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淺談79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戰略戰術問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年4月10日

關於我軍作戰方針與戰役決心

1975年越南抗美救國戰爭勝利后,河內當局為實現其「印度支那聯邦」的地區霸權主義野心,需要蘇聯作靠山;蘇聯在確保歐洲戰略重點的同時,積極向亞洲太平洋地區擴張,將亞洲納入勢力範圍,為了向東南亞擴張,需要越南做打手。

1978年11月蘇越兩國簽定了具有軍事結盟性質的《友好合作條約》。越南在蘇聯支持下加緊軍事佔領寮國,入侵柬埔寨,威脅著亞洲的安全和穩定。蘇、越的侵略行經遭到我國政府的堅決反對。越南就把我國看作他推行地區霸權主義的最大障礙,完全改變了其對華政策,大造反華輿論,煽動民族仇恨;殘酷迫害和軀趕越南華僑和華裔越南人;公然對我西沙、南沙群島提出領土要求,並出兵侵佔南沙群島6個島嶼;頻繁在中越陸地邊界製造糾紛和流血事件,中越關係全面惡化。

1978年夏,越共四屆四中全會正式把中國列為「最直接、最危險的敵人」、「新的作戰對象」。面對河內當局的反華惡浪,中國政府一直採取克制忍讓態度。可越南當局卻將中國的剋制視為軟弱可欺,反而加劇惡化兩國關係。1978年越軍製造的入侵、挑釁事件為1108起,是1974年的10倍。

為了破壞蘇聯侵略擴張的全球戰略部署,打擊越南地區霸權主義的狂妄野心,支援柬埔寨人民的反侵略戰爭,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對越南予以必要的懲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經過慎重討論和分析,制定了「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進入越南北部淺近縱深地區,穿插迂迴、分割包圍,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速殲速回」的作戰方針,決心「以15-20天時間,力爭殲滅越軍3-5個師的兵力,摧毀越軍在邊境地區的防禦體系和軍事設施。」

關於我軍參戰部隊

由於我軍在戰略上要求速戰速決,速殲速回;敵國作戰需要相當數量的兵力維護交通;越軍有一定戰鬥力且我軍20多年沒有打仗,戰鬥力狀況不摸底,需要一定數量的部隊作為強大的預備隊,因此我軍採取了集中絕對優勢兵力「牛刀殺雞」的戰法。在廣西、雲南方向、北部灣海區先後調集了9個軍29軍陸軍師、若干地炮師、高炮師、航空兵師、艦艇支隊、地空導彈營、裝甲兵、鐵道兵、工程兵和後勤保障部隊,總人數達到50萬以上。我參戰陸軍師序列如下:

西線:昆明軍區:11軍(31師 32師) 14軍(40師 41師 42師) 成都軍區:13軍(37師 38師 39師) 50軍149師 雲南省軍區獨立師

東線:廣州軍區:41軍(121師 122師 123師) 42軍(124師 125師 126師) 55軍(163師 164師 165師) 武漢軍區:20軍58師 43軍(127師 128師 129師) 54軍(160師 161師 162師) 成都軍區:50軍(148師 150師) 廣西軍區獨立師

關於參戰越軍情況

網上盛傳當年與我作戰的都是越軍地方部隊和民兵,正規軍少之又少,以此貶低解放軍的戰鬥力和戰績。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

首先要清楚,越南實行主力部隊 地方部隊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主力部隊以師為基本單位,作戰師是其核心力量。除作戰師外,尚有生產師 訓練師和島嶼守備師,沒有地方師這一說法.地方部隊最高建制級別為省軍事部下轄的獨立團,縣有獨立營。民兵結合勞動、生產單位編組,最高建制級別為營。

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時,越軍在河內附近和北部一共部署了9個作戰師、8個生產師、2個訓練師、30多個獨立團和1個空軍師。而直接位於我進攻正面的有6作戰師:316A師位於平盧 345師位於柑糖 3師位於諒山 346師位於高平 338師位於亭立 325B師位於先安(戰中327師、337師、197團、46旅獨立營向諒山增援),15個獨立團,30餘個獨立營,54個公安屯,約十萬餘人(不含數量龐大,但無法統計的民兵)。利用山高、谷深、林密、洞多的地形特點,構築工事,儲備糧彈,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

越軍的具體兵力呈三線配置:

一線為戰術縱深:

邊界線至縱深20公里範圍內,為地方部隊、民兵、公安,其任務是憑藉既設陣地、有利地形和火力,阻擊我軍於邊境,固守待援,為其機動主力部隊展開創造條件。這部分武裝對地形民情十分熟悉,工事構築比較完善,守土觀念較強,從作戰的實際情況來看,戰鬥力不在主力部隊之下。

