出現,使以匈奴為名的組織力量,從此不見於中國的歷史,歐洲學者認為是他將匈奴人趕入歐洲的,武悼天王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他殺戮雖重,但是發生在漢人亡種滅族的大背景下,伊時我不殺彼即為彼害,在種族相互間血腥屠殺、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下,冉閔對於漢民族的保種存族是有莫大功勞的。這份勇烈之氣今天何處可見?還有幾個漢家兒郎記得這個犯了不少錯誤的民族大英雄?還有幾個漢家兒郎身上有他那份蔑視一切的勇烈豪氣?  
    司馬遷《史記·田儋列傳》里,另有慷慨悲歌的「田橫五百士」記述。說是秦末漢初,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劉邦手下大將韓信帶兵攻打齊國,齊王田廣被殺,田橫自立為王后,率五百將士退居黃海孤島。劉邦稱帝,派使者招撫田橫,橫於赴洛陽途中自刎。島上五百死士聞此噩耗,集體自殺殉節。繪畫大師徐悲鴻1927年留學歸國后,據此創作了著名的「田橫五百士」油畫(見前圖),後來成了中華民族決死抗戰的精神象徵。
    田橫五百士的這種氣節何似墨者!這裡想作個更加幽深隱秘的歷史探尋。
    傳墨者起於即墨之地(齊國即墨),田橫是不是墨家巨子或重要「幹部」?這是很值得探討的事。春秋末戰國初的墨家,以「非攻」、「兼愛」聞名,是一個組織嚴密、紀律嚴格、尚武修文、理念清晰的平民學派,自墨子以後,歷代最高領袖(掌門人)稱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向後轉腳跟後退。
    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他曾製成「木鳶」,據說三天三夜飛在空中不掉下來。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墨子及墨家學派的著作彙編,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在所傳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來都寫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後期墨家的著述資料,這是現在研究墨家學派的主要史籍。
    趙攻梁國,梁向聞名天下的守城墨者求援,苦苦等來的,只是一個在墨家藉藉無名的革離。但就是這樣一個無名小卒般的墨者,居然指揮守住了梁城,讓趙國十萬大軍無計可施,鎩羽而歸。而革離,也許不過是墨者組織中的普通一員,此後即歸入歷史的煙塵,再無蹤影。而墨者,也在秦漢以後的中國歷史消聲匿跡。這個龐大的學派(或門派),從此不見中國歷史的記載。我相信它不會就此消失,而是在中國社會和歷史上繼續存在了很久時間,只是發展和消亡的脈絡蹤跡已不可考。
    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武俠創作對象和題材啊,不才小可,二十歲練筆之作(不知扔哪去了)時,曾經試圖描寫和涉獵此章。今天思來,田橫五百士那種視死如歸的風骨,是否應該歸於「最後的墨者」?
    另有一種說法,五百死士乘船橫越大海到了日本,這種說法在日本尤盛。日本人認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來源於田橫的死士。
    到了江戶時期的日本,武士道發展到了重武倡文時期,武士要輕生重死,講究死得其所。山本常朝所著的《葉隱》中說道:武士每朝每夕,死而復死。待常往死之身,方得武道真諦,方可挑剔地終生屬守職守。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武士為主君而死、復仇、剖腹自殺,被視為武士盡忠的最高境界。
    1701年,日本播磨國(今兵庫縣)赤穗藩的藩主淺野長矩,因與幕府(事實上的執政者)的禮儀官吉良義央發生爭執而用刀刺傷了吉良,隨後被迫切腹自殺,並被砍下了頭顱。消息傳回,震驚了赤穗藩,其家臣大石良雄帶領46名下臣,於同年12月闖入吉良府第,殺死了吉良為主人報仇。
    事情發生后,幕府一方面稱讚其壯舉是對主人盡忠盡孝的大義之舉,同時又以違反幕府法令為由,判令他們集體剖腹自殺。47名壯士將吉良的頭獻祭於主人墓前,並在墓前集體剖腹自殺。此後這47義士被奉為武士道的楷模,最後演繹成了日本歌舞會中最優秀的劇目《忠臣藏》。
    其後這類似事例不斷出現,對日本產生了深遠影響。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悲劇審美「櫻花葬」情結。這可不是我們《紅樓夢》里黛玉的那個病病歪歪迎風悲泣的「葬花吟」,它和大和民族核心價值觀武士道精神是相連的——櫻花對日本人的生命和民族性格極具象徵意義,寧願短暫也要燦爛。櫻花從盛開到凋零,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這期間如雪片灑下的落瑛繽紛,櫻花瓣迎風搖落之飄零,都充滿了人生的悲劇美學意味。這份了悟人生的悲涼和追求短暫燦爛的執迷,有時會轉化為現實中的「硫磺島上全軍玉碎」、「神風攻擊有去無回」,這是日本民族賭性和「櫻花葬」情結的部分顯現。以致於二戰勝利后,美軍佔領日本后,視大和魂象徵的櫻花如仇敵,到處剷除並頒令嚴禁種賞。直到日本經濟騰飛的60年代(我們那時忙著整人搞鬥爭)后,才慢慢恢復「賞櫻花」的這一傳統。不為國人注意的是,大和魂也在消然中復興。
    到了現在,比如每年4月櫻花盛開時,如北京玉淵潭、武大校園、昆明西山等地的櫻花小道,成了成千上萬國民賞玩的去處,他們懵懵懂懂地領略了櫻花之美,卻根本沒有深刻了解櫻花對於日本人來說,意味的是什麼,也不能了解存在於大和民族心底的那份精神傳承。我們不僅沒有看懂也沒有學到這種源於中國遠古的精神氣質。說起來,我們的憤青還僅僅停留在茫目仇日反日的表象上。
    抗戰時200萬偽軍,上千萬的漢奸的產生,不能不說是我們的教化和民族精上神出了問題。究其原因,我們大國的血性之勇和陽剛進取,早已在一次次異族入侵中和自我文化的閹割中,蕩然無存了!宋明覆亡於蒙元和后金滿清人手中時,漢人在經歷了多次異族入侵、改朝換代的血腥殺戮后,勇烈誠信的人群幾被殺絕,民族最優秀成分基本喪失,存活下來的都是「劣幣淘汰良幣」法則衍生出來的奴化人群,從此我們的社會總是充滿太多圓滑世故的保命哲學,如萬事不出頭槍打出頭鳥不冒險要聽話之類的多多經頌念齊天……以至現在要問漢人基本特質是什麼?一般的回答成了這樣:最知足常樂的人們、最能以卑微方式苟活下去的人群。理想氣質已基本和後世的漢人無緣了。
    那麼,本原的漢族應該是個什麼樣呢?中國青年報記者陳彤、劉春、晉永權等人在其合著的《最後的漢族》一書中,描繪了她們在江西撫州南封縣石郵村了解到的本原漢族。陳彤在書中寫道:「石郵村最有價值的是它呈現出的漢民族藝術,以及漢民族老百姓原初的生存狀態和性格。村民謙恭、守道,長相端莊、大氣,同時民風極為純樸、耿直,堪稱原汁原味的最後的漢族」。由此觀之,本原的漢民族(不同於今天所說的多民族、多血緣混合的漢族)的長相應是高額廣頤,性格敦厚,好禮尚武,體格健壯,雄渾大氣的。漢武帝時的漢人,一個漢兵的勇猛可抵五個匈奴兵,這才有了霍去病800精騎深入匈奴腹地斬獲數千,擄掠數王的輝煌戰績。遠不是今天那種普遍認為的「精神孱弱,病病歪歪」的漢人弱書生的形象。
    按這樣說,那漢族基本上與理想主義氣質無緣了。漢唐時期以來的漢民族博大包容的胸懷,「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陽剛進取,在經歷五胡亂華、元兵南侵、清軍入關后的侵略與慘烈殺戳后,基本與現在的漢人無關了。
    好不容易在抗戰中打出的一點民族血性,很快就在內戰的傾軋中、在改朝換代后的歷次政治運動中,自我消滅了。透過現象看本質,本質的東西才讓人打心眼裡寒涼,那是一種讓人絕望的深入靈魂血脈難於自新的文化孱弱,那是一種佔據了多少代人,在各行各業里反覆出現並佔主導作用的定性思維。金庸說「漢人都是江南柳樹底下的小黃鸝,美則美矣,卻經不得風雨」,雖然那並不是本原漢人的面貌,但這竟然成了今天的漢人本質。
  一次次的外來暴力(包括外來的武力和思想的暴力、結合專制獨裁加愚民的體制),一直在顛覆並扼殺著我們民族的復興。宋明以後,我們的文明基本屬於一種散發著腐朽氣息的文明,雖然古老,卻是戧害著最優秀成份的一種老人黃昏式智慧。雖不無可取之處,卻於歷史大格局深有妨礙。就象國歌里唱到:「……到了最後的時刻,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瞧瞧,最後的吼聲還需要是被迫著才發出,那種怒其不爭恨其不起的情緒,讓人說什麼好?
    劉亞洲中將撰文諷刺這種國民性說:「豬發出的最後的吼聲,總是絕望而悲壯的。」
    劉亞洲更多的「奇思怪語「也說出了多年鬱積在我心底里的話。
    如:「西方文化是製造天才的文化,中國文化是扼殺天才的文化。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本質上就是一部扼殺天才的歷史。」應試教育是不是就是他所指責的事實的極端體現?
    「中華文明一經成熟就喪失了活力,開始衰朽。」
    「中華文化的根是一種低成本生存。什麼生命頑強?越低下的生命越頑強,如螻蟻。越高貴的生命越易夭折,如獅子。」
    「我們民族的繁殖力特彆強,有數量沒質量。這種繁殖是以退化作為代價的。」
    「中國人在極權和專制面前是死人。在外國侵略者面前也是死人。」
    「漢民族就是羊。漢民族的膝蓋特別容易彎。既容易向皇帝彎,也容易向敵人彎。」
    「思想看起來比疆域還統一。但一旦敵人來了,大家立即作鳥獸散。」
    「一個民族只要干出『大躍進』和『文革』這兩件事中的任何一件,該民族就能進入『恥辱吉尼斯大全』而永垂史冊。」
    「從甲申年漢族的表現來看,這個民族的核心部分早已腐朽變質。」
    「甲申年我們已經被開除過一次『球籍』了。我們在心靈上已經死了,雖然我們在肉體上還活著。」
  我只能說這恨之痛切,源於愛之深沉。