20-50公里縱深範圍內,為機動主力部隊---作戰師,其任務是緊急馳援一線並實施機動防禦和進攻作戰。

二線為戰役縱深:即50-100公里範圍內,除了生產和訓練部隊外,沒有機動力量。

三線為戰略縱深,即河內地區,有戰略預備隊第一軍3個師、1個空軍師和若干炮兵、裝甲兵、防空部隊。

我軍「圍點打援」說純屬虛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說我軍進攻諒山,意在吸引越主力部隊來援以便聚而殲之。此說實在是毫無根據。首先,中央軍 委在制定作戰目標時明確規定,我軍打擊的對象只限于越北淺縱深範圍內的6個師,重點照顧4個師:3、316A、345、346師。其次再看攻克諒山的時間表:2月27日-28日,掃清諒山外圍敵據點,相繼佔領扣馬山、巴外山、扣當山;3月1日-2日,拿下諒山北市區;3日休整準備一天,4日-5日,打過奇窮河,佔領諒山南市區,原定一周的任務提前2天完成。根本不存在一個所謂「圍點」而準備「打援」的階段。

越軍「誘敵深入」說不成立

越南由於其國小力弱、地輻狹窄、迴旋餘地小,一旦邊境失守,將直接威脅首都河內,而北部邊境地區山高林密、溝壑縱橫,易守難攻,所以在作戰指導思想上強調「第一線取勝」,因此,「誘敵深入」是錯誤的(越軍總政治局主任朱輝珉《談在保衛祖國戰爭開始階段的戰略決心問題》),「要求在邊界和海島第一線就打擊敵人」,「不能讓敵人深入我國土,要保衛每一寸國土」,「以保衛我國的物質基礎」(1978年8月 越軍幹部集訓教材)。在此思想指導下,越軍將北部百分之七十的作戰兵力部署在邊境線至國土50公里的戰術縱深內,戰役縱深內是談不上什麼戰鬥力的生產和訓練部隊,在戰略縱深內只控制了第一軍的3個師作為戰略預備隊,防守河內地區。我軍發起自衛還擊作戰後,越第3師、345師、346師遭到殲滅性打擊,316A師被重創,338師和325B師被殲一部,自顧不暇。越軍只剩下了河內附近的3個師,而我50餘萬大軍減員不過3萬左右,勝利之師士氣正旺,越軍有什麼本錢「誘敵深入 平原決戰」。

關於我敵炮兵力量對比

此次作戰,炮兵發揮了巨大作用。我敵炮兵力量對比為5:1,數量上我占絕對優勢,質量上也遠勝越軍。以西線為例,整個越軍二軍區只有3個炮兵團,5-6個獨立炮兵營,而我13軍一個軍就有9個炮兵團。從裝備上比較,13軍軍炮團有85加農炮18門、122榴彈炮12門、152榴彈炮12門,而越軍二軍區直屬168炮團只有85加農炮和122榴彈炮炮各12門。

關於我軍戰績問題

攻佔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21個縣、市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越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越325B、327、337、338師另12個團(旅)、拔除了35個公安屯,共殲敵57000餘人。其中俘虜2173人,繳獲各種火炮916門,各種槍支、40火箭筒、40擲彈筒16062支(挺、具),汽車236台,擊毀坦克、裝甲車54輛、火炮781門、汽車594台,摧毀了越北大量軍事設施。

關於我軍主動撤軍問題

3月5日,第55軍等部隊攻克諒山,同一天,中國政府發布聲明,對越作戰目的已經達到,解放軍開始從越南撤軍。這是中央軍 委早已安排好,有計劃有組織的回撤,絕非戰場形勢對我不利而被迫撤出。早在1978年底,中央軍委和政治局討論對越作戰問題時,就已經定下決心,不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 諒山一線后不得戀戰,即行撤回。

次年2月26日,即戰爭進行剛一個星期,華主席 鄧副主席即發出指示,3月4日宣布自衛還擊作戰勝利結束,5日向國際公開聲明。3月初,昆明軍區 廣州軍區前指向參戰各部下達撤軍命令,各部按上級統一部署上報回撤具體實施方案。至3月13日,雲南方向我軍回撤完畢,16日,廣西方向我軍勝利回國。各部周密組織,交替掩護,整個過程比較順利,越軍沒有佔到什麼大的便宜。只是在廣西方向作戰的第50軍150師出了紕漏:

3月13日,第150師第448團奉命由班英向北清剿回撤,在那嘎及其以北地區夜間行動,遭敵阻擊,由於部隊幹部驚慌失措,指揮不當,造成542人失散(被俘回歸219名),丟失各種槍支407支。成為了相關謠傳的來源。

關於戰鬥暴露的若干問題

若干計劃不周,有些指揮忙亂,有些情況處置不當;部隊訓練少,軍事素質較差;組織編製不合理,有的武器裝備不配套;戰場管理不嚴,違紀現象較多;有的部隊對民兵計劃不周。領導不力。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