貓眼看人 【凱迪網路】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51

主題

525

帖子

1254

積分

禁止發言

初過語言關(三級)

積分
1254
沙發
kuer 發表於 2007-4-15 14:58 | 只看該作者
如:「西方文化是製造天才的文化,中國文化是扼殺天才的文化。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本質上就是一部扼殺天才的歷史。」應試教育是不是就是他所指責的事實的極端體現?
    「中華文明一經成熟就喪失了活力,開始衰朽。」
    「中華文化的根是一種低成本生存。什麼生命頑強?越低下的生命越頑強,如螻蟻。越高貴的生命越易夭折,如獅子。」
    「我們民族的繁殖力特彆強,有數量沒質量。這種繁殖是以退化作為代價的。」
    「中國人在極權和專制面前是死人。在外國侵略者面前也是死人。」
    「漢民族就是羊。漢民族的膝蓋特別容易彎。既容易向皇帝彎,也容易向敵人彎。」
    「思想看起來比疆域還統一。但一旦敵人來了,大家立即作鳥獸散。」
    「一個民族只要干出『大躍進』和『文革』這兩件事中的任何一件,該民族就能進入『恥辱吉尼斯大全』而永垂史冊。」
    「從甲申年漢族的表現來看,這個民族的核心部分早已腐朽變質。」
    「甲申年我們已經被開除過一次『球籍』了。我們在心靈上已經死了,雖然我們在肉體上還活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8: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